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tp://www.7caiedu.cn

 

备考2009语文预测试题(三)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A.提防(dī) 绿林(lù) 胳臂(bì) 漂染(piāo)

B. 砧板(zhēn) 戏谑(xuè) 肄业(yì) 咋舌(zé)

C. 逮捕(bǔ) 台甫(fǔ) 逋逃(bū) 果脯(pǔ)

D. 档案(dàng) 马匹(pī) 压轴(zhóu) 庖丁(páo)

 

试题详情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礼仪之邦 分廷抗礼 甘之若饴 挺而走险

B.顽世不恭 枉废心机 顶礼膜拜 作壁上观

C.老态龙钟 无稽之谈 变本加厉 并行不悖

D.好高骛远 众志成诚 销声匿迹 揭杆而起

 

试题详情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现实生活中,大家明明知道美丽__________,深不逾肤,却还是纷纷喜欢用各种化妆品来美容,反而忽略了生命中更重要的灵魂美

②.陈水扁在察觉自己再也无法掩盖贪腐__________之后,立即发出退党声明,实际上是

怕自己会继续拖累民进党而遭到民进党更强烈的清算,这是以退为进。

③.针对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理论__________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解答,是这本通俗理论读物的突出特点。

A.肤浅 行迹 热点 B.肤浅 形迹 焦点

C.浮浅 形迹 热点 D.浮浅 行迹 焦点

 

试题详情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博客也许是诗人生存的另一块领地,但据博爱先生有限的观察,那些写现代诗的人很少有人问津,而一些古典诗词(格律诗)的爱好者们却“招蜂引蝶”,大家趋之若鹜,但要他们超越李白杜甫似乎也不大容易。

B.分析人士指出,塔利班势力目前在一定程度上的东山再起,虽对阿安全局势和经济重建进程造成重大影响,但阿整体局势仍在可控范围之内。

C.2008年对于华尔街来说,注定是刻骨铭心的。从今年3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因濒临破产而被摩根大通收购近半年之后,多米诺骨牌效应再现,目前又有包括雷曼兄弟和美林证券在内的大投资银行面临“垮掉”的命运。。

D.西藏在我印象中是一个神秘而美丽、艰难而贫瘠的地方,去过的人对我描述时我不赞一词,因为我知道终有一天我也会踏上这片土地探险一番,无畏艰苦,我自会有自己的西藏。

 

试题详情

二.(9分,每小题3分)

6.下列有关“山寨现象”的解释不完全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从“山寨手机”开始,到各种“山寨产品”的纷纷出现,“山寨”一词已经从经济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现象。

B.物质形式的“山寨产品”其实都是一种仿冒,其质量问题很难得到保证,它无论给消费者还是企业都造成了不小的损害。

C.“山寨文化”也能以产品形式出现,具有模仿他人产品的特性,说明了我们正陷入创造力的退化、萎缩。

D.“山寨”作为一种符号、一种流行语言、一种潮流主张,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试题详情

7.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山寨”最初是一种由民间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如今“山寨”一词已成为平民百姓心中一种创新恶搞和非主流的标志。

B.山寨产品也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有其“创造性”,所以对山寨产品应保持客观而审慎的态度。

C.无论是物质形式的山寨产品,还是“山寨文化产品”,注重的都是形似,剥离掉其模仿性,必须深思我们创造力的有关问题。

D.“山寨”现象正在或者已经渗入我们生活的诸多领域,无人不山寨,已经成为当今生活的一种态度。

 

试题详情

三.(12分,每小题3分)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属参军马谡先锋 属:隶属,从属

B.署琬府事 署:布置,安排

C.备知其大义 备:完全

D.子训嗣 嗣:承继

 

试题详情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平特见崇显                     ②慈父见背

B.①今力不足以拒敌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①涪诸军及费掉自成都相继而至     ②吾尝终日而思

D.①以此为损焉                     ②于是焉河伯欣欣然自喜

 

试题详情

11.下列句子中全能表现王平机智多谋的一组是

①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于街亭②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③魏延作乱,一战而败④今宜先遣刘护军、杜参军据兴势,平为后拒⑤涪诸军及费掉自成都相继而至,魏军退还⑥怀无武将之体

A.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②④⑥ D. ③⑤⑥

 

试题详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平本来随姓外婆何氏,直到后来才恢复本姓。曾投奔曹操,后追随刘备,屡立战功。

