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高三地理考前仿真训练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试题详情

1.引起海岸变迁的主要外力是

A.海浪         B.流水          C.风          D.冰川

试题详情

2.图中海岸地带不能见到的地貌是

A.三角洲       B.海滩        C.沙漠         D.沙丘

试题详情

右图为北半球某纬线圈的昼夜分割情况,其中6ec8aac122bd4f6e为昼弧,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α等于20°,据此回答3~4题。

试题详情

3.此时,国际标准时间为 

  A.21时40分          B.22时20分

  C.10时            D.9时40分

试题详情

4.α由0°到20°的过程中 

  A.地中海沿岸降水逐渐减少 

B.天山牧民由山麓转向山坡放牧     

 C.南极地区出现了全球臭氧量最低值     

 D.悉尼正午太阳高度渐渐减小

下图为“某地地形剖面及气温、年降水量随地形分布图”,据此回答5~7题。

试题详情

6ec8aac122bd4f6e

试题详情

5.若该山地有冰川分布,则其雪线海拔约为

A.3000米      B.4000米      C.5000米      D.6000米

试题详情

6.图中反映的地段,根据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在山麓M地区的自然带可能是

A.亚寒带针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

试题详情

7.图中山地M坡的朝向最有可能的是

A.东南     B.西北     C.东北       D.西南

试题详情

8.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①开发东南沿海滩涂,养殖贝类             ②大力开发黑龙江、新疆地区的荒地资源

③长江中下游山区,沿海滨地区营造防护林   ④两广丘陵红壤区大力发展种植业

⑤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建立“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田里种春小麦、甜菜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试题详情

9.根据下面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学科网(Zxxk.Com)

试题详情

A.甲地比乙地更容易遭受泥石流的威胁 B.为避免泥石流危害,丙村可向西搬迁约1000米

试题详情

C.丁地位于丙地的上游学科网(Zxxk.Com)               D.该区域最高地点海拔不超过2400米

右图为“我国某地区经济简图”,其中P地为钢铁厂,据此完成10~12题。

试题详情

10.图中农业区分布的地形主要是

试题详情

A.冲积扇       B.河流沿岸平原 

C.河边滩地     D.河流三角洲

试题详情

11.图中城区的分布特点有        

①紧临矿产资源    ②沿河流建设   

③紧临农业区      ④沿交通线分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试题详情

12.本地易发生污染事件的主要原因是

A.三面环山,钢铁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

B.水源水量不大,导致钢铁厂排放的污染物浓度偏高

C.本地夏季风会把钢铁厂的废气带到城区积累

D.本地农业使用化肥和农药量大

读“沿海某发达城市2007年和2008年三大产业结构图”,回答13~14题。           

2007年三大产业结构图(%)          2008年三大产业结构图(%)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13.结合上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该市以第二产业为主

B.2008年生产总值中,以第三产业增长最多

C.2008年第一产业产值不变,第二产业下降

D.产业结构已经优化,应大力发展金融、物流、高科技企业

试题详情

14.目前发展面临:“土地、空间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实现万亿GDP需要更多劳动力投入,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的忧虑。对此,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引进高技术人才,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控制人口规模

B.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水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C.加大科技投入,自主创新,减少企业数量,发展第三产业

D.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价格,缓解土地、空间不足

读“我国物流企业分布图”,分析回答15~16题。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15.中国物流企业的总部分布格局正确的是

A.北方多于南方                    B.所有省会城市都有物流企业总部

C. 沿海港口城市的企业总部多       D.总部的区位由高层级的城市向低层级的城市演变

试题详情

16.北京和上海的总部数量多,规模相当,其共同原因是

  A.金融、商业、交通枢纽中心,通讯条件便利,物流市场庞大            

  B.港口贸易量大,国内外货物贸易量大  

  C.我国经济和政治中心,便于政府部门联系,了解物流政策  

  D.服务业部门支持数量少

读“锋面雨带在我国年内地区推进图”,回答17~18题。

试题详情

17. 与图中所示内容不相符的是

试题详情

   A.中国冬夏季风的进退与副热带高压脊的  

位移决定了雨带位置

B.副热带高压脊的北移是连续性的,南移是

阶段性进行的

C.中国降水的分布特点是南方多、北方少

D.中国降水的季节变化北方大于南方

试题详情

18. 6月份对应的曲线相对平直,表明

   A.雨带停滞   B.冬季风势力强盛   C.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   D.受地形阻挡

