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框: 鄂南高中	黄冈中学	黄石二中	华师一附中
孝感高中	襄樊四中	襄樊五中	荆州中学
200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

命题学校:湖北省鄂南高级中学 命题教师:余劲松 贺盛友 陈元阳

考试时间:2008年12月20日上午9:00――11:30 试卷满分:300分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得答在试题卷上。

2.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 “注意事项”。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 -16  Na-23  Mg-24  C l-35.5  Ca-40 A l-27  S-32

    Fe-56  Mn-55  Cu-64 1 Ba-137   

第Ⅰ卷  选择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给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运用下列各种细胞工程技术培育生物新品种,操作过程中能形成愈伤组织的是  (    )

  ①植物组织培养②植物体细胞杂交③动物细胞培养④转基因植物的培育⑤克隆技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试题详情

2.甲、乙两图是红枫叶肉细胞和根尖生长点细胞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试题详情

  

A.两图均为电子显微镜下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B.做质壁分离的实验应选择甲为材料,图中结构1起重要作用:做植物有丝分裂的实验应选择乙

试题详情

    为材料,主要观察结构2的有关变化。

试题详情

C.甲乙两图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2、4、5:

    标号6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D.甲细胞中细胞核DNA只转录不复制,乙细胞中

    细胞核DNA转录又复制。

试题详情

3.右图为绿色植物体内的能量转化和利用图解,下列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过程甲和乙分别表示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

B.图中O2产生手甲过程的光反应阶段,可用于乙过程的第三阶段

试题详情

C.若有1 2 moI的水参加甲反应过程,生成的有机物全部参与乙反应过程,释放的能量约有59.5%

  以热能形式散失。 

试题详情

D.生成X的反应式为:

试题详情

4.甲、乙两图分别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间的传递,在膜的外表面均连接一个灵敏电流

  计,其中甲图bc=cd,如图。试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试题详情

. 

    A.刺激甲图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刺激乙图b点,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刺激甲图c点,d点先兴奋,a点后兴奋,电流计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同时刺激甲、乙两图a点,电流计均发生两次偏转,两次偏转之间的间隔时间乙大于甲。

试题详情

  5.下列有关生物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有:    (    )

    ①碳元素是构成生物体有机物的基本元素,可形成链式或环式结构,在一个二十三肽的化合物中,最多含有肽键23个。

    ②细菌和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但其主要成分不同。

    ③葡萄糖存在于叶绿体中而不存在于线粒体中。

④植物根吸水和吸收矿质元素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过程。   

⑤人和动物细胞在无氧条件下也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产生C02

    ⑥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和催乳素都含有肽键,均可用双缩脲试剂来鉴定。

    A.2项    B.3项    C.4项    D.5项

试题详情

  6.关于某溶液所含离子的检验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加入NaOH溶液,先有白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消失,则原溶液一定有A13+

    B.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一定有C1

    C.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不一定有CO32或SO32

    D.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含NH4+

试题详情

  7.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一短周期主族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m、n均

    为正整数)  (    )

    A..若A、B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均为碱,则A(OH)n的碱性一定比B(OH)n+l的碱性强

    B.若D、E的气态氢化物均溶于水,则E的氢化物的沸点一定比D的氢化物的沸点高

    C.若C的最低化合价为一3,则E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  

    D.若B的最高正化合价为+4,则五种元素的单质所形成的晶体都是分子晶体

试题详情

  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    .

试题详情

A.溴乙烷与6mol/L氢氧化钠水溶液共热:

    B.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Ca(HCO3)2溶液与NaOH溶液相混合:.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C.向Fe(NO 3)2和KI稀的混合溶液中滴几滴盐酸:

 D.在H202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2MnO4+5 H202+6H+=2Mn2++5 O2↑+8H2O

试题详情

9.向某NaOH溶液中通人CO2气体后得溶液M,因C O2通入量的不同,

试题详情

  溶液M的组成也不同。若向M中逐滴加人盐酸,产生的气体体积V

  (CO2)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HCI)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下列分析

  与判断不正确的是(不计CO2的溶解)  (    )    .

