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09届高三语文总复习冲刺模拟试卷二

第Ⅰ卷(选择题 共15分)

一、(6分,每小题3分)

中国孔子基金会“发布”的“孔子标准像”,引起很大争议。基金会辩称,“发布”“孔子标准像”不是商业行为,而是为了给“文化传播和交流提供统一载体”。其实,这样的辩白有“此地无银”的嫌疑。自古以来,“文化传播和交流”就离不开商业活动,商业和文化本来也不是截然对立的。而若以商业为目的贩卖粗制滥造的文化产品和以文化为幌子谋求不正当的商业利益才是需要在道德上给予谴责的  

我想最主要的争议还是在于“标准”。“标准”具有唯一性或排他性。孔子基金会为孔子塑像本来无可非议,尤其在孔子故里。问题在于“标准”的依据在哪里,其他的机构(比如国际儒学联合会或者中华孔子学会)、其他的地方(比如香港、新加坡)为孔子塑像,难道就“不标准”吗?事实上,已经存在那么多的孔子塑像,可以说已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人聚集区,难道那些塑像都不标准吗?基金会的发言人解释孔子的标准像来自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的“孔子行教图”。吴道子的画非常著名,但吴道子并非儒家学者,也不是孔子后裔,更没有“圣人故里”的籍贯,而仅仅是因为他的艺术水准“穷丹青之妙”,后世公认“天纵其能,独步当世”。吴道子更有影响力的画其实是和佛教、道教以及民间鬼神信仰等题材有关。吴道子的“先师孔子行教像”被广泛接受也不是因为它的“标准”,而是它成功塑造了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形象,栩栩如生。

既然是塑像,就需要从艺术的标准去要求。既然是历史人物的塑像,就需要接受历史的选择和考验。基金会的发言人还说,现在国内出现了很多“神化”和“丑化”孔子形象的塑像,所以需要“标准像”,这也是似是而非的理由。历史上孔子的形象本来就形形色色,即使是画圣吴道子的“先师孔子行教像”也不是一家独尊。根据个人粗浅的观察,基金会“发布”的“标准像”失掉了吴道子画像所塑造的孔子渊博而和悦、认真投入而循循善诱的导师形象,那是不是“矮化”了孔子的形象呢?

孔子的伟大根本不在于有什么“标准像”,有关孔子思想的传播更不需要什么统一的媒介。时至今日,无论以孔子冠名的机构多么庞大,研究孔子的学者多么权威,以及孔子的“老乡”多么热忱,包括孔子的后裔多么直系,谁又有资格说自己可以“发布”一个孔子的“标准像”呢?这些人集合起来,也没有资格这么说。孔子的塑像是受欢迎的,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孔子去世2400多年以后,有人大张旗鼓地“发布”“孔子标准像”,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选自《中国青年报》2006年10月22日,有删节)

试题详情

1.下列说法哪一项符合中国孔子基金会所提出的其发布“孔子标准像”的立场?(    )

A.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本身并不排除商业目的

B.“孔子标准像”的原型来自于被世人普遍认同的吴道子所绘的孔子画像

C.“孔子标准像”的发布有利于大众对孔子思想内涵进行统一的解读

D.制定一个统一的孔子像,将有利于孔子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试题详情

二、(9分,每小题3分)w.w.w.k.s.5.u.c.o.m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之生,或而殇                        孽:树木的嫩芽

   B.其最幸者,漂沉没于湍沙之间            汩:沉没

   C.而荒江之?,如此者几何                  ?:水边高地

   D.为栋梁而不伐                          任:职责

试题详情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其理似不偶然也。      ②非徒爱其似山

   B.①不幸而风之所拔        ②任栋梁而不伐

   C.①而有斧斤患。          ②则其最幸者

   D.①有斧斤之患。          ②岌然决无阿附意

试题详情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极其复杂的心情来写树木的遭际,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文章字面上是写树木,其实字字句句都在写人。

