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2008?肇庆二模)(1)如图(甲)所示是两列相干波的干涉图样,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两列波的振幅都为10cm,波速和波长分别为1m/s和0.2m,C点为AB连线的中点,则:图示时刻A、B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
40
40
cm;如图所示的A、B、C、D、E五点中,振动加强的点是
A、B、C
A、B、C
,振动减弱的点是
D、E
D、E
,C点此时的振动方向
向下
向下
(选填“向上”或“向下”);从图示时刻再经过0.65s时,C点的位移为
-20
-20
cm.
(2)如图(乙)所示为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的光路图,其中可能正确的图是
D
D

分析:(1)在干涉现象中,波峰与波峰相遇点振动加强,振幅等于两列波单独传播时振幅之和;波峰与波谷相遇点振动减弱,振幅等于两列波单独传播时振幅之差.即得到AB间竖直高度差.在振动加强区域中,各个质点振动都加强.由波速公式求出周期,根据时间与周期的关系求C点的位移.
(2)白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单色光组成的,通过三棱镜后经过两次折射,产生色散现象,根据折现象和色散规律分析求解.
解答:解:(1)A点是波峰与波峰相遇点,振动加强,振幅为20cm,B点是波谷与波谷相遇点,振动也加强,振幅为20cm.图示时刻A点位于波峰,B点位于波谷,则A、B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40cm.
如图所示的A、B、C、D、E五点中,振动加强的点是A、B、C,振动减弱的点是D、E,波从B传到A,C点此时的振动方向向下;
由波速公式v=
λ
T
,得T=
λ
v
=
0.2
1
s=0.2s,时间t=0.65s,
t
T
=3
1
4
,则知从图示时刻再经过0.65s时,C点到达波谷,其位移为-20cm.
(2)A、B白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单色光组成的,不同色光折射率不同,相同的入射角,折射角不同,故第一次折射时,七种色光就分散.故A、B错误.
C、光线从棱镜射出时,发生第二次折射,折射角应大于入射角,而不是直线传播,C图不符合折射规律.故C错误.
D、D符合折射规律,故D正确.
故选D
故答案为:(1)40,A、B、C,D、E,向下,-20 (2)D
点评:第1题是波的干涉现象,关键要掌握干涉的规律:波峰与波峰相遇点振动加强,波峰与波谷相遇点振动减弱.
第2题关键要理解并掌握光的色散现象和遵守的规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8?肇庆二模)如图所示,棒AB上均匀分布着正电荷,它的中点正上方有一P点,则P点的场强方向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8?肇庆二模)如图所示,质量为mB=2kg的平板小车B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板的左端静置一质量为mA=2kg的小物体A.一颗质量为10g的子弹以v0=600m/s的水平速度射穿物体A后,子弹速度变为v1=100m/s.物体A与小车B之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0.05,子弹射穿木块的时间很短,g=10m/s2
(1)求物体A的最大速度;
(2)若物体A未离开小车B,求小车的最大速度;
(3)为使物体A不离开小车,小车的长度至少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8?肇庆二模)一束带电粒子沿水平方向飞过小磁针的下方,并与磁针指向平行,如图所示.此时小磁针的S极向纸内偏转,则这束带电粒子可能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8?肇庆二模)氢原子基态能级为-13.6eV,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3的激发态,它们向较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的能量可以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2008?肇庆二模)作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通过的最大距离取决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