  A.若OB=0,则形成溶液M所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OH+ CO2=HC03 

  B.若OB=BC,则溶液M为Na2CO3溶液 

C.若OB>BC,则溶液M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为CO32-和HCO3

  D.若3OB=BC,则溶液M中C(NaHCH3)=2c(Na2CO3)

试题详情

10.在浓盐酸中HNO2与Sn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SnCl2+12C1-+2 HNO2+6H+=N2+3SnClxy-+4H2O

    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组合是    ’    ’    ?

试题详情

    ①氧化剂是HNO2;  ②还原性:Cl>N2;  ③每生成2.8gN2,还原剂失去的电子为0.6mol;

④x为4,y为2;    ⑤SnClxy-是氧化产物。

A.①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只有①③

试题详情

1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只是由碳酸氢钠组成    ’

  B.我国政府为了消除碘缺乏病,在食盐中加入了一定量的碘酸钾

  C.医疗上用质量分数为3%或更小的稀双氧水作为消毒杀菌剂

  D.二氧化硫可以用作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剂

试题详情

l 2.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试题详情

    A.0.6 g CaCO3与Mg3N2的混合物中所含质子数为0 .6NA

    B.64g的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一定失去2NA个电子

试题详情

   C.32 g S8()单质中含有的S―S键个数为NA

试题详情

   D.28.6g Na2CO3.10H2O在晶体中或在溶液中,含有的CO32-离子均小于0.1NA

试题详情

13.将一定体积稀硝酸溶液平均分成两份,一份与足量的铜粉反应收集到气体的体积为Vl;另一份先

    加入与其等体积的稀硫酸,再投入足量的铜粉收集到气体的体积为V2(Vl和V2都在同一条件下

    测定),已知V2=3Vl,则稀硝酸和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1:1I    B、l:2    C、1:3    D、无法确定    .

试题详情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错选或不选的得零分)

14.对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线速度不变   B.加速度不变    C.角速度不变     D.周期不变

试题详情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对器壁的顶部没有作用力

B.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当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一定增大

C.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等温压缩后其压强可能不变

D.盛有气体的容器做匀减速运动时,容器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随之减小

 

试题详情

16.如图所示,可视为点电荷的小物块A、B分别带负电和正电,B固定,其正下方的A静止在绝缘斜面上,则A受力个数可能为

A.A可能受到2个力作用

B.A可能受到3个力作用

C.A可能受到4个力作用

D.A可能受到5个力作用

 

试题详情

17.“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航天员翟志刚出舱后手拿小国旗的场景在国人的心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假定“神舟七号”绕地球做运输圆周运动,且大气阻力不计。出舱后翟志刚举着小国旗不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国旗受到重力作用

B.小国旗不受重力作用

C.若翟志刚松开小国旗,小国旗将在太空中做匀速直线运动

D.若翟志刚松开小国旗,小国旗将绕地球做运输圆周运动

 

试题详情

18.如图所示,匀强电场中三点A、B、C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C=∠CAB=30°,BC=2m,已知电场线平行于△ABC所在的平面,一个带电荷量q=-2×10-6C的点电荷由A移到B的过程中,电势能增加1.2×10-5J,由B移到C的过程中电场力做功6×10-6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两点的电势差UBC=3V

B.A点的电势低于B点的电势

C.负电荷由C移到A的过程中,电势能增加

D.该电场的场强为1V/m

 

 

 

试题详情

19.如图所示,S1、S2是弦线两端的两个波源,它们的振动周期都为T,振幅都为A,某时刻S1发出的波恰好传到C,S2发出的波恰好传到A,图中只画出了此时刻两列波在AC部分的叠加波形,S1A间、S2C间波形没有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试题详情

