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1)某同学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如果他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B
B
(填序号)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悬挂,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
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记为50次
(2)某同学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如果摆球密度不均匀,无法确定重心位置,一位同学设计了一个巧妙的方法不计摆球的半径.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次量得悬线长L1,测得振动周期为T1;第二次量得悬线长L2,测得振动周期为T2,由此可推得重力加速度为g=
4π2(L1-L2)
T
2
1
-
T
2
2
4π2(L1-L2)
T
2
1
-
T
2
2
分析:(1)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
L
g
得出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从而判断出重力加速度减小的原因.
(2)设摆球的重心到线与球结点的距离为r,根据单摆周期的公式分别列出方程,求解重力加速度.
解答:解:(1)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
L
g
得:g=
4π2L2
T2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使得摆长的测量值偏大,则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偏大.故A错误;
B、摆动后出现松动,知摆长的测量值偏小,则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偏小.故B正确;
C、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则记录的时间偏小,测得周期偏小,则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偏大.故C错误;
D、实验中将49次全振动数成50次全振动,测得周期偏小,则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偏大.故D错误.
故选:B.
(2)(3)设摆球的重心到线与球结点的距离为r,根据单摆周期的公式:T=2π
L
g
  
 有:T1=2π
L1+r
g
T2=2π
L2+r
g

联立两式解得:g=
4π2(L1-L2)
T
2
1
-
T
2
2

故答案为:(1)B;(2)
4π2(L1-L2)
T
2
1
-
T
2
2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单摆的周期公式,知道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原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
(1)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认为:
A.拉橡皮条的细绳OB,OC长度必须相等.
B.拉橡皮条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
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
D.拉力F1和F2的夹角越大越好
其中正确的是
B
B
(填入相应的字母).
(2)若两个弹簧秤的读数分为3N、4N,且两弹簧秤拉力方向的夹角为锐角,则
不能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用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秤测量出它们的合力,理由
两力夹角为锐角,其合力大于5N,超过弹簧秤的测量范围
两力夹角为锐角,其合力大于5N,超过弹簧秤的测量范围

(3)在实验中,如果只将细绳换成橡皮筋,其它步骤没有改变,那么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答:
不变
不变
.(选填“变”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
(1)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认为:
A.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应使两个绳套之间的夹角为90°,以便计算出合力的大小
B.拉橡皮条时,弹簧测力计、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
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结点的位置必须与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时的结点重合
D.拉力F1和F2的夹角越大越好
其中正确的是
BC
BC
(填入相应的字母).
(2)若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均为4N,且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相互垂直,则
不能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用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出它们的合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某同学在做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外力的关系实验时,将一轻弹簧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在其下部施加外力F,测出弹簧的总长度L,改变外力F的大小,测出几组数据,作出外力F与弹簧总长度L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由图可知该弹簧的自然长度为
10
10
c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50
50
N/m.
(2)如图所示,质量M=2
3
kg的木块A套在水平杆上,并用轻绳将木块A与质量m=
3
kg的小球B相连.今用跟水平方向成α=30°角的力F=10
3
N,拉着B带动A一起向右匀速运动,运动中A、B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取g=10m/s2.求:
(1)运动过程中轻绳与水平方向夹角θ;
(2)A与水平杆间的动摩擦因数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某同学在做“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先测得摆线长为97.50cm,摆球直径为2.00cm,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如图甲),则该摆摆长为
98.50
98.50
cm,秒表所示读数为
99.8
99.8
s.

(2)为提高实验精度,该同学在实验中改变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得出一组对应的l与T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l/cm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T/s 2.02 2.51 2.83 3.18 3.64 4.05
请你帮助该同学以l为横坐标,T 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图线,并根据图线求得重力加速度g=
9.86
9.86
m/s2 (取3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1)某同学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时,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1所示,在纸带上依次选出7个计数点,分别标以O、A、B、C、D、E和F,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是50Hz.
①如果测得C、D两点间距S4=2.70cm,D、E两点间距S5=2.90cm,则据此数据计算在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公式为
 
,小车的速度值vD=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②该同学分别算出其它速度:vA=0.220m/s,vB=0.241m/s,vc=0.258m/s,vE=0.300m/s,请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填入框中如图2,并在坐标系中作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设O点为计时起点.
③由所做v-t图象判断,小车所做的运动为
 

(2)某同学测量一只未知阻值的电阻.
①他先用万用表初步测量,将选择开关旋至“×10”档,进行欧姆调零后进行测量,结果如图3甲所示.其阻值为
 
.为了使测量的结果更精确些,选择开关应调到
 
档;
②若该同学再用“伏安法”测量该电阻,所用器材如图3乙所示,其中电压表内阻约为5kΩ,电流表内阻约为5Ω,滑动变阻器阻值为50Ω.图中部分连线已经连接好,为了尽可能准确地测量,请你完成其余的连线;用此种方法测得的电阻值将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被测电阻的实际阻值.
精英家教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