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诸暨中学学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Al-27   Ag-108   Cl-35.5     N-14   Cr-52  K-39

第Ⅰ卷(选择题共21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右图所示,烧杯内装有蒸馏水,下部封有半透膜的长颈漏斗,内装有淀粉和食盐溶液,漏斗内的液面略高于烧杯内蒸馏水的液面。过一段时间后,用碘水和硝酸银溶液分别检验蒸馏水中的物质。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所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①漏斗内液面下降   ②漏斗内液面上升 ③烧杯内液体遇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④烧杯内液体遇碘水变蓝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试题详情

2 、下列符合右图所示含义的是                         

A.随pH值从5升高到7,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B.随pH值从5升高到7,酶的最适温度不变

C.温度从0→A变化过程中,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D.该酶的最适pH值为7

试题详情

3、 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抽提出来,并将

它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发现这个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

积的两倍。这个细胞很可能是                     

A.白细胞       B.血细胞      C.蛔虫的体细胞               D.支原体

试题详情

4、下列关于胚胎移植优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能力   B. 大大缩短了供体本身的繁殖周期

C.经移植可得到多个后代             D. 通过胚胎移植可以提供药物

试题详情

5、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人凝血因子基因导入山羊受精卵,培育出了转基因羊。但是人凝血因子只存在于该转基因羊的乳汁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中凝血因子基因的碱基对数目,小于凝血因子氨基酸数目的3倍

B.可用显微注射技术将含有人凝血因子基因的重组DNA分子导入羊的受精卵

C.在该转基因羊中,人凝血因子基因只存在于乳腺细胞,而不存在于其他体细胞中

D.人凝血因子基因开始转录后,DNA连接酶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摸板合成mRNA

试题详情

6、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试题详情

A.S2― + H2OHS + OH             B.CO2+H2OHCO3 + H+

试题详情

C.HCOOH+H2OHCOO + H3O+        D.HS + H2OS2― + H3O+

试题详情

7、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S(g)+O2(g)=SO2(g)  △H1,S(s)+O2(g)=SO2(g)  △H2;则:△H1>△H2

试题详情

B.C(石墨,s)=C(金刚石,s)  △H =+1.9kJ/mol,则:由石墨制取金刚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试题详情

C.NaOH(aq)+HCl(aq)=NaCl(aq)+H2O(l)  △H =-57.4kJ/mol,则:含20gNaOH的溶液与稀盐酸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为28.7kJ

D.CaCO3(s)=CaO(s)+CO2(g)  △H >0,△S>0,则:该反应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试题详情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温度明显升高,所得溶液的 pH 会增大

试题详情

B.AgC1悬浊液中存在平衡: AgCl(s) Ag+(aq)+Cl?(aq),往其中加入少量 NaCl粉末,平衡会向左移动,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会减小

C.硬水含有较多Ca2、Mg2、HCO3?、SO42?,加热煮沸可以完全除去其中的Ca2、Mg2

D.AgC1 悬浊液中加入 KI 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黄色,证明此条件下 Ksp(AgCl) > Ksp(AgI)

试题详情

9、常温下,将pH=1的硫酸溶液平均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适量水,另一份加入与该硫酸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两者pH都升高了1,则加入水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比约为
A.11:1    B.10:1        C.6:1      D.5:1  

试题详情

10、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气体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 2C(g),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试题详情

A.30min时降低温度,40min时升高温度       B.0~8min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8mol/(L?min)

C.反应方程式中的x=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20min~40min间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均为8

试题详情

11、草酸是二元中强酸,测得0.01 mol?L-1的NaHC2O4溶液显酸性。常温下,向10 mL 0.01 mol?L-1 NaHC2O4溶液中滴加0.01 mol?L-1 NaOH溶液,随着NaOH溶液体积的增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V(NaOH) = 0时, c(Na)> c(H)> c(HC2O4 )> c(C2O 42 )> c(OH)

B.V(NaOH) = 5时, c(Na)=c(C2O 42    )+c(HC2O4 ) +c(H2C2O4)

C.V(NaOH) = 10 mL时, c(Na) = c(HC2O4 )+2c(C2O 42  )

D.V(NaOH)>10 mL时,c(Na)>c(C2O 42 )>c(HC2O4 )

试题详情

12、用酸性氢氧燃料电池电解苦卤水 (含Cl?、Br?、Na、Mg2)的装置如图所示 (a、b为石墨电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式为:O2 +2 H2O + 4e=4 OH?

