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如图1为研究平抛运动的演示实验装置,图中C为弹性铁片,它位于B球的左面并夹紧.A球,开始时两球均静止,当小锤D下摆时打击铁片C使B球做平抛运动,同时使A自由下落.对该实验出现的现象以及应得出的结论是(不考虑空气阻力):
 

A.两球在空中运动时,两者高度始终相同
B.两球必定同时落地
C.实验表明,平抛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
D.实验表明,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2)下面是某实验小组用气垫导轨和光电计时器(数字计时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关系”时的实验装嚣(图2)和得到的数据表格.保持滑块质量M不变时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精英家教网
砝码的质量m/kg 滑块所受拉力大小的近似值F/N 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v1(m/s) 滑块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v2(m/s) 两光电门的距离s/m 滑块加速度的计算值a/(m/s2
5×10-3 4.9×10-2 0.09 0.15 0.50 a1=
 
×10-2
10×10-3 9.8×10-2 0.12 0.21 0.50 a2=
 
×10-2
15×10-3 14.7×10-2 0.14 0.25 0.50 a3=
 
×10-2
①请完成上面表格内的“加速度的计算值”的填空(结果取2位有效数字)
②根据表中数据,在下图的a-F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点.并作出a-F图象
精英家教网
③由a-F图象得出的结论为:
 
分析:(1)图1中B球沿水平方向抛出做平抛运动,同时A球被松开,自由下落做自由落体运动,发现每次两球都同时落地,只能说明平抛竖直方向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2)根据匀变速运动的公式v2=2aL,求出加速度.根据表中数据采用描点法作图.根据图象得出结论.
解答:解:(1)A、B球沿水平方向抛出做平抛运动,同时A球被松开,自由下落做自由落体运动,两球在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相同,根据运动的独立性可知两球在空中运动时,两者高度始终相同,故A正确;
B、两球在竖直方向均做自由落体运动,由于开始同时运动,因此同时落地,故B正确;
C、平抛运动竖直方向上为自由落体运动,但是平抛运动不是自由落体运动,故C错误;
D、该实验不能验证平抛运动水平方向上为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AB.
(2)①根据匀变速运动的公式v2=2aL,
a1=
v
2
2
-v
2
1
2S
=1.4×10-2m/s2
a2=
v
2
2
-v
2
1
2S
=3.0×10-2m/s2
a3=
v
2
2
-v
2
1
2S
=4.3×10-2m/s2
②根据表中数据采用描点法作图.
精英家教网
③a-F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所以得出的结论为:在保持物体质量M不变时,加速度a与合外力F成正比.   
故答案为:(1)A B;(2)①1.4,3.0,4.3;②如图;③在保持物体质量M不变时,加速度a与合外力F成正比.
点评:1、掌握平抛运动特点,熟练掌握平抛运动规律,并能正确应用规律来解答问题.
2、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匀变速运动的公式.以及运用图象方法处理实验数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如图1为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1)在本实验中,用钩码所受的重力大小当做小车所受的
合外力
合外力
,用DIS系统(数字化实验系统)测小车的加速度.在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中,
不需要
不需要
 (选填“需要”“不需要”)同时在小车上加减砝码.
(2)根据在某次实验中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F关系图线.(如图2所示).分析此图线的OA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
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
,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C
C
(选填A、B、C、D其中一项)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3)控制变量法是一种实验研究的方法,某同学为了探究影响平抛运动水平射程的因素,通过改变抛出点的高度及初速度的方法做了6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以下探究方案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是
B
B

序号 抛出点的高度(m) 水平初速度(m/s) 水平射程(m)
1 0.20 2.0 0.40
2 0.20 3.0 0.60
3 0.45 2.0 0.60
4 0.45 4.0 1.20
5 0.80 2.0 0.80
6 0.80 6.0 2.40
A.若探究水平射程与初速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1、3、5的实验数据
B.若探究水平射程与高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1、3、5的实验数据
C.若探究水平射程与高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2、4、6的实验数据
D.若探究水平射程与初速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2、4、6的实验数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