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高三毕业班模拟考试语文科试题学科网(Zxxk.Com)

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学科网(Zxxk.Com)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用2B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学科网(Zxxk.Com)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有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学科网(Zxxk.Com)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纸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学科网(Zxxk.Com)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学科网(Zxxk.Com)

学科网(Zxxk.Com)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学科网(Zxxk.Com)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A.漏/雳          新/维         相形见/咄咄逼人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B.巨/糟          泥/念         风点火/然泪下 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C.陷/饥          谣/好         有无恐/两山对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D.装/言          制/要         步履跚/心广体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2、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古人总是举头凝望柔情似水的月亮,埋头创作流芳百世的诗词,回头思念远在天边的恋人。张九龄《望月怀远》,因月光洒落忆佳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苏轼《水调歌头》,因月亮“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欧阳修《玉楼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将中国人含蓄的爱恨情仇刻划得惟妙惟肖,更将中国人对月光的着迷,月色的浪漫,月亮的幻想自笔下流泻出一股慑人的灵气,仿佛身历其境,迷失在文人雅士悠悠爱恋的情怀中,颇有山在虚无缥渺间的隐约。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A.柔情似水        B.流芳百世        C.惟妙惟肖         D.虚无缥渺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A、2009年,国内艺术品市场,忽然变得有些特别了,成了多事之秋,危言耸听的说法就是“冰川期”来了。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B、央行日前宣布大幅降息,让很多投资者感慨如今的理财真是愈来愈难:无论是信贷类理财产品、票据类理财产品或者债券类产品,目前都面临收益率日益减少。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C、后奥运时代的中国,是被世界关注度更高的中国。适逢世界经济的下滑,作为最有前途的新兴经济市场的中国,能否走出困境,担负起世界经济“救世主”的角色,这主要取决于中国在后奥运时代的经济走向。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D、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表面上看是品牌、产品、价格、服务的竞争,实质上却是所有企业员工的品质和心态的竞争。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①过去有报道中形容他们是“娇生惯养的一代”,报道他们见多识广但也更个人中心、利己自私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②他们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的集体亮相,让国际社会看到了富有热情、尊重规则、充满人文情怀的新一代中国青年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③这一次他们有了新的代名词――“鸟巢一代”,《“鸟巢一代”赢得国际赞誉》、 《鸟巢一代是怎样炼成的》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④2008奥运会中,年轻的志愿者中大量都是85后甚至90后的一代人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⑤在这些报道中志愿者们热情敬业、吃苦耐劳、懂外语、有技能、善交流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A、④①③⑤②     B、④②①③⑤     C、④③①②⑤      D、④①②③⑤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学科网(Zxxk.Com)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而祝曰:‘瓯篓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赍黄金千镒,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威王大说,置酒后宫,招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而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矣。  若亲有严客,髡?(juàn) 眸(gōu)剔跽,侍酒于前,时赐馀沥,奉觞上寿,数起,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chì)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 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曰:“善!”乃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在侧。(选自《滑稽列传》)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A、好为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                淫 :荒淫 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B、于是齐威王乃赍黄金千镒                   益:更加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C、乃长夜之饮                                 罢:停止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D、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           卒然:终于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Zxxk.Com)A、 赵王与精兵十万                       B、 不鸣已,一鸣惊人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威王大说,置酒后宫,招髡赐酒              酒极乱,乐极则悲 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Zxxk.Com)C、 国且危亡,在旦暮                     D、 淳于髡说之隐 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侍酒前,时赐余沥,                        髡为诸侯主客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7、下列各项全都说明淳于髡“滑稽多辩”的一项是(       )(3分)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①仰天大笑,冠缨索绝     ②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③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        ④此鸟不蜚则已,一蜚冲天    ⑤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⑥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A、①②④⑥       B、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⑥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A、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个入赘女婿,身段矮小,滑稽善辩,屡次出使诸侯之国,从未受过屈辱。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B、齐威王在位时,喜好隐士,又逸乐无度,不管政事,文武百官荒淫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危在旦夕。淳于髡就以隐士的身份来规劝讽谏齐威王。   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C、齐威王八年,楚国派遣大军侵犯齐境。齐王派淳于髡出使赵国请求救兵,赵王拨给他十万精兵、一千辆裹有皮革的战车。楚国听到这个消息,连夜退兵而去。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D、经过淳于髡的婉转劝说,威王停止了彻夜欢饮,并任用淳于髡为接待诸侯宾客的宾礼官。齐王宗室设置酒宴,淳于髡常常作陪。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9、断句和翻译。(10分)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而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   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①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②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闲居初夏午睡起   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宋)杨万里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四块玉?闲适  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元)关汉卿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两首诗分别是如何表现“闲适”?这两种“闲适”又有何不同?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①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②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_____________。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③________________,而无车马喧。_____________,心远地自偏。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④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___;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学科网(Zxxk.Com)

