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6.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12V,内阻r=5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1=20Ω,定值电阻R2=R3=3Ω,R4=2Ω,电容器的电容C=30μF.开关S闭合电路稳定后,求:
(1)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最左端时,电容器两端的电压;
(2)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

分析 (1)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最左端时,R2被短路,电容器两端的电压等于路端电压,由串联电路分压原理求解;
(2)当电源的内外电阻相等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由P=$\frac{{U}^{2}}{R}$求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

解答 解:(1)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最左端时,R2被短路,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就是电源的路端电压,为:
U=$\frac{{R}_{3}}{{R}_{3}+r}$E=$\frac{3}{3+5}$×12V=4.5V
(2)当电源的内外电阻相等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为:
P=I2R=$(\frac{E}{2r})^{2}•r$=$\frac{{E}^{2}}{4r}$=$\frac{1{2}^{2}}{4×5}$=7.2W
答:(1)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最左端时,电容器两端的电压是4.5V;
(2)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是7.2W.

点评 对于直流电路的计算,要弄清电路的结构,明确各个部分电压关系,要知道电源的内外电阻相等时,电源的输出功率最大,并能熟练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6.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的刻度位置如图1所示,用 米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 l=0.810m.金属丝的电阻大约为 4Ω,先用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电阻,然后根 据电阻定律计算出该金属材料的电阻率.
(1)从图中读出金属丝的直径为0.520mm
(2)在用伏安法测定金属丝的电阻时,除被测电阻丝外,还有如下供选择的实验器材:
A.直流电源:电动势约 4.5V,内阻很小
B.电流表 A1:量程 0~0.6A,内阻 0.125Ω
C.电流表 A2:量程 0~3.0A,内阻 0.025Ω
D.电压表 V:量程 0~3V,内阻 3kΩ
E.滑动变阻器 R1:最大阻值 10Ω
F.滑动变阻器 R2:最大阻值 50Ω
G.开关、导线等
在可供选择的器材中,应该选用的电流表是B,应该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E(都填选项)
(3)根据所选的器材,在如图2所示的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

(4)若根据伏安法测出电阻丝的电阻为 Rx=4.1Ω,则这种金属材料的电阻率为1.1×10-6Ω•m(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内阻为r,现闭合开关S,将滑片P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灯泡L变亮B.电压表读数变小
C.电流表读数变小D.电容器C上的电荷量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4.如图所示.电阻R1=6Ω,R2为滑动变阻器末接入电路时两固定端a、b之间的电阻,c、d两点将R2等分为三段.按图接好电路后,发现将滑片P分别滑到c点和d点时,M、N间电路的等效电阻之比为3:4.把上述电路的M、N两端接到电动势为E、内电阻为r的电源两极上.当滑片P位于d点时,R2上损耗的电功率P1=36W.如果P移到b端.那么R1上损耗的电功率P2≥36W.求电动势E和内电阻r的取值条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所示电路中,R0为定值电阻,当滑片P向右移动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压表V1、电流表A的读数都增大
B.电压表V1、电流表A读数变化量的比值增大
C.电压表V2与电流表A读数的比值变大
D.电压表V1与电流表A读数的比值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如图1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①已准备的器材有打点计时器(带导线)、纸带、复写纸、带铁夹的铁架台和带夹子的重物,此外还需的器材是D.
A.直流电源、天平及砝码      B.直流电源、刻度尺
C.交流电源、天平及砝码      D.交流电源、刻度尺
②安装好实验装置,正确进行实验操作,从打出的纸带中选出符合要求的纸带,如图2所示.图中O点为打点起始点,且速度为零.选取纸带上打出的连续点A、B、C、…作为计数点,测出其中E、F、G点距起始点O的距离分别为h1、h2、h3.已知重锤质量为m,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计时器打点周期为T.为了验证此实验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需要计算出从O点到F点的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mgh2,动能的增加量△Ek=$\frac{m({h}_{3}-{h}_{1})^{2}}{8{T}^{2}}$(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③实验结果往往是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略大于动能的增加量,关于这个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A.该误差属于偶然误差B.该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C.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该误差
D.可以通过减小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的影响来减小该误差
④某同学在实验中发现重锤增加的动能略小于重锤减少的重力势能,于是深入研究阻力f对本实验的影响.他测出各计数点到起始点的距离h,并计算出各计数点的速度v,用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出v2-h图线,如图3所示.图象是一条直线,此直线斜率的物理含义是$\frac{{2({mg-f})}}{m}$(用数学表达式书写,可能用到的物理量m、g、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汽车自O点出发从静止开始在平直公路上作匀加速直线运动,途中在6s时间内分别经过P、Q两根电杆,已知P、Q相距60m,车经过Q时的速率是15m/s,则(  )
A.经过P时的速率为5m/sB.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5m/s2
C.O、P两点距离为8.5mD.汽车从出发到Q所用的时间为9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处于O点,绳的另一端固定于天花板上.现用水平力F缓慢推动斜面体,小球在斜面上无摩擦地滑动,细绳始终处于直线状态,当小球升到接近斜面顶端时细绳接近水平,此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N以及绳对小球的拉力FT的变化情况是(  )
A.FN保持不变,FT不断增大B.FN不断增大,FT不断减小
C.FN保持不变,FT先增大后减小D.FN不断增大,FT先减小后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如图所示的位移(x)-时间(t)图象和速度(v)-时间(t)图象中给出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等于乙车通过的路程
B.0~t2时间内,丙、丁两车在t2时刻相距最远
C.0~t2时间内,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D.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