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6.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图中的实线记录了自行车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t图象,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做近似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1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大
B.在0至t1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小
C.在t1至t2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实际的大
D.在t3至t4时间内,由虚线反映的是匀速运动

分析 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通过的位移.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所用时间之比.由此分析即可.

解答 解:A、根据v-t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加速度,知在t1时刻,实线的斜率大于虚线的斜率,故实际的加速度大于虚线表示的加速度,故A错误.
B、在0-t1时间内,实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小于虚线与时间轴的面积,故实线反映的运动在0-t1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小于虚线反映的运动在0-t1时间内通过的位移,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故B错误.
C、根据“面积”表示位移,则知在t1-t2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实际的小,故C错误.
D、在t3-t4时间内,虚线是一条水平的直线,即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即反映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对速度图象的理解能力,关键抓住图象的两个数学意义理解其物理意义:“斜率”表示加速度,“面积”表示位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在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将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三条纸带,分别以间隔相同点迹的方式依次剪成短纸条,按先后顺序一端对齐粘贴在一起.然后用平滑线段将各段纸带顶端的中点连起来,如图甲、乙、丙所示,则根据纸带的特点即可研究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物体处于静止
B.图乙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图乙表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
D.图丙表示物体的速度先随时间均匀增加,后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以下情况中能将人或物体看成质点的是(  )
A.研究某学生骑车回校的速度
B.对某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
C.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
D.研究选手在3000m长跑比赛中的快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物体A的加速度为3m/s2.物体B的加速度为-5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A的加速度比物体B的加速度大
B.物体B的速度变化比物体A的速度变化快
C.物体A的速度一定在增加
D.物体B的速度可能在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某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0~1s内,物体做曲线运动
B.在1~3s内,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向左,大小为4m/s2
C.在1~2s内,物体向左运动,且速度大小在减小
D.在3s末,物体处于出发点右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1.如图,电源的电动势是E=8V,内阻r=4Ω,灯泡的电阻是2Ω,变阻器的最大电阻是10Ω,
(1)当则变阻器的电阻调到4Ω时,电路中的电流是多少?
(2)当变阻器的电阻调到多大时,可使变阻器和灯泡消耗的功率最大,这个最大值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8.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一定速度匀速运动,将质量m=1kg的小物块轻轻放在传送带上的P点,物块运动到A点后被水平抛出,小物块恰好无碰撞地沿圆弧切线从B点进人竖直光滑圆弧轨道下滑.B,C为圆弧上的两点,其连线水平,已知圆弧半径R=1.0m对应圆心角θ=106°,A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3.2m.小物块到达C点沿固定斜面向上滑动,2s后第二次经过D点,已知小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frac{1}{3}$,重力速度g=10m/s2,sin53°=0.8,cos53°=0.6.求:
(1)小物块到达B点时的速度大小;
(2)小物块经过O点时对轨道的压力;
(3)斜面上C,D点间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5.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现有木板、白纸、图钉、橡皮筋、细绳套和一把弹簧秤.
(1)为完成实验,某同学另找来一根弹簧,先测量其劲度系数,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弹力F(N)0.501.001.502.002.503.003.50
伸长量x(10-2 m)0.741.802.803.724.605.586.42
根据表中数据在如图1中作出F-x图象并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55N/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某次实验中,弹簧秤的指针位置如图2所示,其读数为2.10N;同时利用(1)中结果获得弹簧上的弹力值为2.50N,请在图3中画出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
(3)由图得到F=3.2N.(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6.在做验证力的合成法则实验时,其中的三个步骤是:
①在水平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绳,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绳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下O点的位置和两测力计的读数F1和F2
②在纸上根据F1和F2的大小,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
③只用一只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两测力计拉时相同,记下此时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
以上三个步骤中均有错误或疏漏,请指出错在哪里,并予以改正.
(1)①中是记录两跟细线的方向;
(2)②中是根据F1和F2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
(3)③中是把结点拉到相同的位置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