B.电解时,a 电极周围首先放电的是Br?而不是Cl?,说明当其它条件相同时前者的还原性强于后者

C.电解时,电子流动路径是:负极→外电路→阴极→溶液→阳极→正极

试题详情

D.忽略能量损耗,当电池中消耗0.02g H2 时,a极周围会产生0.02g H2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13、现有常温下的四份溶液:①0.01mol/L CH3COOH;②0.01mol/L HCl;③pH=12的氨水;④pH=12的NaOH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小,③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试题详情

B.将①、④混合,若,则混合液一定呈碱性

C.将四份溶液稀释相同倍数后,溶液的pH:③>④,②>①

D.将②、③混合,若pH=7,则消耗溶液的体积:②>③

试题详情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有的小题有多个正确选项.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4.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提出了著名的斜面实验,其中应用的物理思想方法属于

A.等效替代        B.实验归纳    C.控制变量        D.理想实验

试题详情

15. 匀速上升的升降机顶部悬有一轻质弹簧,弹簧下端挂有一小球,若升降机突然停止,在地面上的观察者看来,小球在继续上升的过程中

    A. 速度逐渐减小      B. 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C. 加速度逐渐增大    D. 加速度逐渐减小

试题详情

16.下列所描述的运动中,可能存在的是 

A.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             B.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C.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D.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试题详情

17. 一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6m/S,要横渡流速为8m/S的河,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若河宽为60m,则过河的最少时间为10S         B. 船不能渡过此河

   C. 船能行驶到正对岸        D. 船用最短时间过河时,船对地的速度为6m/S

试题详情

18.如图3 所示,中间有孔的物块A套在光滑的竖直杆上,通过滑轮用不 

可伸长的轻绳将物体拉着匀速向上运动,则关于拉力F及拉力F的功

率P,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不变,P减小 B.F增大,P增大C.F增大,P不变   D.F增大,P减小

试题详情

19.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小车车厢底部有一质量为m1的木块,木块和车厢通过一根轻质弹簧相连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在车厢的顶部用一根细线悬挂一质量为m2的小球.某段时间内发现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在这段时间内木块与车厢保持相对静止,如图所示.不计木块与车厢底部的摩擦力,则在这段时间内弹簧的形变为  

试题详情

A.伸长量为   B.压缩量为   C.伸长量为     D.压缩量为

试题详情

20.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跳水运动员陈若琳取得了女子10米跳台的金牌。假设她的质量为m,进入水后受到水的阻力而做匀减速运动,设水对她的阻力大小恒为F,那么在她减速下降h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她的动能减少了Fh                               B. 她的重力势能增加了mgh  

C. 她的机械能减少了(F-mg)h                       D.她的机械能减少了Fh

试题详情

21.2007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绕月运行探月卫星“嫦娥1号”,设该卫星的轨道是圆形的,若已知该卫星绕月球运动的周期T及卫星轨道半径r,同时还知道月球的直径D,万有引力恒量G,由以上物理量可求得        

       A.月球的质量                                               B.月球的平均密度

       C.在月球表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                   D.月球绕地运动的线速度

第Ⅱ卷(本卷共10题,共174分。)

试题详情

22.(16分)有一行星探测器,质量为150kg。现将探测器从某一行星的表面竖直升空,探测器的发动机推力恒定。发射升空后9s末,发动机因发生故障突然灭火。如图是探测器从发射到落回地面全过程的速度图象。已知该行星表面没有

大气。若不考虑探测器总质量的变化。则:(1)该行

星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为             m/s2

(2)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推力         N

试题详情

23.(18分) 汽车质量为m=5000Kg,额定功率为P=90KW,所受阻力恒定,大小为10000N,由静止起以a=2m/S2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求:

   (1)汽车能匀加速运动多长时间?

