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8分)

(1)如图所示,abcd为单匝矩形线圈,边长ab=10cm,bc=20cm。该线圈的一半位于具有理想边界、磁感应强度为0.1T、宽为20cm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线圈平面垂直。若线圈绕通过ab边的轴以100p rad/s的角速度匀速旋转,当线圈由图示位置转过90°时的瞬时感应电动势大小为___________V。

(2)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I)请指出该同学在实验操作中存在的两处明显错误或不当:

                                             

                                             

(II)该同学经正确操作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纸带,取连续的六个点A、B、C、D、E、F为计数点,测得点A到B、C、D、E、F的距离分别为h1、h2、h3、h4、h5,若打点的时间间隔为T,则打E点时重物速度的表达式为vE=         

(3)冬、春季节降水量少,广东沿海附近水位较低,涨潮时海水倒灌出现所谓咸潮现象,使沿海地区的城市自来水中的离子浓度较高,水质受到影响,为了研究咸潮出现的规律,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监测河水电阻率的实验。它在一根均匀的长玻璃管两端装上两个橡胶塞和铂电极,如下图(1)所示,两电极相距L=0.314m,其间充满待测的河水。安装前他用如下图(2)的游标卡尺(图为卡尺的背面)测量玻璃管的内径,结果如下图(3)所示。

他还选用了以下仪器:量程15V、内阻300kΩ的电压表,量程300μA、内阻50Ω的电

流表,最大阻值为1kΩ的滑动变阻器,电动势E=12V、内阻r=6Ω的电池组,开关等各一个,以及导线若干。下图(4)坐标中包括坐标为(0,0)的点在内的9个点表示他测得的9组电流I、电压U的值。

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a)测量玻璃管内径时,应将上图(2)中的游标卡尺的A、B、C三部分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与玻璃管内壁接触(填代号);

(b)玻璃管的内径d=___________mm;

(c)图(4)中的9个点表示实验中测得的9组电流I、电压U的值,试写出根据此图求R值的步骤:

                                                                     

                                                                     

(d)上图(5)中的实物仪器部分已连线,将其他部分连接成能测出上图(4)数据的实物连接图;

(e)开头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先滑至___________端。

 

(1)0.628   (2)打点计时器应接交流电源、重物释放时应紧靠打点计时器;(3)(a)A (b)6.70(c)在坐标图中画出U—I图线,算出水柱的电阻;(4)如图所示(5)最左端(或A端)

解析:(1)瞬时值为

(2)(I)打点计时器应接交流电源、重物释放时应紧靠打点计时器;

(II)利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

(3)(a)A

(b)6.70

(c)在坐标图中画出U—I图线,

算出水柱的电阻(允许误差在10%以内)

(4)如图所示

(5)最左端(或A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AB、CD是两根足够长的固定平行金属导轨,两导轨间的距离为L,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是θ,在整个导轨平面内都有垂直于导轨平面斜向上方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在导轨的AC端连接一个阻值为R的电阻,导轨的电阻不计.一根垂直于导轨放置的金属棒ab,电阻为r 质量为m,从静止开始沿导轨下滑,下滑高度为H时达到最大速度.不计摩擦,求在此过程中:
(1)ab 棒的最大速度
(2)通过电阻R的热量
(3)通过电阻R的电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精英家教网测量小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B是半径足够大的、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与水平固定放置的P板的上表面BC在B点相切,C点在水平地面的垂直投影为C′.重力加速度为g.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称出物块Q的质量m;
②测量出轨道AB的半径R、BC的长度L和CC′的高度h;
③将物块Q在A点由静止释放,在物块Q落地处标记其落地点D;
④重复步骤③,共做10次;
⑤将10个落地点用一个尽量小的圆围住,用米尺测量圆心到C′的距离s.
(1)用实验中的测量量表示:
(ⅰ)物块Q到达B点时的动能EkB=
 

(ⅱ)物块Q到达C点时的动能EkC=
 

(ⅲ)在物块Q从B运动到C的过程中,物块Q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
 

(ⅳ)物块Q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回答下列问题:
(ⅰ)实验步骤④⑤的目的是
 

(ii)已知实验测得的μ值比实际值偏大,其原因除了实验中测量量的误差之外,其它的可能是
 
(写出一个可能的原因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选修3-5]

(1)如图所示,AB是倾角为30??足够长的光滑斜面,BC是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且在B点与斜面平滑连接,质量m1=0.2 kg的滑块置于B点,质量m2=0.1 kg的滑块以=9 m/s速度向左运动并与m1发生正碰,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且m1通过B点前后速率不变,将滑块视为质点,以下判断正确的是(g取10 )(       )

A. 第一次碰撞后经过2.4 s两物体再次相碰

B. 第一次碰撞后经过4.8 s两物体再次相碰

C. 再次碰撞时与B点的距离为7.2 m

D. 再次碰撞时与B点的距离为14.4 m

(2))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分别以速度同向运动并发生对心碰撞,碰后m2被右侧的墙壁原速率弹回,又与m1相碰,碰后两球都静止. 求∶第一次碰后球m1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选修3-5](12分)

(1)(6分)如图所示,AB是倾角为30º足够长的光滑斜面,BC是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且在B点与斜面平滑连接,质量m1=0.2 kg的滑块置于B点,质量m2=0.1 kg的滑块以=9 m/s速度向左运动并与m1发生正碰,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且m1通过B点前后速率不变,将滑块视为质点,以下判断正确的是(g取10 )(      )

A. 第一次碰撞后经过2.4 s两物体再次相碰

B. 第一次碰撞后经过4.8 s两物体再次相碰

C. 再次碰撞时与B点的距离为7.2 m

D. 再次碰撞时与B点的距离为14.4 m

(2)(6分))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分别以速度同向运动并发生对心碰撞,碰后m2被右侧的墙壁原速率弹回,又与m1相碰,碰后两球都静止. 求∶第一次碰后球m1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黑龙江省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高三期末(物理)试题 题型:计算题

[选修3-5](12分)

(1)(6分)如图所示,AB是倾角为30º足够长的光滑斜面,BC是足够长的光滑水平面,且在B点与斜面平滑连接,质量m1=0.2 kg的滑块置于B点,质量m2=0.1 kg的滑块以=9 m/s速度向左运动并与m1发生正碰,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且m1通过B点前后速率不变,将滑块视为质点,以下判断正确的是(g取10 )(       )

A. 第一次碰撞后经过2.4 s两物体再次相碰

B. 第一次碰撞后经过4.8 s两物体再次相碰

C. 再次碰撞时与B点的距离为7.2 m

D. 再次碰撞时与B点的距离为14.4 m

(2)(6分))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分别以速度同向运动并发生对心碰撞,碰后m2被右侧的墙壁原速率弹回,又与m1相碰,碰后两球都静止. 求∶第一次碰后球m1的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