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23014  123022  123028  123032  123038  123040  123044  123050  123052  123058  123064  123068  123070  123074  123080  123082  123088  123092  123094  123098  123100  123104  123106  123108  123109  123110  123112  123113  123114  123116  123118  123122  123124  123128  123130  123134  123140  123142  123148  123152  123154  123158  123164  123170  123172  123178  123182  123184  123190  123194  123200  123208  176998 

科目: 来源: 题型:


一带负电绝缘金属小球放在潮湿的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小球上的电荷几乎不存在了,这说明(  )

A.小球上原有的负电荷逐渐消失了

B.在此现象中,电荷不守恒

C.小球上负电荷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潮湿的空气将电子导走了

D.该现象是由于电子的转移引起,仍然遵循电荷守恒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元电荷实质上是指电子和质子本身

B.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一定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C.元电荷的值通常取e=1.60×1019 C

D.电荷量e的数值最早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用实验测得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2所示,AB为两个相互接触的、用绝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它们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是带正电的小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2

A.把C移近导体A时,AB上的金属箔片都张开

B.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AB上的金属箔片仍然张开

C.先把C移走,再把AB开,AB上的金属箔片仍然张开

D.先把AB分开,再把C移去,然后重新让AB接触,A上的金属箔片张开,而B上的金属箔片闭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电子和质子

B.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C.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

D.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不带电,如图1所示,现使b球带电,则(  )

A.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B.b将吸引a,吸在一起不分开

C.b立即把a排斥开

D. 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以下判断小球是否带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一个带电体靠近它,如果能够吸引小球,则小球一定带电

B.用一个带电体靠近它,如果能够排斥小球,则小球一定带电

C.用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它后,如果验电器的金属箔能改变角度,则小球一定带电

D.如果小球能吸引小纸屑,则小球一定带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一个人用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的斜向下的推力F推一个重G=200N的箱子匀速前进,箱子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sin37°=0.6,cos37°=0.8,g=10m/2).

(1)求推力F的大小.

(2)若人不改变推力F的大小,只把力的方向变为水平去推这个静止的箱子,推力作用时间t=3s后撤去,求箱子滑行的总位移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质量为m=2kg的物体,在竖直平面内高h=1m的光滑弧形轨道A点,以v0=4m/s的初速度沿轨道滑下,并进入BC轨道,如图所示.已知BC段的动摩擦因数μ=0.4,(g取10m/s2)求:

(1)物体滑至B点时的速度;

(2)物体刚到B点时受到的弹力;

(3)物体最后停止在离B点多远的位置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关于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每次实验必须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

B.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一致

C.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尽量使其水平

D.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

(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时,先适当垫高木板,然后由静止释放小车,小车在橡皮筋弹力的作用下被弹出,沿木板滑行.小车滑行过程中带动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记录其运动情况.观察发现纸带前面部分点迹疏密不匀,后面部分点

迹比较均匀,回答下列问题:

①适当垫高木板是为了      

②通过纸带求小车速度时,应使用纸带的      (填“加速部分“或“匀速部分”).

③若实验做了n次,所用橡皮筋分别为1根、2根…n根,通过纸带求出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1、v2…vn,用W表示橡皮筋对小车所做的功,作出的W﹣v2图线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这说明W与v的关系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利用重物自由下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1)备有如下器材:A.打点计时器;B.直流电源;C.交流电源;D.纸带;E.带夹子的重物;F.秒表;G.刻度尺;H.天平;I.导线;J.铁架台;K.复写纸;其中该实验不需要的器材

      (填字母代号)

(2)在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值为9.80m/s2,实验要求打点计时器在打第一个点时释放纸带.甲、乙、丙三个学生分别用同一装置各打出一条纸带,量出各纸带上第1、2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0.38cm,0.19cm和0.18cm,可见其中肯定有一个学生在操作上有错误,错误操作的同学是      .其错误的操作可能是因为      

(3)某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用6V、50Hz的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无漏点的纸带,如图所示,O点为重锤下落的起点,选取的计数点为A、B、C、D,各计数点到O点的长度已在图上标出,单位为毫米,重力加速度取9.8m/s2,若重锤质量为1kg.

①打点计时器打出B点时,重锤下落的速度vB=      m/s,重锤的动能EkB=      J.

②从开始下落算起,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重锤的重力势能减小量为      J.从而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