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3457  133465  133471  133475  133481  133483  133487  133493  133495  133501  133507  133511  133513  133517  133523  133525  133531  133535  133537  133541  133543  133547  133549  133551  133552  133553  133555  133556  133557  133559  133561  133565  133567  133571  133573  133577  133583  133585  133591  133595  133597  133601  133607  133613  133615  133621  133625  133627  133633  133637  133643  133651  176998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0.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有一新型材料制成薄膜电阻R0,既能承受大电流的冲击,小电流流入又能产生明显变色反应,阻值稳定但不详,用欧姆表粗测其阻值结果如图1所示(选档旋钮置于:×1K档位上).欧姆表测得的电阻值约为40kΩ;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厚度,其厚度结果如图2所示,由此可知其厚度为0.935mm.

(2)现有下列器材,试设计适当的电路,选择合适的器材,较精确地测定(1)中薄膜电阻R0的阻值(滑动变阻器的调节要方便).
1.电流表A1,量程0~400μA,内阻约150Ω电流表A2,量程0~10mA,内阻约45Ω
2.电压表V1,量程0~3V,内阻约6KΩ电压表V2,量程0~15V,内阻约30KΩ
3.干电池两节E1,每节电动势为1.5V直流稳压电源E2,输出电压6V,额定电流3A直流稳压电源E3,输出电压24V,额定电流0.5A
4.滑动变阻器R1,0~50Ω,1A滑动变阻器R2,0~4KΩ,0.1A
5.电键S一只,导线若干
①电流表应该选择A1,电压表应该选择V2,电源应该选择E3,滑动变阻器最好选择R1(填字母代号);
②在如图3方框中画出电路原理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9.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为了测量一个阻值较大的未知电阻,某同学使用了干电池(1.5V),毫安表(1mA),电阻箱(0-9999Ω),电键,导线等器材.该同学设计的实验电路如图a所示,实验时,将电阻箱阻值置于最大,断开k2,闭合k1,减小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的示数为I1=1.00mA,记录电流强度值;然后保持电阻箱阻值不变,断开k1,闭合k2,此时电流表示数为I2=0.80mA,记录电流强度值.由此可得被测电阻的阻值为375Ω.请将图a所示的实物电路的原理图画在图b的方框内.