   B.作者叙述家中的木假山的三峰,从侧面衬托出木假山的来之不易,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强调“木之生”的恶劣环境。

   C.本文蕴含着作者对人才问题的深沉的感喟与思考。树木的坎坷遭际实际上是隐喻当时社会上人才遭受到的压抑与摧残。

   D.文章多用排比句,而又参差变化错落有致,描绘木假山之状随物赋形,具象生动,寄慨遥深,耐人寻味。

第Ⅱ卷(共135分)

试题详情

三、(32分)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1)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①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译文:                                                                       

②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

译文:                                                                       

(2)文中关于交朋友的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                                                                         

试题详情

8.默写。(6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2)                   ,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3)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

(4)落红不是无情物,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5)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6)谨庠序之教,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试题详情

9.下列各项中,对作品的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5分)

A.《三国演义》从黄巾起义写起,到西晋太康元年三国统一为止,描绘了魏、蜀、吴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形象地再现了这一风云变幻而又动荡不安的历史时代。

B.堂吉诃德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一方面他耽于幻想,一切从主观出发。行为荒唐、鲁莽。如把风车想象成巨人,被风车摔倒在地,却说中了魔法师的诡计。另一方面,他奉行的是一种崇高的原则――锄强扶弱,伸张正义,为了维护真理奋不顾身,是一个悲剧性与喜剧性结合的人物。

C.玛丝洛娃是一个农妇的女儿,三岁时母亲死了,被聂赫留朵夫的姑妈收养。十六岁时,她因与聂赫留朵夫发生关系并怀孕,被赶出家门。她去给人家当女仆,最后沦落到妓院。后来,玛丝洛娃因受一起人命案的牵连受审判,被流放西伯利亚。在流放途中,她被聂赫留朵夫感动并决定与他结合。

D.晴雯在作者笔下是一个“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丫鬟。抄检大观园时,怡红院的丫头们无不战战兢兢、俯首贴耳,任人来搜查。晴雯却出任意料,把自己的箱子往地上一倒,还顶撞了领头抄检者,以示反抗,这些充分表现出她对“主子们”的蔑视,决不向封建势力低头,敢于反抗的倔强性格。

E.《围城》中的孙柔嘉很现实,她不一定很爱方鸿渐,但却认定他将是个不错的丈夫而展开了追求。在去三闾大学的途中和到学校后,她用尽手段吸引方鸿渐的注意,更借与陆子萧的事件让方鸿渐向自己靠近,使他在同情与负疚中最终在香港成婚。不过最后她过上了幸福的婚姻生活。

试题详情

四、(17分)

12.文章写冬夜月暖,前半部分却用不少篇幅写冬日人们争暖晒太阳,有什么用意?(6分)

答:                                                                               

                                                                                   

试题详情

13.简析《冬夜月暖》作者独特的审美视角。(200字左右)(6分)

                                                                                  

                                                                                   

                                                                                  

                                                                                  

五、(16分)

试题详情

15.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4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在下面相应的位置进行修改(4分)

大家知道家父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小有名气。我在上中学时候就读过他的不少作品,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您是他老人家的犬子,能在百忙之中有幸接受我的采访,我对此表示感谢。

(1)将         改为             ;  (2)将         改为          

(3)将         改为             ;  (4)将         改为          

试题详情

16.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仿写。(4分)

有许多汉字.通过巧妙的联想和想象,可以给人某种有益的启迪。

例如:“思”――勤耕“心”上“田”,“思”想才会获得丰收。

又如:“问”――只要开“口”“问”,学习就有“门”。

又如:“偏”――有了“偏”见,常常会把“人”看“扁”了。

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7.仿照下面句子中“当XX说……”的形式续写两句话,与上下文连贯统一。(2分)

书是我的精神支柱,它塑造了我的灵魂。当简?爱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时,我懂得了作为女性的尊严;当裴多菲说“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时,我懂得了作为人的

价值;                                                                        

                                                                              