B.曹操先头部队进驻骆谷时,敌众我寡,众将提议固守保全实力,贼军来犯任其深入。为此,王平提出异议,认为应该主动迎战。

C.王平自小在军队里长大,识字不多,但对《史记》《汉书》等本纪、列传评论分析的时候,往往能抓住要旨,完全理解其重要意义。

D.王平生性褊狭多疑,又自轻自贱,为此他的名声有损,但其足智多谋,功勋不凡,死后子嗣也受其恩泽。

 

 

 

 

第Ⅱ卷(共114分)

 

试题详情

四.(2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2)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实甫《长亭送别》

(3)秦爱纷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土。(杜牧《阿房宫赋》)

(4)望西都,意踌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五.(12分)

试题详情

16.排列下列句子的语序,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段话。(只写序号)(4分)

①在历史上,正统儒学居于统治地位,非正统儒学则受到压制。

②把正统儒学当做儒学传统的全部,不仅有悖于史实,而且是不公正的。

③当代中国的思想文化是由“五四”孕育而来的,飞正统儒学的传统是“五四”开创新文化的重要历史凭借。

④我们今天应当给古人以公正的待遇,平等地从正统儒学和非正统儒学这两种传统中去发现儒学的当代价值。

⑤这对于当代中国是十分必要的。

⑥所以,探讨儒学传统在当代中国的价值,就更加不能只提正统儒学,而把非正统儒学弃置于一边。

 

试题详情

19.试结合文意说明“一个作家一旦割断了与大自然的这种联结,他也就算完了”的原因。(4分)

 

试题详情

20.第三段形象生动描绘了野外景象,请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4分)

 

试题详情

21.第五段中“但总会有一种久远的强大的旋律,这是在其他地方所听不到的”,应当如何理解?(4分)

 

试题详情

19. 请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4分)

 

试题详情

20. 文中说马云的创业经历与其他互联网精英相比格外不同,试说明其不同之处。(4分)

 

试题详情

21. 概括说明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马云的。(4分)

 

试题详情

22. 马云所说的“经历就是一种成功”具有什么内涵?从中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6分)

 

七.(60分)

试题详情

1、选B。(A项臂为bei,漂为piǎo。C项脯为fǔ。D项匹为pǐ,轴为zhòu)

试题详情

2、选C。(A项“廷”为“庭”,“挺”为“铤”。B项“顽”为“玩”,“废”为“费”。D项“城”为“诚”,“杆”为“竿”)

试题详情

3、选A。(“肤浅”指局限于表面的、浅薄的、不深刻的,常用于文章、观点、认识、体会、理论等,重点指不够深入、浮于表面的现象,没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浮浅”指浮在表面,不切实际,常用于人的态度、作风等,重点指人态度浮躁、思想浅薄、缺乏修养。语境强调灵魂美的重要性,反对那种浅薄的形式的上的美。“行迹”侧重行为、行动,“行迹”侧重神态、形体,语境中“贪腐”是一种行为。“热点”浅雕关注的普遍性、广泛性,“焦点”强调关注的集中性和核心性,语境中“群众普遍关心”与“热点”相应)

试题详情

4、选B。(“东山再起”的对象为失势后又重新得势的人,“死灰复燃”对象为坏势力、坏思想等,此处应为“死灰复燃”。 “趋之若鹜”指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成群的人争相追逐不正当的事物。“唱对台戏”过去,两个戏班子为了抢生意,有时候会同一时间演同样的戏,称为唱对台戏。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对的行动,来反对或搞垮对方。“多米诺骨牌”比喻连锁反应)

试题详情

5、选B。(A项语序不当,“海外汉学”与“中国本土学术”位置颠倒。C项多面对一面,可去掉“如何”。D项动宾不搭配,“解决”可换为“解除”)

二、

试题详情

6、选C。(选文第五段中关于“创造力的退化、萎缩”是一种思考,不是肯定判断)

试题详情

7、选D。(选文第一段中陈述对象为“网民”非“平民百姓”。B选文第三、第六段中,山寨产品所谓的“技术含量”和“创造性”都是一种仿冒、抄袭,作者并不赞同,应坚决打击。C选文第四段中陈述对象是“山寨文化产品”,不包括物质形式的“山寨产品”)

8、选B。(“山寨现象”要区别看待,要从正反两方面认识,以客观而公正的态度审视,这是解答此题的依据和关键。选文第六段中“引导其健康发展”,说明“自由发展”的不合理性)

三、

试题详情

9、选B。(署:代理,暂任)

试题详情

10、选C。(而表修饰关系。A“见”分别为“被”;用在动词前表动作指向,可译为“我”。“以”分别为“用来”“用”。D“焉”分别为表陈述语气,用在句中表停顿)

