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荷量很小的点电荷称为元电荷B.电荷量e=1.6×10-19 C称为元电荷
C.元电荷是质子D.元电荷是电子

分析 带电体看作点电荷的条件,当一个带电体的形状及大小对它们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时,这个带电体可看作点电荷,是由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与自身大小形状及带电量的多少无具体关系.
元电荷又称“基本电量”,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量都等于元电荷或者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解答 解:A、元电荷又称“基本电量”,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
带电体看作点电荷的条件,当一个带电体的形状及大小对它们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时,这个带电体可看作点电荷,是由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与自身大小形状及带电量的多少无具体关系.故A错误;
B、电荷量e=1.6×10-19 C称为元电荷,故B正确;
C、元电荷是表示跟一个质子或电子所带电荷量数值相等的电荷量,但既不是质子,也不是电子.故C错误,D错误.
故选:B

点评 元电荷是带电量的最小值,它本身不是电荷,所带电量均是元电荷的整数倍.且知道电子的电量与元电荷的电量相等,同时让学生明白电荷量最早是由美国科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的光强一定,频率越高,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
B.卢瑟福依据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C.一群氢原子从n=3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能辐射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D.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不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9.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1)下面列举了该实验的某几个操作步骤:
A.按照图1示的装置安装器材;
B.将打点计时器接到电源的直流输出端上;
C.释放悬挂纸带的夹子,然后接通电源开关打出一条纸带;
D.测量打出的纸带上某些点到第一个打出的点之间的距离;
E.根据测量的结果计算重锤下落过程中减少的重力势能是否等于增加的动能.
其中,有两个步骤明显错误或不恰当,请将其选项对应的字母填在下面的空行中,并写出相应的正确步骤.
①B,应接到交流电源上②C,应先打开电源,再放开物体
(2)利用这个装置也可以测量重锤下落的加速度a的数值.如图2所示,根据打出的纸带,选取纸带上打出的连续五个点A、B、C、D、E,测出A点距起点O的距离为s0,点A、C间的距离为s1,点C、E间的距离为s2,相邻两点的时间为T,则根据这些条件计算重锤下落的加速度a的表达式为:a=$\frac{{s}_{2}-{s}_{1}}{4{T}^{2}}$.
(3)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发现,重锤减小的重力势能总是大于重锤增加的动能,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重锤下落过程中存在着阻力的作用.若我们通过该实验装置测定该阻力的大小,当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准确的值为g,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重锤的质量m(写出名称和符号),试用这些物理量和(2)中已经测出的加速度a(可直接用a)表示出重锤在下落过程中受到的平均阻力的大小F=m(g-a).(用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伽利略根据铜球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总结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这是采用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
B.把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小段近似看作匀速运动,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采用了理想模型法
C.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使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
D.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正压力的关系时可采用控制变量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一个小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滑上倾角为300的光滑斜面,在斜面上做加速度为5m/s2的匀减速运动,在第1s内与前3s内通过的位移相等,取初速度方向为正,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滑块在前3s内的平均速度v=7.5m/s
B.滑块在前3s内的平均速率为2.5m/s
C.滑块在前4s内的平均速度为零
D.滑块在第3s内的平均速度v'=2.5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3.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电路探究一种电阻丝的电阻率.均匀电阻丝(总阻值在4~5Ω之间)固定在刻度尺上的两端接线柱a和b上,刻度尺的中间有一个可沿电阻丝滑动的触头c,c的上端为接线柱,触头c与电阻丝通常不接触,当用手按下时,才与电阻丝接触,且可在直尺上读出触点的位置.所用器材为:电压表(0~3V,电阻约为3kΩ)、电流表(0~0.6A,电阻约为0.5Ω)、电池组(电动势3V,内阻很小)、保护电阻R0=1Ω、螺旋测微器、开关S和导线.
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用螺旋测微器测得电阻丝的直径为d;
②正确连接电路,触头c移到右端,合上开关,读出电流表的示数I;
③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触头c的位置,分别测量出了多组a、c间电阻丝长度L及对应的电压U的数据,并据此在U-L坐标纸上描出了对应的点,如图2所示.
(1)在U-L坐标纸上绘出U-L图线;
(2)若测出U-L图线斜率为k,写出用d、I、k表示的该电阻丝的电阻率表达式ρ=k$\frac{π{d}^{2}}{4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窗子上、下边沿间的高度H=1.6m,墙的厚度d=0.4m,某人在离墙壁距离L=1.4m、距窗子上沿h=0.2m处的P点,将可视为质点的小物件以v的速度水平抛出,小物件直接穿过窗口并落在水平地面上,取g=10m/s2.则v的取值范围是(  )
A.v>7 m/sB.v<2.3 m/sC.3 m/s<v<7 m/sD.2.3 m/s<v<3 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7.如图所示,一质量为6kg的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物块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5,然后用两根绳分别系在物块的A点和B点,A绳水平,B绳与水平面成37°,已知sin37°=0.6,cos37°=0.8,g=10m/s2.求:
(1)逐渐增大B绳的拉力,直到物块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则此时A绳和B绳的拉力分别是多大?
(2)将A绳剪断,为了使物块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不改变B绳方向的情况下,B绳的拉力应为多大?(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如图所示,图中实线是电场线,一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电场中a点以初速度v0沿虚线所示的轨迹运动到b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粒子一定带负电
B.粒子在a点时的加速度比在b点时的加速度小
C.粒子从a到b过程中其电势能不断减小
D.粒子在b点时的速度大于v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