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tp://www.7caiedu.cn

新疆喀什二中2008-200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题           2009.3.21

人教版必修二第一至第三章

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知识,满分90分)、第Ⅱ卷(按较高要求命题,满分30分)、答题纸三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6页,答题纸第7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

2、所有答题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写在答题纸上指定位置,用铅笔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教师仅收回答题卷,试题卷由学生带回并保管好。

 

第Ⅰ卷(按基础知识要求命题,满分9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9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答题卷中)

1、人口增长进入“人口爆炸”的时代是(    )

A.人类社会初期   B.农业文明时期    C.产业革命以后    D.二战以后

试题详情

2、近代世界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

A.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B.人口死亡率下降

C.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D.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

试题详情

3、目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    )

A.人口总数比发达国家少              B.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发达国家高

C.每年净增的人口比发达国家少        D.人口老龄化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

试题详情

4、目前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与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

A.亚洲、欧洲    B.非洲、大洋洲    C.非洲、欧洲    D.拉丁美洲、北美洲

试题详情

5、人口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A.人口迁移和人口的自然增长      B.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

C.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D.有组织的人口迁移和自发的人口迁移

试题详情

6、人口迁移是指(    )

A.人口大规模的跨国界的人口移动现象

B.人口居住地短期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C.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的人口移动现象

D.人口居住地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试题详情

7、人类社会早期,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条件    B.经济发展水平    C.政府的决策因素    D.人口密度的大小

试题详情

8、造成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地区间人口密度的差异    B.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

C.自然环境状况的优劣      D.迁出地与迁入地的距离

试题详情

9、人口移动对社会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口移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人口移动改变了世界人口的分布

C.人口移动促进了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发展

D.埃及、印度、澳大利亚等是近几百年兴起的移民国家

试题详情

10、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    )

A.死亡率和出生率    B.每年净增的人口数量

C.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    D.人口的迁出数量和迁入数量

试题详情

11、近年来,我国出现“民工流”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和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    B.东南部地区劳动力的严重不足

C.我国农村的人口密度过大          D.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富足

试题详情

12、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是(    )

A.历史    B.政策    C.自然环境    D.经济水平

试题详情

13、我国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点是(    )

A.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地区人口少     B.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C.平原地区人口多,高山、高原人口少       D.汉族地区人口多,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试题详情

14、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消费水平    B.资源    C.环境    D.科技水平

试题详情

15、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是(    )

A.消费水平    B.科技水平    C.资源    D.生产力水平

试题详情

16、世界上早期的城市诞生在河流中下游平原,主要是因为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    )

A.水源充足        B.交通便利           C.灌溉农业发达    D.利于军事防卫

试题详情

17、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

A.城市人口      B.城市规模      C.城市数量      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试题详情

18、世界上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    )

A.热带雨林地区      B.中低纬度地带的沿海平原地区

C.气候干旱地区      D.高纬度较湿润的地区

试题详情

19、我国青藏高寒地区和西北干旱地区城市规模和密度小于东南沿海地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自然资源      B.河流      C.地形      D.气候

试题详情

20、下列各组单位中,一般县城没有的是(    )

①百货公司、高级中学   ②专业医院、大专院校  ③大型专业商店、星级宾馆   ④工厂、汽车站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试题详情

21、下列各组城市的排序,依次作为宗教圣地、矿产地、政治中心和旅游胜地兴起的一组是(    )

A.拉萨、攀枝花、华盛顿、桂林           B.耶路撒冷、阿伯丁、十堰、庐山市

C.伊斯兰堡、大庆、巴西利亚、泰安       D.麦加、宝鸡、堪培拉、苏州

试题详情

22、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A.商业区      B.住宅区      C.文化区      D.工业区

试题详情

23、商业区靠近市中心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

A.市中心的地租最高

B.市中心的环境最好

C.市中心流动人口多,可以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

D.市中心交通便利,商店职工上下班方便

试题详情

24、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经济因素是(    )

A.历史背景      B.社会知名度      C.收入      D.地租

试题详情

25、我国糖料作物种植区域“南蔗北甜”的分布特点体现了农业生产的(    )

A.季节性      B.周期性      C.地域性      D.自然性

试题详情

26、“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反映了我国华北平原北部农业生产的(    )

A.地域性      B.持续性      C.季节性      D.连续性

试题详情

27、近些年,我国四川、广东的蔬菜在冬季大量供应北方,主要取决于(    )

A.自然条件的变化   B.北方人口众多     C.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D.国家政策支持

试题详情

28、热带迁移农业主要分布在(    )

A.亚马孙河流域和刚果盆地        B.非洲刚果盆地和我国四川盆地

C.亚马孙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      D.非洲刚果盆地和我国长江流域

试题详情

29、“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与“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分别反映了农业生产的(    )

A.季节性和周期性    B.周期性和地域性   C.连续性和地域性      D.季节性和商品性

试题详情

30、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分别集中在(    )

A.低纬度季风区、中纬度沿海地区

B.热带和亚热带季风、中纬度沿海地区

C.低纬度大陆东岸地区、中纬度大陆西岸地区

D.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及温带季风区

第Ⅱ卷(按较高要求命题,满分30分)

