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如图所示,圆形区域存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个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粒子沿平行于直径AC的方向射入磁场,射入点到直径AC的距离为磁场区域半径的一半,粒子从D点射出磁场时的速率为v,不计粒子的重力.求
(1)粒子在磁场中加速度的大小;
(2)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3)粒子以2v的速率射入,在磁场中发生位移的大小.

分析 (1)由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求出加速度;
(2)作出粒子运动轨迹,求出粒子转过的圆心角,然后求出粒子的运动时间;
(3)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粒子轨道半径,然后根据几何关系来计算在磁场中发生位移的大小.

解答 解:(1)粒子在磁场中只受洛伦兹力作用,则Bqυ=ma  
解得:$a=\frac{Bqυ}{m}$;
(2)如图甲所示,
由几何关系可得粒子在磁场中偏转60°,则
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frac{1}{6}T$,
解得:$t=\frac{1}{6}•\frac{2πm}{Bq}=\frac{πm}{3Bq}$
(3)当粒子以速率为v从D点射出磁场时,其运动轨迹如图甲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圆形区域中匀强磁场的半径R与粒子运动的轨迹半径r相等.有:$Bqυ=m\frac{υ^2}{r}$,
R=$r=\frac{mυ}{Bq}$,

当粒子以2v的速率射入时,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半径为2r,如图乙所示.
由几何关系可得∠OEO2=120°,设∠EOO2=α,则∠EO2O=60°-α,有
Rsinα=2rsin(60°-α)=2r(sin60°cosα-cos60°sinα)
解得tanα=$\frac{\sqrt{3}}{2}$
可换算得sinα=$\frac{\sqrt{21}}{7}$
所求的位移x=2Rsinα=$\frac{2\sqrt{21}mv}{7Bq}$
答:(1)粒子在磁场中加速度的大小为$\frac{Bqυ}{m}$;
(2)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frac{πm}{3Bq}$;
(3)粒子以2v的速率射入,在磁场中发生位移的大小为$\frac{2\sqrt{21}mv}{7Bq}$.

点评 本题考查了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分析清楚粒子运动过程、作出粒子运动轨迹,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周期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2012年初,我国宣布北斗导航系统正式商业运行.北斗导航系统又称为“双星定位系统”,具有导航、定位等功能.“北斗”系统中两颗工作星均绕地心O做轨道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某时刻两颗工作星分别位于轨道上的A、B两位置(如图所示).若卫星均顺时针运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不计两星间的相互作用力.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卫星1向后喷气一定能追上卫星2
B.卫星1由位置A运动到位置B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做正功
C.卫星1由位置A运动至位置B所需的时间为$\frac{2rπ}{3gR}\sqrt{gr}$
D.这两颗卫星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均为$\frac{{g{R^2}}}{r^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已知地球的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假设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则卫星在轨道上运行的速率为(  )
A.$\sqrt{\frac{r}{GM}}$B.$\sqrt{\frac{G}{Mr}}$C.$\sqrt{\frac{M}{Gr}}$D.$\sqrt{\frac{GM}{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所示,两个星球A和B在引力作用下都绕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星球A,B运动的线速度大小分别为v1和v2,星球B与O点之间的距离为L,已知A,B的中心和O三点始终共线,A和B分别在O的两侧,引力常数为G,求:
(1)两星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
(2)星球A,B的总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一个10匝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转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311sin 100πt,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
B.线圈最大的磁通量为0.311wb
C.在1s内电流的方向改变100次
D.线圈最大磁通量的变化率为31.1wb/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测量小物块0与平板P之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是半径足够大的、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与水平固定放置的P板的上表面BC在B点相切,C点在水平地 面的垂直投影为C′.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称出物块Q的质量m;
②测量出轨道AB的半径R、BC的长度L和CC′的高度h
③将物块0在A点从静止释放,在物块0落地处标记其落地点D;
④重复步骤③,共做10次;
⑤将10个落地点用一个尽量小的圆围住,用米尺测量圆心到C′的距离s.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④⑤的目的是通过多次实验,让落点更准确,以减小实验结果的误差.
(2)物块0与平板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frac{R}{L}-\frac{{s}^{2}}{4hL}$ (用实验中的测量量表示)
(3)已知实验测得的μ值比实际值偏大,其原因除了实验中测量量的误差之外,其他的可能是圆弧轨道存在摩擦,或B处不平整(写出一个可能的原因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4.如图所示,从倾角为θ的斜面上的M点水平抛出一个小球,小球的初速度为v0,最后小球落在斜面上的N点,则(  )
A.可求M、N之间的距离
B.可求小球落到N点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C.可求小球平抛点M 距地面的高度
D.可以断定,当小球速度方向与斜面平行时,小球与斜面间的距离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2015年1月9日亚洲杯足球赛在澳大利亚举行,分在B组的中国队三战全胜挺近淘汰赛.如图所示是我国队员训练时在地面不同点进行射门训练,踢出的足球飞跃守门员形成三条飞行路径,三条路径在同一平面内,其最高点是等高的.忽略空气对飞行的影响,关于这三条路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沿路径1飞行的足球其踢出时速率最大
B.沿路径2飞行的足球的初速度的水平分量最大
C.沿路径3飞行的足球运动的时间最长
D.沿各路径飞行的足球的初速度的竖直分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万有引力定律是卡文迪许发现的
B.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证实了万有引力定律是否正确的
C.被人们称为“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是牛顿
D.万有引力常量是一个有单位的常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