用什么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贾梦雨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①我们平时所说的“精神亚健康”,是指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精神追求方面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支点,种种消极甚至扭曲的思想意识占据主导地位,并体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其实,“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在很多人身上都或隐或显地存在着。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②关注一下我们的周围,随处可以见到“精神亚健康”的影子,而且它已经蔓延到各个角落:一人遭受车祸后横躺马路,行人纷纷避让;乘客公交车上遭人偷窃,周围众人漠然而视;大学生沉沦网络不可自拔,终至退学;“文化名人”华威先生般到处讲学,贩卖“口水式文化”;现代化的写字楼里,不少人在巨大的压力下忙碌,但他们不知道事业的意义在哪里。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③“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事业缺乏激情,精神萎靡,庸碌无为;二是对生活缺乏热情,对他来说,活着的意义仅仅在于活着;三是对他人缺乏感情,淡漠,疏离,甚至于防范、欺骗;四是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社会的冷暖对他来说已经变得无足轻重。总体来说,陷落于物质的汪洋之中,沉沦于享乐的迷茫之中,浮躁而无信仰、无敬畏、无追求。正如南师大中文系教授贺仲明所说:“精神亚健康的重要表现,就是公众无法从精神涣散的日常生活中获得安宁;理想和信仰丧失;浮躁的心灵被物所累,排斥关怀和诚信。”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④是什么导致了“精神亚健康”的弥漫呢?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地球村”可以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不过,它也无时不在拉远人们之间的距离,造成新的疏离。全社会消费思潮的迅速膨胀,在这种后现代的炫目泡沫下,大众都在不知不觉中被消费主义的狂欢所陶醉.被牵着鼻子走,人变成了“经济人”、“时尚人”,永远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拉着你,让你无法脱身,并且身不由己。此外,我们过分重视外在的所谓“成功”,整天追求的都是那些“看得见的东西”:房子、汽车、锦衣玉食、无休止的享乐,而且,我们渐渐迷失在这些“身外之物”中不可自拔。物质日益强大而膨胀,而精神的萎缩状态正在加剧,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夹击之下,我们被裹挟其中,身心交瘁。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⑤理想、激情,一个人的精、气、神,这些其实都应该是我们的追求,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支点。而现在,从心灵层面来说,价值的支撑点,人生的追求目标,对幸福的感受等渐渐处于错乱状态。从生存状态来说,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处理爱情、家庭、事业等之间的关系,这其中充斥着扭曲。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⑥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目前正借助经济、文化和人员流动的全球化大潮,向全世界蔓延,也深刻影响到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大发展和全球化大潮中,世俗化大潮开始侵蚀到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⑦因而,我们都应该有一定的精神追求。我们应该解决好自己的归宿感问题。这就要求一个人加强免疫力,实现内心的真正强大,面对诱惑超然,面对挫折泰然,并在对时代的正确认识中增强责任感。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环境,真正关心人的精神追求。在文化多元的基础上,更好地创造文化的和谐,从多方面创造以人为本的文化生态。                  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选自2008、3、6《新华日报》)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12.下列对文意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A.这篇思想评论,围绕“用什么支撑我们的精神大厦”这一论题,联系生活实际,层层深人地进行论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B.本文第六段在前两段论述的基础上,指出全球化、世俗化的大潮开始侵蚀到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从更高的层次来论述中心,增强了论证的深度。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C.文中引用南师大中文系教授贺仲明的话,进一步揭示了“精神亚健康”症状的实质,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D.禁不住物欲的诱惑,不能泰然面对挫折的人,是因为他们不能正确认识时代的特征,缺乏社会责任感。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E.“精神亚健康”的弥漫其根本原因是全球化浪潮拉远了人们之间的距离,造成人类彼此间的疏离和自我的迷失。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F.本文论证思路极为严谨,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13.下列不属于“精神亚健康”症状的项是(     )(3分)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A.精神追求失去正确标准,缺乏价值支点,种种消极甚至扭曲的思想意识占据主导地位。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B.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不少人在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蔓延的环境里不停地忙碌着。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C.对事业缺乏激情,对生活缺乏热情,对他人缺乏感情,对社会缺乏责任感。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D.过分重视外在的所谓“成功”,心绪浮躁而无信仰、无敬畏、尤追求。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14.文章第二段与第三段都是从“精神亚健康”的表现(症状)方面来展开论述的,这两段是否重复?为什么? (4分)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16、小说的标题是“永远的门”,为什么用“永远”来修饰“门”呢?(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7、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开篇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调查显示,82.3%的贫困高考生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支出大。其中,平均每年每个贫困高考生家庭的子女教育支出在6780元左右,高于平均家庭总收入(4756元),超过2/3的家庭入不敷出,有81.0%的家庭总收入尚不足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

