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水县高三2008-2009学年第一次模拟考试

1.A    2.B   3.B   4.C   5.A   6.C   7.A   8.B   9.D   10.D

11.B   12.A   13.C   14.D   15.A   16.C   17.A   18.BC   19.ABD

20.B   21.BD

22.I.(1)C  (2分)(2)测窗内积水的宽度L,两侧间水的高度差h(2分)

列车进站的加速度a=hg/L (2分)

 Ⅱ.(1)如图所示(4分)

 

(2)4.OO V   4.6~5.O Ω(每空1分,作图2分)

 

(3)O.80 w    5.0 Ω(每空1分,作图2分)

 

 

 

 

 

 

 

 

 

提示:Ⅱ.(1)将电流表与滑动变器串联后再与电压表并联;然后依次与开关、定值电阻及电源串联成闭合电路,如图所示.(2)先描点连线,形成一条倾斜直线.纵轴截距表示电动势E一4.O V,斜率表示r=4.7 Ω.(3)先描点连线,形成一条光滑曲线.可见,有最大输出功率P=O.8 w.对应外电阻R=5.OΩ.

23.解:(1)略(3+2=5分)

(2)乙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所需的最小能量为它跃迁到n=2时所需的能量,大小为

ΔE=[(-3.4)-(- 13.6)]eV = 10.2eV     (2分)

设乙的质量为m,则甲的质量为km。设甲的初速度为v0,甲与乙发生的碰撞是完全非弹性碰撞,碰后二者具有共同的速度v,根据动量守恒定律

,得出     (3分)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3分)

由于完全非弹性碰撞是系统总动能损失最多的碰撞,因此甲的速度等于v0时的动能即为所求的最小初动能,即     (2分)

24.(19分)解:

(1) m1在电场中加速前进L的过程中

 ①(1分)  代入数据得:

 ② (2分) ③(1分)

 ④ (2分)

由①②③④解得:

代入数据得 ⑤ (1分)

(2)  ⑥  (3分)

(3) m1、m2相碰时动量守恒、电荷中和,碰后均不带电   

碰前A的速度v为: ⑦ (1分)

设碰后m1的速度为v1,m2的速度为v2,前进的距离为S2,最终m1、m2的距离为,则有:

   ⑧ (2分)   ⑨ (2分)

(2分) ⑩         11 (1分)

由以上各式可解得:   12 (1分)

25、(20分)

〖参考答案〗:(1)设粒子质量为m、带电量为q,带电粒子经区域Ⅰ的电场加速,由动能定理有:

………①

又因为粒子沿直线穿过区域Ⅱ,则有……………②

由①②得: ,   …………③

粒子经b点垂直PQ界面射区域Ⅲ的偏转电场作类平抛运动,其轨迹如图中be所示,则

      ………④

由以上四式可求得:………⑤

可见,带电粒子从RH界面上的e点离开偏转电场,其速度v的反向延长线与aO连线间的夹角,故速度v的大小为,方向与aO连线成45o斜向上………⑥

 

(2)带电粒子进入区域Ⅳ后,在洛仑兹力的作用下作匀速圆周运动,作出其运动轨迹如图中所示,所对应的圆心角。故圆周运动的半径…………⑦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⑧

由③⑥⑦⑧三式得:……………⑨

(3)由带电粒子在区域Ⅳ中的运动轨迹可知,带负电的粒子打在荧光屏上的点c离O点的距离为………………⑩

评分标准:⑧式各1分;⑥⑦⑩式各3分,其它各式每式2分,共20分。

26.(16分)1.(1)W:NH4Cl     I:Mg3N2      (2)2NH4Cl == Cl2↑+H2↑+2NH3

 

(3)3Cl2 + 2NH3=6HCl+N2            Mg3N2+6H2O=3Mg(OH)2↓+2NH3

(4)Mg2++2NH3+2H2O=Mg(OH)2↓+2NH4

27.(14分)(1)ABC(3分)   (2)①铝  ②镁  ③硅  ④碳  (4分)

(3)不一定(1分);混合后的溶液可能是强酸性也可能是强碱性,不能保证一定有Al(OH)3生成。(3分)

(4)Mg的物质的量是Si的2倍。(3分)

28.(16分)(1)漏斗、玻璃棒     (2)D           

(3)取适量的最后一次洗液加入试管,滴加盐酸,如有气泡就没有洗净,否则就洗净(合理答案也给分)

(4)途径Ⅱ  AlO+CO2+2H2O=Al(OH)3↓+HCO

(5)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6)减少胆矾的溶解并洗净胆矾表面的杂质  

(7)A、D   

29.(1) 羟基、羧基

(2)  

 

 

 

 

 

(3)加成反应  酯化(取代)反应 (4)3   (5) 4

(6)

 

 

 

 

 

30.(除注明外,均为2分,共21分)

I、(1)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NADPH和ATP(1分)

(2)右    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由缓冲液补充,同时释放出氧气导致密闭装置内气体压强增大

(3)50      30   (4)b装置不设缓冲液,其他相同        黑暗。

Ⅱ.(1)蛋白质(糖蛋白)         

(2)虫体表面抗原的改变

(3)因为流感病毒在一次感染过程中表面抗原一般是不会改变的,而虫体表面抗原却在不断发生改变) (其他意思表达正确即可给分。)

31.(1)A、甲:紫色♀X白色♂       乙:紫色♂X白色♀  (3分)

B、在F1植株所结种子上就表现出3:1的分离比(3分)

在F1植株所结种子都表现为圆滑,而在F2植株上所结种子表现出3;1的比例(3分)

(2)基因结构方面:突变如发生在基因的非编码序列上,不会影响转录形成的mRNA的碱基序列,从而不会引起蛋白质的结构改变;(3分)

基因的表达方面:突变使转录的信使RNA碱基序列改变,但改变位置上的密码子可能与未改变之前的密码子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从而不会引起蛋白质的结构改变;(3分)

个体生长发育方面:突变发生的较晚,突变的基因只在部分组织和器官中存在,而这些细胞并不一定表达该基因,从而不会引起生物体性状的改变;(3分)

基因的显隐性方面:若突变基因为隐性,即由显性纯合子(AA)突变为杂合子(Aa),由于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的显性作用,该个体不会表现突变性状。(3分)

(本小题只要答出要点即可得满分)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