试题详情

11、选B。(②说明因功授勋③说明战功突出⑥说明为将不乖张、随和)

试题详情

12、选D。(“为人自轻”中“为”是“被”的意思。文中主要表现人物机智多谋的品性,无论作战还是为官,都没有看轻自己的表现,相反处处透露出自信果断)

附:文言翻译

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故城在今四川省渠县东北)人。本来寄养在外婆家,姓何,后来恢复本姓王。曾随同杜?、朴胡到洛阳,做校尉的官,跟从曹操征汉中,因而投降先主,任职牙门将、裨将军。(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隶属参军马谡为先锋。马谡舍弃临河驻扎的军事常规而领队上山,举动措施烦扰不堪,王平接二连三规谏他,马谡却不听,结果在街亭打了个大败仗。马谡的部队全数零落解散了,只有王平率领的一千人,擂响战鼓稳住阵势,魏将张嗔怀疑他设有伏兵,不敢进逼。于是王平慢慢收编各营残余的散兵,率领将士安全退回。丞相诸葛亮诛杀了马谡和将军张休、李盛,免了将军黄袭的兵权之后,王平特别受到推崇和重用,加封为参军,统领五部兵,又兼当营屯的事,进爵为讨寇将军,封为亭侯。(建兴)九年,诸葛亮围祁山,王平单独负责南面的包围网。魏大将军司马宣王(懿)攻诸葛亮,张嗔攻王平,王平坚守不动,张嗔怎样也攻不下。十二年,诸葛亮在武功死了,大军退回,魏延乘机作乱,和政府军才一接战就溃败灭亡,这都是王平的功劳。他升任后典军、安汉将军。副车骑将军吴壹驻守汉中,王平又兼领汉中太守。十五年,进封安汉侯,代替吴壹督领汉中。(后主)延熙元年(公元238年),大将军蒋琬驻守沔阳,王平改任前护军,署理蒋琬大将军府中事务。六年,蒋琬回师在涪驻防,任命王平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理汉中。

七年春,魏大将军曹爽率领步兵骑兵共十余万向汉川进发,先头部队已经到了骆谷。当时汉中守兵才不到三万人,敌众我寡,所有将领都大惊失色。有人提议:“现在我们的兵力不足够抵挡敌人,只好顺其自然,我们只须固守汉、乐两城保全实力,贼人来了就让他深入,以空间换取时间,这么来回一拖拉,涪地的援军就有足够的时间赶来救关城了。”王平说:“这话不对,汉中和涪距离几乎一千里,怎会那么快赶得来。贼兵假如得到了关城,那就后患无穷了。为今之计应该先派刘护军(敏),杜参军(祺)占住兴势,我跟在后面支援;如果贼人分兵向黄金谷进攻,我就率领一千人居高临下打他,这么来回一拖拉,涪地的援军就快到了,只有这样才是上策。”在许多将领之中,只有护军刘敏的想法和王平相同,于是马上付诸实行。从涪来的各路援军,和大将军费掉从成都来的援军相继到了。魏军看情形不对就退了回去,刚好应验了王平原先的策略。在那段日子里,邓芝在东,马忠在南,王平在国境北面,都同样出名,同样有建树。

王平自小从军,在军队里长大,不懂得写字,他认得的字不超过十个,但他靠口述请人代写的信,都表意明确条理清楚。他叫人读《史记》、《汉书》的本纪、列传,听着这些,就完全能够懂得里面的重要意义,评论分析的时候也往往不会和原来的主旨冲突。他又遵行法度,说话不随便开玩笑,从早到晚,正正经经的坐着到太阳下山,丝毫没有军人乖戾的作风。可是他个性褊狭,好侵陵人而又多疑,被人看不起,这些是他的缺陷。他在(后主)延熙十一年(公元248年)去世,儿子王训承继他的爵位。

四、

试题详情

13、(1)王平特别受到推崇和重用,加封为参军,统领五部兵,又兼当营屯的事,进爵为讨寇将军。

(2)这话不对,汉中和涪距离几乎一千里(怎会那么快赶得来)。贼兵假如得到了关城,那就后患无穷了。

(3)王平自小从军,在军队里长大,不懂得写字,他认得的字不超过十个,但他靠口述请人代写的信,都表意明确条理清楚。

试题详情

14、(1)说明:解答此题能结合诗句两处作分析即可。

诗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以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暑热的难耐,表现作者伤时忧民的情怀。“落日着翅”以新奇的比喻描写夕阳一反西下的常态,而是高悬天空,不肯落山,极写骄阳毒如火。三四句写害怕江海枯竭,担心银河干枯,想象大胆奇特,以奇旱衬酷热,震撼人心。五六句联想丰富而出人意料,人间难以避暑旱苦热,索性上昆仑仙山,下蓬莱仙岛,去寻找清凉世界。“手提天下”更是极度的艺术夸张,天下在手中,似是荒诞,实写天下在心中,作者心怀黎民,伤时忧民之情蕴含期中。