(2)经分析,该同学认为上述方案中电源电动势的值可能与标称值不一致,因此会造成误差.为避免电源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又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实验过程如下:断开k1,闭合k2,此时电流表指针处于某一位置,记录相应的电流值,其大小为I;断开k2,闭合k1,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流表的示数为I,记录此时电阻箱的阻值,其大小为R0.由此可测出Rx=R0.请按照图甲所示的电路原理图,用实线把图乙中给出的实物连接起来,组成实验电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所示,一段质量为m的铜导线弯成Π形,它的水平部分长为l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导线的两端竖直部分的下端插入两汞槽内液面下h,两汞槽通过导线分别与内阻可忽略,电动势为ε的电源正负极连接,电路中的电阻为R.合上开关K,当电动势ε足够大时,在磁场的作用下导线便从汞槽内跳离,切断电路.导线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又开始下落,当导线的下端接触到汞液体后,电路重新接通,在磁场的作用下,导线下落速度逐渐降至零.此后,该段导线又重复上述运动过程,形成周期运动.忽略导线和汞液体的电阻,并设h较小,导线在磁场中运动时的电磁感应亦可忽略,则在一个周期内电源做功为(  )
A.ε2$\sqrt{\frac{2hm}{BεlR-mg{R}^{2}}}$B.ε2$\sqrt{\frac{hm}{BεlR-mg{R}^{2}}}$C.2$\sqrt{\frac{2hm}{BεlR-mg{R}^{2}}}$D.2$\sqrt{\frac{hm}{BεlR-mg{R}^{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如图所示,a、b是一对平行金属板,分别接到直流电源两极上,板间场强为E,右边有一挡板,正中间开有一小孔d,在较大空间范围内存在着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从两板左侧中点c处射入一束粒子(不计重力),这些粒子都沿直线运动到右侧,从d孔射出后分成两束,且运动半径不同,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这束粒子中一定有正负两种粒子
B.这束粒子中一定有两种不同速度的粒子
C.这束粒子中一定有两种不同比荷的粒子
D.a、b两板间的匀强电场方向一定由b指向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6.如图甲所示为山丹一中两位同学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所受合外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中,两位同学安装好实验装置后,首先平衡摩擦力,他们将长木板的一端适当垫高些后,在不挂砝码盘的情况下,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后,先接通电源,后用手轻拨小车,小车便拖动纸带在木板上自由运动.若打点计时器第一次在纸带上打出的计时点越来越稀疏(从打出的点的先后顺序看),则第二次打点前应将长木板底下的小木块垫的比原先更加低(填“高”或“低”)些;重复以上操作步骤,直到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间隔均匀的计时点,便说明平衡摩擦力合适.
(2)平衡摩擦力后,在在砝码盘(连同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或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砝码盘(连同砝码)的总质量的条件下,两位同学可以认为砝码盘(连同砝码)的总重力近似等于小车的所受的合外力.
(3)接下来,这两位同学先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的条件下,研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受到的合外力的关系;如图乙为某次操作中打出的一条纸带,他们在纸带上标出了5个计数点,在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标出,图中数据的单位是cm.实验中使用的频率f=50Hz的交变电流.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0.343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然后,两位同学在保持小车受到的拉力不变的条件下,研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其质量M的关系.他们通过给小车中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的质量M,得到小车的加速度a与质量M的数据,画出a-$\frac{1}{M}$图线后,发现当$\frac{1}{M}$较大时,图线发生弯曲.于是,两位同学又对实验方案进行了进一步地修正,避免了图线的末端发生弯曲的现象,那么,两位同学的修正方案可能是C.
A.改画a与(M+m)的关系图线B.改画a与$\frac{m}{M}$的关系图线
C.改画a与$\frac{1}{M+m}$的关系图线D.改画a与$\frac{1}{(M+m)^{2}}$的关系图线
(5)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所受合外力的关系”实验完成后,两位同学又打算测出小车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于是两位同学先取掉了长木板右端垫的小木块,使得长木板平放在了实验桌上,并把长木板固定在实验桌上,具体的实验装置 如图丙所示;在砝码盘中放入适当的砝码后,将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打点计时器便在纸带上打出了一系列的点,并在保证小车的质量M、砝码(连同砝码盘)的质量m不变的情况下,多次进行实验打出了多条纸带,分别利用打出的多条纸带计算出了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并求出平均加速度$\overline{a}$,则小车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frac{mg-(m+M)\overline{a}}{Mg}$.(用m、M、$\overline{a}$、g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5.两绝缘的小物块放在水平的绝缘板上,整体处在向右的匀强电场中,B物体带正电Q,A物体不带电,它们一起在绝缘板上以某一速度匀速运动.现突然使B的带电量消失,A物体带正电Q,则A、B的运动状态可能为(  )
A.一起加速运动B.一起匀速运动C.A加速,B匀速D.A加速,B减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取空间两个不等量点电荷q1,q2的连线为x轴,q1在坐标原点上.x轴上各点的电场强度(规定x轴正方向为电场强度的正方向)随着x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在x轴上取ABC三点,AB>BC,B点场强为零,AA′B和BCC′所围面积相等.现有一氦核,在A点无初速度释放,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沿x轴正方向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q1为正电荷,q2为负电荷B.q1和q2均为正电荷
C.此氦核将在AC之间来回运动D.图中AB>BC,所以UAB>U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计算题

3.如图所示,一质量m=2kg的小型四旋翼遥控无人机从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匀加速起飞,经时间t1=6s时的速度大小v1=6m/s.之后,控制遥控器使无人机立即失去升力,当无人机下落到离地面某一高度时控制遥控器使无人机立即获得与上升时大小相等的升力,结果无人机落回地面时的速度恰好为零,已知无人机上升,下落过程中均受到大小恒为f=4N的空气阻力,取g=10m/s2,求
(1)无人机在0~t1时间内受到的升力大小F;
(2)无人机上升的最大高度H;
(3)无人机再次获得升力时的速度大小v2(结果可保留根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某学习小组利用图甲所示的DIS装置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重物通过光滑的定滑轮用细线拉小车,在小车和细线左端之间固定着一个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接收器)固定在轨道一端,位移传感器(发射器)随小车一起演水平轨道运动,实验中,保持小车(包括位移传感器发射器和力传感器)的质量M不变,改变重物的质量m,重复实验若干次,得到小车的加速度a与力传感器测得的拉力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1)在实验中不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满足M>>m;
(2)拉力F小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mg.
(3)小车与轨道之间的滑动摩擦力f=2.0N.
(4)为得到小车的加速度与力F成正比的关系,应将轨道的倾角θ调整为tanθ=0.1(取g=10m/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如图,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负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A、B为其运动轨迹上的两点.已知该粒子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v0,方向与电场方向间的夹角为45°,它运动到B点时速度方向与电场方向间的夹角为3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不计重力)(  )
A.电场的方向向右B.A点的电势比B点的电势低
C.粒子在B点的速度为$\sqrt{3}$v0D.A、B两点间的电势差U=$\frac{m{{v}_{0}}^{2}}{2q}$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