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其同学用一游标尺上有20等分刻度的游标卡尺测一工件的长度,测得的结果如图甲所示,则该工件的长度L=_________cm。

(2)他又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某一物体的厚度,测量结果如图乙所示,则该物体的厚度为_______mm,若将可动刻度再逆时针转过72°(从右住左看),则读数为________mm。

(1)2.030  (2)1.600、1.700

解析:(1)从图上可以看出,主尺读数为2 cm,游标尺的第6条刻度线和主尺上的一条刻度线重合,则此时读数为2 cm+×6 mm=2.030 cm;(2)可以从图中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尺上读出的读数为1.5 mm,由可动刻度读出小数部分为10.0×0.01 mm=0.100 mm,因此物体厚度为1.5 mm+0.100 mm=1.600 mm;可动刻度每旋转一圈即360°时可动部分将前进或后退0.5 mm,从右往左看,逆时针旋转时可动部分将后退,因此当可动刻度逆时针旋转72°时即转过圈,此时将后退的距离为×0.5 mm=0.1 mm,这样读数变为1.600 mm+0.1 mm=1.700 mm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某同学通过以下步骤测出了从一定高度落下的排球对地面的冲击力:将一张白纸铺在水平地面上,把排球在水里弄湿,然后让排球从规定的高度自由落下,并在白纸上留下球的水印.再将印有水印的白纸铺在台秤上,将球放在纸上的水印中心,缓慢地压球,使排球与纸接触部分逐渐发生形变直至刚好遮住水印,记下此时台秤的示数即为冲击力的最大值.下列物理学习或研究中用到的方法与该同学的方法相同的是
A
A

A.建立“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B.建立“点电荷”的概念
C.建立“电场强度”的概念        D.建立“光子说”的概念
(2)某同学用游标为20分度的卡尺测量一薄金属圆板的直径D,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厚度d,示数如图所示.由图可读出D=
10.50
10.50
    mm,d=
3.775
3.775
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实验一:甲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铜丝的直径,测微器的示数如图1所示,该铜丝的直径为
4.832(4.831~4.834)
4.832(4.831~4.834)
mm.有一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是1mm,游标上有20个小的等分刻度.乙同学用它测量一工件的长度,游标卡尺的示数如图2所示,该工件的长度为
101.20
101.20
mm.

(2)实验二:在“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①实验中,在确定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时通常采用的做法是
用圆规画一个尽可能小的圆把所有的落点圈在里面,圆心即平均位置
用圆规画一个尽可能小的圆把所有的落点圈在里面,圆心即平均位置
,其目的是减小实验中的
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
(选填系统误差、偶然误差).
②实验中入射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
同一位置由静止
同一位置由静止
滚下,这是为了保证入射小球每一次到达斜槽末端时速度相同.
 ③实验中入射小球的质量为m1,被碰小球的质量为m2,在m1>m2时,实验中记下了O、M、P、N四个位置(如图3),若满足
m1×OP=m1×OM+m2×ON
m1×OP=m1×OM+m2×ON
(用m1、m2、OM、OP、ON表示),则说明碰撞中动量守恒;若还满足
OP=ON-OM
OP=ON-OM
(只能用OM、OP、ON表示),则说明碰撞前后动能也相等.
④实验中若为弹性正碰,且m1<m2,实验中记下了O、M、P、N四个位置如图3.未放被碰小球时,入射小球的落点应为
N
N
(选填M、P、N),
若满足
m1×OP=m1×OM+m2×ON(m1×ON=-m1×OM+m2×OP,m1×ON=-m1×OP+m2×OM)
m1×OP=m1×OM+m2×ON(m1×ON=-m1×OM+m2×OP,m1×ON=-m1×OP+m2×OM)
(用m1、m2、OM、OP、ON表示),则说明碰撞中动量守恒.(不计小球与轨道间的阻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要测量一均匀新材料制成的圆柱体的电阻率ρ.
步骤如下:
(1)用游标为20分度的卡尺测量其长度如图(甲),由图可知其长度为
102.35
102.35
mm;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直径如图(乙),由图可知其直径为
4.700
4.700
mm.
(2)用多用电表粗测其电阻.用已经调零且选择开关指向欧姆挡“×10”档位的多用电表测量,其表盘及指针所指位置如右图所示,则此圆柱体的电阻约为
220
220
Ω.

(3)该同学想用伏安法更精确地测量其电阻R,现有的器材及其代号和规格如下:
A.待测圆柱体电阻R
B.电流表A1(量程0~4mA,内阻约50Ω)
C.电流表A2(量程0~10mA,内阻约30Ω)
D.电压表V(量程0~3V,内阻约10kΩ)
E.直流电源E(电动势4V,内阻不计)
F.滑动变阻器R1(阻值范围0~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2.0A)
G.滑动变阻器R2(阻值范围0~2k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0.5A)
H.开关S,导线若干
为使实验误差较小,并要求测得多组数据进行分析,则应选择的器材为(用器材前对应的序号表示即可)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分别是
CF
CF

下列给出的测量电路中,最合适的电路是
B
B

(4)在下图方框中把缺少的导线补全,连接成实验电路.

(5)若该同学用伏安法跟用多用电表测量得到的R测量值几乎相等,由此可估算此圆柱体材料的电阻率约为ρ=
3.7×10-2
3.7×10-2
Ω?m.(保留2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8?惠州一模)(1)用螺旋测微器测一圆形工件的长度时读数如图1所示,其读数为
4.600
4.600
mm.如果使用主尺上最小刻度为mm、游标为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同一圆形工件的长度时,以上测量的结果应记为
4.6
4.6
 mm

(2)某同学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
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
交流220V
交流220V
,频率
50Hz;
50Hz;

(3)①打出的纸带如图3所示,实验时纸带的
端应和重物相连接.(选填“甲”或“乙”)

②纸带上1至9各点为计时点,由纸带所示数据可算出实验时的加速度为
9.4
9.4
 m/s2
③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数值为9.8m/s2,请列出测量值与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有差异的一个原因
空气阻力、摩擦阻力
空气阻力、摩擦阻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一矿区的重力加速度偏大,某同学“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探究该问题,实验装置图如图a.
(1)使用两根长度相等的摆线,一端连接小球(直径1cm),两摆线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的水平横杆上,用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得一根摆线的长度为995.8mm,摆线的两固定点的距离为200.0mm,用游标10格且总长为19mm的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的直径如图b所示,摆球的直径为
 
mm.
(2)把摆球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小角度(小于50)由静止释放,使单摆在竖直平面内摆动,将光电门固定在小球的平衡位置,当小球第一次通过光电门开始计时,下一次经过时计时结束,光电门计时器记录下了时间t1,多次将摆球从前后两方向释放重复实验,记录下相邻两次通过平衡位置的时间tn,求出其平均值为1.001s,测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