 

试题详情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规定的区域内)

31、某城市将建印染厂、水厂、污水处理厂、科技园区和生态公园。图中的A、B、C、D、E可供选址,该地盛行东风。读图,回答问题。

试题详情

6ec8aac122bd4f6e

 

在A、B、C、D、E五处中:

(1)印染厂宜选址于         ,理由是                                          

(2)水厂宜选址于         ,理由是                                             

(3)污水处理厂宜选址于      ,理由是                                          

(4)科技园区宜选址于        ,理由是                                          

(5)生态公园宜选址于        ,理由是                                          

试题详情

32、读图3-1-7水稻的主要分布区,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试题详情

6ec8aac122bd4f6e   

(1)写出水稻分布区的名称:A         、B         、C        

(2)C地区与A、B地区相同的气候特征是         。从地形上看,水稻田多分布在                          

(3)本地区         稠密,

                    丰富,为发展水稻种植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4)亚洲水稻生产单产量高但商品率低的原因是                                   

(5)亚洲水稻种植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                                           

试题详情

3.60

试题详情

2.00

1975

试题详情

2.30

试题详情

0.73

1952

试题详情

3.70

试题详情

1.70

1978

试题详情

1.83

试题详情

0.63

1957

试题详情

3.40

试题详情

1.08

1980

试题详情

1.82

试题详情

0.63

1962

试题详情

3.70

试题详情

1.00

1985

试题详情

2.10

试题详情

0.68

1965

试题详情

3.79

试题详情

0.95

1990

试题详情

2.10

试题详情

0.67

1970

试题详情

3.34

试题详情

0.76

1995

试题详情

1.71

试题详情

0.66

试题详情

6ec8aac122bd4f6e(1)根据所给数据绘制我国从1949~199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折线图。

 

 

 

 

 

 

 

 

 

 

 

 

 

 

 

 

 

 

 

 

 

 

 

 

 

 

 

 

 

 

 

 

 

 

 

 

 

 

 

 

 

 

 

 

 

 

 

 

 

 

 

 

 

 

 

 

 

 

 

 

 

 

 

 

 

 

 

 

 

 

 

 

 

 

(2)1949年以来,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变化的总趋势是                 

(3)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特点是                  ,表明我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正在向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阶段过渡,已接近“       ”型。

(4)谈一谈你对中国人口前景的认识。

试题详情

6ec8aac122bd4f6e喀什第二中学2008-2009学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试题详情

地理试题答题纸           2009.3.21

人教版必修二第一至第三章

总分

 

31

32

33

 

 

 

 

第Ⅰ卷(按基础知识要求命题,满分90分)

第Ⅱ卷(按较高要求命题,满分30分)

试题详情

二、综合题

31、(本题10分)

(1)              ,理由是                                                 

 

(2)              ,理由是                                                 

 

(3)              ,理由是                                                  

 

(4)              ,理由是                                                 

 

(5)              ,理由是                                                 

 

试题详情

32、(本题10分)

(1)A                   B                   C             

(2)                                                       

(3)                           

 

(4)                                                         

 

(5)                                                         

 

 

试题详情

33、(本题10分)

试题详情

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1)根据所给数据绘制我国从1949~199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折线图。

 

 

 

 

 

 

 

 

 

 

 

 

 

 

 

 

 

 

 

 

 

 

 

 

 

 

 

 

 

 

 

 

 

 

 

 

 

 

 

 

 

 

 

 

 

 

 

 

 

 

 

 

 

 

 

 

 

 

 

 

 

 

 

 

 

 

 

 

 

 

 

 

 

 

(2)                                                         

 

(3)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已接近“         ”型。

 

(4)

 

 

 

 

 

喀什第二中学2008-2009学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试题详情

地理试题评分细则    2009.3.21

人教版必修二第一至第三章

第Ⅰ卷(按基础知识要求命题,满分9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B

C

B

D

A

B

D

C

A

C

B

B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B

D

B

A

B

C

D

C

C

C

A

B

D

第Ⅱ卷(按较高要求命题,满分30分)

试题详情

二、综合题

31、(10分,每小题2分)

(1)B  在城区河流的下游和盛行风向的下风向

(2)E  在城区河流的上游

(3)A  在城区污染源的下游

(4)D  靠近高等院校

(5)C  在污染型企业与居住区之间

试题详情

32、(本题10分)

(1)东亚、东南亚、南亚(每空1分,共3分)

(2)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水热资源丰富(1分)。河流下游冲积平原或三角洲(1分)

(3)人口,劳动力(2分)

(4)精耕细作,人口密度大,需粮多(1分)

(5)扩大经营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提高商品率。(2分,意思合理者即可得分)

试题详情

33、(本题10分)

(1)略(2分)

(2)均呈下降趋势(1分)

(3)递减、低、低、低  现代型(5分)

(4)中国人口问题的突出表现是基数大,增长快,主要是人口增长的高峰效应和基数过大所致,再过几十年,这种状况将会大大改变,基本处在低出生、低死亡和低增长的阶段,那时中国人口虽多,但可基本稳定。这要借助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外力来加快转变这一过程,实践证明这一政策是成功的。(2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