每读完一本书,我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

六、(70分)

试题详情

1.D(A项是作者的观点,不是中国孔子基金会自身所申明的立场。B项本句话对,但不是“立场”。C项表述不正确,不能说“统一的解读”。D项对,见第一段中的语句:基金会辩称,“发布”“孔子标准像”不是商业行为,而是为了给“文化传播和交流提供统一载体”。)

试题详情

2.D(A项对,在全文中也能找到一些表明作者立场的语句,如“有人大张旗鼓地‘发布’‘孔子标准像’,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等。B项对,见第二段中的相关语句:孔子基金会为孔子塑像本来无可非议,尤其在孔子故里。C项对,见第一段中的相关语句:其实,这样的辩白有“此地无银”的嫌疑。自古以来,“文化传播和交流”就离不开商业活动。D项错,全文并未提出孔子之所以伟大的原因。)

试题详情

3.D(任:能够)

试题详情

4.C(A①那么②就;B①被②成为;C①②都是“的”;D①表连接②表转折)

试题详情

5.B(综观全文,作者写木之生长不易,是为了隐喻人才成长的艰难)

【参考译文】

树木的生长,有还在幼苗时便死了的,有长到两手合围粗细时而死了的。幸而长成可以用作栋梁的,也就被砍伐了。不幸而被大风拔起,被流水漂走,有的折断了,有的腐烂了;幸而能够没有折断,没有腐烂,便被人认为是有用之材,于是遭受到斧头砍伐的灾祸。其中最幸运的,在急流和泥沙之中漂流沉埋,不知经过几百年,在水冲虫蛀之后,有形状好似山峰一样的,就被喜欢多事的人拿走,加工做成木假山,从此它就可以脱离泥沙而且避免斧砍刀削的灾难了。但是,在荒野的江边,像这样形状似山峰的树木有多少啊,不被好事的人发现,却被樵夫农民当作木柴的,哪里数得清呢?那么在这最幸运的树木中,又存在着不幸呢!

我家有一座三个峰头的木假山。每当我想到它,总觉得在这中间似乎有命运在起作用。况且,它在发芽抽条时没有死,在长成两手合抱粗细时没有死,可用作栋梁而没有被砍伐,被风拔起,在水中漂浮而没有折断,没有腐烂,没有折断腐烂,却未被人当作材料,以至于遭受斧头的砍伐,从急流泥沙之中出来,也没有被樵夫、农民当作木柴,然后才能来到这里,那么这里面的理数似乎不是偶然的啊。

然而,我的喜爱木假山,不光是喜爱它的像山,而是还有感慨寄寓其间;不仅喜爱它,而且对它又有敬意。我看到中峰,魁梧奇伟,神情高傲舒展,意态气概端正庄重,好像有什么办法使它旁边二峰倾服似的。旁边的两座山峰,庄重谨慎,威严挺拔,凛然不可侵犯。虽然它们所处的地位是服从于中峰的,但那高耸挺立的神态,绝然没有丝毫奉迎依附的意思,啊!它们是令人敬佩的呀!它们是令人感慨的呀!

试题详情

6.(1)①我所听到的和这不同:君子尊敬贤人,又能容纳普通人;赞美善人,又同情无能的人。
       ②子夏说:“可取的人就和他交往。那不可取的人就拒绝和他交往。”

(2)与人交往,自己必须怀有宽容之心。
【参考译文】子夏的学生向子张问怎样交朋友。子张说:“子夏说了些什么?”子夏的学生回答说:“子夏说:‘可取的人就和他交往,那不可取的人就拒绝和他交往。’”子张说:“我所听到的和这不同:君子尊敬贤人,又能容纳普通人;赞美善人,又同情无能的人。我是大贤吗,对什么人不能容纳呢?我是不贤的人,别人会拒绝我,我怎么能拒绝别人呢?”