A.A、B、C三点是振动减弱点

B.A、C是振动减弱点;B是振动加强点,振幅为2A

C.再经过,AC间的波形是一条直线

D.再经过,AC间的波形不是一条直线

 

 

试题详情

20.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R2、R4皆为定值电阻,R3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设理想电流表的示数为I,理想电压表的示数为U,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a端移动时

A.I变大,U变小

B.I变大,U变大

C.I变小,U变大

D.I变小,U变小

 

 

 

 

试题详情

21.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固定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的物块A和B,它们的质量均为m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C为一固定的挡板,小店让一质量为m的物体D从距A为L的位置由静止释放,D和A相碰后立即粘为一体,之后在斜面上做简谐运动,在简谐运动过程中,物体B对C的最小弹力为mgsinθ,则

A.简谐运动的振幅为

B.简谐运动的振幅为

C.B对C的最大弹力                                             

D.B对C的最大弹力`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174分)

试题详情

22.实验题(18分)

试题详情

Ⅰ(1)甲、乙两同学做“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甲同学用秒表测量单摆的周期;当单摆摆动稳定且到达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记为0,单摆每经过最低点记一次数,当数到n = 60时秒表的示数如右图所示,则该单摆的周期是_________________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乙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的直径如下图所示,则游标卡尺的读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cm 。

 

试题详情

 

 

 

 

 

(2)在做实验时,可能导致重力加速度的测量结果偏大的有

A.振幅偏小

B.在未悬挂单摆之前先测定号摆长

C.摆球做圆锥摆运动

D.将摆线长和球的直径之和当成了摆长

Ⅱ在使用多用点表的欧姆档时:下列现象与事实相符合的是

A.正确测量某二极管时,发现阻值约为几十欧,则此时黑表笔接的是二极管的正极

B.正确测量某二极管时,发现阻值约为几十欧,则此时黑表笔接的是二极管的负极

C.用多用点表测量“220V、100W”字样的白炽灯泡的电阻时,测量值小于484Ω

D.红、黑表笔分别接原来不带点的电解电容器的负极和正极时,指针先偏转一定角度然后缓慢回到“∞”位置

 

试题详情

23.(14分)A、B两球先后从空中同一点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释放两球的时间间隔为△t=1s,在某时刻A、B两球相距s=15m,两球均每着地(g=10m/s2),求:

(1)此时A球距释放点的距离h;

(2)此时B球速度大小v0

 

试题详情

24.(19分)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的M、N两板间距d=1.1m,两板间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场强E=2×103V/m,M、N的正中央各有一小孔。在上板小孔正上方有一竖直放置长为l = 0.5m的轻质绝缘细杆,细杆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一个带点小球A、B,它们的质量均为m = 0.01kg,A的带电量为q1 = 2.5×10-4C,B的带电量为q2= - 5×10-5C,B球距上板距离h=0.05m。现将轻杆由静止释放(g=10m/s2

(1)画出小球B从开始运动到刚好离开匀强电场过程中的速度时间图像(规定竖直向下为正方向);

(2)判定A球能否从下板离开匀强电场,并说明理由。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25.(21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3=3kg的滑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滑道的AB部分是半径为R=0.15m的四分之一圆弧,圆弧底部与滑道水平部分相切,滑到水平部分右端固定一个轻弹簧。滑道除CD部分粗糙外其他部分均光滑。质量为m2=2kg的物体2(可视为质点)放在滑道的B点,现让质量为m1=1kg的物体1(可视为质点)自A点由静止释放。两物体在滑道上的C点相碰后粘为一体(g=10m/s2)。

(1)求物体1从释放到与物体2相碰的过程中,滑道向左运动的距离;

试题详情

(2)若CD=0.1m,两物体与滑道的CD部分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 =0.1,求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

试题详情

(3)物体1、2最终停在何处。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26.(17分)A、B、C、D、E、F、G都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元素A的原子核内仅有一个质子,A、D同主族,B、C为同周期元素且与A能形成相同电子数的化合物,C与F同主族,F的质子数为C的2倍,元素E的最外层电子数比K层电子数多l,  B、C、F的质子数之和等于E、G的质子数之和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由上述至少两种元素组成的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四种)