(2)此后若保持功率不变运动再经过t=10S速度达到最大,求这10S内汽车驶过多远?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试题详情

24.(18分)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14所示的玩具轨道,其中“2008”,四个等高数字用内壁光滑的薄壁细圆管弯成,固定在竖直平面内(所有数宇均由圆或半圆组成,圆半径比细管的内径大得多),底端与水平地面相切。弹射装置将一个小物体(可视为质点)以v=5m/s的水平初速度由a点弹出,从b 点进人轨道,依次经过“8002 ”后从p 点水平抛出。小物体与地面ab段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 ,不计其它机械能损失。已知ab段长L=1 . 5m,数字“0”的半径R=0.2m,小物体质量m=0 .0lkg ,g=10m/s2 。求:

( l )小物体从p 点抛出后的水平射程。

( 2 )小物体经过数字“0”的最高点时管道对小物体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试题详情

25.(20分)如图所示,许多工厂的流水线上安装有传送带,用传送带传送工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运送质量为的工件,工件在A位置放到传送带上,它的初速度忽略不计.工件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传送带与水平方向夹角是,传送带A B之间长度是.每当前一个工件在传送带上停止相对滑动时,后一个工件立即放到传送带上,取求:

(1)工件放到传送带后经多长时间停止相对滑动;

(2)传送带上相对传送带静止的相邻两个工件间的距离;

(3)每个工件与传送带之间由于摩擦产生的内能.

试题详情

26.(共16分)常温下在20mL0.1mol/L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 HCl溶液40mL,溶液的pH值逐渐降低,此时溶液中含碳元素的微粒物质的量浓度的百分含量(纵轴)也发生变化(CO2因逸出未画出),如下图所示: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回答下列问题:

试题详情

(1)20mL0.1mol/LNa2CO3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浓度有何关系?(用等式表示)             

试题详情

(2)在20mL 0.1mol/L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粉末3.328×10-7g时开始产生沉淀X,则KSP(X)= 

(3)当加入盐酸使溶液pH值为10时,混合液中含碳元素的离子有哪些?          ,其物质的量之比为          

(4)随着盐酸的加入,HCO3离子的浓度变化趋势是                           ;请写出OAB段的离子方程式                      和BC段的离子方程式             

(5)当混合液的pH=      时,开始放出CO2气体。

试题详情

27.(17分)可溶性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常采用莫尔法,此法是以K2CrO4为指示剂,用AgNO3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其实验步骤为:

试题详情

一、配制0.100mol•L―1AgNO3溶液

准确称取AgNO38.50g,溶于500mL不含氯离子的蒸馏水中,摇匀后,贮存于带玻璃塞的棕色试剂瓶中。

试题详情

二、0.100mol•L―1AgNO3溶液的标定

试题详情

准确称取0.585gNaCl于100mL烧杯中,用蒸馏水溶解后,定量转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试题详情

取配好的NaC1溶液25.00mL3份,分别置于锥形瓶中,加25mL水,1mL5%K2CrO4溶液,在不断摇动下用AgNO3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砖红色(2Ag++CrO42―=Ag2CrO4(砖红色))。实验测得三次所耗硝酸银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26.32mL。

试题详情

三、氯化物试样中氯的测定

准确移取25.00mL氯化物试液3份,分别置于锥形瓶中,加入25mL水, 1mL5%K2CrO4溶液,在不断摇动下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砖红色。实验测得三次所耗硝酸银溶液的体积的平均值为13.16mL。

回答下列问题              

(1)N aCl固体使用前,都要将其置于坩埚中加热,并用      不断搅拌,待爆裂声停止后继续加热15分钟,稍冷后,再将坩埚放入干燥器中冷至室温备用。如此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2)AgNO3溶液需要标定的主要原因是                                        。

试题详情

(3)指示剂CrO42―在溶液中存在下列的平衡:2H++2CrO42―  2HCrO4  Cr2O72―+H2O,由此判断该滴定适宜的PH值范围可能是   。(填代号) A.1―6.5   B.6.5―10. C.10.5―14

(4)用硝酸银滴定氯离子达到化学计量点时,c(Ag+)=c(Cl-),若此时要求不生成Ag2CrO4沉淀,

试题详情

c(CrO42―)最大不能超过         mol•L―1,因此,实验中对指示剂的浓度有较高的要求。(已知:Ksp(AgCl)=1.8×10-10, Ksp(Ag2CrO4)=1.8×10-12

(5)CrO42―的黄色对滴定终点的判断没有影响的原因是                           

(6)AgNO3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为      mol•L―1,可溶性氯化物中氯的含量为    g•L―1

(7)滴定管用完后,要先用          洗涤。原因是                               

试题详情

28.(12分)下图中,P为一可自由滑动的活塞,关闭 K ,分别向容器A、B中各充入2 mol x、2 moly ,起始时,VA = a L ,VB0.8 a L (连通管的体积忽略不计),在相同温度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两容器中各自发生下述反应:3X ( g ) + 3Y ( g )        2Z ( g ) + 2W ( g ) ,达到平衡时VB0.6 a L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B)=        ( 用a表示);A、B两个容器达到平衡的时间t(A)      t(B)(填“>”,“=”, “<”)

