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某学生利用单摆做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其具体操作如下:
A.在铁架台上固定一个夹子,把单摆的摆线夹在夹子上
B.用刻度尺和游标卡尺测出摆长l
C.将摆球向一侧偏离30°后由静止释放摆球
D.在释放摆球的同时开始计时
E.记下摆球完成n次(大于30次)全振动的时间t
F.把所得数据代入公式
4π2n2lt2

该学生的上述操作中,错误的是
 
.(只填字母代号)
(2)该学生利用游标卡尺测摆球直径如图所示,摆球直径D为
 
cm.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小组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后,为了进一步探究,将单摆的轻质细线改为刚性重杆.通过查资料得知,这样做成的“复摆”做简谐运动的周期T=2π
Ic+mr2
mgr
,式中IC为由该摆决定的常量,m为摆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r为转轴到中心C的距离.如图(a),实验时杆上不同位置打上多个小孔,将其中一个小孔穿在光滑水平轴O上,使杆做简谐运动,测量并记录r和相应的运动周期T;然后将不同位置的孔穿在轴上重复实验,实验数据见表,并测得摆的质量m=0.50kg.
r/m0.450.400.350.300.250.20
T/s2.112.142.202.302.432.64

(1)由实验数据得出图(b)所示的拟合直线,图中纵轴表示
 

(2)Ic的国际单位为
 
,由拟合直线得带Ic的值为
 
(保留到小数点后二位)
(3)若摆的质量测量值偏大,重力加速度g的测量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得单摆的摆角小于5°完成n次全振动的时间是为t,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摆线为L,用螺旋测微器测得摆球的直径为d.
①用上述物理量的符号写出求重力加速度的一般表达形式g=
 

②从如图可知,摆球直径d的读数为
 

③实验中有个同学发现他测得的重力速度的值总是偏大,其原因可能是下述中的
 

A.悬点未固定紧,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谱增长了
B.单摆所用的摆球质量太大
C.把n次全振动的时间误作(n+1)次全振动的时间以摆线长作为摆长来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中,若摆球在垂直纸面的平面内摆动,为了将人工记录振动次数改为自动记录振动次数,在摆球运动最低点的左、右两侧分别放置一激光光与光敏电阻,如图所示.光敏电阻与某一自动记录仪相连该仪器显示的光敏电阻阻值R随时间t的变化图线如图所示,则该单摆的振动周期为
 
.若保持悬点到小球顶点的绳长不变,改用直径是原小球直径2倍的另一小球进行实验,则该单摆的周期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在学习了简谐振动后,想“利用单摆来测重力加速度”,他先测得摆线长为101.00cm,摆球直径为2.00cm,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为101.5s.则:
①他测得摆长应为
 
m,周期为
 
s.
②他在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计为50次,这一操作使测得的结果
 
(选填“偏大”或“偏小”).
③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l和T的数值,再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并求得该直线的斜率K.则重力加速度g=
 
.(用K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最小分度为毫米的米尺测得摆线的长度为980.0mm,用游标卡尺测得摆球的直径如图所示,则该单摆的摆长为
 
mm,用秒表测单摆完成40次全振动的时间80.0S,则单摆的周期为
 
s,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
 
.若某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数摆动次数时漏数了一次,也就是将摆动31次当作摆动了30次进行计算,那么测得g值会
 
(填“偏大”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为了比较准确地测量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应选用下列所给器材中的哪些?将所选用的器材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横线上.
(A)长1m左右的细绳;           (B)长30m左右的细绳;
(C)直径2cm的铅球;            (D)直径2cm的铁球;
(E)秒表;                    (F)时钟;
(G)最小刻度是厘米的直尺;      (H)最小刻度是毫米的直尺.
所选择的器材是
 

(2)某同学的操作步骤为:
A.取一根细线,下端系住直径为d的金属小球,上端固定在铁架台上
B.用米尺量得细线长度1
C.在摆线偏离竖直方向5°位置释放小球
D.用秒表记录小球完成n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得到周期T=
t
n
g=
4π2l
T2
计算重力加速度,按上述方法得出的重力加速度值与实际值相比
 
(填“偏大”、“相同”或“偏小”).
(3)该同学又测出不同摆长时对应的周期T,作出T2-L图线,如图所示,再利用图线上任两点A、B的坐标(x1,y1)、(x2,y2),可求得g=
 
.若该同学测摆长时漏加了小球半径,而其它测量、计算均无误,也不考虑实验误差,则用上述方法算得的g值和真实值相比是
 
的(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
(1)先测得摆线长为98厘米,摆球直径为4厘米,则单摆摆长L=
 
厘米.测量时单摆振动对平衡位置的最大偏角应小于
 
度.除了测量摆长,还要用秒表测量单摆振动的
 
,重力加速度大小的表达式应为g=
 

(2)如果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摆线上端未牢固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增加了
C.开始记时时,秒表过迟按下
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数成50次
(3)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改变几次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以L为横坐标,以T2为纵坐标将所得的实验数据连成直线,并求得该直线的斜率为k,重力加速度大小的表达式应为g=
 
(用k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一次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图A的O点是摆线的悬挂点,a、b点分别是球的上沿和球心,摆长L=
 
m.图B为测量周期用的秒表,长针转一圈的时间为30s,表盘上部的小圆共15大格,每一大格1min.在测量周期时,当摆球摆动稳定后,计时起点应选在小球摆至
 
时(填“最高点”或“最低点”),测得单摆摆动n=50次时,长、短针位置如图所示,所用时间t=
 
s,则周期T=
 
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用以上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英文符号表示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式为g=
 
(不必代入数据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