  在农村,因子女教育花费大而造成家庭致贫、返贫的事早已不是新闻了。江西省赣州市某村的一名考生家长说,以前指望孩子通过读书跳出农门,现在发现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学费一路看涨,不少家庭供到半路,就揭不开锅了。村里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赚钱的孩子越来越多了。

试题详情

在调查涉及的地区中,贫困生约占32.7%,西部的比例明显高于东部。他们当中,品学兼优者占52.2%。调查发现,11.5%的贫困生在高中期间曾经辍学,12.7%的人因交不起学费可能放弃上大学。

试题详情

调查中,62.8%的高中教师认为,能否支付大学第一年学费往往决定着贫困生能否圆大学梦。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六成贫困高考生表示自己不能凑齐大学第一年的学费。

试题详情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82.5%的贫困生认为自己能考上二本以上院校,80.3%的贫困生认为上大学可以改变命运。

“我听说大学里有助学贷款,还有奖学金。我先贷款,再挣奖学金,假期还能想办法打工赚钱。”家住沂蒙山区的张慧今年9月马上就要成为山东大学的学生了,头一年的5000元学费是父母东拼西凑筹集的。对于未来,她充满了信心:“已经考上了,再难都要熬过去,往后就能替家里分忧了。”

试题详情

和张慧一样,由学校提供的助学贷款已经被33.8%的贫困高考生认为是最有效的资助方式。相比之下,最贫困的那部分人(25.5%),明显对社会经济资助更为渴望。

试题详情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近些年来政府相关部门不断提高助学贷款的总量,但却无法满足同样逐年增长的贷款需求。有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8月,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约1562万人,其中贫困大学生405万人,约占学生总数的26%。截至2005年12月底,在全部大学生中,获得助学贷款者的比例仅占14.6%――这说明,约有178万贫困大学生未能取得助学贷款。

本次调查发现,有些人是主动放弃贷款和社会资助的。家住安徽省固镇县马林村洪庄、就读于固镇一中高三10班的张莹莹在调查中说:“不想申请社会资助是不想被别人看不起,我会尽量靠自己的能力和亲戚的支持完成学业的。”

试题详情

面对上大学后将面临的经济困难,94.7%的人表示“进入大学后将争取获得奖学金”,88.2%的人“希望通过勤工助学获得一定收入来补贴生活费”。还有部分学生表示,大学期间要省吃俭用甚至假期不回家,以降低生活开支。

试题详情

19.文章开头列举了两个令人痛心的悲剧,并就此发出了“为何悲剧总在收获的季节里重演?”的疑问,作者为什么要连用两个例子?你认为这种悲剧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答:                                                                               ___ 

                                                                                      __

试题详情

20.本文是一篇新闻调查,新闻调查需尽可能的科学、客观、公正,你认为本文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5分)

答:                                                                          __________

                                                                                 _______

试题详情

21.高考贫困生的现状堪忧,你认为有些什么办法能尽可能地改变这种状况?(6分)

答:                                                                                  

                                                                        ______________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试题详情

23、笑,是反映内心的一种面部表情,它与脸的的某些“局部”关系特别密切,如与嘴(或口)、与牙、与眼都相关;笑也牵及全身。 (6分)

(1)请举出四字词语来分别说明“笑”与以上人体部位的相关性。(4分)

             ②               ③               ④             

(2)对于有些事,我们忍俊不禁,如:

                                  (举一个具体的细节,20字内)(1分)

而对于有些事,我们一笑了之,如:

                                     (举一个具体的细节,20字内)(1分)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试题详情

24、现实生活有各种各样的危机:生态危机、信任危机、能源危机、经济危机……,危机充斥在我们身边,我们该怎样面对危机?请以“危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试题详情

学科网(Zxxk.Com)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

09语文科模拟考试答卷

成绩:           

试题详情

注意事项:1、本答卷为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题区。考生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答题,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试题详情

          2、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试题详情

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Zxxk.Com),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学科网(Zxxk.Com)

 

 

 

 

 

 

 

2009届高三毕业班模拟考试

试题详情

一、(每小题3分,共12分)

1、C    jǐng/jǐn,pī/pǐ,shì/zhì  ( A.pī,xiān,chù/duō    B.bò/pò, nào /dào,shān  d.zhēn,è,pán)

2、答案C.(惟:语气助词。形容形象刻画或描摹得非常逼真。爱恨情仇不能称惟妙惟肖;A.柔情似水:温柔的情感象水一样;B.流芳百世:好的名声永远流传下去;D.虚无缥缈:虚幻渺茫,捉摸不定。)

3、答案:C(A、搭配不当,“国内艺术品市场,加上‘对……而言’,即对国内艺术品市场而言”;  B、成分残缺,“面临……窘境”。D、语序不当,“所有”应放在“企业”之后)

4、答案:A 依照逻辑关系

5、文言实词 C(A应为“过分”; B应为“增加”  D应为“忽然”)

6、文言虚词  D (A都是代词,他 ;B都是连词,就;C都是介词,引出时间、处所;D以:介词,用;介词,把)

7、D (滑稽:带着褒义,有能言善辩,善用双关、隐喻、反语、婉曲等修辞手法的意思。③是齐威王的生活方式;④齐威王的看法,都与淳于髡无关。)

8、B (把“隐”误解为“隐士”,实为“隐语,犹谜语”)

9、断句和翻译。(10分)

(1)断句

 威王曰 / 先生饮一斗而醉 / 恶能饮一石哉 / 其说可得而闻乎 /髡曰 /赐酒大王之前/ 执法在傍 / 御史在后 /髡恐惧俯伏而饮 / 不过一斗径醉矣。   (每错2个扣1分)

 (2)翻译

①威王说:“先生是嫌礼物太少么?”淳于髡说:“怎么敢嫌少!”威王说:“那你笑,难道有什么说辞吗?”

(“少”意动,嫌少;“何”怎么;“说”说法、说辞;译对两处得1分,译对3处得2分,大意1分。)

②万事尽然, 言不可极,极之而衰

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这番话是说,(无论什么事情)不可走向极端,到了极端就会衰败。

(“然”这样,1分;“极”极端,1分;大意1分)

附:译文

 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个入赘女婿。身高不足七尺,为人滑稽,能言善辩,屡次出使诸侯之国,从未受过屈辱。齐威王在位时,喜好说隐语,又好彻夜宴饮,逸乐无度,陶醉于饮酒之中,不管政事,把政事委托给卿大夫。文武百官荒淫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危亡,就在旦夕之间。齐王身边近臣都不敢进谏。淳于髡用隐语来规劝讽谏齐威王,说:“都城中有只大鸟,落在了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叫,大王知道这只鸟是怎么一回事吗?”齐威王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叫则已,一叫就使人惊异。”于是就诏令全国七十二个县的长官全来入朝奏事,奖赏一人,诛杀一人;又发兵御敌,诸侯十分惊恐,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齐国。齐国的声威竟维持达三十六年。这些话全记载在《田完世家》里。

  齐威王八年(前371),楚国派遣大军侵犯齐境。齐王派淳于髡出使赵国请求救兵,让他携带礼物黄金百斤,驷马车十辆。淳于髡仰天大笑,将系帽子的带子都笑断了。威王说:“先生是嫌礼物太少么?”淳于髡说:“怎么敢嫌少!”威王说:“那你笑,难道有什么说辞吗?”淳于髡说:“今天我从东边来时,看到路旁有个祈祷田神的人,拿着一个猪蹄、一杯酒,祈祷说:‘高地上收获的谷物盛满篝笼,低田里收获的庄稼 装满车辆;五谷繁茂丰熟,米粮堆积满仓。’我看见他拿的祭品很少,而所祈求的东西太多,所以笑他。”于是齐威王就把礼物增加到黄金千镒、白璧十对、驷马车百辆。淳于髡告辞起行,来到赵国。赵王拨给他十万精兵、一千辆裹有皮革的战车。楚国听到这个消息,连夜退兵而去。