试题详情

(2)平衡时,B中Y的转化率为       ;当A、B分别达到平衡时,两个容器中物质W的百分含量的关系:A     B(填“>”,“=”, “<”)

(3)如果要计算出平衡时 B 中混合气体的密度,则至少还需要知道的数据是         (MX、MY、 Mz 、MW分别表示 X 、Y、Z、W 的摩尔质量)

①MX   ②MY   ③Mz     ④MW

A.②和④     B.①和②   C.①和③     D.②③④

(4) 打开 K ,一段时间后反应再次达到平衡,则 B 的体积为             L 。

试题详情

29.(15分)Ⅰ(1)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温度计、                    

(2)现将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稀氨水分别和1 L 1 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ΔH1、ΔH2、ΔH3,则ΔH1、ΔH2、ΔH3的大小关系为           

试题详情

Ⅱ(1)肼(N2H4)又称联氨,是一种可燃性的液体,可用作火箭燃料。已知在101kPa时,32.0gN2H4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水,放出热量624kJ(25℃时),N2H4完全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肼―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碱性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20%~30%的KOH溶液。

肼―空气燃料电池放电时: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3)下图是一个电化学过程示意图。

①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

②假设使用肼―空气燃料电池作为本过程中的电源,铜片的质量变化128g,则肼一空气燃料电池理论上消耗标标准状况下的空气      L(假设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为20%)

(4)传统制备肼的方法,是以NaClO氧化NH3,制得肼的稀溶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试题详情

30.图中甲为测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在密封的试管内放一新鲜叶片和二氧化碳缓冲液,试管内气体体积的变化可根据毛细刻度管内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测得。在不同强度的光照条件下,测得的气体体积如图乙所示。图丙为叶肉细胞中有关细胞器的结构模式图。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不变。http://sq.k12.com.cn/discuz/attachment.php?aid=76587&noupdate=yes

试题详情

(1)标记实验开始时毛细刻度管中液滴所在位置。实验时,当光照强度由0渐变为2.5千勒克斯时(不同光照强度照射的时间均等),液滴所在位置应在实验初始标记的    _位置处(左、右、相同)。

(2)对叶片来说,光照强度为10千勒克斯时对应图丙中存在的箭头有(填字母)         

试题详情

(3)当图乙植物光照强度为15千勒克斯时,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量为              毫升(假设随光照的增强,植物体的温度不变)。若此时植物叶片的呼吸商(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与消耗O2的比值)为0.8,那么植物光合作用除自身呼吸提供的CO2外,还需从外界吸收CO2         毫升。

(4)绿色植物叶绿素的合成是否与光照有关?某生物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请利用玉米幼苗及其它用具设计并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健康玉米幼苗若干,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标记为A、B;

                                                                                 。                  

实验结果和相关结论:                                                               

                                                                

试题详情

31.将动物致病菌的抗原基因导入马铃薯制成植物疫苗,饲喂转基因马铃薯可使动物获得免疫力。以下是与植物疫苗制备过程相关的图和表。

试题详情

请根据以上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在采用常规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中,需要解旋酶吗?               。使用的DNA聚合酶不同于一般生物体内的DNA聚合酶,其最主要的特点是               

(2)PCR过程中退火(复性)温度必须根据引物的碱基数量和种类来设定。表1为根据模板设计的两对引物序列,图2为引物对与模板结合示意图。请判断哪一对引物可采用较高的退火温度?         。

(3)画出X处的末端组成                     

(4)图1步骤③所用的DNA连接酶对所连接的DNA两端碱基序列是否有专一性要求?       

(5)为将外源基因转入马铃薯,图1步骤⑥转基因所用的细菌B通常为              

(6)对符合设计要求的重组质粒T进行酶切,假设所用的酶均可将识别位点完全切开,请根据图1中标示的酶切位点和表2所列的识别序列,对以下酶切结果作出判断。

①采用EcoRⅠ和PstⅠ酶切,得到_________种DNA片断。

②采用EcoRⅠ和SmaⅠ酶切,得到_________种DNA片断。

(7)抗原基因在马铃薯体内会表达出抗原,抗原进入动物体内会刺激其            细胞增殖分化成          细胞和           细胞,从而获得免疫能力。

2008年诸暨中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试题详情

理科综合答题卷(08.11)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总分:生物                    化学                     物理                  

