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明一中08-09学年高三上学期地理期末练习(六)

本套题是依据最新课标,参考山东省的考试大纲来命题的,试题结构有30道题组成,其中前25道为选择题,注重考查学生对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后5道为综合题,主要结合当今时事和最新热点来命题,主要考查学生应用基本原理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试题难易度控制比例为低档题,中档题和高档题为7:2:1。能很好的训练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近几年的高考规律和特点,并对09年高考进行了大胆的预测。

一、单向选择题

1.房屋一定坐落在          (C)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

试题详情

2.夏至日日出方位为         (C)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冬季、夏季正午的时候太阳从北方射过来,该房屋一定坐落在南半球的南回归线以南。第1题选C。夏至日(北半球),则南半球为冬至日,日出方位为③(东北方)。第2题选C。

试题详情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虚线表示拟建的公路线),回答3~5题。

试题详情

3.图中主要河流的流向为(A)                                           在(    )

    A.从西南流向东北               B.从东北流向西南

    C.从北流向南                   D.从南流向北

试题详情

4. 若在甲、乙两城镇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有A线和B线两个方案,B线方案与A线方案相比,主要的有利条件是(C)                                       (    )

    A.线路较短,工程量小          B.坡度较平缓

    C.不用修大型桥梁,少占耕地    D.连接多个居民点,社会效益大      (    )

试题详情

5.图示区域的开发,有以下四种方案,最合理的是(A)

    A.山上植茶树,山下种稻棉

    B.山上修梯田,种经济林,山下种蔬菜、花卉,养奶牛

    C.山上建设水源林,山下种麦棉

    D.山上修梯田,建水库,山下发展种植园农业

试题详情

解析:由此图等高线的弯曲和分布及小河流的流向可确定该主要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第3题选A。在甲、乙两城镇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有A线和B线两个方案,A线方案四次过河,需要修建大量的桥梁,成本较高。且A线方案过农田占用大量耕地,B线方案要好一些,第4题选C。该地处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易发展立体农业,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发育的为酸性红壤,区域的开发方案最合理的是山上植茶树,山下种稻棉,第5题选A。6. 6月22日9月23日( B  )

A.北京地区白昼变化为:短→长→短

B.香港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低→高→低

C.北极圈内极昼范围为:大→小→大

D.南极圈内极夜范围为:小→大→小

解析: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京是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一天,也是白昼最长的一天。从6月22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香港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太阳高度变化为低→高→低。6月22日,北极圈内极昼范围最大,过了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缩小,南极圈内极夜范围缩小。所以6月22日9月23日,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缩小,南极圈内极夜范围缩小。选B。

试题详情

7. 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因素是:( A  )

①.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

②.耕地面积不足,林区开辟梯田

③.工业生产和家庭广泛使用冰柜和电冰箱

④.沿海填海造陆

⑤.城市工交用地限制征用耕地面积

⑥.跨流域调水,调节地表径流

⑦.引水灌溉,改造沙漠、戈壁滩、石山

⑧.过分抽取地下水

A .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 ⑥⑦⑧

解析: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排出大量CO;林区开辟梯田,减少森林面积,森林吸收CO能力削弱;广泛使用冰柜和电冰箱,排入大气的氯氟烃,严重破坏臭氧层。以上三个因素都会引起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温升高。而限制征用耕地面积,调节地表径流,填海造陆 、改造沙漠、戈壁滩、石山,过分抽取地下水都不会导致CO含量增加引起温室效应。选A。

下表为中国径流带主要特征值,据此回答8~10题。

径流带

降水量(mm)

径流深度(mm)

蒸发量(mm)

径流系数(%)

A

<200

<10

<200

<10

B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过渡带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C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D

>1600

>900

>700

>60

 

试题详情

8.表中A、D径流带所在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B)                   

    A.流水利用 风力作用                B.风力作用 流水作用

    C.冰川作用 风力作用                D.风力作用 海浪作用

试题详情

9.与表中B、C径流带对应的自然植被分别是(C)                          

