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42563  142571  142577  142581  142587  142589  142593  142599  142601  142607  142613  142617  142619  142623  142629  142631  142637  142641  142643  142647  142649  142653  142655  142657  142658  142659  142661  142662  142663  142665  142667  142671  142673  142677  142679  142683  142689  142691  142697  142701  142703  142707  142713  142719  142721  142727  142731  142733  142739  142743  142749  142757  176998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所示为交流发电机示意图,匝数n=100匝的矩形线圈,边长分别为10cm和20cm,内阻为5Ω,在磁感应强度B=0.5T的匀强磁场中绕OO′轴以50$\sqrt{2}$rad/s的角速度匀速转动,线圈和外部20Ω的电阻R相连接,已知线圈绕OO′轴转动时产生的电动势最大值Em=NBSω,求:
(1)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
(2)电阻R上所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
(3)由图示位置转过90°的过程中,通过R的电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1)提供的器材有:铁架台、铁夹、细线、有孔的小铁球、刻度尺、秒表(停表)和天平,其中多余的器材是天平,尚需补充的器材是游标卡尺.
(2)测周期时,当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并数1次,测出经过该位置N次(约80~100次)的时间为t,则周期为$\frac{2t}{N-1}$.
(3)测摆长时,测得摆线长为97.50cm,球直径为2.00cm,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全振动50次所用的时间(如图1),则:
①该摆摆长为98.50cm,秒表所示读数为99.8s.
②如果他测得的g值偏小,可能的原因是B
A.测摆线长时摆线拉得过紧
B.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C.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
D.实验中误将49次全振动数为50次
③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并测出相应的周期T,从而得出几组对应的L与T的数据,再以L为横坐标,T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点连成直线(如图2),并求得该直线的斜率为K,则重力加速度g=$\frac{4{π}^{2}}{K}$(用K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调光灯和调速电风扇是用可控硅电子元件来实现的.如图所示为经一双向可控硅调节后加在电灯上的电压,即在正弦式交变电流的每个二分之一周期内,前$\frac{1}{4}$周期被截去,调节台灯上旋钮可以控制截去的多少,从而改变电灯两端的电压,那么现在电灯两端的电压为(  )
A.$\frac{{U}_{m}}{2}$B.$\frac{{U}_{m}}{\sqrt{2}}$C.$\frac{{U}_{m}}{2\sqrt{2}}$D.$\sqrt{2}$U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一电阻接在10V直流电源上,电热功率为P;当它接到电压u=10sinωt(V)上时功率为(  )
A.0.25 PB.0.5 PC.PD.2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一列横波沿x轴传播,如图所示,t1时刻的波形图为实线,t2时刻的波形图为虚线,已知t2=t1+0.125s,振动周期为0.5s,则波的传播方向和传播距离是(  )
A.沿x轴正方向,9mB.沿x轴负方向,3mC.沿x轴正方向,3mD.沿x轴负方向,9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当正在鸣笛的火车向着我们急驶而来时,我们听到汽笛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源振动的频率变大B.声波传播的速度变快了
C.耳膜振动的频率变大了D.耳膜振动的频率变小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所示为观察水面波衍射的实验装置,AC和BD是两块挡板,AB是一小孔,O为波源,图中已画出波源所在区域的传播情况,每两条相邻(图中曲线)之间距离表示一个波长,则波经过孔之后的传播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此时能明显地观察到波的衍射现象
B.挡板前后波纹间距离相等
C.如果波源频率不变,使孔的大小增大,有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D.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能更明显观察到衍射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上的$\frac{1}{4}$圆弧光滑轨道,半径为R,OB沿竖直方向,上端A距地面高度为H,质量为m的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最后落在水平地面上C点处,已知小球通过B处的速度大小为$\sqrt{2gR}$,不计空气阻力,
(1)求小球运动到轨道上的B点时,小球对轨道的压力为多大?
(2)求小球落地点C与B点水平距离s是多少?
(3)若高度H不变,轨道半径R可以改变,则R应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小球落地的水平距离s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
 ①甲和乙两位学生各自独立完成实验,利用实验测量的数据在同一个图象中得出a-F的关系分别如图(a)中甲、乙所示,这一结果表明两位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个物理量不同?小车及车上的砝码的总质量不同.

 ②某同学在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的前提下,根据测量的数据得出小车的a-F关系图象如图(b)所示,造成图象不过原点的原因是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③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T=0.02s,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c)所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x1=1.17cm、x2=1.87cm、x3=2.48cm、x4=3.14cm、x5=3.80cm、x6=4.44cm、利用逐差法计算小车的加速度为a=0.65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4.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中,a、b两轮同轴,a,b,c半径关系为ra:rb=2:1,rb:rc=2:1.若传动中皮带不打滑,则a、b、c三点(  )
A.线速度大小之比为2:1:1B.角速度大小之比为2:2:1
C.周期之比为1:1:2D.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