(2)A分别与B、C、G能形成相应的最常见三种化合物,这三种化合物的沸点由高到低的顺序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式表示)

 (3)由A、B、c、D四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常见化合物的溶液分别与由C、D、E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的溶液和由E、G两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的溶液都能反应得到同一种白色沉淀,写出上述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D、E二种元素的原子都能形成相应的离子,则两离子半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将D、E二种元素的单质同时投入水中,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且无固体物质剩余,则所投入到水中的D的单质和E的单质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D的单质的物质的量为xrnol,则上述反应中得到另一物质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27.(17分)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A可作为工业生产J的原料,B、C、H、I为非金属单质。常温下,X是一种液态化合物, F为常见的红棕色防锈油漆颜料的主要成分,O是常见含氮量最高的氮肥,  A、E、J、N中含有同一种元素。  

试题详情

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X的分子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填“极性“”或“非极性)

分子;写出反应⑤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D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在高温的条件下,向一个密闭容器中投入1molC和2molD,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C的转化率为50%,则D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

这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 。

(3)K和D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也能生成H,写出其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写出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有1mol A参加反应,假设各步反应均完全,生成N的质量为1165g,生成K的质量为224g,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28.(18分) 

    I、下列叙述中没有错误的是(    )    ,

    A.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的方法是:往容量瓶中加水,塞好瓶塞,将容量瓶倒过来,若不漏水,

    将瓶塞旋转180度,再倒过来,看是否漏水。

    B.溴水中通入S02后,颜色褪去,说明S02表现了漂白性

    C.除去氯化铵溶液中的氯化铁:向溶液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

    D.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一般有放热或吸热现象,因此溶解的操作不能在量筒中进行

    E.检测等物质的量浓度H3PO4和H2S04的酸性强弱,比较磷和硫两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试题详情

    F.用量筒测得排水法收集制得的氢气体积为50.28mL

II、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硝酸盐的受热分解进行探究。他们设计了如下装置分别加热了

试题详情

NaNO3、Cu(NO32、AgNO3。(加热及夹持装置未画出)如

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甲同学加热的是Cu(NO32。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得

出Cu(N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题详情

    则加热过程观察到的现象为:装置①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②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加热的是NaNO3。他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写出了该NaNO3受热分解可能的两种化学方程式: 

试题详情

 针对乙同学提出的两种可能的分解方式,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帮助乙同学证明NaNO3 按哪种受热方式分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必要文字描述操作、现象、结论)

丙同学根据乙同学的设计方案重做该实验,通过观察到的现挈,得出NaNO3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

试题详情

(3)丁同学加热的是AgNO3。丁同学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得出AgNO3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

试题详情

  

则加热过程观察到的现象为:装置②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③的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上述甲、丙、丁三位同学的结果,请你推测:硝酸盐受热分解的产物可能与_____________有关。

试题详情

29.(8分)某同学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氯气,并将制备的氯气进行相应定量、定性分析试验,回答

    下列问题:    ?    ‘

    (1)将2L 12 mol/L浓盐酸与174 g MnO2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理论上最多可制得氯气在标准状况

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2)将制备的2.24L氯气(标准状况)通入到800mL碘化亚铁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中Fe2+和Fe3+物质的量相等,则原碘化亚铁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3)将制备的4.48L氯气(标准状况)与过量石灰乳反应制取零白粉,理论上最多可制得Ca(ClO)2的质量为

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4)已知氯气和热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和NaClO3,尾气用滴有酚酞的足量的热NaOH溶液吸收,溶液的红色变浅但未褪色,若吸收含42.6g氯气的尾气,则生成的NaClO3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30、(20分,每空2分)下图是激素的分蜂调节与相关激素间的作用图解,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试题详情