    A.荒漠 落叶阔叶林                  B.温带草原 针叶林

    C.温带草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试题详情

10.表中B径流带所在地区国土整治的可行性措施是(A)                   

    A.合理确定载畜量,防治土地荒漠化  

    B.保育天然植被,防治水土流失

    C.退耕还林还草,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

    D.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瓜果棉等特色产业

解析:由表中的几个径流带主要特征值可以判断A地为干旱地区,B地为半干旱地区,C、D地为湿润地区,则表中A、D径流带所在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风力作用 流水作用,第8题选B。根据年降水量和年蒸发量在我国的分布,即对应的植被类型可以确定B径流带对应的是温带草原,C径流带对应的自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第9题选C。温带草原带降水较少,土地生产力低下,在国土整治中应合理确定载畜量,防治土地荒漠化,第10题选A。

试题详情

11.浙江省某城市拟建立一个化学工业区,现有下图中所示的四种布局方案,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方案是(D    )

试题详情

A.图①    B.图②     C.图③     D.图④

解析:浙江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刮西北风,夏季刮东南风,工厂应建在与冬、夏季风风向相垂直的郊外,化工厂污染河流,工厂应建在河流的下游,故第11题选D。

试题详情

12.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主要是:( C   )

A.城市交通拥挤、房屋集中、绿地面积小

B.城市生态系统缺乏足够的分解者

C.城市人口过渡膨胀,工业大量集中

D.城市职能过分集中,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解析:城市是人类居住和经济活动的集聚的中心,谁着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和工业活动得加剧,城市地域日益扩大,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环境也相应地受到了影响。使得城市环境质量下降。故第12题选C。

黄河之害在于“多沙少水”。2002年7月以来,黄河小浪底水库进行多次调沙调水实验,并获成功。黄河第六次调水调沙于2007年6月15日9时开始,7月3日8时正式结束。据此回答13~14题。

20080526

    A.黄河流域正值汛期,水量较大

    B.黄河中游径流含沙大,有利于冲沙减淤

    C.下游泥沙淤积量大,能最大量的冲沙减淤

    D.黄河流域进入雨季前,降低库容可为防汛做准备

试题详情

14.下列解决黄河下游地区“水少沙多”的建议、措施中,合理的是         ( A   )

    ①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水土保持

    ②改变上游水库的运作方式,变发电为主为向下游调水为主

    ③植树造林,遏制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

    ④在中游地区实施天然降水和径流的收集与储集工程

    ⑤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度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试题详情

解析:黄河流域的绝大部分降水一般出现在7、8月份,而黄河第六次调水调沙于2007年6月15日9时开始,7月3日8时正式结束,在雨季前,其目的是在黄河流域进入雨季前,降低库容为防汛做准备。黄河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其泥沙来自中游的水土流失,到了下游由于流速减慢,泥沙淤积河道,要解决黄河下游地区“水少沙多”,①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水土保持,②改变上游水库的运作方式,变发电为主为向下游调水为主,加大干流的流量和流速,同时协调流域内各地的用水量,对黄河水进行统一管理与调度,第14题选A。

 

试题详情

*15.下列日期中,北京的某一标杆的正午影长与2008年奥运会开幕日那天(8月8日)该标杆正午影长最接近的是(B)

A.奥运圣火火种在希腊雅典采集的那天(3月25日)

B.奥运圣火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的那天(5月8日)

C.奥运圣火传递至协办城市青岛的那天(7月24日)

D.奥运圣火在国家体育场缓缓熄灭的那天(8月24日)

解析:北京的某一标杆的正午影长与2008年奥运会开幕日那天(8月8日)该标杆正午影长最接近,说明这两天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当,也就是某一天到夏至日的天数与夏至到8月8日的天数相当,15题选奥运圣火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的那天(5月8日)。

试题详情

右图为某城市规划略,回答16~17题。

试题详情

16.N地为该城市规划预留地,最适宜

建                       (B    )

