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精英家教网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小球A沿竖直平面内的轨道滑下,轨道末端水平,A离开轨道末端时撞开轻质接触式开关S,被电磁铁吸住的小球B同时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改变整个装置的高度H做同样的试验,发现位于同一高度的小球A、B总是同时落地
(1)该实验现象说明了A球在离开轨道后竖直方向分运动是
 

(2)下列哪些因素会使本实验的误差增大
 

A.小球与斜槽之间有摩擦
B.建立坐标系时,以斜槽末端端口位置为坐标原点
C.安装斜槽时其末端不水平
D.根据曲线计算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时在曲线上取作计算的点离原点O较远
(3)如图(b)为该小球做平抛运动时,用闪光照相的方法获得的相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为5cm,g=10m/s2,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Vo=
 
m/s,小球过B点的速率VB=
 
m/s.
分析:(1)球A与球B同时释放,同时落地,由于B球做自由落体运动,A球做平抛运动,说明A球的竖直分运动与B球相同.
(2)在实验中让小球能做平抛运动,并能描绘出运动轨迹.因此要求从同一位置多次无初速度释放,同时由运动轨迹找出一些特殊点利用平抛运动可看成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去解题.
(3)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竖直方向上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相等的时间间隔,结合水平位移和时间求出小球的初速度.根据竖直方向上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B点竖直分速度,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B点的速度大小.
解答:解:(1)球A与球B同时释放,同时落地,时间相同;A球做平抛运动,B球做自由落体运动;
将球A的运动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正交分解,两个分运动同时发生,具有等时性,因而A球的竖直分运动与B球时间相等,改变整个装置的高度H做同样的实验,发现位于同一高度的A、B两个小球总是同时落地,说明在任意时刻在两球同一高度,即A球的竖直分运动与B球完全相同,说明了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2)A、只要小球从同一高度、无初速开始运动,在相同的情形下,即使球与槽之间存在摩擦力,由于每次摩擦力的影响相同,因此仍能保证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相同,对实验没有影响,故A错误;
B、安装斜槽末端不水平,则初速度不水平,使得小球的运动不是平抛运动,使得实验的误差增大,故B正确;
C、建立坐标系时,因为实际的坐标原点为小球在末端时球心在白纸上的投影,以斜槽末端端口位置为坐标原点,使得测量误差增大,故C正确;
D、根据曲线计算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时,在曲线上取作计算的点离原点O较远,可以减小偶然误差,故D错误.故选:BC.
(3)在竖直方向上,由△y=gT2得,t=
△y
g
=
5L-3L
g
=
2L
g
=
2×0.05
10
=0.1s,
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
xAB
t
=
3L
t
=
3×0.05
0.1
=1.5m/s;
B点竖直分速度vyB=
yAC
2t
=
3L+5L
2t
=
8L
2t
=
8×0.05
2×0.1
=2m/s,
小球过B点的速率vB=
v
2
0
+
v
2
yB
=
1.52+22
=2.5m/s.
故答案为:(1)自由落体运动;(2)BC;(3)1.5;2.5.
点评:(1)本题关键将平抛运动正交分解后抓住题中的“改变整个装置的高度H做同样的实验,发现位于同一高度的A、B两个小球总是同时落地”,得出A球的竖直分运动与B球的运动相同.
(2)掌握如何让小球做平抛运动及平抛运动轨迹的描绘,并培养学生利用平抛运动规律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强调测量长度时越长误差越小.
(3)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结合运动学公式和推论灵活求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用DIS(数字化信息系统)研究小车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某实验小组先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重物通过滑轮用细线拉小车,位移传感器(发射器)随小车一起沿倾斜轨道运动,位移传感器(接收器)固定在轨道一端.实验中把重物的重力作为拉力F,改变重物重力重复实验四次,列表记录四组数据.

(1)在坐标纸上作出小车加速度a和拉力F的关系图线;
(2)从所得图线分析该实验小组在操作过程中的不当之处是:
没有平衡摩擦力或者平衡摩擦力不够.
没有平衡摩擦力或者平衡摩擦力不够.

