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M是水平放置的半径足够大的圆盘,绕过其圆心的竖直轴OO′匀角速转动,规定经过O水平向右为x轴的正方向.在圆心O正上方距盘面高为h处有一个正在间断滴水的容器,从t=0时刻开始随传送带沿与x轴平行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v.已知容器在t=0时刻滴下第一滴水,以后每当前一滴水刚好落到盘面上时再滴一滴水.求:
(1)每一滴水经多长时间滴落到盘面上?
(2)要使每一滴水在盘面上的落点都位于同一直线上,圆盘转动的角速度ω应为多大?
(3)第一滴水与第二滴水在盘面上落点间的最大距离x.
分析:水滴滴下后做平抛运动,根据竖直方向自由落体即可求出时间.根据圆周运动的周期性,可分析得出使每一滴水在盘面上的落点都位于一条直线上的条件.当第一滴水与第二滴水在盘面上的落点位于同一直径上圆心的两侧时两点间的距离最大.利用水平间关系关系可求出.
解答:解:(1)水滴在竖直方向自由落体,则有
h=
1
2
gt2

解得:t1=
2h
g

(2)分析题意知:在相邻两滴水的下落时间内,圆过的角度应为nπ,所以角速度为
ω=nπ
g
2h
(n=1,2,3…);
(3)第一滴水落在圆盘上的水平位移为
x1=vt1=v
2h
g

第二滴水落在圆盘上的水平位移
x2=v?2t1=2v
2h
g

当第一滴水与第二滴水在盘面上的落点位于同一直径上的两侧时,两点间的距离最大,则
x=x1+x2=3v
2h
g

答:(1)每一滴水经
2h
g
时间滴落到盘面上;
(2)要使每一滴水在盘面上的落点都位于同一直线上,圆盘转动的角速度ω应为nπ
g
2h

(3)第一滴水与第二滴水在盘面上落点间的最大距离为3v
2h
g
点评:本题难点在于分析距离最大的条件:同一直径的两个端点距离最大.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是高考考查的内容之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在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外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形变量x作出的F-x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
 

(2)①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小车所受拉力F及质量m关系的实验,图甲为实验装置简图.他想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了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你认为下列哪二项说法是正确的:
 

A、要平衡摩擦力                    B、实验时不需要平衡摩擦力
C、钩码的重力要远小于小车的总重力  D、实验进行时应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
②如图乙所示是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其中A、B、C、D、E是计数点(每打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距离如图,其中L1=3.07cm,L2=12.38cm,L3=27.87cm,L4=49.62cm.则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为_
 
m/s;加速度为
 
m/s2.(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0年广东省广州东莞五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综)物理 题型:实验题

(1)(6分)在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外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形变量x作出的F-x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                             

(2)(12分)①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小车所受拉力F及质量m关系的实验,图甲为实验装置简图。他想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了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你认为下列哪二项说法是正确的:        

A.要平衡摩擦力B.实验时不需要平衡摩擦力
C.钩码的重力要远小于小车的总重力D.实验进行时应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
②如图乙所示是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其中ABCDE是计数点(每打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距离如图,其中L1=3.07cm, L2=12.38cm, L3=27.87cm, L4=49.62cm。则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为_      ___m/s;加速度为_      ___m/s2。(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4届重庆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I.在“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

A.小电珠(3.8 V,1.5 W)

B.直流电源(电动势4.5 V,内阻约0.4 Ω)

C.电流表(量程0~500 mA,内阻约0.5 Ω)

D.电压表(量程0~5 V,内阻约5000 Ω)

E.滑动变阻器R1(0~5 Ω,额定电流2 A)

F.滑动变阻器R2(0~5K Ω,额定电流1 A)

G.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如果既要满足测量要求,又要使测量误差较小,应选择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的________,应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________.

II.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同学们不仅完成了课本原来的实验,还用相同的器材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及尝试。下面是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请回答相关的问题:

甲组同学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由斜槽和水平槽构成。将复写纸与白纸铺在水平放的木板上,重垂线所指的位置为O。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多次,得到多个落点痕迹平均位置P;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固定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与b球发生对心正碰,碰后a球不被反弹。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多次得到多个落点痕迹平均位置M、N.

(1)若a球质量为m1,半径为r1;b球质量为m2,半径为r2. 则      

A.m1>m2 r1>r2    B.m1>m2 r1<r2

C.m1>m2 r1=r2   D.m1<m2 r1=r2

(2)以下提供的器材中,本实验必需的有       

A.刻度尺           B.打点计时器

C.天平             D.秒表

(3)设a球的质量为m1,b球的质量为m2,则本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为(用m1、m2、OM、OP、ON表示)                                      

 

乙组同学误将重锤丢失,为了继续完成实验则将板斜放,上端刚好在槽口抛出点,标记为O.板足够长小球都能落在板上,如图2,采用甲组同学相同的操作步骤完成实验。

(4)对该组同学实验的判断正确的是      

A.乙组同学无法完成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B.秒表也不是乙组同学的必需器材

C.乙组同学必须测量斜面倾角θ      

D.图2中N为b球碰后落点

(5)设a球的质量为m1,b球的质量为m2,则本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为                    。    

(6)如果a,b球的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              。 (要求第(5) (6)结论用m1、m2、OM、OP、ON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0-2011学年广东省高三第二次综合测试(理综)物理试题 题型:实验题

(1)在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外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形变量x作出的F-x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                             

  (2)①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小车所受拉力F及质量m关系的实验,图甲为实验装置简图。他想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了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你认为下列哪二项说法是正确的:        

A、要平衡摩擦力                    B、实验时不需要平衡摩擦力

C、钩码的重力要远小于小车的总重力  D、实验进行时应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

②如图乙所示是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其中A、B、C、D、E是计数点(每打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距离如图,其中L1=3.07cm, L2=12.38cm, L3=27.87cm, L4=49.62cm。则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为_      ___m/s;加速度为_       ___m/s2。(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0年广东省广州东莞五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综)物理 题型:实验题

(1)(6分)在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外力的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形变量x作出的F-x图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                             

(2)(12分)①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小车所受拉力F及质量m关系的实验,图甲为实验装置简图。他想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了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你认为下列哪二项说法是正确的:        

A.要平衡摩擦力                    B.实验时不需要平衡摩擦力

C.钩码的重力要远小于小车的总重力  D.实验进行时应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

②如图乙所示是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其中ABCDE是计数点(每打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距离如图,其中L1=3.07cm, L2=12.38cm, L3=27.87cm, L4=49.62cm。则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为_      ___m/s;加速度为_       ___m/s2。(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