    A.客货物流区

    B.高新技术区

    C.旅游度假区

    D.金融商业区

试题详情

17.某大型跨国零售企业欲在该市投资建

设―大型超市,最合理的选择是(A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解析:N地靠近科研院所和大学城,且环境优美,交通方便,最适宜建高新技术区,第16题选B,大型跨国零售企业需建在交通便利,位于市中心的地方,这样可以服务到最大

人口数,获得最佳利润。第17题选A。

试题详情

下图中M为市场城市,N为原料供给地,以市场M或原料N为中心的同心圆表示单位运费等值线。读图回答18―19题。

试题详情

18.当工厂选择在d位置时,则工厂可能是(B)

A.电解铜工业   B.鱼罐头加工工业  

C.电子工业     D.家具制造工业

试题详情

19.若原料每吨每公里的运费是产品每吨每公里的运费的1/2,原料利用率为70%,在布局工厂时,下列位置最合适的是  (A)  

A.a         B.b       C.c       D.d

解析:知M为市场城市,N为原料供给地,以市场M或原料N为中心的同心圆表示单位运费等值线,当工厂选择在d位置时,靠近原料供应地,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故第18题选B鱼罐头加工工业。若原料每吨每公里的运费是产品每吨每公里的运费的1/2,原料利用率为70%,则可知原料与产品的运费比为5 :7,在布局工厂时应靠近市场城市。第19题选A。

城市的形成、发展及空间结构与地理环境关系非常密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21题。

试题详情

20.下列地区中不适合发展城市的是(A)

A.河流发源地     B.干支流交汇处     C.河口地区     D.山区冲积扇

试题详情

21.下列城市中,影响其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和其他三个城市不相同的是(D)

A.上海           B.广州             C.大连         D.桂林

解析:城市的自然区位,城市一般建在平原地区,河流的交汇处,河运的起点和终点,河口地区,陆上交通线过河点,由于人流、物流在此中转,该地适宜发展城市。河流发源地一般在海拔较高的山区,不适宜发展城市。上海 、广州 、大连为海滨城市,桂林为旅游城市,第19题选D。

 

试题详情

22.下列四图是同学们为家乡所作的自然、社会经济方面的资料分析图,其中只适宜用GIS数据库软件制作的是(C)

试题详情

解析:GIS数据库是由某一研究区域的若干图层组成,图层是地物空间特征和属性的各项数据的结合,第22题选C。

试题详情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的交通状况图,读后回答23―24题。

试题详情

23.从图中的铁路线分布,可以推断其路线选择的主要经济功能为(A)

A.促进内陆资源的出口

B.促进重要自然资源的进口

C.促进内陆国土的开发

D.促使人口向内陆迁移

试题详情

24.由图中各国国界线的划分和铁路的分布看,其发展过程深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C)

A.人口分布        B.矿产分布        

C.殖民背景        D.地势高低

解析:该图位于非洲几内亚湾沿岸,为热带雨林气候,热带经济作物生产量较大,非洲自然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大量的资源需要出口。第23题选A。过去该地为西欧各国的殖民地,为了便于资源的输出,分别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修建了各自的铁路线,第24题选C。

试题详情

    A.欧盟、日本、东盟                          

    B.日本、东盟、欧盟

C.东盟、日本、欧盟                          

D.欧盟、东盟、日本

 

 

解析:中国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日本和欧盟的经济互补性较强,东盟内部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且与我国相邻贸易往来特别方便。第25题选A。

 

试题详情

二、综合题

26.下图为我国40ºN附近的剖面图,读图回答。

 

试题详情

 

   (1)图中丙、丁所代表的地形区分别是                       

   (2)图中所示地形区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请你根据图示信息在下图括号中填出各地区主导外力作用类型。

 

试题详情

 