 (1)请填写出图中所缺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分析可知,_______________是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3)阻断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内分泌腺是_______________;

(4)某成年女性因患病导致性周期停止,并出现泌乳现象,其发生病变的腺体很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5)从图中可看出人体调节激素分泌的方式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l、(22分,除标明的分值,其余每空2分)下面为人体蛋白质的有关代谢问题,请回答:

    (1)蛋白质是人体的重要营养物质,人体每天必须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其原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人体内某些氨基酸不能通过氨基转换作用产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和吸收后,必须先通过:____________ (1分)作用形成不含氮部分才能转化成

 糖类和脂肪,含氮部分将在____________ (器官,1分)中形成尿素而排出体外。

(4)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营养学家研究发现空腹喝牛奶不能充分利用其营养价值,食物中蛋白质经消化吸收后将更多的被分解形成尿素随尿液排出;如果在喝牛奶的同时多吃些糖类食物就能充分利用其营养价值。请你设计实验探究空腹喝牛奶时营养物质(蛋白质)是否更多的被分解。

  实验材料与用品:生长状态、体形大小等基本一致的正常小白鼠20只,15N标记的牛奶液,

                  糖类,等

实验原理:(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①     选材及处理:选择生长状态、体形大小等基本一致的正常小白鼠20只,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量分为A、B两组;

②饲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检测:几小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两组小白鼠排出尿液中的15N含量。

可能的实验结果与结论:    .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CD

B 

AC 

AD 

D 

AC 

B 

BD 

 

试题详情

22 I(1) 2.24s (3分) 1.560cm  (3分) (2)CD  (6分)    II ACD  (6分)      

 

试题详情

23、(14分)

试题详情

解: (1)设A球已下落的时间为t,则B球已下落

试题详情

     -------------------------------------------------(3分)

试题详情

   --------------------------------------------------------------(3分)

计算可得

试题详情

   ------------------------------------------------(3分)

试题详情

(1)       此时B球的速度--------------------------(5分)

试题详情

24、(19分)解:(1)如图(说明:三段线段每段线段4分,共12分)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2)       B球离开N板时的速度有图像可得   

试题详情

之后A、B系统的加速度大小----------------(3分)

若A不离开N板,当A速度减小到0时A下降的高度为s,由运动学公式有: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3分)

故A球不能从下板离开匀强电场 ---------------------------------------------(1分)

 

试题详情

25、(21分)

试题详情

解:(1)从释放到与相碰撞过程中,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设水平位移大小水平位移大小,有:

试题详情

  --------------------------------------------------------------------------------(2分)

试题详情

    -----------------------------------------------------------------------------------------(1分)

试题详情

可以求得  ----------------------------------------------------------------(2分)

试题详情

(2)设 刚要相碰时物体1的速度 ,滑道的速度为,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试题详情

      ----------------------------------------------------------(2分)

试题详情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试题详情

  -----------------------------------------------------------------------(2分)

试题详情

物体1和物体2相碰后的共同速度设为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试题详情

   ----------------------------------------------------------------(2分)

试题详情

弹簧第一次压缩最短时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体1、2和滑道速度为零,此时弹性势能最大,设为。从物体1、2碰撞后到弹簧第一次压缩最短的过程中,由能量守恒有

试题详情

   -----------------------(3分)

试题详情

联立以上方程,代入数据可以求得,   -------------------------------(2分)

试题详情

⑶ 分析可知物体1、2和滑道最终将静止,设物体1、2相对滑道CD部分运动的路程为s,由能量守恒有

试题详情

 --------------------------------------(3分)

试题详情

带入数据可得  

试题详情

所以最终停在CD的中点处  --------------------------------------------------(2分)

 

化学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A 

D 

C 

A 

A 

C  

A  

试题详情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6分,8个小题共48分)

26. (17分)

(1)SO、H2SO3 、Na2O2 、HClO  、NaClO (3分) ;

(2)H2O>HCl>CH4 (2分);