2008年9月我国成功发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卫星”,据此回答19~20题。

试题详情

19. 利用“环境减灾”卫星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监测、预报和分析,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①遥感      ②地理信息系统      ③全球定位系统      ④数字地球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③④

试题详情

20. “环境减灾”卫星不能直接监测的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是

A.台风       B.地震        C.沙尘暴                D.赤潮

试题详情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全选者对得3分,只选一项且是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21.“网上购物”正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与传统的售货方式相比,网上营销

试题详情

A.促进了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换代    B.减少了营销环节,销售成本降低

试题详情

C.使生产企业不必致力于市场开拓    D.减弱了商业网点布局的空间限制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自然现象发生的主要能量来源之一。下图为我国乌鲁木齐――广州一线年太阳辐射总量剖面图(单位:亿焦耳/米2?年)读图回答22~23题。

试题详情

高考资源网(www.1010jiajiao.com),中国最大的高考网站,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试题详情

22.关于图中甲、乙两处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小的原因是该地处四川盆地,云量多

B.乙地处阶梯交界处,地形起伏大,年太阳辐射变化显著

C.甲地纬度较高,太阳高度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D.乙地处于柴达木盆地,地形起伏大,年太阳辐射变化显著

试题详情

23.图中a、b、c三地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与b相比,b点的昼夜温差大

试题详情

B.b与c相比,b地太阳辐射强,是葡萄重要产区

C.a与c相比,距海洋远是c地年较差大的唯一原因

D.a、b、c三地相比,a处热量条件最优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经济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实现了从贸易到投资、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领域不断拓展的开放格局,呈现了从数量小到数量大、从质量低到质量高的开放新趋势。中国正在以开放的新英姿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此,读图完成24~25题。

试题详情

24.读“我国1978~2007年进出口总额及增长速度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进口总额、出口总额和进出口总额均持续增长   

B.我国进口、出口和进出口增速均始终保持10%以上

C.1978~2007年,我国出口总额每年都大于进口总额

D.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主要表现为顺差

试题详情

25.读“1992年以来我国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及其增长率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试题详情

 

 

 

 

 

 

A.我国劳动力价格优势明显,吸引和利用外资规模逐年扩大     

B.我国外商直接投资,1994年增长率最低,1999年金额最少

C.相比1992年,2007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大约增长了6倍多

D.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增长率以1994年为界,表现出阶段性特点

试题详情

11月5日美国总统选举结果揭晓,奥巴马已经赢得297张选举人票,而当选美国总统所需的选举人票为270票,因此奥巴马取得本届美国总统大选的胜利。据此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完成26题。

2000年美国人口构成情况

试题详情

26.下列关于美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美国人种构成复杂,以非西班牙裔白种人为主

B.美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但人口总量大,增长快

C.美国华裔主要是19世纪被贩卖到美洲的“奴隶”

D.美国人口分布不均,东北部“寒冷地带”人口少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但近年来太湖多次爆发严重的蓝藻暴发污染事件。研究表明太湖蓝藻暴发污染事件既是“天灾”也是“人祸”。下面分别是“太湖湖水氮磷含量变化图”和“太湖周边地区略图”,读图回答27~28题。

试题详情

www.1010jiajiao.com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27.据图分析太湖湖水氮磷含量变化的特点是

A.磷氮含量呈负相关                     B.磷氮含量逐年上升  

C.磷氮含量在同年达到最大值             D.氮含量比磷含量时高时低

试题详情

28.2007年导致太湖蓝藻暴发的“天灾”“人祸”主要是

A.初夏气温升高,降水较少,蓝藻生长快   B.周围地区污染治理滞后于工业化和城市化

C.夏季降水多,污染范围扩大            D.水草和漂浮物打捞速度过于缓慢

读下列图表资料,回答29题。

上海市区简图

上海市分区域人口增长表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29.上海近郊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其主要原因是

A.郊区城市化

B.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中心区部分人口迁往近郊区

C.近郊区比市中心区更接近地价最高的商业中心

D.近郊区较远郊区房屋建筑密度小

试题详情

图是“中、日、韩三国经济要素互补性示意图”,图中资本拥有量(K/L)是指资本/劳动力,自然资源拥有量(N/P)是指每10万人口?平方千米的自然资源量。读图完成30题。

试题详情

30.从图中可知,①国企业在③国城市投资办厂,主要是因为③国

A.自然资源丰富     

B.科技研发能力强

C.劳动力资源丰富   

D.政策优惠

 

 

 

 

 

 

 

 

满分80分。

试题详情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7小题。31-35题为必做题,36-37题为选做题,考生只能做一题。