   (3)简要说明图示区域自然景观的空间变化规律。

 (4)简要评价图中所示自然灾害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图示为我国40ºN附近的剖面图,自东向西丁为华北平原,丙为黄土高原,乙为阿拉善高原;由于降水自东向西减少,表现为景观上的差异为森林、草原、沙漠和戈壁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各地形区的外力作用自西向东为风力的侵蚀,风力的堆积和流水的侵蚀,流水的堆积。图示的自然灾害为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以从有利的和不利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试题详情

26.(1)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

   (2)风力侵蚀作用  风力沉积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流水沉积作用

   (3)自东向西:森林→草原→沙漠→戈壁,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灾害:沙尘暴  影响:有利的――促成降水;形成土壤;减弱酸雨;为海洋生物提供营养元素等。  不利的――影响人的正常活动;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掩埋或损毁各种地表物;污染大气环境和引发各种环境问题等。

试题详情

geo0009034138006.gif (4721 bytes)27.下图是我国部分 地区春季某时的气压分布图,读图分析后,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画出脊线和槽线。

 (2)A、B、C、D是四条锋线,其中属于暖锋的是               , 属于冷锋的是             

 (3)图中大陆上的强高压名称是                ,在该气压控制下的地区盛行               气团。

 (4)冷锋过境时,带给我国的天气现象是                                 

试题详情

geo0009034138007.gif (1771 bytes)解析:北半球低压槽前吹偏南风有上升气流,槽后多吹偏北风,有下沉气流。以AB锋线为例,A线为槽线, 槽前吹西南风,西南风从南面吹来,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 动,所以B线为暖锋,A线槽后吹西北风,西北风从高纬度吹来,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所以A为冷锋。图中大陆上的强高压位于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名称是蒙古高压,蒙古、西 伯利亚位于大陆内部,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当冷气团的前缘插入暖气团的下面,使暖气团被 迫抬升,暖气团在抬升过程中冷却,其中水汽容易凝结成云和雨,当冷锋过境时,一般常出现较大的风,云层增厚,并出现雨、雪天气, 冷锋过境,冷气团占据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好。

(1)见下图

试题详情

geo0009034138008.gif (4736 bytes)

(2)B、D为暖锋,A、C为冷锋。

(3)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极地大陆气团。

(4)冷锋过境时,一般常出现较大的风,云层增厚,并出现雨、雪天气。

试题详情

28.读我国7月水系水质类别比例比较图,回答问题。

试题详情

(1)说明图中河流水质分布的一般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图中河流中水质最差的是哪一条?简要分析其原因。

(3)请你提出改善我国河流水质的合理化建议。

解析:从我国7月水系水质类别比例比较图可以看出北方地区的河流水质较差,南方地区的河流水质较好,主要原因北方地区受夏季风影响时间较短,降水较少,河流径流量少;南方地区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其中海河的水质最差,自然原因上流域面积少径流量少;社会经济原因表现为流域内工农业发达,生产排污量大,流域内人口稠密,生活用水量大,排污多;环保意识淡薄。今后我们要通过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实现循环经济。

试题详情

28.(1)规律:南方地区河流水质较好,北方地区河流水质较差 因素:河流径流量

(2)海河 原因:流域内经济发达,生产排污量大;人口众多,生活排污量大;环保意识淡薄;径流量较小等。

(3)加强环保宣传,预防水污染;建立污水处理厂;实施水的循环利用等。

 

试题详情

材料二:改革开放后,太湖平原一个个工业开发区建起来了,一个个科技园区建起来了,一个个小桥流水的村镇变成了一个个专门生产某种产品的“专业镇”,美国人、日本人、新加坡人都来了,这里成了世界加工厂。

(1)根据材料一信息,比较两个工业区的工业区位条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太湖平原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____,简述该农业地域类型存在的三大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材料二信息,简要评价工业集聚对该地区的影响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印度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是在丰富的煤铁锰资源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属于煤铁复合体型;中国的沪宁杭工业区是在便利的海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业区,是临海型的。二者相同点都表现为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都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不同点表现为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等资源,而沪宁杭工业区矿产资源和能源相对短缺。太湖平原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该农业地域类型存在的三大问题为劳动生产率低,科技水平低,商品率低。改革开放后,太湖平原成了世界加工厂,工业集聚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企业之间的协作,降低运费和能源消耗,扩大总体生产能力,进而促进经济发展。不利方面大量的占用耕地,农业生产规模减少,工业生产规模大加剧了环境的污染。

