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3.利用如图1实验装置探究重物下落过程中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问题.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A.按实验要求安装好实验装置;
B.使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接着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C.图2为一条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O点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点.分别测出若干连续点A、B、C…与O点之间的距离 h1、h2、h3….

(1)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重物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结合实验中所测得的h1、h2、h3,可得纸带从O点下落到B点的过程中,重物增加的动能为$\frac{m({h}_{3}-{h}_{1})^{2}}{8{T}^{2}}$,,减少的重力势能为mgh2..
(2)取打下0点时重物的重力势能为零,计算出该重物下落不同高度h时所对应的动能EK和EP重力势能,建立坐标系,横轴表示h,纵轴表示EK和EP,根据测得的数据在图3中绘出图线I和图线Ⅱ.已求得图线I斜率的绝对值为 k1,图线Ⅱ的斜率的绝对值为k2.则可求出重物和纸带下落过程中所受平均阻力与重物所受重力的比值为$\frac{{k}_{1}-{k}_{2}}{{k}_{1}}$.(用 k1和k2 表示).

分析 (1)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B点的速度,从而得出动能的增加量,根据下降的高度求出重力势能的减小量.
(2)若机械能守恒,因为初位置的机械能为零,则每个位置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绝对值应该相等,图线不重合的原因是重物和纸带下落过程中需克服阻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结合图线的斜率求出阻力与重物重力的比值.

解答 解:(1)B点的瞬时速度vB=$\frac{{h}_{3}-{h}_{1}}{2T}$,
则重物动能的增加量△Ek=$\frac{1}{2}m{{v}_{B}}^{2}$=$\frac{m({h}_{3}-{h}_{1})^{2}}{8{T}^{2}}$,
重力势能的减小量为△Ep=mgh2
(2)取打下O点时重物的重力势能为零,因为初位置的动能为零,则机械能为零,每个位置对应的重力势能和动能互为相反数,即重力势能的绝对值与动能相等,而图线的斜率不同,原因是重物和纸带下落过程中需要克服阻力做功.
根据动能定理得,mgh-fh=$\frac{1}{2}m{v}^{2}$,则mg-f=$\frac{\frac{1}{2}m{v}^{2}}{h}$,
图线斜率k1=$\frac{mgh}{h}=mg$,
图线斜率k2=$\frac{\frac{1}{2}m{v}^{2}}{h}$,知k1-f=k2,则阻力f=k1-k2
所以重物和纸带下落过程中所受平均阻力与重物所受重力的比值为$\frac{{k}_{1}-{k}_{2}}{{k}_{1}}$.
故答案为:(1)$\frac{m({h}_{3}-{h}_{1})^{2}}{8{T}^{2}}$,mgh2;(2)$\frac{{k}_{1}-{k}_{2}}{{k}_{1}}$.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实验的原理,验证重力势能的减小量与动能的增加量是否相等.以及知道通过求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表示瞬时速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在高度为h的同一位置上向水平方向同时抛出两个小球A和B,若A球的初速vA大于B球的初速v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球落地时间小于B球落地时间
B.在飞行过程中的任一段时间内,A球的水平位移总是大于B球的水平位移
C.若两球在飞行中遇到一堵竖直的墙,A球击中墙的高度总是小于B球击中墙的高度
D.在空中飞行的任意时刻,A球的速率总大于B球的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时,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并求出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将固定有斜槽的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实验前要检查木板是否水平,请简述你的检查方法将小球放在槽的末端(或木板上)看小球能否静止.
(2)关于这个实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BCD.
A.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越高越好
B.每次小球要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
C.实验前要用重垂线检查坐标纸上的竖线是否竖直
D.小球的平抛运动要靠近木板但不接触
(3)在做“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时,坐标纸应当固定在竖直的木板上,图中坐标纸的固定情况与斜槽末端的关系正确的是C

(4)某同学在描绘平抛运动轨迹时,得到的部分轨迹曲线如图乙所示.在曲线上取A、B、C三个点,测量得到A、B、C三点间竖直距离h1=10.20cm,h2=20.20cm,A、B、C三点间水平距离x1=x2=x=12.40cm,g取10m/s2,则物体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的计算式为x$\sqrt{\frac{g}{{h}_{2}-{h}_{1}}}$(用字母h1、h2、x,g表示),代入数据得其大小为1.24m/s.小球经过B点时的速度计算式为$\sqrt{\frac{2g{x}^{2}+g({h}_{1}+{h}_{2})^{2}}{2({h}_{2}-{h}_{1})}}$(用字母h1、h2、x,g表示),代入数据得其大小为1.96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一个人站在吊台上,利用如图所示的定滑轮装置拉绳,把吊台和自己提升起来,人的质量为55kg,吊台的质量为15kg,起动吊台向上的加速度是0.2m/s2,这时人对吊台的压力为(g取9.8m/s2)(  )
A.700 NB.200 NC.350 ND.275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甲所示,一个匝数n=100的圆形导体线圈,面积S1=0.4m2,电阻r=1Ω.在线圈中存在面积S2=0.3m2的垂直线圈平面向外的匀强磁场区域,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有一个R=2Ω的电阻,将其两端a、b分别与图甲中的圆形线圈相连接,求在0~4s时间内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在宽度为400m的河中,水流速度为3m/s,船在静水中速度为5m/s,方向可以选择,现让该船开始渡河,则该船渡河的最短时间是80s,该船渡河的最短路程是400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如图所示,图中的变压器是一理想变压器,副线圈匝数是原线圈匝数的2倍,原线圈接入220V、50Hz的交变电流.若副线圈电路中的电阻R=110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副线圈输出的交变电流的频率为100Hz
B.副线圈输出的交变电流的电压为440$\sqrt{2}$V
C.与副线圈连接的电阻消耗的功率为3.52kW
D.原线圈的输入功率为1.76k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所示,质量为1kg的环套在倾斜固定的杆上,受到竖直向上的20N的拉力F1的作用,沿杆加速上滑.已知杆与环间的动摩擦因数μ=$\frac{\sqrt{3}}{6}$,杆与地面的夹角为30°,求环的加速度.(取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3.关于运动的合成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B.两个不在一直线上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C.两个不在一直线上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D.匀加速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