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3345  133353  133359  133363  133369  133371  133375  133381  133383  133389  133395  133399  133401  133405  133411  133413  133419  133423  133425  133429  133431  133435  133437  133439  133440  133441  133443  133444  133445  133447  133449  133453  133455  133459  133461  133465  133471  133473  133479  133483  133485  133489  133495  133501  133503  133509  133513  133515  133521  133525  133531  133539  176998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4.橡皮筋也像弹簧一样,在弹性限度内,伸长量x与弹力F成正比,即F=kx,k的值与橡皮筋未受到拉力时的长度L、横截面积S有关,理论与实践都表明k=$\frac{YS}{L}$,其中Y是一个由材料决定的常数,材料力学中称之为杨氏模量.

①有一段横截面是圆形的橡皮筋,应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测量出它的杨氏模量Y的值.下表为橡皮筋受到的拉力F与伸长量x的实验记录,请在图乙中作出Fx图象.
拉力F/N5.010.015.020.025.0
伸长量x/cm1.603.204.806.408.00
②由以上实验可求出该橡皮筋的k值为3.1×102 N/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某同学在家中用三根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来探究合力的方法,如图丙所示,三根橡皮筋在O点相互连接,拉长后三个端点用图钉固定在A、B、C三点.在实验中,可以通过刻度尺测量橡皮筋的长度来得到橡皮筋的拉力大小,并通过OA、OB、OC的方向确定三个拉力的方向,从而探究求其中任意两个拉力的合力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只需要测量橡皮筋的长度,不需要测出橡皮筋的原长
B.为减小误差,应选择劲度系数尽量大的橡皮筋
C.以OB、OC为两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其对角线必与OA在一条直线上且长度与OA相等
D.多次实验中即使O点不固定,也可以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3.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外力F、物体质量M间的关系时,采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用m表示.
(1)实验备有下列器材: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纸带和复写纸,导线,细线,小车,砝码和小盘,带滑轮的长木板,刻度尺.天平.(填写主要仪器)
(2)某一组同学先保持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m一定来做实验,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以下做法正确的是B.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盘及盘中的砝码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用天平测出m以及小车质量M,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直接用公式a=mg/M求出
(3)另两组同学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M一定,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外力F的关系,由于他们操作不当,这两组同学得到的a-F关系图象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其原因分别是:
图2:没有满足m<<M;
图3: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4)图4是用纸带拖动小车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E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记数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秒.试求:
①打点计时器打下B、D点时小车的即时速度,VB=0.26m/s;VD=0.34m/s;
②小车的加速度a=0.4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如图所示为一正点电荷电场的电场线,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UAB=300V.电荷量q=+4.0×10-8C的点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对其做功为1.2×10-5J.若已知B点的电势ΦB=200V,则A点的电势ΦA=500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如图是电场中某区域的电场线分布图,A,B是电场中的两点,可以判断该电场的方向是向左(选填“向左”或“向右”),可以判断A点场强较小(选填“A”或“B”);一正点电荷在B点受到电场力的方向是向左(选填“向 左”或“向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在如图所示的匀强电场中,1、2、3三条虚线表示三个等势面,a、b是两等势面上的两点.现将一带正电的粒子从a点移动到b点,在这个过程中(  )
A.电场力对带电粒子做负功B.a点电势低于b点电势
C.带电粒子的电势能增加D.带电粒子的电势能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光滑斜面被分成等间距的四段,一小球在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经过a、b、c点,最后到底端d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经过各点速度值之比为va:vb:vc:vd=1:$\sqrt{2}$:$\sqrt{3}$:2
B.小球从a点到达各点所用时间之比为tb:tc:td=1:$\sqrt{2}$:$\sqrt{3}$
C.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vb
D.全过程的平均速度v=$\frac{{v}_{d}}{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8.某同学验证动能定理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实验步骤如下:
A.易拉罐内盛上适量细沙,用轻绳通过滑轮连接在小车上,小车连接纸带,合理调整木板倾角,让小车沿木板匀速下滑.
B.取下轻绳和易拉罐,分别测出易拉罐和细沙的质量m及小车的质量M.
C.取下轻绳和易拉罐,让小车由静止释放,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中间部分未画出),O为打下的第一点.
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为f,重力加速度为g.
(1)步骤C中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大小为mg.
(2)为验证从O→C的过程中小车所受的合外力做功与小车动能变化的关系,测出B、D间的距离为s,O、C间的距离为x,则C点的速度为$\frac{s}{2}$f,需要验证的关系式为mgx=$\frac{M{s}^{2}f{\;}^{2}}{8}$.(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3)如果实验中发现小车动能的变化量大于小车所受合外力所做的功,可能的原因是③.
①实验中没有满足M远大于m的条件
②实验步骤A中调整木板倾角过大
③纸带中的O点不是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推论(设t=0开始计时,V0=0)
(1)等分运动时间(以T为单位时间)
第一、l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Vl:V2:V3…=1:2:3…)
第二、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Sl:S2:S3…=1:4:9…)
第三、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S:S:S…=l:3:5…)
(2)等分位移(以S为单位位移)
第四、通过lS、2S、3S…所用时间之比为:(tl:t2:t3…=$1:\sqrt{2}:\sqrt{3}$…)
第五、通过第一个S、第二个S、第三个S…所用时间之比为(tl:t2:t3…=$1:(\sqrt{2}-1):(\sqrt{3}-\sqrt{2})$…)
第六、通过lS、2S、3S…位置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1:\sqrt{2}:\sqrt{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6.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时保持小车(含车中重物)的质量M不变,细线下端悬挂钩码的总重力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力F,用打点计时器测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1)关于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实验前应调节滑轮高度,使滑轮和小车间的细线与木板平行
B.平衡摩擦力时,在细线的下端悬挂钩码,使小车在线的拉力作用下能匀速下滑
C.每次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后都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D.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后释放小车
(2)图乙为实验中打出纸带的一部分,从比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连续的5个计数点A、B、C、D、E,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迹未标出,测出各计数点到A点间的距离.已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0.32m/s,小车的加速度a=0.93m/s2
(3)改变细线下端钩码的个数,得到a-F图象如图丙所示,造成图线上端弯曲的原因可能是随所挂钩码质量m的增大,不能满足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5.“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用刻度尺测量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的频率为50Hz.求:

该小车的加速度a=0.20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平衡摩擦力后,将5个相同的砝码都放在上车上.挂上砝码盘,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一个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测量小车的加速度a与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的实验数据如表:
砝码的总重力F(N)0.1960.3920.5880.7840.980
加速度a(m•s-20.691.181.662.182.70
请根据该组实验数据在如图丙所示的坐标纸上作出a--F的关系图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