试题详情

7.(1)“春山”可以想象为山花烂漫,新竹满山,草盛林秀,崖青瀑白;“暖日”可以想象为和煦的、艳丽的、温柔的;“和风”可以想象为微醺的,使人血脉和畅,筋骨舒展。(2)有关的景物排列起来,两字一景,组成一幅幅画面,由静态描写转向动态描写,从不同的空间和层次展现了春日的美好。

试题详情

8.(1)楼船夜雪瓜洲渡 (2)日月忽其不淹兮 (3)杨柳岸晓风残月(4)化作春泥更护花(5)雕栏玉砌应犹在(6)申之以孝悌之义(6分)

试题详情

9.C(是被政治犯西蒙松感动并与之结合)E(但最后她的婚姻还是失败了。)

试题详情

10.(1)鸣凤已被安排嫁给冯老爷做小老婆,而她深爱的觉慧却对此一无所知。这天晚上,鸣凤鼓足勇气来到觉慧面前,想把心里话告诉他,可觉慧正忙着他的事业,她不无留恋地看了觉慧几眼往湖边去了,最终她明白她和觉慧间永远隔着一堵墙,她应从他的生活中消失,她无限留恋地看了这世界最后一眼,叫了声:“三少爷,觉慧……”就纵身跳进湖里。

(2)卡西莫多被绑在广场的刑台上,烈日炎炎,口渴难当的他近乎哀求地喊“给水喝”可回应他的却是嘲笑和扔过去的破烂,爱斯梅拉达却从人群中径直走到他跟前,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他干裂的嘴边,一颗大眼泪从他那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

试题详情

11.(1)化无形为有形(1分),冬天本无形,却随叶而“落”,被赋予了轻灵的质感,神形俱备(1分)。“种”在此为“扎根”之意,把冬比作一株植物,落地生根,写出冬意的深浓,极富表现力。(2分)(2)写出初冬至隆冬的渐变过程。(2分)

试题详情

12.从冬天人们的“收刮”温度娓娓道来,为后文的晒月亮作了铺垫。(2分);用对比手法,以晒太阳的“暖身”和晒月亮的“暖心”对比,突出冬夜月暖(2分);昼有日头夜有月,福有天赐,一切随缘,突出随性、恬淡、知足的生活态度和情趣。(2分)

试题详情

13.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①以晒太阳的“暖身”和晒月亮的“暖心”对比,突出冬夜月暖,突出“月”已成了恬淡、乐观、安分随时的心境甚至人生态度的象征。(3分)②描写了一曲令人向往的田园牧歌。写农村原生态的风土人情,作者笔下的乡村仿佛远离落后、愚昧、贫穷与劳累,依旧是外人想像中纯净的世外桃源,是没被当今社会浮躁思潮侵袭的最后的圣土。(3分 )

试题详情

14.(1)这种精神呼吸,对于生命的升华,都是不可或缺的(或答:人都可能遭遇到大苦大悲的生命大呼吸,但应从中去获取生命的养料,在逆境中完善人生并成就其自身)(2)精神养料

试题详情

15.(1)“家父”改成  “您父亲”或“令尊”;(2)“犬子”改成“儿子”;(3)“小有名气”改成“很有影响”;(4)“有幸”改成“应邀”。

试题详情

16.示倒①:“悟”――用“吾”之“心”去思索,方能有所“悟”。  示例②:“忌”――“心”里只有自“己”的人,能不为人所“忌”吗?  示例③:“旧”――旧的东西。过了“一日”就变成“旧”的了。  示倒④:“跌”――人一“失足”就会“跌”倒。  示倒⑤:“臭”――“自大”多了“一点”,这种人只会“臭”名远扬。  必须对字进行合乎逻辑的拆分解说,且必须思想健康。每点2分。(不加引号不减分)

试题详情

17.参考示例:当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日时我懂得了人应该具有反抗精神;当白朗宁说“拿走爱,世界将变成一片坟墓”时,我懂得了作为人,奉献爱心是多么重要。

试题详情

18.作文(略)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