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精英家教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牵引一条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Hz,由纸带上打出的某一点开始,每5点剪下一段纸带,按如图所示,每一条纸带下端与x轴相重合,在左边与y轴平行,将纸带粘在坐标系中,求:
(1)第一个0.1s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是
 
m/s,第一个0.1s末速度是
 
m/s.
(2)第一个0.1s的初速度是
 
m/s,所剪的这0.6s内的平均速度是
 
m/s
(3)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
 
m/s2
分析:(1)通过第一段时间内的位移求出平均速度,匀加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据此可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公式
.
v
=
v0+v1
2
,可以求出开始时刻小车速度大小,利用平均数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求出0.6s内的平均速度.
(3)根据△x=aT2求出小车的加速度,然后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坐标原点处的速度.
解答:解:(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某点的瞬时速度,有:
第一个0.1s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第一个0.1s内的平均速度:
v1=v=
x1
T
=
22.5×10-3m
0.1s
=0.225m/s

第一个0.1s末速度为:
v2=
x1+x2
2T
=
(22.5+30)×10-2m
2×0.1s
≈0.263m/s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公式
.
v
=
v0+v1
2
得:
v1=
v0+v2
2
,因此有:
v0=2v1-v2=(2×0.225-0.263)m/s=0.187m/s
0.6s内的平均速度是:
.
v
=
(x1+x2+x3+x4+x5+x6)
6T
(22.5+30+37.5+45+52.5+60)×10-3m
0.6s
=0.413m/s

(3)根据题意可知:△x=7.5mm,根据△x=aT2得:
a=
△x
T2
=
7.5×10-3m
(0.1s)2
=0.75m/s2

故答案为:(1)0.225,0.263;(2)0.187,0.413;(3)0.75.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加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以及掌握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x=aT2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大小为0.6m/s2.此物体在任意1s内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实验题
在“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中,采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打上的点计算出.
(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
M远大于m
M远大于m
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重力.
(2)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检查出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应该作a与
1
M
1
M
的图象.
(3)如图2所示为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a-F图线,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
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时角度过小.
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时角度过小.

(4)某同学在做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F
N
0.20 0.30 0.40 0.50 0.60
a/(m?s-2 0.11 0.19 0.29 0.40 0.51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纸中作出a-F图象(图3);
(5)图象的斜率的物理意义是
小车的总质量的倒数
小车的总质量的倒数

(6)在“探究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中,某小组做实验时得出如图4所示的图(O为橡皮条与细绳套的结点).图中
F
F
是F1与F2合力的实验值,为使橡皮筋沿竖直方向伸长,那么互成角度的两弹簧秤所施的力F1和F2必须
C
C

A.等大  B.互相垂直  C.水平分力,等大反向  D.竖直分力等大
(7)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带动纸带通过电火花计时器,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5所示.每相邻两点间还有四点未画出来,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是220V、T=0.02s的交流电,求:电火花计时器打第2个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2=
0.49
0.49
m/s,小车的加速度a=
0.88
0.88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在DIS系统中,光电门测量的是运动物体挡光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因为挡光片较窄,所以可看作测量的是瞬时速度.为了测量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的加速度,将宽度均为b的挡光片A、B固定在小车上,如图1所示.当小车做匀变速运动经过光电门时,测得A、B先后挡光的时间分别为△tA和△tB,A、B开始挡光时刻的间隔为t,则A、B先后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分别为
b
△t1
b
△t1
b
△t2
b
△t2
;小车的加速度a=
b
t
1
△t2
-
1
△t1
b
t
1
△t2
-
1
△t1

(2)如图2所示为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运动情况的装置:实验时由静止释放钩码,小车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小车进入布面前钩码已经落地了,小车在平玻璃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后来在布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所打出的纸带的一部分如图所示,纸带上相邻两点对应的时间间隔为T=0.02s,试分析:(以下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①由图3可知,小车在玻璃板上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
1.70
1.70
m/s;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D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D=
1.50
1.50
m/s.
②根据纸带得到了如图4所示的v-t图象,则小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为a=
3.00
3.00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①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
 
(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的工作电压是4-6V,当电源的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
 
s打一次点.
②使用打点计时器时,接通电源与让纸带随小车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过程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A.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B.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D.哪个先,哪个后都可以
③实验中该同学从打出的若干纸带中选取一条纸带,如图1所示,纸带上按时间顺序取为A、B、C、D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用尺子测得各点的距离为s1=3.62cm,s2=4.75cm,s3=5.88cm.
根据纸带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理由是
 
(请用文字描述);在记数点C所代表的时刻,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是
 
m/s;小车的加速度是
 
m/s2.(以上两空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数字)精英家教网
(2)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实验探究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的主要操作如下:
①先用电压表直接接在电池两极粗测电池的电动势,这样测出的电动势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②若按图(甲)所示接好电路进行实验,记下电阻箱和电压表对应的一系列读数R、U,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第2次实验中,电阻箱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电阻箱接入电路的电阻是
 
Ω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1
U
/(V-1
0.80 1.07 1.30 1.47 1.80 2.27
1
R
/(Ω-1
0.2
 
0.8 1.0 1.5 2.0
③图(丙)是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的
1
U
-
1
R
图象.若忽略电压表内阻的影响,当电阻箱、电压表的示数分别是R、U时,电池电动势E=
 
(用U、R、r表示);设
1
U
-
1
R
图象纵轴截距为A,则A与电池电动势E的函数关系式是
 
,该图象的斜率K与E、r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④根据图象可知:电池的电动势E=
 
V,内阻r=
 
Ω.(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1)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
交流
交流
(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它的工作电压是4-6V.
(2)实验中该同学从打出的若干纸带中选取一条纸带,如图所示,纸带上按时间顺序取为0、1、2、3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用尺子测得各计数点与0计数点之间的距离依次为d1=3cm,d2=7.5cm,d3=13.5cm,根据纸带数据可以求出记数点2所代表的时刻,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是
0.53
0.53
m/s;小车的加速度是
1.5
1.5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若电源频率低于50赫兹时,仍按相邻两个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10s计算,则测出小车的加速度
偏大
偏大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