题号

1

2

3

4

5

得分

答案

 

 

 

 

 

 

 

题号

6

7

8

9

10

11

12

13

得分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得分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74分)

试题详情

二、选择题(每小题6分,每小题可能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22、(共16分,每空8分)                                                  

试题详情

三、计算题

23.(18分)

 

 

 

 

 

 

 

 

 

 

 

 

试题详情

24.(18分)

 

 

 

 

 

 

 

 

 

 

 

试题详情

25.(20分)

 

 

 

 

 

 

 

 

 

 

 

 

试题详情

26.(共16分(1)                                                                     

(2)                   ;(3)                           ;                         

(4)                                                                   

                                                                               

(5)                

试题详情

27.(17分)(1)                                                                      

(2)                                                                ;(3)                 

(4)                 ;(5)                                                                

(6)                                      

(7)                                                                               

试题详情

28.(12分)(1)             ;(2)            ;(3)               ;(4)             

试题详情

29.(15分)Ⅰ(1)                                     ;(2)                    

Ⅱ(1)                                                                       

(2)                                                                               

(3)①                                                  ;②                         

(4)                                                              

试题详情

30. (1)                                          (2)                                     

(3)                                                                                

(4)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和相关结论:

                                                                                     

                                                                                    

                                                                                    

试题详情

31. (1)                                                                     

(2)                                  (3)                                             

(4)                     (5)                     (6)                                      

(7)                                                                                   

 

 

 

 

 

 

物理答案

试题详情

14.D  15.AC  16.AD  17.A   18.C  19.A  20.D  21.ABC

试题详情

22.   3      1350   

试题详情

23.(1)

试题详情

  (2)S=74.8m

试题详情

24.解:(1)s=0.8m

试题详情

             (2)  F=0.3N     方向竖直向下

试题详情

25.(1)  0.8s     (2)  1.6m   (3)  3J

化学答案

选择题:

题号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C

D

C

B

D

B

D

试题详情

26、(共16分)(1)CO32― + H2OHCO3 + OH  ;C(Na+)+C(H+)=2C(CO32-)+C(HCO3-)+C(OH-)

试题详情

(2)8.0×10-9

(3)CO32-和HCO3-(1分);  1 :1(1分)

(4)先增大后又减小。CO32-+H+=HCO3-(2分);HCO3-+H+=CO2↑+H2O(2分)或HCO3-+H+= H2CO3

(5)6            (除标明分值之外,其余每空各2分。)

试题详情

27、(17分)玻璃棒(1分);除掉氯化钠晶体中的水。

(2)硝酸银不稳定,见光易分解,放置之后的硝酸银溶液的浓度会发生变化,对滴定结果造成影响。

(3)  B (1分)(4)1×10-2(5)c(CrO42―)在1×10-2 mol•L―1这样小的浓度附近时,黄色很浅。

试题详情

(6)0.095, 1.775 。  (7)蒸馏水(1分);  自来水中含有氯离子,容易生成氯化银沉淀附于管壁上,不宜洗涤。(除标明分值之外,其余每空各2分。)

试题详情

28、(12分)(1)23.04a2   >(2)75% ;<  (3)B  (4)0.2a  (各2分)

试题详情

29、(15分)Ⅰ(1)环形玻璃搅拌棒(不答环形不得分)、量筒(2)ΔH1=ΔH2<ΔH3

试题详情

Ⅱ(1)(N2H4(1)+O2(g)===N2(g)+2H2O(l)   △H= -624.0kJ/mol

(2)  O2 +4e+2H2O ==  4OH        N2H4+4OH-4e=4H2O+N2↑  

(3)①   Cu2++2 e== Cu   ②112

(4)ClO+2NH3=N2H4+Cl+H2O

 

 

 

生物答案:

C  B  D   D  B   30 (1)左侧 ⑵a|、b、c、d ⑶200  120  (4)实验步骤:

    ②A组幼苗放在有光照的环境中,B组幼苗放在无光的黑暗环境中;

    ③置于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幼苗的颜色。

    实验结果及相关结论:

    ①A变绿B不变,说明光是叶绿素合成的必备条件;

    ②A不变B变绿,说明叶绿素合成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③A和B均变绿,说明叶绿素的合成与光照无关

试题详情

31  (1)不需要  耐高温   (2)引物对B (3)

(4)没有  (5)脓杆菌  (6) 2   1  (7)B  浆  记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