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7分)
实验题:
(1)用示波器观察频率为900Hz的正弦电压信号。把该信号接入示波器Y输入。

①当屏幕上出现如图1所示的波形时,应调节      钮。如果正弦波的正负半周均超出了屏幕的范围,应调节     钮或      钮,或这两个钮配合使用,以使正弦波的整个波形出现在屏幕内。

②如需要屏幕上正好出现一个完整的正弦波形,应将     钮置于     位置,然后调节      钮。
(2)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其中v10v20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v1v2分别是碰撞后物体的速度。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e=1,非弹性碰撞的e<1。某同学借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1和2(它们之间的碰撞可近似视为弹性碰撞),且小球1的质量大于小球2的质量。

实验步骤如下:
安装好实验装置,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并记下重锤线所指的位置O
第一步,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二步,把小球2 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C点,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第一步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上述实验中,
P点是                                        平均位置,
M点是                                           平均位置,
N点是                                           平均位置。
②请写出本实验的原理                                                   ,写出用测量量表示的恢复系数的表达式                                          
③三个落地点距O点的距离OMOPON与实验所用的小球质量是否有关系?
                                   

(1)①竖直位移或↑↓       衰减或衰减调节    y增益
②扫描范围      1k挡位    扫描微调
(2)①P点是在实验的第一步中小球1落点的平均位置
M点是小球1与小球2碰后小球1落点的平均位置
N点是小球2落点的平均位置
②小球从槽口C飞出后作平抛运动的时间相同,假设为 t,则有



小球2碰撞前静止,即

③OP与小球的质量无关,OM和ON与小的质量有关

解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2011年河北正定中学高三第3次考试物理卷 题型:计算题

(选修模块3-5)(15分)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测原子核的大小
B.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核外电子的运动加速度增大
C.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在微观物理学中不可以用“轨迹”来描述粒子的运动
D.若氢原子从 n =" 6" 能级向 n =" 1" 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不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氢原子从 n =" 6" 能级向 n =" 2" 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小题2】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象(PET)的基本原理是:将放射性同位素注入人体,在人体内衰变放出的正电子与人体内的负电子相遇而湮灭,转化为一对γ光子,被探测器探测到,并经计算机处理后产生清晰的图象.根据PET的原理,在人体内衰变的方程式是               ;在PET中,的主要用途是作为              
【小题3】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分别以速度v1v2同向运动,并发生对心碰撞,碰后m2被右侧墙壁原速率弹回,又与m1碰撞,再一次碰撞后两球都静止.求第一次碰后m1球速度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2.实验题:

(1)用示波器观察频率为900Hz的正弦电压信号。把该信号接入示波器Y输入。

①当屏幕上出现如图1所示的波形时,应调节_____钮。如果正弦波的正负半周均超出了屏幕的范围,应调节     钮或      钮,或这两个钮配合使用,以使正弦波的整个波形出现在屏幕内。

②如需要屏幕上正好出现一个完整的正弦波形,应将   钮置于    位置,然后调节_    钮。

(2)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e=,其中v10和v20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v1和v2分别是碰撞后两物体的速度。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e=1,非弹性碰撞的e<1,某同学借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1和2(它们之间的碰撞可近似视为弹性碰撞),且小球1的质量大于小球2的质量。

实验步骤如下

安装好实验装置,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并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第一步,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二步,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的C点,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第一步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在上述实验中,

P点是       的平均位置,

M点是         的平均位置,

N点是         的平均位置。

②请写出本实验的原理       写出用测量量表示的恢复系数的表达式     

③三个落地点距O点的距离OMOPON与实验所用的小球质量是否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实验题:

(1)用示波器观察频率为900Hz的正弦电压信号。把该信号接入示波器Y输入。

①当屏幕上出现如图1所示的波形时,应调节       钮。如果正弦波的正负半周均超出了屏幕的范围,应调节      钮或       钮,或这两个钮配合使用,以使正弦波的整个波形出现在屏幕内。

②如需要屏幕上正好出现一个完整的正弦波形,应将      钮置于      位置,然后调节       钮。

(2)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其中v10v20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v1v2分别是碰撞后物体的速度。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e=1,非弹性碰撞的e<1。某同学借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1和2(它们之间的碰撞可近似视为弹性碰撞),且小球1的质量大于小球2的质量。

实验步骤如下:

安装好实验装置,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并记下重锤线所指的位置O

第一步,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二步,把小球2 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C点,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第一步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OMOPON的长度。

上述实验中,

P点是                                         平均位置,

M点是                                            平均位置,

N点是                                            平均位置。

②请写出本实验的原理                                                    ,写出用测量量表示的恢复系数的表达式                                          

③三个落地点距O点的距离OMOPON与实验所用的小球质量是否有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07全国理综Ⅰ  63.(17分) 实验题:

⑴用示波器观察频率为900 Hz的正弦电压信号。把该信号接入示波器Y输入。

①当屏幕上出现如图 1 所示的波形时,应调节___________钮。如果正弦波的正负半周均超出了屏幕的范围,应调节______________钮或____________钮,或这两个钮配合使用,以使正弦波的整个波形出现在屏幕内。

②如需要屏幕上正好出现一个完整的正弦波形,应将________钮置于_____________位置,然后调节_________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