31. 海洋运输贸易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资料1:见下图

试题详情

 

 

 

 

 

 

 

 

 

 

资料2:目前世界主要海运航线已基本实现了集装箱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已开展了集装箱运输,这深刻影响了全球港口体系的演变。集装箱港口可分为腹地型港口和中转型港口。下图是2003年不同地区港口的船舶装载集装箱的能力示意图。

试题详情

 

 

 

 

 

 

 

 

资料3: 世界铁矿、锰矿的主要分布地区及铁矿石输出线路示意图 

试题详情

 

 

资料4:世界主要地区进口铁矿石对比(万吨)图

试题详情

资料5:世界木材产品的运输路线图

试题详情

(1)世界上的港口主要集中在三大区域,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图中分析。亚洲属于中转型港口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从图中选出铁矿的出口国家或地区,完成下列贸易线路。(4分)

矿产资源

出口国

沿途主要经过的海域或海峡等

进口国

 

 

 

 

 

 

(3)根据1997-2007十年来有关铁矿石情况的资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写正确的字母)(3分)

A.总体而言,我国铁矿石的进口量不断攀升

B.总体而言,我国铁矿石消费量占世界比重不断攀升

C.十年来世界铁矿石的进口量亚洲一直最多

D.大约从2005年开始,我国成为世界铁矿石进口量最多的国家

E.同十年前相比,2007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大约增长了4倍

F.欧洲、亚洲其他国家、北美铁矿石进口量变化不大

G.中国对铁矿石的消耗大增是推动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涨的主要原因

(4)输入日本的木材属于的森林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运输量最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非洲森林破坏严重的地区主要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此地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写正确的字母)(4分)

A.沿岸石油资源丰富       B.有大面积的河流三角洲      

C.河流季节变化大         D.港口多,腹地广,运输量大   

E. 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农业发达,商品率高

F.靠近热带草原气候

 

试题详情

32.结合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8分)

试题详情

材料一:来自广东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的报告显示,2008年1―9月份,广东关闭、停业、歇业和搬迁的企业达到7148家。其中传统的“三来一补”的加工业影响最大。东莞便是受到影响最大的地区之一。

材料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2009年2月7日在深圳观澜镇出席了西气东输东段工程开工仪式并宣布开工。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优质高效安全地建设好西气东输二工程,扩大投资,带动消费,保护环境,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图一 西气东输图)

试题详情

材料三:2009年1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正式公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等9个城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经济市场化和外向开放程度最高,地区生产总值1998年超过新加坡,2003年超过香港地区,2007年超过台湾地区,赶超亚洲“四小龙”目标已完成大半。(图二 珠三角地区图)

材料四: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经济发展较缓慢,计划将于珠三角地区联手,在当地规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园区。

 (1)关于广东省自然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正确选项字母)(3分)

    A.地势北高南低,山地丘陵面积广大;

    B.地处低纬度,信风可带来丰富的降水,成为回归线上的“绿洲“

    C.土地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

    D.光、热、水资源丰富,且组合较好;

    E.西南端的雷州半岛为我国最大的半岛;

    F.喀斯特地貌、海蚀地貌、河口三角洲地貌为主要地貌

(2)东莞是珠三角乃至全国的著名的加工工业中心。受世界经济衰退影响明显的本地产

业部门为       业、          业和电子组装制造业。简要分析本地工业持续发展

的措施。(5分)

(3)2011年西气东输工程二线全部竣工。简要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珠江三角洲发展的意义。(6分)

(4)结合材料四,分析珠三角产业转移地的优势区位因素有哪些?(3分)

(5)《纲要》提出要在珠三角构建清洁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其中一点是要把广东建设成我国重要的核电基地和核电装备基地。试分析国家在广东优先发展核电的原因。(3分)

 

试题详情

33.综合分析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西南地区包括川、滇、黔、渝、桂三省一区一市,大西南还包括西藏自治区。西南地区地处内陆边疆,少数民族分布集中,腹地广阔资源丰富,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但是交通一直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因素。

材料二:西南地区简图

试题详情

文本框: 渝

 

 

 

 

 

 

材料三:我国某区域地热分布图

试题详情

 

 

 

 

 

 

 

材料四:西南地区的交通图

 

试题详情

 

 

 

 

 

 

 

 

(1)下列景观图中,与材料二圈中地区典型景观图相吻合的是         (填英文字母),试分析有利于这种景观形成的自然环境特征。(3分)

试题详情

 

 

 

 

 

        A                    B               C                 D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简要分析南昆铁路修建的意义。(4分)