 

试题详情

29、(1)相同点:都有发达的铁路系统和海港条件,交通运输十分便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

不同点: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等资源;沪宁杭工业区矿产资源和能源短缺。

(2)水稻种植业   商品率低、劳动生产率低、科技水平低

(3)有利: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企业信息交流和生产协作;降低运费和能源消耗;扩大总体生产能力,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乡村城市化。(任答三点)

不利:占用耕地,农业生产受影响;加剧环境污染;用地、资源和能源紧张。(任答两点)

试题详情

30.下图是“中美两国本土地理位置重叠对照图示意图”(两国的比例尺相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试题详情

 

   (1)若图中a点分别位于中国和美国,其可能相同的地理现象和事物是:       

①太阳高度相同 ②地方时相同 ③昼夜长短相同 ④角速度、线速度相同 ⑤地形相同 ⑥均会受到寒潮的影响⑦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相同

   (2)中美两国的重叠部分,有相同的气候类型,其中面积最广的是                 

   (3)若图中b点分别在中国、美国境内,其共同的气候特征是                   

但成因却有所不同:中国                                           

美国                                                                 

   (4)简要说明中美两国城市分布的异同点。

 

 

 

 

   (5)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中美两国人口迁移方向存在差异,试作简要对比。

 

 

 

 

   (6)图中c处分别为中美两国的重要工业区,试论述发展工业共同的有利条件及面临的问题。

解析:中国背靠亚欧大陆,面朝太平洋;美国东频大西洋,西临太平洋海陆位置差异明显,a点分别位于中国和美国,但因经度不同,所以①太阳高度相同, ②地方时相同,⑤地形相同 ,⑦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相同是不对的。③昼夜长短相同 ④角速度、线速度相同⑥均会受到寒潮的影响相同。由图可看出中美两国的重叠部分,相同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若图中b点分别在中国、美国境内,其共同的气候特征是气候干燥,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原因,中国是地处内陆距海洋远,有高山阻挡海洋水气难以到达。美国是地处西部高原,距东部大西洋较远,西侧有高大山地阻挡,太平洋水气难以到达。中,美两国城市分布相同点:沿海平原城市密集,内陆山区城市稀少;不同点:中国西部内陆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城市密度小,而美国西部沿海平原城市密集。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中国人口迁移表现为由农村到城市的城市化;从内陆到沿海,从山区到平原,从经济欠发达地区到经济发达地区。

美国的人口迁移表现为由城市到乡村的逆城市化,从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到西部、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图中c处分别为中国的京津唐工业区和美国的东北部工业区,他们发展面临的共同有利条件历史悠久,基础雄厚,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人口城市密集,市场广阔,靠近本国重要农业区,农业基础条件好。主要问题是由于近几年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工业衰落;当地环境质量下降。

试题详情

30.(1)③④⑥

   (2)温带大陆性气候

   (3)气候干燥,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

中国:地处内陆,距海较远,加之地形闭塞使海洋湿润气流很难到达;

美国:地处西部高原,距东部海洋较远,特别是西侧高大山脉阻隔了海上湿润气流的深入。

   (4)相同点:沿海平原城市密集,内陆山区城市稀少;不同点:中国西部城市密度小,而美国西部沿海平原城市密集。

   (5)中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是从农村到城市、从内陆到沿海;美国人口的迁移方向是从城市中心区向乡村和小城镇、从东北部向西部和南部。

   (6)有利条件:开发历史悠久,基础雄厚,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人口、城市密集,接近市场,农业的基础条件好。

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传统工业和资源型工业的衰落,环境质量下降。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