齐威王非常高兴,在后宫设置酒肴,召见淳于髡,赐他酒喝。问他说:“先生能够喝多少酒才醉?” 淳于髡回答说:“我喝一斗酒也能醉,喝一石酒也能醉。”威王说:“先生喝一斗就醉了,怎么能喝一石呢?能把这个道理说给我听听吗?”淳于髡说:“大王当面赏酒给我,执法官站在旁边,御史站在背后,我心惊胆战,低头伏地地喝,喝不了一斗就醉了。假如父母有尊贵的客人来家,我卷起袖子,躬着身子,奉酒敬客,客人不时赏我残酒,屡次举杯敬酒应酬,喝不到两斗就醉了。假如朋友间交游,好久不曾见面,忽然间相见了,高兴地讲述以往情事,倾吐衷肠,大约喝五六斗就醉了。至于乡里之间的聚会,男女杂坐,彼此敬酒,没有时间的限制,又作六博、投壶一类的游戏,呼朋唤友,相邀成对,握手言欢不受处罚,眉目传情不遭禁止,面前有落下的耳环,背后有丢掉的发簪,在这种时候,我最开心,可以喝上八斗酒,也不过两三分醉意。天黑了,酒也快完了,把残余的酒并到一起,大家促膝而坐,男女同席,鞋子木屐混杂在一起,杯盘杂乱不堪,堂屋里的蜡烛已经熄灭,主人单留住我,而把别的客人送走,绫罗短袄的衣襟已经解开,略略闻到阵阵香味,这时我心里最为高兴,能喝下一石酒。所以说,酒喝得过多就容易出乱子,欢乐到极点就会发生悲痛之事。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这番话是说,无论什么事情不可走向极端,到了极端就会衰败。淳于髡以此来婉转地劝说齐威王。”威王说:“好。”于是,威王就停止了彻夜欢饮之事,并任用淳于髡为接待诸侯宾客的宾礼官。齐王宗室设置酒宴,淳于髡常常作陪。

10、(7分)

(1)前一首诗,诗人通过描写夏日宁静的气氛,以及自己午睡醒来看儿童嬉戏的生活细节,写出自己的闲适;后一首诗,诗人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写出自己饱经世事后的思想变化,表达自己想过闲适生活的愿望。(内容、表现手法入手各2分,4分)

(2)前者的“闲适”,是一种生活安定、百无聊赖的悠闲,而后者的“闲适”,反映了诗人在饱经沧桑、看破红尘之后退隐山林,与世无争的愿望,闲适之中隐约有愤激不平之意。(思想感情分析,答对一点2分,答对二点,3分)

11、补写句子(6分)

 ①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②浩浩乎如凭虚御风      羽化而登仙

③结庐在人境             问君何能尔

④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

【每一横线1分,凡错、漏、多的,该横线不得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

12、答:D、E  (D项信息来源第7段的论述,“禁不住物欲的诱惑,不能泰然面对挫折的人”,主要是因为没有解决好自己的归宿感问题。E项全球化浪潮的影响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而非根本原因,且自我迷失也非全球化浪潮引起的。多选、错选的不给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给2分)

13、答:B (B项没有揭示出“精神亚健康”的症状,“在物欲主义和消费主义蔓延的环境里不停地忙碌着”的人,未必“不知道事业的意义在哪里”,未必没有“一定的精神追求”)

14、答:不重复。(如果答“重复”,则本题不给分。)因为这两段文字分别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列举、概述其表现的。(1分)(1)第二段是从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列举“精神亚健康”的表现 (2)第三段是从心灵、精神的层面概括“精神亚健康”的实质 (3)两段文字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深入的展开,既给人以真切的感受,又启发人深思。 (意思对即可,分析谈一点1分,共3分)

15、(1)要有高洁的理想追求,以增强个人免疫力。(2)要满怀生活的激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3)要妥善处理好自己与别人、与社会、与自然等等之间的关系,为创造以人为本的和谐的文化生态环境而努力。(意思对即可,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三点给4分)

