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框: 鄂南高中	黄冈中学	黄石二中	华师一附中
孝感高中	襄樊四中	襄樊五中	荆州中学
200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 物理部分

命题学校:湖北省鄂南高级中学 命题教师:余劲松 贺盛友 陈元阳

考试时间:2008年12月20日上午9:00――11:30 试卷满分:300分

 

14.对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线速度不变

B.加速度不变    

C.角速度不变

D.周期不变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对器壁的顶部没有作用力

B.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当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一定增大

C.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等温压缩后其压强可能不变

D.盛有气体的容器做匀减速运动时,容器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随之减小

 

16.如图所示,可视为点电荷的小物块A、B分别带负电和正电,B固定,其正下方的A静止在绝缘斜面上,则A受力个数可能为

A.A可能受到2个力作用

B.A可能受到3个力作用

C.A可能受到4个力作用

D.A可能受到5个力作用

 

17.“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航天员翟志刚出舱后手拿小国旗的场景在国人的心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假定“神舟七号”绕地球做运输圆周运动,且大气阻力不计。出舱后翟志刚举着小国旗不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国旗受到重力作用

B.小国旗不受重力作用

C.若翟志刚松开小国旗,小国旗将在太空中做匀速直线运动

D.若翟志刚松开小国旗,小国旗将绕地球做运输圆周运动

 

18.如图所示,匀强电场中三点A、B、C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C=∠CAB=30°,BC=2m,已知电场线平行于△ABC所在的平面,一个带电荷量q=-2×10-6C的点电荷由A移到B的过程中,电势能增加1.2×10-5J,由B移到C的过程中电场力做功6×10-6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两点的电势差UBC=3V

B.A点的电势低于B点的电势

C.负电荷由C移到A的过程中,电势能增加

D.该电场的场强为1V/m

 

 

 

19.如图所示,S1、S2是弦线两端的两个波源,它们的振动周期都为T,振幅都为A,某时刻S1发出的波恰好传到C,S2发出的波恰好传到A,图中只画出了此时刻两列波在AC部分的叠加波形,S1A间、S2C间波形没有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C三点是振动减弱点

B.A、C是振动减弱点;B是振动加强点,振幅为2A

C.再经过,AC间的波形是一条直线

D.再经过,AC间的波形不是一条直线

 

 

20.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R2、R4皆为定值电阻,R3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设理想电流表的示数为I,理想电压表的示数为U,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a端移动时

A.I变大,U变小

B.I变大,U变大

C.I变小,U变大

D.I变小,U变小

 

21.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固定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的物块A和B,它们的质量均为m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C为一固定的挡板,小店让一质量为m的物体D从距A为L的位置由静止释放,D和A相碰后立即粘为一体,之后在斜面上做简谐运动,在简谐运动过程中,物体B对C的最小弹力为mgsinθ,则

A.简谐运动的振幅为

B.简谐运动的振幅为

C.B对C的最大弹力                                             

D.B对C的最大弹力`

 

22.实验题(18分)

Ⅰ(1)甲、乙两同学做“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甲同学用秒表测量单摆的周期;当单摆摆动稳定且到达最低点时开始计时并记为0,单摆每经过最低点记一次数,当数到n = 60时秒表的示数如右图所示,则该单摆的周期是_________________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乙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的直径如下图所示,则游标卡尺的读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cm 。

 

 

 

 

 

 

(2)在做实验时,可能导致重力加速度的测量结果偏大的有

A.振幅偏小

B.在未悬挂单摆之前先测定号摆长

C.摆球做圆锥摆运动

D.将摆线长和球的直径之和当成了摆长

Ⅱ在使用多用点表的欧姆档时:下列现象与事实相符合的是

A.正确测量某二极管时,发现阻值约为几十欧,则此时黑表笔接的是二极管的正极

B.正确测量某二极管时,发现阻值约为几十欧,则此时黑表笔接的是二极管的负极

C.用多用点表测量“220V、100W”字样的白炽灯泡的电阻时,测量值小于484Ω

D.红、黑表笔分别接原来不带点的电解电容器的负极和正极时,指针先偏转一定角度然后缓慢回到“∞”位置

 

23.(14分)A、B两球先后从空中同一点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释放两球的时间间隔为△t=1s,在某时刻A、B两球相距s=15m,两球均每着地(g=10m/s2),求:

(1)此时A球距释放点的距离h;

(2)此时B球速度大小v0

 

24.(19分)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的M、N两板间距d=1.1m,两板间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场强E=2×103V/m,M、N的正中央各有一小孔。在上板小孔正上方有一竖直放置长为l = 0.5m的轻质绝缘细杆,细杆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一个带点小球A、B,它们的质量均为m = 0.01kg,A的带电量为q1 = 2.5×10-4C,B的带电量为q2= - 5×10-5C,B球距上板距离h=0.05m。现将轻杆由静止释放(g=10m/s2

(1)画出小球B从开始运动到刚好离开匀强电场过程中的速度时间图像(规定竖直向下为正方向);

(2)判定A球能否从下板离开匀强电场,并说明理由。

 

25.(21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3=3kg的滑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滑道的AB部分是半径为R=0.15m的四分之一圆弧,圆弧底部与滑道水平部分相切,滑到水平部分右端固定一个轻弹簧。滑道除CD部分粗糙外其他部分均光滑。质量为m2=2kg的物体2(可视为质点)放在滑道的B点,现让质量为m1=1kg的物体1(可视为质点)自A点由静止释放。两物体在滑道上的C点相碰后粘为一体(g=10m/s2)。

(1)求物体1从释放到与物体2相碰的过程中,滑道向左运动的距离;

(2)若CD=0.1m,两物体与滑道的CD部分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 =0.1,求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弹簧具有的最大弹性势能;

(3)物体1、2最终停在何处。

物理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CD

B 

AC 

AD 

D 

AC 

B 

BD 

 

22 I(1) 2.24s (3分) 1.560cm  (3分) (2)CD  (6分)    II ACD  (6分)      

 

23、(14分)

解: (1)设A球已下落的时间为t,则B球已下落

     -------------------------------------------------(3分)

   --------------------------------------------------------------(3分)

计算可得

   ------------------------------------------------(3分)

(1)       此时B球的速度--------------------------(5分)

24、(19分)解:(1)如图(说明:三段线段每段线段4分,共12分)

 

 

 

 

 

 

 

 

 

 

 

(2)       B球离开N板时的速度有图像可得   

之后A、B系统的加速度大小----------------(3分)

若A不离开N板,当A速度减小到0时A下降的高度为s,由运动学公式有:

---------------------------------------------------------(3分)

故A球不能从下板离开匀强电场 ---------------------------------------------(1分)

 

25、(21分)

解:(1)从释放到与相碰撞过程中,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设水平位移大小水平位移大小,有:

  --------------------------------------------------------------------------------(2分)

    -----------------------------------------------------------------------------------------(1分)

可以求得  ----------------------------------------------------------------(2分)

(2)设 刚要相碰时物体1的速度 ,滑道的速度为,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2分)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2分)

物体1和物体2相碰后的共同速度设为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2分)

弹簧第一次压缩最短时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物体1、2和滑道速度为零,此时弹性势能最大,设为。从物体1、2碰撞后到弹簧第一次压缩最短的过程中,由能量守恒有

   -----------------------(3分)

联立以上方程,代入数据可以求得,   -------------------------------(2分)

⑶ 分析可知物体1、2和滑道最终将静止,设物体1、2相对滑道CD部分运动的路程为s,由能量守恒有

 --------------------------------------(3分)

带入数据可得  

所以最终停在CD的中点处  --------------------------------------------------(2分)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