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Ⅰ)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
(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
3.6
3.6
N.
(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
D
D
.(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
(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
(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
(3)该同学正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实验采取了下面哪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B
B

A、控制变量法       B、等效替代法     C、小量放大法       D、建立理想模型法
(Ⅱ)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50HZ的低压交变电源上.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每5点取一个计数点,共取了A、B、C、D、E、F六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四个点未画出).从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五段(分别为a、b、c、d、e段),将这五段纸带由短到长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坐标系中,如图(2)所示,由此可以得到一条表示v-t关系的图线,从而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1)从第一个计数点开始计时,为求出0.15s时刻的瞬时速度,需要测出哪一段纸带的长度?答:
b
b

(2)若测得a段纸带的长度为2.0cm,e段纸带的长度为10.0cm,则可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为
2.0
2.0
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请你在xoy坐标系中用最简洁的方法作出能表示v-t关系的图线(作答在答题卷图上),并指出哪个轴相当于v轴?答:
y轴相当于v轴
y轴相当于v轴
分析:I、正确解答该题要掌握:弹簧秤的读数;在图(1)装置中,虽悬挂重物的细线方向确定,但大小却不知,所以要测重物重力.当结点静止于某位置时,弹簧测力计B的大小与方向就已确定了.原因是挂重物的细线大小与方向一定,而弹簧测力计A大小与方向也一定,所以两力的合力必一定;该实验采用了“等效法”,理解等效法的应用.
II、使用的方法是等效代替法解题,它们的长度分别等于x=v平均t,因为剪断的纸带所用的时间都是t=0.1s,即时间t相等,所以纸带的长度之比等于此段纸带的平均速度之比;
而此段纸带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纸带中间时刻的速度,最后得出结论纸带的长度之比等于此段纸带的平均速度之比,还等于各段纸带中间时刻的速度之比,即纸带的高度之比等于中间时刻速度之比.
解答:解:Ⅰ
(1)该弹簧秤的最小刻度为0.2N,可以不估读,因此其读数为:3.6N.
故答案为:3.6N.
(2)A、实验通过作出三个力的图示,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因此重物的重力必须要知道.故A项也需要;
B、弹簧测力计是测出力的大小,所以要准确必须在测之前校零.故B项也需要;
C、拉线方向必须与木板平面平行,这样才确保力的大小准确性.故C项也需要;
D、当结点O位置确定时,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也确定,由于重物的重力已确定,两力大小与方向均一定,因此弹簧测力计B的大小与方向也一定,所以不需要改变拉力多次实验.故D项不需要.
故选D.
(3)由实验原理可知该同学正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实验中采取了等效法,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Ⅱ)(1)b纸带高度代表0.15s时的瞬时速度,所以为求出0.15s时刻的瞬时速度,需要测出b段纸带的长度.b  
(2)若测得a段纸带的长度为2.0cm,时间时0.1s,所以平均速度也就是0.05s时的瞬时速度为0.2m/s;e段纸带的长度为10.0cm,所以平均速度也就是0.45s时的瞬时速度为1m/s;由由以上可知△v=0.8m/s,△t=0.4s;所以加速度为:a=
△v
△t
=2m/s2

故答案为:2.0.   
(3)纸带的高度之比等于中间时刻速度之比,也就是说图中a段纸带高度代表0.05s时的瞬时速度,b纸带高度代表0.15s时的瞬时速度,
c纸带高度代表0.25s时的瞬时速度,d的高度代表0.35s时的瞬时速度,e代表0.45s时的瞬时速度.
所以在xoy坐标系中用最简洁的方法作出能表示v-t关系的图线如下所示:

由此可知:y轴相当于v轴.
故答案为:y轴相当于v轴.
点评:I、理解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原理,了解具体操作,加强动手实验;II、纸带的长度之比等于此段纸带的平均速度之比,还等于各段纸带中间时刻的速度之比,即纸带的高度之比等于中间时刻速度之比,这种等效替代的方法减小了解题难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将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挂钩处系一细线,把细线的另一端系在弹簧测力计A下端细线上的O点处,手持弹簧测力计B水平向左拉,使O点缓慢地向左移动,且总保持弹簧测力计B的拉力方向不变.不计弹簧测力计所受的重力,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均不超出它们的量程,则弹簧测力计A、B的示数FA、FB的变化情况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两节干电池串联而成的电池组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R为电阻箱.干电池的工作电流不宜超过0.5A.实验室提供的器材如下:电压表(量程0~3V,内阻约3kΩ),电阻箱(限值范围0~999.9Ω);开关、导线若干.