(3)结合材料三,分析该地区地热资源丰富的原因。(2分)

(4)据图分析北部湾经济区突出的区位优势。(6分)

 

试题详情


34.下面分别是“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城市分布图”和“该地区1976年~2008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⑴该地区以       地形为主。

⑵该地区城市空间分布特点是        

⑶甲是传统工业城市,其主要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      ,该市发展此工业的主要优势区位是                   

⑷近20年来,该地区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具体表现为      

⑸乙城市计划在P点建一港口,请简要评价该地建港的有利条件。      

 

试题详情

35.读有关图表,回答问题(8分)

美国部分城市用地比重状况(%)表

城市

住宅

工业

商业

道路

其他

空地

芝加哥

试题详情

31.4

试题详情

13.7

试题详情

6.2

试题详情

23.9

试题详情

14.2

试题详情

8.5

克利夫兰

试题详情

37.6

试题详情

17.0

试题详情

3.6

试题详情

16.3

试题详情

11.8

试题详情

13.1

底特律

试题详情

39.8

试题详情

6.0

试题详情

4.6

试题详情

27.9

试题详情

8.7

试题详情

8.3

洛杉矶

试题详情

62.9

试题详情

5.3

试题详情

4.4

试题详情

14.2

试题详情

3.7

试题详情

10.0

纽约

试题详情

23.2

试题详情

8.6

试题详情

2.0

试题详情

30.1

试题详情

23.4

试题详情

12.7

(1)由表可知,在城市化高度发达的美国城市用地中,住宅和____________用地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种城市用地结构会产生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请将下列选项中的部分合理选项填入对应左图空格的字母后面(只填序号)。(6分)

①     雨水自然入渗减少;②雨水自然入渗增多;③城市长波辐射减小;④城市长波辐射增大;

⑤下垫面增温慢;⑥下垫面增温快;⑦汇流速度减慢;⑧汇流速度加快;⑨下垫面蒸发减少;⑩下垫面蒸发增大。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

试题详情

 

 

 

 

 

 

 

 

 

 

 

(2右图是“某城市地表性质变化与洪水流量的关系图”,当不透水地表面积占60%、排水工程控制面积比例为80%时,该城市洪峰流量约为原来的____________倍。当不透水地表面积比例变化不大时,排水工程控制面积比例越大,洪峰流量与原来的比值也越大。说明该城市____________。(2分)

A.不透水地表面积未增加         B.透水地表面积增速大于不透水地表面积

C.建成区面积扩大               D.建成区面积缩小 

 

试题详情

3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1:农业旅游是指在农村范围内,利用农业自然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业设施、农耕文化、农家生活等旅游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开发设计,为游客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等多项需求的旅 游形态。

试题详情

材料2:中国359个农业旅游示范点分布图     材料3: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结构示意图

 

试题详情

 

 

 

 

 

 

 

 

(1)按通常的类型划分我国农业旅游资源中大多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数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

 (2) 有关农业旅游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 填正确选项字母)(3 分 )

A. 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  B. 其季节性不明显,四季皆宜

C. 其市场目标主要是城市居民              D. 既有经济功能 , 又有社会功能等

E. 我国西部自然生态保护好,农业旅游领先于东部

F. 到农村休闲度假是当前农业旅游的主流

 (3) 农业旅游示范点最多的省区是_________,其最有利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发展农业旅游的意义。(3分)

 

试题详情

37.随着机动车数量增加以及城市建设大规模进行,汽车尾气和施工工地扬尘都会使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增加。根据资料,回答问题。(10分)

资料1:据南方某城市国家气候观象台的观测数据,截至12月18日,2007年深圳共有217天记录到灰霾,刷新2004年176天的最高记录。

试题详情


资料2:深圳市2007年1-12月月平均能见度和灰霾日数统计图。

(1)据图说明大气能见度与灰霾天气的关系。       (1分)

(2)图表明,灰霾日数和能见度的变化具有明显的      特征:4-9月月平均能见度均在  

试题详情

     公里以上,其中6、7月份一共只有      个霾日,能见度超过     公里。而1-2月和10-12月,霾日多在     天以上。由此可见,     季节降水偏少,大气层结较为     ,不利于悬浮物质的输送和扩散,出现灰霾的日数较多。(7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07年深圳灰霾日数增多的原因。(2分)

 

 

 

 

 

中山市高三地理考前仿真训练题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A

C

C

D

A

B

B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A

B

B

C

A

B

A

A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D

AB

AD

AD

CD

AB

CD

AB

AB

AC

试题详情

二.双选题

31. (1)北美、西欧、东亚;香港、新加坡、科伦坡

(2)如下表

 

