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3369  133377  133383  133387  133393  133395  133399  133405  133407  133413  133419  133423  133425  133429  133435  133437  133443  133447  133449  133453  133455  133459  133461  133463  133464  133465  133467  133468  133469  133471  133473  133477  133479  133483  133485  133489  133495  133497  133503  133507  133509  133513  133519  133525  133527  133533  133537  133539  133545  133549  133555  133563  176998 

科目: 来源: 题型:计算题

9.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过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m处做了标记,并以9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m.求:
(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2)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8.(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中,以下操作正确的是BC.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重物用细线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纸带连接在小车上并穿过打点计时器
C.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D.实验时,应先放开小车,后接通电源
(2)下表中是该实验所记录的部分的数据.
组别质量m/kg受力F/N加速度a/(m•s-2
10.50.25
20.50
31.00
41.0
51.5
若利用1、2、3三组数据探究加速度与受力的关系,则2、3组数据中物体的质量分别为0.5kg,0.5kg;若利用3、4、5三组数据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则4、5组数据中物体所受的力分别为1.00N,1.00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关于竖直下抛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下落过程是加速运动,加速度越来越大
B.下落过程是匀速直线运动
C.在下抛时,由于给物体一定的作用力,所以在下落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干重力加速度
D.下落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计算题

6.在国庆节阅兵式中,某直升机在地面上空某高度A处于静止待命状态,要求该直升机在零时刻由静止状态沿着直线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AB段加速后,进入BC段的匀速受阅区,在时刻t达到C位置,已知:AB段长度为L1,BC段长度为L2,求

(1)直升机在BC段的速度大小
(2)直升机在AB段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计算题

5.如图,竖直平面内放着两根间距L=1m,电阻不计的足够长平行金属板M、N,两板间接一阻值R=2Ω的电阻,N板上有一小孔Q,在金属板M、N及CD上方有垂直纸面向里的磁感应强度B0=1T的有界匀强磁场,N板右侧区域KL上、下部分分别充满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和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分别为B1=3T和B2=2T,有一质量M=0.2kg,电阻r=1Ω的金属棒搭在MN之间并与MN良好接触,用输出功率恒定的电动机拉着金属棒竖直向上运动,当金属棒到达最大速度时,在与Q等高并靠近M板的P点静止释放一个比荷$\frac{q}{m}=1×{10^4}$c/kg的正离子,经电场加速后,以v=200m/s的速度从Q点垂直于N板边界射入右侧区域,不计离子重力,忽略电流产生的磁场,取g=10m/s2,求:
(1)金属棒达最大速度时,电阻R两端电压U;
(2)电动机的输出功率P;
(3)离子从Q点进入右侧磁场后恰好不会回到N板,Q点距离分界线高h等于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采用图甲所示的装置,小车用细线绕过长木板左端的定滑轮悬挂砝码盘,保持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M,进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

(1)实验中,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BD.
A.电火花计时器接低压交流电源              B.使上部分细线与木板平行
C.平衡摩擦力时,悬挂砝码盘和砝码      D.平衡摩擦力时,将纸带连接在小车上
(2)小明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0、1、2、3、4、5、6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画出.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从纸带上测出x1=1.60cm,x2=2.36cm,x3=3.11cm,x4=3.87cm,x5=4.62cm,x6=5.38cm.则打计数点“5”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0.50m/s,利用x1和 x6计算小车的加速度为0.76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某小组保持砝码和砝码盘总质量m=50g不变进行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见表,试根据表格中数据,在图丙中取合适的坐标系,作出图象.
次数小车质量
M/g
加速度
a/(m•s-2
$\frac{1}{M}$/kg-1
12001.915.00
22501.714.00
33001.503.33
43501.362.86
54001.122.50
64501.002.22
75000.902.00
根据图象判断,实验产生误差的最主要原因是不满足m<<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计算题

3.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由0增加到10m/s的过程中驶过20m,求:
(1)汽车的加速度为多少?
(2)汽车速度由10m/s增加到20m/s的过程中行驶的距离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如图甲所示为某实验小组研究“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间的关系”的实验装置示意图,悬挂砂桶的悬线上P处接有传感器(图中未画出),通过传感器可直接测量悬线上拉力的大小,传感器的连接未对悬线上的拉力产生影响.
(1)下面列出了一些器材:
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带滑轮的长木板、垫块、小车和砝码、砂和砂桶.
除以上器材和传感器外,还需要对实验器材有:BC.
A.秒表 B.刻度尺 C.低压交流电源 D.低压直流电源
(2)实验中小车会受到阻力的作用,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来平衡阻力,则下列关于平衡阻力的操作正确的是B(填字母序号)
A.悬挂砂桶,小车不拖纸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
B.取下砂桶,打开打点计时器,小车拖着纸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
(3)如图乙所示,A、B、C为三个相邻的计数点,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0.02s,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A、B间的距离为x1=5.98cm,B、C间的距离为x2=7.48cm,则小车的加速度为a=1.50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4)实验中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保证砂和砂桶的总质量m远远小于小车和车上砝码的总质量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为了验证“动能定理”,即: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实验装置如图a,木板倾斜构成斜面,斜面B处装有图b所示的光电门.
(1)装有挡光条的物块由A处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加速下滑,已知挡光条的宽度d,读出挡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t,则物块通过B处时的速度为$\frac{d}{t}$;(用字母d,t表示)
(2)测得A、B两处的高度差为H、水平距离L;已知物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为了完成实验,还必须知道的物理量是$\frac{{d}^{2}+2μg{t}^{2}L}{2g{t}^{2}}$;
(3)如果实验结论得到验证,则以上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满足:H=$\frac{{d}^{2}+2μg{t}^{2}L}{2g{t}^{2}}$.(用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0.如图所示,一光滑绝缘水平木板(木板足够长)固定在水平向左、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中,一电量为q(带正电)的物体在水平恒力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开始向右加速运动,经一段时间t撤去这个力,又经时间2t物体返回A点,求:
(1)水平恒力F的大小.
(2)物体返回到A点时的速度VA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