①请根据图1的电路图,在图2中画出连线,将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
②实验时,改变电阻箱R的值,记录下电压表的示数U,得到如下表所示的若干组R、U的数据.
1 2 3 4 5 6 7 8 9 10
电阻
R/Ω
60.5 35.2 20.0 13.7 9.9 5.8 4.3 3.5 2.9 2.5
电压
U/V
2.58 2.43 2.22 2.00 1.78 1.40 1.18 1.05 0.93 0.85
根据实验数据绘出如图3所示的
1
U
-
1
R
图线.由图象得出电池组的电动势E=
2.86
2.86
V,内电阻r=
5.70
5.70
Ω.

③关于这个实验中存在的误差以及减小误差的各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D
CD

A.电压表的分流作用引起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B.同学读电压表读数引起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C.本实验用图象法处理数据可以减小偶然误差
D.如果将电压表的内阻计算在内就可以减小系统误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1?宜兴市模拟)(1)如图1中甲图的游标卡尺的读数是
10.050
10.050
cm.乙图的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是
3.200
3.200
mm.

(2)某同学用如图2中甲图所示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乙图为实验中得到的一条 纸带,在纸带上用0、1、2、3、4、5、6…标出计数点.
①已知打点1时重力势能为0,要验证打点4时重物的机械能守恒,在纸带上必须测出
0和1点之间的距离,1、4两点之间的距离,3、5两点之间的距离.
0和1点之间的距离,1、4两点之间的距离,3、5两点之间的距离.

②该同学根据测出的数据准确地计算出各计数点时重物的机械能,发现打后一个点时机械能都比打前一个点时机械能小,其原因可能是
实验中存在阻力
实验中存在阻力
 (只要求说出一种).
③若在数据处理时所用的重力加速度比本地的重力加速度偏大,不考虑其它因素产生的误差,将使打后一个点时机械能都比打前一个点时机械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两个相同的弧形轨道M、N,分别用于发射小铁球P、Q,其中N的末端与可看作光滑的水平板相切,两轨道上端分别装有电磁铁C、D,调节电磁铁C、D的高度,使AC=BD,从而保证小铁球P、Q在轨道出口处的水平初速度相等.现将小铁球P、Q分别吸在电磁铁C、D上,然后切断电源,使两个小铁球能以相同的初速度同时分别从轨道M、N的下端射出,可以看到P、Q两球相碰,只改变弧形轨道M的高度,重复上述实验,仍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这说明
 

另一位同学用实验研究平抛运动时,在白纸上标出了重垂线MN,并获得了小球平抛轨迹上的两个点a、b,并测得两点到MN的水平距离分别是10cm和20cm,两点的竖直距离是15cm,取g=10m/s2,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为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I、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引起感应电流的磁场的关系.已知电流从a接线柱流入电流表时,电流表指针右偏.实验时,磁场方向、磁铁运动情况及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都记录在下表中.
(1)由实验1、3得出的结论是
 

(2)由实验2、4得出的结论是
 

(3)由实验1、2、3、4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序号 磁场方向 磁铁运动情况 指针偏转情况
1 向下 插入 右偏
2 向下 拔出 左偏
3 向上 插入 左偏
4 向上 拔出 右偏
精英家教网
II、(1)某学习小组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图探究多用电表的结构和原理,如图2所示,若黑表笔做为电表的公共端,红表笔通过转换开关接入待测量相应的测量端,使用时,只有部分电路起作用.
当转换开关接1或2时,此多用电表为
 
表,当转换开关接3或4时,此多用电表为
 
表,当转换开关接5时,此多用电表为
 
表,若灵敏电流计G的满偏电流Ig=lmA,内阻Rg=10Ω,R1=0.106Ω,R2=0.42Ω,当转换开关接2时,此多用电表的量程为
 

(2)某电压表的内阻在20kΩ~50kΩ之间,现要测量其内阻,实验室提供下列器材:
A.待测电压表V(量程3V) B.电流表A1(量程0.6mA) C.电流表A2(量程200μA)
D.电流表A3(量程0.6A) E.电压表V1(量程4V) F.电压表V2(量程3V)
G.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1kΩ)H.电源E(电动势4V)I.开关S,导线若干
①为了尽量减少测量误差,要求测量多组数据,请你在图3所示的框内画出符合实验要求的实验电路图;
②所提供的器材中,在尽量减少测量误差的情况下,应选用的器材为
 
(填写字母代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