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如图所示,形状相同的物块A、B,其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相对排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光滑球体C架在两物块的斜面上,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已知物块A、B的质量都是M,θ=60°,光滑球体C质量为m,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分析:对C受力分析,因C受力平衡,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求得AB对C的弹力;再对A受力分析,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求得地面对物块A的摩擦力及地面对物块A的压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块对地面的压力.
解答:解:以C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运用合成法作图,根据平衡条件AB对C的弹力的合力与重力等大反向,如图:

由几何知识得:NA=mg,故C错误;
以A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

根据平衡条件,水平方向:f=Nsinθ=
3
2
mg,故B正确A错误;
竖直方向:FN=Mg+N?cosθ=Mg+
1
2
mg,根据牛顿第三定律FN′=Mg+
1
2
mg,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的应用,注意要灵活应用合成法与正交分解法;同时还要注意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着两块长度相等,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板,在两木板的左端分别放有一个大小、形状、质量完全相同的物块.开始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分别对两物块施加水平恒力F1F2,当物块与木板分离后,两木板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若已知v1>v2,且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需要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着两块长度相等,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板,在两木板的左端分别放有一个大小、形状、质量完全相同的物块.开始都处于静止状态,现分别对两物块施加水平恒力F1、F2,当物块与木板分离后,两木板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若已知v1>v2,且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需要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0?辽宁模拟)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Hz.
(1)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这样做
CD
CD

A.是为了使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
B.是为了增大小车下滑的加速度
C.可使得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合力对小车做的功
D.可使得橡皮筋松弛后小车做匀速运动
(2)实验中先后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3条…,并起来挂在小车的前端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把小车拉到同一位置再释放小车.把第1次只挂1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第二次挂2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2W,…;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后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测出.根据第四次的纸带如图所示求得小车获得的速度为
2
2
m/s.

(3)若根据多次测量数据画出的W-v草图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形状,可知对W与v的关系作出的猜想肯定不正确的是
AB
AB

A.W∝
v
      B.W∝
1
v
    C.W∝v2 D.W∝v3
(4)如果W∝v2的猜想是正确的,则画出的W一v2图象应是
一条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
一条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

(5)在本实验中你认为影响实验效果的可能原因是
每条橡皮筋做的功不会完全相同;在纸带的测量中会有误差;摩擦阻力的平衡不可以完全理想化;交流电的频率不稳定也可能造成误差.
每条橡皮筋做的功不会完全相同;在纸带的测量中会有误差;摩擦阻力的平衡不可以完全理想化;交流电的频率不稳定也可能造成误差.
 (只要回答出一种原因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13?许昌三模)如图所示,形状和质量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柱体a、b靠在一起,表面光滑,重力为G,其中b的下半部刚好固定在水平面MN的下方,上边露出另一半,a静止在平面上.现过a的轴心施以水平作用力F,可缓慢的将a拉离平面一直滑到b的顶端,对该过程分析,则应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