(2)切合诗文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屠”字用得异趣,使人联想到“杀”,以拟人手法形象面会,清风满怀仇恨,视暑气为敌,只可惜力不足兮难以将其斩除,此字确实奇妙,表现了作者对暑旱酷热的极度怨恨,以此衬托热之烈。“屠”字可谐音“涂”,意为“涂盖”“清除”,清风似乎视想以己之绵力将这逼人的暑热涂抹掉、清除掉,怎耐心有余而力不足,如火的灼热之气瞬间就将清风吞噬掉,表现了作者的愤懑、无奈与苦闷。

试题详情

15、(1)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

(2)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3)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

(4)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五、

试题详情

16、②①④⑤③⑥

试题详情

17、两岸 故宫 文物 首次 重聚

试题详情

18、示例:画面左下方为一三角形大山,某人背负与巨石形状、大小几近相同的巨石,登阶而上,举步维艰,大汗淋漓。漫画寓意深刻,告诉我们: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

六、(一)

试题详情

19、(1)作家的自由、质朴、敏感都是从大自然中汲取和培植出来的,割断了与大自然的联结,很难保住一腔热情和自由情怀,不能从大自然中获取灵感,创造出有生命力的作品来。

(2)作家是最能守住精神家园的人,在各种欲望胀满的今天,作家要维持一份精神生活,就要保持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与之交融铸和。

试题详情

20、(1)文章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细致传神的描绘,勾画了一幅宁静、和谐,充满温情和诗意的田野风光图,表现了作者对摆脱欲望充斥、世俗浮躁社会风气的渴望。

(2)借优美景物寄托自己的精神慰藉,试图从大自然中汲取精神力量,维持精神世界的纯洁。

试题详情

21、(1)自然界的大小生命因为和谐共荣而妙不可言,强大的生命力,在自然界中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2)回到绿色中间,回到生机盎然的自然,才能挖掘那种潜藏的矫正人心的更为深远的力量,这是在除自然之外的其他地方难以搜寻到的。

试题详情

22、(1)大自然以其优美的风景,天籁之音的美妙,给我们带来身心的愉悦。

(2)从大自然中可以得到启迪、感悟,体悟到希望、幸福,获得精神动力。

(3)从大自然中搜寻到一种矫正人心的更为深远的力量,促人向善,保持心灵的纯洁。

(4)大自然能为作家提供创作的灵感,使作家守住精神家园。

(二)

试题详情

19、开篇概括介绍马云的品性特征及突出成就,给人以全面而立体的认识,为下文写马云的格外不同及创业经历作铺垫。

试题详情

20、(1)有满腔热情和一身侠气,有一副不计回报的古道热肠,颇似一位纵横商海江湖的大侠。

(2)创业生涯曲折,求学经历艰辛。

(3)做事特立独行,坚持走自己的路。

(4)有胆识,敢于尝试,勇于挑战,善于超越自我,成就自我。

试题详情

21、(1)马云艰辛的求学经历:为人讲义气,学习末流,三历高考。

(2)马云与众不同的品行特征:自信不屈,狭义正直,目光敏锐,有胆识、有魄力,勇于尝试,敢拼敢闯。

(3)马云曲折的创业经历:低走高开,备受讥讽、怀疑,得不到支持,最终靠坚定不屈、远见卓识战胜了困难,实现成功。

(4)马云辉煌的创业成就。

试题详情

22、(1)凡事都要勇于去做,要将理想付诸于实际行动,在实践中磨砺自己,考验自己,成就自己。

(2)要敢于尝试、开拓,有勇气和信心去开拓一条别人没走过的新路,活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3)人生的经历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在经历中总结经验教训,积蓄人生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事业的成功做好充分的储备。

(4)精致过程才能完美结果。只有重视过程,做好每一个细节,力求过程没有遗憾,才能确保结果完美。

(七)

参考立意:(1)人生的意义在于证明自己。

(2)不求人生轰轰烈烈,只求平凡中创造价值。

(3)朴素、平凡也是美。

(4)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厚度。

(来源:《七彩教育网》)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