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套题

14.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n=3轨道跃迁到n=2轨道时,发生的情况有

A.     放出光子,电子动能减少,原子势能增加

B.     放出光子,电子动能增加,原子势能减少

C.     吸收光子,电子动能减少,原子势能增加

D.吸收光子,电子动能增加,原子势能减少 

 15.根据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气体分子的体积等于气体的摩尔体积与阿伏伽德罗常数之比

B.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就是分子的运动

C.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一定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而减小

D.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的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16.P、Q是某电场中一条电场线上的两点,一点电荷仅在电场力作用下,沿电场线从P点运动到Q点,过此两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PvQ,其速度v随位移x变化的图象如图。P、Q两点电场强度的大小分别为EP和EQ,该点电荷在这两点的电势能分别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EP>EQ   B.EP>EQ   C.EP<EQ        

D.EP<EQ

17.如图所示,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有间距均为1m的六个质点a、b、c、d、e、f,均静止在各自的平衡位置,一列横波以1m/s的速度水平向右传播,t=0s时到达质点a,a开始由平衡位置向上运动,t=3s时,质点a第一次到达波峰,则在t=5s时

A.质点a处在平衡位置下方

B.质点b向右运动

C.质点c的加速度最大

D.质点d向下运动

18.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那么在下列给出的各种情景中,能根据测量的数据求出月球密度的是

A.在月球表面使一个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测出落下的高度H和时间t

B.发射一颗贴近月球表面绕月球做圆周运动的飞船,测出飞船运动的周期T

C.观察月球绕地球的圆周运动,测出月球的直径D和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T

D.发射一颗绕月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测出卫星离月球表面的高度H和卫星的周期T

19.如图所示,一有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方向分别垂直纸面向里和向外,磁场宽度均为L,在磁场区域的左侧相距为L处,有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导体线框,总电阻为R,且线框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现使线框以速度v匀速穿过磁场区域。若以初始位置为计时起点,规定电流逆时针方向时的电流和电动势方向为正,B垂直纸面向里时为正,E、φ、i、P分别表示线框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磁通量、感应电流和电功率,则以下四个图象中对此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20.海底地壳的变动引起大地震可造成海啸,地震波可分为P波(纵波)和S波(横波),假设P波的波速为5km/s,S波波速为3km/s,海啸引发的水波平均速度为150m/s,一次海底地震中,某海岸城市距震中心600km,试问该城市测得地震后,最快多少秒可能遭受海啸袭击?

A.120S                B.200S            C.4000S            D.3880S

 

n2

A.n1>n2,  t=?       B.n1>n2,t=   

 

C.n1<n2,t=           D.n1<n2,t=

22.(17分)

(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中,采取下列哪些方法和步骤可减小实验误差

A.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要适当大些

B.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适当大些

C.拉橡皮条的细绳要稍长一些

D.实验前先把两个弹簧秤的钩子互相钩住,平放在桌子上,向相反方向拉动,检查读数是否相同

(2)电流表A1的满偏电流为10mA,内阻约为40Ω,现把它改装为量程100mA的电流表并进行校准。

(1)先测量A1的内阻。测量电路如图1甲所示,R0为保护电阻,阻值约为105Ω。测量时断开K1,闭合K2,调节R1使A1达到满偏;再闭合K2,调节R2,使A1值为满偏的一半,认为此时所读得R2的值便等于A1的内阻。

①图1乙是电路图中的哪一个元件?写出该元件的英文字母和下标:______。

②R1的规格有6×105Ω和6×106Ω两种,电源电压有1.5V和6.0V两种,为使测量尽量精确而且便于操作,R1应选用________Ω的,电源应选________V的。

(2)图2是将A1改装为100mA量程并进行校准的实验器材实物示意图:A2为标准电流表;电阻箱是改装A1的分流电阻,按计算结果调到相应值;定值电阻和改装后的电流表串联,对电流表起保护作用。

请在实物图中画出进行校准的连线。连接时,要求调节滑动变阻器能实现对电流表从零到满偏的测量,而且闭合电键时按图中滑动头位置使电流表读数为零。

 

23.(16分)空间探测器从某一星球表面上竖直升空,已知探测器质量为m=1.2×103┧(设为恒定),发动机推动力恒为F=1.8×104N,探测器升空t1=4s后发动机因故障突然关闭,再经过t2=12s探测器上升到最高点。求该探测器在星球表面上升的最大高度Hm

 

24.(19分)在离地面某一高处有一质量为m1的小球,在其正下方地面处有一小球2,现令球1从静止出发开始下落,同时令小球2以某一速度竖直上抛,使上、下两球在空中相碰,相碰处离地面的高度为小球1下落前高度的3/4,碰撞时间极短、且不损失机械能。假如小球2的质量m2可以取m2=m1、2m1、3m1….nm1,要想碰后球1最后升高的高度最大,那么上抛的小球质量应为多少?

 

 

25.(20分)如图所示,一长为L的薄壁玻璃管放置在光滑的水平绝缘桌面上,在玻璃管的a端放置一个直径比玻璃管直径略小的小球,小球带电荷量为-q、质量为m。玻璃管右边的空间存在方向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磁场的左边界与玻璃管平行,右边界足够远。玻璃管带着小球以水平速度v0垂直于左边界向右运动,由于水平外力的作用,玻璃管进入磁场后速度保持不变,经一段时间后小球从玻璃管b端滑出并能在光滑的水平绝缘桌面内自由运动,最后从左边界飞离磁场。设运动过程中小球的电荷量保持不变,不计一切阻力。求:

(1)小球从玻璃管b端滑出时速度的大小;

(2)从玻璃管进入磁场至小球从b端滑出的

过程中,外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

(3)小球飞离磁场时速度的方向

 

 

14.B    15.CD    16.A    17. C   18.B     19.ACD     20.D    21.D

22.(1)BCD    (2)R1,6×105、6.0,图略

23.解:设探测器加速上升的加速度为a,星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为g

则探测器上升时,有

根据运动学知识可知

at1=gt2                                         4分

联解(1)(2)可得

a=11.25m/s2                                     1分

g=3.75m/s2                                      1分

探测器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Hm=at12/2+gt22/2=330m             4分

24.解:m1碰撞前的速度为v1,下落时间为t,则

v12=2g×h/4

v12=gh/2                                   2分

h/4=gt2/2                                   2分

m2的初速度为v0,碰撞前的速度为v2, 则

3h/4=v0t-gt2/2                                2分

v0=√2gh                                     

v02-v22=2g×3h/4                              2分

要使碰撞后,m1升高最大,则m2 碰撞后的速度应为0,则

m2v2-m1v1=mv/                               4分

m1v12/2+m2v22/2=m1v1/2/2                       4分

解得:n=3                                  3分

即上抛小球2的质量为3m

 

25.(1)如图所示,小球管中运动的加速度为:

  ①                                         2分

设小球运动至b端时的y方向速度分量为vy

则:  ②      又: ③                  2分

由①~③式,可解得小球运动至b端时速度大小为:

    ④                                   2分

(2)由平衡条件可知,玻璃管受到的水平外力为:

F=Fx =Bvyq  ⑤  ⑥                          2分

 由⑤~⑥式可得外力随时间变化关系为:F=           2分

(3)设小球在管中运动时间为t0,小球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轨迹如图所示,

t0时间内玻璃管的运动距离 x=v0t0   ⑧     ⑨     2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⑩        2分

 由几何关系得: 11           2分

   12                             2分

 由①~②、⑧~12式可得:sinα=0  13      2分

,即小球飞离磁场时速度方向垂直于磁场边界向左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