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3.关于开普勒第三定律$\frac{{R}^{3}}{{T}^{2}}$=K的理解,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K是一个与绕太阳运行的行星无关的常量,可称为开普勒恒量
B.T表示行星运动的自转周期
C.该定律既适用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也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
D.若地球绕太阳运转轨道的半长轴为Rl,周期为T1,月球绕地球运转轨道的半长轴为R2,周期为T2,则$\frac{{{R}_{1}}^{3}}{{{T}_{1}}^{2}}$=$\frac{{{R}_{2}}^{3}}{{{T}_{2}}^{2}}$

分析 开普勒运动定律不仅适用于椭圆运动,也适用于圆周运动,不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也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式中的k是与中心星体的质量有关的.

解答 解:A、开普勒第三定律$\frac{{R}^{3}}{{T}^{2}}$=K,K是一个与绕太阳运行的行星无关的常量,可称为开普勒恒量,故A正确;
B、T表示行星运动的公转周期,故B错误;
C、该定律既适用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也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故C正确;
D、若地球绕太阳运转轨道的半长轴为Rl,周期为T1,月球绕地球运转轨道的半长轴为R2,周期为T2,中心体发生变化,则$\frac{{{R}_{1}}^{3}}{{{T}_{1}}^{2}}$≠$\frac{{{R}_{2}}^{3}}{{{T}_{2}}^{2}}$,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 此题需要掌握:开普勒运动定律不仅适用于椭圆运动,也适用于圆周运动,不仅适用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也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式中的k是与中心星体的质量有关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和R2的阻值都为R,D是理想二极管(正向电阻可视为零,反向电阻为无限大),在A,B之间加一个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

(1)求交变电流的周期并写出交变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
(2)求加在R2上的电压的有效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关于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公式$\frac{R^3}{T^2}$=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式只适用于绕太阳做椭圆轨道运动的行星
B.公式适用于宇宙中所有围绕星球运动的行星(或卫星)
C.公式中k值,对所有行星或卫星都相等
D.围绕不同星球运动的行星(或卫星),其k值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将一测力传感器连接到计算机上就可以测量快速变化的力,图甲中O点为单摆的悬点,现将小球(可视为质点)拉到A点,此时细线处于张紧状态,释放摆球,则摆球在坚直平面内的ABC之间来回摆动,其中B点为运动中最低位置.∠AOB=∠COB=α,α小于10°且是未知量,图乙表示由计算机得到细线对摆球的拉力大小F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且图中t=0时刻为摆球从A点开始运动的时刻,据力学规律和题中信息(g取10m/s2)求:
(1)单摆的周期和摆长;
(2)摆球质量及摆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在两极处大小为g0;在赤道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赤道上物体随地球自转向心加速度为a.地球第一宇宙速度速度为v,地球半径为R.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g=aB.g0-g=aC.v=$\sqrt{gR}$D.v=$\sqrt{{g}_{0}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技术应用中,不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是(  )
A.利用微波雷达跟踪飞行目标B.利用声呐系统探测海底深度
C.利用北斗导航系统进行定位和导航D.利用移动通信屏蔽器屏蔽手机信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边长分别为L1=20cm和L2=50cm的长方形导线框,电阻均为2Ω,两个导线框在对称位置均有一个长度不计的小缺口,两线框在缺口处以阻值不计的导线相连.其中左边导线框中分布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且磁感应强度以B=1+2t(T)的规律在发生变化.求:
(1)左边导线框中的感应电动势?
(2)a、b两点间的电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某同学想在家里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但没有合适的摆球,他只好找到一块大小为3cm左右,外形不规则的大理石块代替小球.实验步骤是:
A.石块用细尼龙线系好,结点为M,将尼龙线的上端固定于O点
B.用刻度尺测量OM间尼龙线的长度L作为摆长
C.将石块拉开一个大约α=30°的角度,然后由静止释放
D.从摆球摆到最高点时开始计时,测出30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由T=$\frac{t}{30}$得出周期
E.改变OM间尼龙线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记下相应的L和T
F.求出多次实验中测得L和T的平均值作计算时使用的数据,代入公式g=$\frac{4πL}{{T}^{2}}$求出重力加速度g.
①你认为该同学在以上实验步骤中有重大错误的是哪些步骤BCDF
②该同学用OM的长作为摆长,这样做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③你认为用何种方法可以解决摆长无法准确测量的困难而能准确的测量重力加速度(至少填出两种方法)Ⅰ可以用改变摆长的方法;Ⅱ画T2-L图象求斜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甲所示是一次拓展训练中的跨越高空断桥示意图.队员跨越断桥后,在保险绳拉力作用下降落到地面.假设保险绳中串联一个拉力传感器A,在某一队员(可视为质点)下落过程中,传感器显示的拉力如图乙所示.已知队员下落过程先加速,然后匀速,最后匀减速到速度为零恰好落地.F1、F2、F3、及t1、t2、t3都为已知量,F3-F2>F2-F1,重力加速度为g.
(1)求队员下落过程的最大加速度;
(2)求断桥距地面的高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