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27605  127613  127619  127623  127629  127631  127635  127641  127643  127649  127655  127659  127661  127665  127671  127673  127679  127683  127685  127689  127691  127695  127697  127699  127700  127701  127703  127704  127705  127707  127709  127713  127715  127719  127721  127725  127731  127733  127739  127743  127745  127749  127755  127761  127763  127769  127773  127775  127781  127785  127791  127799  176998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关于静电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总是不断降低
B.把负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正功,则有UAB>0
C.电场强度处处相同的区域内,电势也一定处处相同
D.在电场中,电势越高的地方,负电荷在该点具有的电势能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力为E、内电阻为r,R0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开关闭合后,电路正常工作.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源的输出功率将增大B.电压表的实数将减小
C.电流表的示数将增大D.电源消耗的总功率将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物理学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物理学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物质生产的繁荣与人类文明的进步.关于物理学发展过程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体,重物体与轻物体下落一样快
B.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进行分析的产物,并且用实验直接验证
C.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电现象与磁现象之间的联系
D.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出结论:运动的物体具有一定速度,如果它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利用图示装置可以做力学中的许多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此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必须设法消除小车和木板间的摩擦阻力的影响
B.利用此装置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并用图象法处理数据时,如果画出的a-M关系图象不是直线,就可确定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C.利用此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时,应将木板带打点计时器的一端适当垫高,这样做的目的是利用小车重力沿斜面分力补偿小车运动中所受阻力的影响
D.在利用此装置“探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时,因为不断增加所挂钩码的个数,导致钩码的质量远远大于小车的质量,则小车加速度a的值随钩码个数的增加将趋近于重力加速度g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测定滑块与水平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其中A为滑块,B和C是钩码,个数可调.A的左端与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未画出)相连,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出系统的加速度.实验中该同学在钩码总质量(m+m′=m0)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多次改变m和m′的钩码个数,重复测量.不计绳和滑轮的质量及它们之间的摩擦.

(1)实验中该同学得到一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如图3所示.现从清晰的O点开始,每隔4个点取一计数点(中间4个点没画出),分别记为A、B、C、D、E、F.测得各计数点到OD点的距离分别为OA=1.61cm,OB=4.02cm,OC=7.26cm,OD=11.30cm,OE=16.14cm9,OF=21.80cm,打点计时器打点频率为50Hz.由此纸带可得到打E点时滑块的速度v=0.53m/s,此次实验滑块的加速度a=0.81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在实验数据处理中,该同学以m为横轴,以系统的加速度a为纵轴,绘制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图线,由此可知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0.30.(g取10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方案:使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被弹出,第二次、第三次…操作时分别改用2根、3根…同样的橡皮筋将小车弹出.测出小车被弹出后的速度,然后找到牵引力对小车做的功与小车速度的关系.

(1)除了已有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导线、开关、刻度尺和交流电源;(填“交流”或“直流”)
(2)在正确操作情况下,打在纸带上的点并不是均匀的(如图2所示),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FK(选填“AE”或“FK”)部分进行测量.
(3)从理论上讲,橡皮筋做的功W0与物体获得的末速度V0之间的关系是W0正比于${{v}_{0}}^{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当汽车以4m/s2的加速度制动做匀减速运动时,
(1)刹车后3秒内的位移是多少?
(2)制动后6秒内的位移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一个T形电路如图所示,电路中的电阻R1=30Ω,R2=R3=20Ω.另有一测试电源,所提供电压恒为10V.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将cd端短路,ab之间的等效电阻是50Ω
B.若将ab端短路,cd之间的等效电阻是32Ω
C.当ab两端接上测试电源时,cd两端的电压为4 V
D.当cd两端接通测试电源时,ab两端的电压为 6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Hz.

(1)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这样做C(填答案前的字母).
A.是为了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
B.是为了增大橡皮筋对小车的弹力.
C.是为了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
D.是为了使橡皮筋松弛后小车做匀加速运动.
(2)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有一项不正确,它是D.
A.本实验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所采用的方法是选用同样的橡皮筋,并在每次实验中使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保持一致.当用1条橡皮筋进行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用2条、3条、…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是2W、3W、….
B.小车运动中会受到阻力,补偿的方法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
C.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一条记录纸带.纸带上打出的点,两端密、中间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角太小.
D.根据记录纸带上打出的点,求小车获得的速度的方法,是以纸带上第一点到最后一点的距离来进行计算.
(3)若根据多次测量数据画出的W-v草图如图2所示,根据图线形状可知,对W与v的关系作出的以下猜想肯定不正确的是AB.
A.W∝$\sqrt{v}$
B.W∝$\frac{1}{v}$
C.W∝v2
D.W∝v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x=24t-$\frac{3}{2}{t^2}$m,根据这一关系式可以知道,物体速度为零的时刻是(  )
A.24 sB.16 sC.8 sD.1.5 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