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0.2013年12月2日凌晨,我国发射了“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嫦娥三号”由地月转移轨道到环月轨道飞行的示意图如图所示,P点为变轨点,则“嫦娥三号”(  )
A.经过P点的速率,轨道1的一定大于轨道2的
B.经过P点的加速度,轨道1的一定大于轨道2的
C.运行周期,轨道1的等于轨道2的
D.具有的机械能,轨道1的一定大于轨道2的

分析 “嫦娥三号”在P点从轨道1进入轨道2要减速,在不同轨道上的P点卫星的加速度都由万有引力产生,在同一位置万有引力大小相同产生的加速度大小相同,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根据半长轴关系求解周期关系.

解答 解:A、“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在轨道1上经过P点时要减速,使其受到的万有引力大于需要的向心力,而做向心运动才能进入轨道2,故经过P点的速率,轨道1的一定大于轨道2的,故A正确.
B、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frac{Mm}{{r}^{2}}$=ma,得a=$\frac{GM}{{r}^{2}}$,由此可知,P到月球的距离r相同,a相等,故经过P点的加速度,轨道1的一定等于轨道2的,故B错误.
C、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frac{{r}^{3}}{{T}^{2}}$=k可知,r越大,T越大,故轨道1的周期一定大于轨道2的运行周期,故C错误,
D、因为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P点时减速,做向心运动才能进入轨道2,即外力对卫星做负功,机械能减小,故轨道1的机械能一定大于轨道2的机械能,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 本题要熟悉卫星变轨原理,并能由此判定此过程中卫星机械能的变化关系,知道卫星轨道与周期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一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某处,一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从斜面上滑下如图甲所示.

(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填“直流”或“交流”)
(2)打点计时器打A点时小车的速度vA=0.55m/s.
(3)小车的加速度a=5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下列关于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都能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发生
B.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都是分子的运动
C.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都是温度越高越明显
D.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都能说明分子的运动是永不停息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如图所示,表面光滑的斜面体固定在匀速上升的升降机上,质量相等的A、B两物体用一轻质弹簧连接着,B的上端用一平行斜面的细线拴接在斜面上的固定装置上,斜面的倾角为θ=30°.当突然剪断细线时,A、B两物体相对地面的瞬时加速度分别记为aA和aB;当升降机突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时,A、B两物体相对地面的瞬时加速度分别为a′A和a′B.则(  )
A.aA=gB.aB=0C.a′A=$\frac{\sqrt{3}}{2}g$D.a′B=$\frac{\sqrt{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2013年12月2日,我国探月卫星“嫦娥三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沿地月转移轨道直奔月球,飞行轨道如图所示.嫦娥三号经过地月转移轨道在P点调整后进入环月圆轨道,再调整后进入环月椭圆轨道,最后由近月点Q沿抛物线下降,于2013年12月14日在月球虹湾成功软着陆.在实施软着陆过程中,嫦娥三号离月球表面4m高时最后一次悬停,确认着陆点.已知嫦娥三号总质量为M在最后一次悬停时,反推力发动机对其提供的反推力为F,引力常量为G,月球半径为R,忽略月球自转及地球对月球的影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嫦娥三号在环月圆轨道的P点加速,才能进入环月椭圆轨道
B.月球的质量为$\frac{FR}{MG}$
C.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sqrt{\frac{FR}{M}}$
D.嫦娥三号沿椭圆轨道运动至P点和沿圆轨道运动至P点时,加速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如图所示,轻质圆盘和水平面夹角30°,一个小木块位于距离圆心0.4m处随圆盘一起绕过圆心垂直盘面的转轴匀速转动,当小木块和圆盘一起转动的线速度超过1m/s时,小木块再也无法保持相对静止.g取10m/s2.则小木块和圆盘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
A.$\frac{\sqrt{3}}{3}$B.$\frac{\sqrt{3}}{2}$C.$\frac{\sqrt{2}}{2}$D.$\frac{\sqrt{2}}{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下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A、B长为L=8cm,两板间距离d=8cm,A板比B板电势高300V,一带正电的粒子电荷量为q=1.0×10-10C,质量为m=1.0×10-20kg,沿电场中心线RO垂直电场线飞入电场,初速度v0=2.0×106 m/s,粒子飞出电场后经过界面MN、PS间的无电场区域,然后进入固定在O点的点电荷Q形成的电场区域(设界面PS右侧点电荷的电场分布不受界面的影响).已知两界面MN、PS相距为12cm,D是中心线RO与界面PS的交点,O点在中心线上,距离界面PS为9cm,粒子穿过界面PS做匀速圆周运动,最后垂直打在放置于中心线上的荧光屏bc上.(静电力常量k=9.0×109 N•m2/C2,粒子的重力不计)求:
(1)粒子穿过界面MN时偏离中心线RO的距离多远?到达PS界面时离D点多远?
(2)垂直打在放置于中心线上的荧光屏的位置离D点多远?.
(3)确定点电荷Q的电性并求其电荷量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太阳光经500s到达地球,地球的半径为6.4×106m,试估算太阳质量与地球质量的比值.(保留一位有效数字,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9.8m/s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所示,在研究平抛运动时,小球A沿轨道滑下,离开轨道末端(末端水平)时撞开轻质接触式开关S,被电磁铁吸住的小球B同时自由下落.改变整个装置的高度H做同样的实验,发现位于同一高度的A、B两球总是同时落地.
(1)该实验现象揭示了A球在离开轨道后在竖直方向上的分运动的规律;(选填“水平”或“竖直”)
(2)该实验可以说明运动的独立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