出口国

沿途主要经过的海域或海峡等

进口国

铁矿

印度

孟加拉湾、马六甲海峡、南海、(台湾海峡)

 

或巴西

大西洋、加勒比海、巴拿马运河、太平洋

(3)ABEF

(4)热带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热带雨林

(5)刚果盆地;AF

试题详情

32.(1)ACDF

(2)服装业、玩具业。(2分)

①实施品牌化战略,打造自主知识产权;

②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产业重组,增强竞争力;

③加快技术创新和引进;

④开拓多元化市场(答其中三点得满分3分))

(3)①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带动国民经济发展;

②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

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④缓解珠三角常规能源不足的状况;

⑤优化珠三角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珠三角的环境质量(答对3点得满分6分)

(4)①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②廉价的地租     ③广阔的市场(每点一分,共3分)

(5)①核能的地区适应性强; ②当地经济发达,资金雄厚; ③技术、人才优势明显;

     ④当地常规能源缺乏,发展核能是有益的补充。(答对三点,得3分)

试题详情

33.(1)B,石灰岩地形;湿热的气候特点(3分)

(2)①连接西南内陆与南部沿海,实现优势互补,带动沿线经济发展;

②利于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③加快西南地区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④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商业、旅游业),起到对人、财、物、信息、资金的吸引和集聚作用;

⑤促进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至少答四点,共4分)

 (3)地处板块边界(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有利于地球内能释放(2分)

(4)①地理位置:位于我国东南部,濒临海洋,紧邻东盟(东南亚)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西南、中南等地区的出海大通道。

②交通便利:海港条件十分优越,海岸线长,有多处大型深水不冻港湾;海运和铁路运输便利;

③资源:区域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海洋资源(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物资源和海水化学资源)、热带气候资源。

试题详情

34.(13分)

(1)平原(1分)

(2)沿河、沿海、沿公路、沿铁路分布(或沿交通线分布)(2分)

(3)钢铁(1分)   煤铁资源丰富;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3分)

(4)第一产业比重大幅度下降(1分);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不明显,一直占主导地位(1分);第三产业比重大幅度上升(1分)

(5)有利条件:位于河口位置,可河海联运;地形平坦;有经济发达的腹地;有城市为依托(答任意3点得3分)。

试题详情

35.(8分)(1)道路   ⑥或⑨    ⑨或⑥    ④    ①或⑧   ⑧或①(每格1分)

(2)  4(1分)    C(1分)

试题详情

36. (10 分) (1) 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 (2 分 )

(2)ACD(3 分 )

 (3) 山东省;客源市场近且较大 ( 近京津、日韩 等客源市场,游客多 )(2 分 )

(4) ①调整和优化了农业结构    ②延长农业产业链    ③促进农民就地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④加大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差别    ⑤利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⑥使农村特色文化得以发展       ⑦是解决" 三农 " 问题的途径之一

⑧使我国农业大国的潜能得以发挥 (每点1分,其他合理给分,不超过3分)

试题详情

37.(1)灰霾天气会使大气能见度降低(1分)

(2)季节性  10    7    20    20  秋冬  稳定(7分)

(3)汽车尾气及施工工地扬尘使大气中的悬浮物质增多;(1分)降水偏少,相对湿度近7年来最低(1分)

 

 

 

 

 

 

中山市高三地理考前仿真训练题试题答案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试题详情

二、双选题

31.(1)                                                                          

(2)

矿产资源

出口国

沿途主要经过的海域或海峡等

进口国

 

 

 

 

(3)              (4)                                                            

(5)                             

试题详情

32.(1)           

(2)                                                                            

                                                                               

                                                                                 

(3)                                                                           

                                                                                    

                                                                                 

(4)                                                                              

(5)                                                                            

                                                                                 

                                                                                 

试题详情

33.(1)                                                                           

(2)                                                                            

                                                                                

                                                                                

                                                                                

(3)                                                                             

(4)                                                                             

                                                                                

                                                                               

                                                                               

试题详情

34.(1)         (2)                                                              

(3)                                                                                 

                                                                                    

(4)                                                                                   

                                                                                      

(5)                                                                                 

                                                                                   

试题详情

35.(1)                                                                         

(2)                     

试题详情

36.(1)                                                 (2)                    

(3)                                                                             

(4)                                                                           

                                                                              

                                                                                

试题详情

37.(1)                                                                         

(2)                                                                        

(3)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