(3)如果实验时,在小车和重物之间接一个不计质量的微型力传感器,如图(b)所示.从理论上分析,力传感器的示数与钩码的重力相比
.(填“大”,“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用钩码所受重力作为小车所受的拉力,用DIS测小车的加速度.通过改变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象.他们在轨道水平和倾斜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一F图线,如图(b)所示.
(1)图线
是在轨道右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选填“①”或“②”)
(2)随着钩码的数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图(b)的图线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为消除此误差可采取的简便且有效的措施是
C
C

B.调整轨道的倾角,在未挂钩码时使小车能在轨道上长时间缓慢运动(即将小车与传感器发射部分的重力沿轨道方向的分力恰与其所受摩擦力平衡)
C.在增加钩码数量进行实验的同时在小车上增加砝码,使钩码的总质量始终远小于小车与传感器发射部分的总质量
C在钩码与细绳之间放置一力传感器,直接得到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和力传感器读数F的关系图象
D.更换实验中使用的钩码规格,采用质量较小的钩码进行上述实验
(3)小车和位移传感器发射部分的总质量m=
0.5
0.5
kg;滑块和轨道问的动摩擦因数μ=
0.2
0.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通过改变重物的质量,利用计算机可得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象.他们在轨道水平和倾斜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b)所示.由图线可知:滑块和位移传感器发射部分的总质量m=
0.5
0.5
kg;滑块和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2
0.2

(2)①在用图c示装置做《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重力加速g取10m/s2)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AC

A.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B.通过改变橡皮筋的长度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C.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最大速度
D.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平均速度
②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只在橡皮筋的作用下运动,应采取的措施是
平衡小车所受的摩擦力
平衡小车所受的摩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1)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
小车的总质量
小车的总质量
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
小车所受拉力
小车所受拉力
,用DIS测小车的加速度.通过改变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象.在轨道水平和倾斜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b)所示.
(2)图线
(选填“①”或“②”)是在轨道右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
(3)随着钩码的数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图(b)中的图线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C
C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4)小车和位移传感器接收部分的总质量m=
0.5
0.5
kg;滑块和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2
0.2
(g取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3?潮州二模)(Ⅰ)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实验装置主要部件为位移传感器的发射器和接收器,分别固定在轨道右端和小车上;通过传感器测定两者间位移变化,从而测出小车的加速度.

(1)在该实验中采用的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
:保持小车的总质量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小车所受拉力,用传感器测小车的加速度.通过改变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可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和所受拉力F的关系图象.
该实验小组在轨道水平和倾斜的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 (b)所示,可知在轨道右侧抬高成为斜面情况下得到的图线是
 (选填“①”或“②”).
(2)随着钩码的数量逐渐增大,图(b)中的图线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C
C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Ⅱ)(1)某同学想测绘标有“3.8V 0.4A”字样的小灯泡的灯丝电阻R随电压U变化的图象,除了导线和开关外,有下列一些器材可供选择:
A.电源E(电动势为4V,内阻约为0.04Ω).
B.电压表V1 (量程为5V,内阻约为5kΩ);
C.电流表A1 (量程为100mA,内阻约为2Ω);
D.电流表A2 (量程为0.6A,内阻约为0.3Ω);
E.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5Ω);
F.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100Ω);
G.开关及导线若干
为了调节方便,测量准确,实验中应选用电流表
D
D
,滑动变阻器
E
E
 (填器材前面的选项代号)
(2)选好器材后,该同学按照该实验要求连接电路,请完成图甲中的实物连线.
(3)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并描绘出R-U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此灯泡在不工作时,灯丝的电阻为
1.5
1.5
Ω;
(4)任何实验过程中均存在误差,已知本实验中所用的测量仪器均已校准.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D
CD

A.该实验中的误差来源主要是电流表的分压作用;
B.由于电表内阻引起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可以通过作图法消除;
C.若将电表的内阻计算在内,可以消除由测量仪表引起的系统误差;
D.用R-U图象处理数据,可以有效的消除由于读数引起的失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