16、这里的“门”,不单指画在墙上的那扇门,也可理解为人们的心灵之门(2分);“永远”,既表现了作品的悲剧性――两位主人公最终被“门”隔绝开来,也可理解为作者的深意所在――改造国民思想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2分)。

【评分标准】点出“门”的象征义,2分;“永远”的内涵(2分),意思对即可

17、开篇的环境描写中,“古镇”、“古井”、“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未变”,暗示着这里的生活、人们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极易成为一种陈旧定势,成为一种难以改变的积淀;“普通的小杂院”“普通人家”则暗示这样的聚居地,这样的人群具有普遍性(2分)。这正是小说主人公郑若奎、潘雪娥,促使其生活、形成其性格、驱使其行为的特定环境。作品这里的环境描写为推进情节、塑造人物、表现主题作了有力的烘托(2分)。
  【评分标准】①环境是怎样的,2分;②环境描写的作用,2分。

18、开始,人们热切盼望郑、潘二人能产生感情(1分);接着,人们对二人的缺乏温情表示遗憾与同情(1分);后来,人们为郑若奎的突然去世、也为郑潘二人永远无法结合而悲痛,同时对二人的行为表示敬意(1分);最后,人们看到隔壁上的门,为郑潘二人暗中“私通”而倍感愤懑(1分)。

  【评分标准】①“线索”在文中如何体现,4点每点1分;②谈谈看法,说得有理,给3分。

19、连用两个例子说明这样的悲剧决不是单一的,偶然的,从而揭示问题的严重性(2分);这种悲剧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家庭贫困,不堪承受子女读大学的经济重负(2分)。【意思对即可】

20、本篇调查为了做到科学、客观、公正,首先是用数字(数据)说话,在掌握大量确凿的统计数据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归类,综合分析,分点说明调查结果,使文章有理有据,更具说服力。其次是用事例来说明问题,使文章显得更真实。【“用数字说话”,给1分;“用事例说明”给1分;分析合理3分,共5分】

21、(1)国家应该继续加大助学贷款的提供;全社会行动起来,提供社会资助;学校给贫困生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自己努力学习,争取奖学金;高校降低收费等等。【言之成理即可,6分】

22、珠海市首次大规模奖励优秀外来工技能人才

   【1、答案应包含以下要点:珠海市、首次、大规模、奖励、优秀外来工、技能人才,每一点给1分;2、超过规定字数,每3个字扣1分,扣完5分为止。】

23、参考答案:

(1)① 笑口常开 ② 笑不露齿,或笑掉大牙③眉开眼笑,或回眸一笑④捧腹大笑,或笑不可仰,或乐不可支,或笑弯了腰,或笑破肚皮,或笑死活人(还有冠缨索绝、会心微笑、相视而笑、不觉失笑、 莞尔一笑、嫣然一笑 、笑逐颜开、笑容可掬、欢天喜地、喜出望外、大喜过望、喜上眉梢、 满脸喜色、暗自窃喜、满面春风)(4分,要求是四个字的词语,答对1个,1分)

(2)“忍俊不禁”的事,是有趣、让人高兴的事,如幽默、鬼脸、憨态等;(1分)

“一笑了之”的事,是一些值得轻蔑、不必挂在心上的事,如困难、嘲讽、不解等。(1分)(要结合语境,言之有理即可)

 

 

 

 

 

 

24、作文

【最佳立意】

1、  能辩证对待“危机”,在“危险”中看到“机会”。

2、  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危机”,想出办法,转化危机。

参照2008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40

20

一等(20--17)

二等(16--12)

三等(11--7)

四等(6--0)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没有什么内容

感情虚假

表达

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体工整

大体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较工整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字迹潦草难辨

 

20

特征

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新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新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显文采

略显创新

个别语句有点深刻

个别细节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采

略显个性

说明:

1、基础等级评分,“内容”以“题意”、“中心”为重点,“表达”以“语言”、“文体”为重点;发展等级评分,以“有文采”、“有创新”为重点。

2、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下列“特征”4项15点中若干点突出点按等级评分。

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丰富: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3、缺题目扣2分,字数不足800字,每少50个字扣1分,400字以下不超过20分,200字以下不超过10分;每个错别字扣1分,从第二个算起,最多扣5分。

4、确认为有抄袭的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