(3)HCO3- + AlO2- + H2O==CO32- + Al(OH)3↓(2分),

3HCO3- +Al3+ == Al(OH)3↓+3CO2↑(2分)

(4)r(Na+)> r(Al3+)(2分);       23∶27(2分);

Na + Al +2H2O=NaAlO2 +2H2↑(2分);     2Xmol(2分)

试题详情

27. (17分)

      ⑴ H2O2(2分),极性(1分), 2Fe3+ + SO2 + 2H2O==2Fe2+ +SO42- + 4H+(2分)

试题详情

(2) C+H2OCO+H2(2分)  ,25%(2分),  16.8(2分)

试题详情

⑶3Fe + 4H2O(g)Fe3O4+ 4H2(2分),CO2+2NH3CO(NH2)2+H2O(2分)

试题详情

⑷Fe4S5+8O22Fe2O3+5SO2(2分)

试题详情

28.(18分)

Ⅰ、AD, (2分)

Ⅱ、连接好装置后,向③中量加水?过导管下端,用酒精灯给①的试管稍加热,若③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且停止加热后③中导管?有一段水柱,说明装置的气密性好,否则气密性不好。(3分)(其他合理的答案也给分)

(1)装置①中的固体逐渐变为黑色;(1分)

装置②中有气泡产生,但在上升的过程中消失。石蕊试液逐渐变为红色,液体体积几乎不变。(3分)

(2)取加热分解后①中物质少许于一支试管中,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蒸馏水,若试管中有气泡产生且手触摸试管壁有热感,说明NaNO3受热按②式分解,若?有什么现象说明NaNO3受热按①式分解。(3分)(其他合理的答案也给分)

(3)装置②中也有气泡产生,但在上升的过程中气泡部分消失,石蕊试液也逐渐变为红色,液体体积减少(3分);装置③中有少量液体。(1分)

(4)与硝酸盐中金属的活泼性(2分)

试题详情

29. (8分)

试题详情

(1)44.8L (2分) ;(2)0.1mol/L(2分);(3)14.3g(2分);(4)0.2mol(2分)

生物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

1

2

3

4

5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B

C 

D 

C 

B 

 

 

 

 

 

试题详情

一、单项选择题

30、(20分,每空2分)

 (1)①促激素;②抗利尿激素;③协同;④拮抗。

(2)下丘脑;

(3)胰岛;

(4)垂体;

(5)神经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反馈调节。

试题详情

31、(22分)

 (1)蛋白质在体内不能储存,必需氨基酸在体内不能由其他物质转化而来,而人体内组织蛋白每天都要分解、更新一部分。(3分,每点1分)

(2)糖类在分解时不能产生与必需氨基酸相对应的中间产物(α―酮酸)(2分);

(3)脱氨基(1分);肝脏(1分)。

(4)实验原理:食物中蛋白质经消化吸收后被利用,最终会被分解形成尿素随尿液排出(1分)。在实验动物空腹时(1分),用放射性同位素15N标记的牛奶液饲喂小白鼠,一组不补充糖类,而另一组同时给予补充糖类作对照(2分),通过检测和比较两组小白鼠排出尿液中的15N含量,来探究空腹喝牛奶时营养物质(蛋白质)是否更多的被分解(1分)。

   实验步骤:

   ①饥饿处理12小时(一段时间)使其呈空腹状态(2分,相同意思即可);

②A组饲喂15N标记的牛奶液,B组饲喂等量15N标记的添加了只含淀粉饲料的牛奶液(2分);

      可能的实验结果与结论:

①尿液中15N含量A组多于B组;说明空腹喝牛奶时营养物质(蛋白质)被分解更多(2分)。

②尿液中15N含量A组少于B组;说明空腹喝牛奶时营养物质(蛋白质)被分解更少(2分)

③尿液中15N含量A组等于B组;说明空腹喝牛奶时不影响营养物质(蛋白质)的分解(2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