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政治高考时政热点及相关试题预测

宏观调控政策体系――保增长扩内需、财政货币政策双转向。

 

【相关热点纲目】

(1)我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2)《国务院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热点试题预测】

背景材料一:

2008年是经济波动异常剧烈,经济形势骤然大幅变化的一年。宏观调控的目标也罕见的一年三变,从“双防”到“一保一控”再到“保增长”,宏观调控政策跟随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而作出新的部署和调整。从2008年年末的情况来看,我国宏观经济处于经济增速“拐点”的下行区间,以“保增长”为首要目标,形成以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为支柱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的基本框架。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哲学依据。

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我国从“双防”到“一保一控”再到“保增长”,宏观调控政策跟随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而作出新的部署和调整。宏观调控政策的运用和调整也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②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国民经济的运行有其固有的规律,人们不能随意调整宏观调控政策,要在尊重和利用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导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

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从“双防”到“一保一控”再到“保增长”,宏观调控政策跟随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而作出新的部署和调整。是由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决定的.

⑤实践具有历史性特征,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宏观调控政策变迁,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

 

背景材料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08年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贯彻落实2009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必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简要说明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经济学依据。

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对生产调整和升级、对新产业的出现和成长起着导向作用。消费结构的升级将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②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

(2)运用经济学说明我国应如何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

①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需求;②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③加强宏观调控,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④加快完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居民消费预期,扩大即期消费。⑤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拉动经济增长。

 

背景材料三:

华尔街金融危机正向实体经济侵袭,各国央行也纷纷出台救市举措,全球新一轮降息行动正在展开。从国内经济形势看,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疲态渐现,国内市场正面临严峻的经济压力,经济减速风险日益增大。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正在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我国国内市场巨大,有着较大的回旋余地,市场流动性也比较充裕,只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调整结构,不断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内需,中国经济就有着持续增长的较大潜力。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国内金融机构持有的海外投资产品有一定损失,但从金融机构整体盈利状况来看,损失占比很小,风险可控,不会对中国金融体系整体造成太大影响。人民银行将密切关注这场金融危机的发展演变及带来的影响,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适时灵活地采取相关措施加以应对,也希望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共同抵御国际金融风险和国际金融危机,共同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①“华尔街金融危机正向实体经济侵袭,各国央行也纷纷出台救市举措,全球新一轮降息行动正在展开。”体现了因果联系。②“从国内经济形势看,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疲态渐现,国内市场正面临严峻的经济压力,经济减速风险日益增大。我国国内市场巨大,有着较大的回旋余地,市场流动性也比较充裕,只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调整结构,不断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内需,中国经济就有着持续增长的较大潜力。”体现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要全面看问题。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③“只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调整结构,不断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内需,中国经济就有着持续增长的较大潜力。”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想问题、办事情既要看到内因,又要重视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④“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国内金融机构持有的海外投资产品有一定损失,但从金融机构整体盈利状况来看,损失占比很小,风险可控,不会对中国金融体系整体造成太大影响。”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着重把握主流,不能忽视支流。⑤“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适时灵活地采取相关措施加以应对”,体现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事物发展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物质决定意识、从实际出发。

 

背景材料四:
材料一:2005年至2008年最终消费支出、投资、净出口对GDP贡献率(单位%)

年份

最终消费支出

投资

净出口

2005年

38.2

37.7

24.1

2006年

38.7

42.O

19.3

2007年

39.4

40.9

19.7

2008年1―9月

44.5

66.5

―11

   注:目前世界各国消费对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60%

材料二:2008年12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等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又称“国l0条”。

材料三:为把中央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四川省委、省政府以“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总要求,加快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l2月28目,作为灾后重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六路两港”同时开工,未来几年,我省将新建6条对外铁路和l2条高速公路。同时成都市政府再行惠民举措,于2008年12月20日前向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及城乡重点优抚对象等三类人群发放共约3791万元消费券,每人l 00元。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有什么影响(8分)

①2005年至2008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增大,但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投资贡献率过大。2008年1-9月出口贡献下降较快。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突出。(4分)②消费不足,会削弱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并使投资增长不能得到最终消费的支持,大量投资将形成产能过剩,居民收入增长困难,净出口贡献率降低,使得促内需保增长压力增大。(4分)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