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42945  142953  142959  142963  142969  142971  142975  142981  142983  142989  142995  142999  143001  143005  143011  143013  143019  143023  143025  143029  143031  143035  143037  143039  143040  143041  143043  143044  143045  143047  143049  143053  143055  143059  143061  143065  143071  143073  143079  143083  143085  143089  143095  143101  143103  143109  143113  143115  143121  143125  143131  143139  176998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所示的交流电压加在一电阻两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交流电压的频率为50Hz
B.该交流电压的周期为0.03s
C.并联在该电阻两端的交流电压表的示数为110V
D.该交流电压的瞬时表达式为μ=110$\sqrt{2}$sin100πt(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所示,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
A.甲在前6s内运动方向不变,通过的位移大小为4m
B.甲在前6s内做往返运动,通过的位移大小为4m
C.乙在前6s内做往返运动,通过的位移大小为4m
D.乙在前6s内运动方向不变,通过的位移大小为4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所示,水平轨道左端与长L=1.25m的水平传送带相接,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运动的速度υ0=1m/s.轻弹簧右端固定在光滑水平轨道上,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左端恰位于A点.现用质量m=0.1kg的小物块(视为质点)将弹簧压缩后由静止释放,到达水平传送带左端B点后,立即沿切线进入竖直固定的光滑半圆轨道最高点并恰好做圆周运动,经圆周最低点C后滑上质量为M=0.9kg的长木板且不会从木板上掉下.竖直半圆轨道的半径R=0.4m,物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μ1=0.8,物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2=0.25,g取10m/s2.求:
(1)物块到达B点时速度υB的大小;
(2)弹簧被压缩时的弹性势能Ep
(3)若长木板与水平地面间动摩擦因数0≤μ3≤0.025时,要使小物块恰好不会从长木板上掉下,木板长度的范围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小明同学想测量一节旧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身边仅有下列器材:一个多用电表、一个定值电阻R1、一个滑动变阻器R2(0~20Ω)、一个开关s、导线若干.小明设计了实验原理图(如图1所示),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1)根据原理图,连接实验器材,且s断开;
①多用电表选择“x1”挡,先欧姆调零,后用红表笔接a端,黑表笔接b端,记录下R1示数(如图2所示);
③s闭合,多用电表选择“直流电压2.5V”挡,红表笔接a端,黑表笔接b端(填“红”或“黑”),记录下示数U1;然后再测出b、c间的电压,记录下示数U2
④调节滑动变阻器,重复步骤③,得到如下表所示的6组数据;
U1/V0.100.200.300.400.500.60
U2/V1.050.900.750.700.450.30
(2)由图可知R1测量值为8.0Ω;
(3)小明在如图3所示的坐标纸中画出了U2-U1关系图;该电池的内电阻为4.0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物理兴趣小组在一次探究活动中,想测量滑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表面粗糙、一端装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在水平的实验台上;木板上有一滑块,滑块右端固定一个轻小动滑轮,钩码和弹簧测力计通过绕在滑轮上的轻细绳相连,细绳与长木板平行,放开钩码,滑块在长木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忽略滑轮的摩擦)

(1)放开钩码,滑块加速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处理纸带,得到滑块运动的加速度a;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实验,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纵轴,加速度a为横轴,得到的图象是纵轴截距大小等于b的一条倾斜直线,如图2所示;已知滑块和轻小动滑轮的总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则滑块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frac{2b}{mg}$.
(2)写出能减小实验误差的一条有效措施使细线与桌面保持平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2013年元旦前夕,备受全球瞩目的京广高铁全线贯通,全程2298km,列车时速达到350km以上.为解决火车高速转弯时不使外轨受损这一难题,你认为以下措施可行的是(  )
A.减小内外轨的高度差B.增加内外轨的高度差
C.减小弯道半径D.增大弯道半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设某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圆周轨道半径为r、若已知太阳的质量为M,求行星的公转周期T.若太阳的密度、行星的密度不变,行星的轨道半径r、太阳的半径R1、行星的半径R2都减小为现在的90%,行星仍在圆轨道上做圆周运动.通过计算说明:行星的公转周期是变大?变小?还是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研究表明,地球自转在逐渐变慢,自转周期逐渐变大,3亿年前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2小时.假设这种趋势会持续下去,地球的其他条件都不变,未来人类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与现在的相比(  )
A.距地面的高度变大B.向心加速度变大
C.线速度变大D.角速度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光滑平台左端与半径R=0.6m的半圆光滑轨道相切,且都固定.平台上A、B两滑块间压缩有一轻质弹簧(用细线拴住),其中mA=1.5kg,mB=1kg.紧靠平台右侧放有M=4kg的木板,其上表面与平台等高.剪断细线后,B以vB=9m/s的速度冲上木板.已知B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5,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两滑块都可看作质点,不考虑A与B分离后再对B运动的影响,取g=10m/s2.求:
(1)A滑至半圆轨道最高点Q时,轨道对其压力的大小;
(2)要保证B不滑出木板,木板的最短长度记为L.试讨论并求出μ2与L的关系式,求出L的最小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小组利用气垫导轨装置探究“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量之间的关系”.图1中,遮光条宽度为d,光电门可测出其挡光时间△t,滑块与力传感器的总质量为M,砝码盘的质量为m0,不计滑轮和导轨摩擦.实验步骤如下:①调节气垫导轨使其水平.并取5个质量均为m的砝码放在滑块上:

②用细绳连接砝码盘与力传感器和滑块,让滑块静止放在导轨右侧的某一位置,测出遮光条到光电门的距离为S;
③从滑块上取出一个砝码放在砝码盘中,固定滑块使其静止,记录此时力传感器的值为F.接通电源,释放滑块后,记录此时力传感器的值为F′,测出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t;
④再从滑块上取出一个砝码放在砝码盘中,重复步骤③,并保证滑块从同一个位置静止释放;
⑤重复步骤④,直至滑块上的砝码全部放入到砝码盘中.
请完成下面问题:
(a)测量遮光条宽度时,应该使用图2游标卡尺上的B(选填A、B、C)部件.若用十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得遮光条宽度d如图3,则d=10.2mm.
(b)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可用v=$\frac{d}{△t}$(用题中所给的字母表示,下同)计算.
(c)在处理步骤③所记录的实验数据时,甲同学理解的合外力做功为W1=FS,则其对应动能变化量应当是△Ek1=$\frac{(M+4m){d}^{2}}{2△{t}^{2}}$.乙同学理解的合外力做功为W2=F′S,则其对应动能变化量应当是△Ek2=$\frac{(M+5m+{m}_{0}){d}^{2}}{2△{t}^{2}}$;
d)丙同学按照乙同学的思路,根据实验数据得到F-$\frac{1}{△t}$的图线如图4所示,则其斜率k=$\frac{(M+5m+{m}_{0}){d}^{2}}{2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