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tp://www.7caiedu.cn

天津市汉沽一中2009届高三第六次月考

政治试题

第Ⅰ卷(共36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52分)

1.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A.意识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现象.本质和规律  

B.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C.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D.意识在一定条件下决定物质

试题详情

2.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06年经济工作,在总体部署中要做到稳定政策.适度微调,把握大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关注民生,积极稳妥.留有余地。材料中的统筹兼顾是指

A.坚持重点论,着重抓主要矛盾       

试题详情

6ec8aac122bd4f6eB.重视事物的量变,坚持适度原则

C.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D.坚持两点论,注意处理好次要矛盾

试题详情

3.右侧漫画《各人心目中的“上帝”》的

哲学寓意是:

    A.上帝也是客观存在的

B.“上帝”纯粹是人的心灵的产物            

    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再现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试题详情

4.某地农民过去误以为多施肥就能提高产量,存在盲目施肥现象。现在,他们根据耕地的地力.肥力.肥效和作物需肥情况精确设计配方,对症施肥,效果显著。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认识要透过现象达到本质

C.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D.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试题详情

5.著名心理学家奥瑞?利欧斯说:“如果你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感到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如此。能够对感受进行调整,你就可以在任何时候都振作起来。”这段话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A.事物的存在并非是客观的

B.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C.事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主观感觉

D.人的主观意识具有能动性

试题详情

6.下列诗句中,与“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B.“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C.“谁挥鞭策驱四运? 万物兴衰皆自然”

D.“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

试题详情

7.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注重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因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论断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是永恒变化发展的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的       D.民族构成世界,世界离不开民族

试题详情

8.目前,废旧家电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其实,经过分门别类.集中处理后,废旧家电可以变成铜.铁.铝和塑料等资源。这表明: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看问题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C.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试题详情

9.为了方便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自由迁移,青藏铁路的多处路段都采用了架桥的设计,修建了野生动物的专用通道,并在施工中尽量保持青藏高原的原生态地貌。这些措施:

①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追求   ②是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建设中的具体体现  ③说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说明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10.哲学家康德曾说:“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这一观点是:

A.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可以认识并改造世界

B.唯心主义观点,把人们发现规律等同于制造规律

C.唯心主义观点,认为规律是由上帝创造的

D.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试题详情

11.儒家学说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仁者爱人”思想,在今天依然是我们处理人与人的准则。这表明:

A.科学理论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B.事物处于历史联系中

C.社会意识的影响是第一性的              D.矛盾特殊性寓于矛盾普遍性之中

试题详情

12.决定着整个社会的状况和变化发展的因素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D.物质资料消费方式

试题详情

13.中国人民历来爱好和平,主张“厚德载物”.“和而不同”,当前,这种价值取向依然具有积极意义,这是因为它:  

①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②能指导人的行为方式  ③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④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价值标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试题详情

14.2005年1月6 日,我国内地人口达到13亿,这使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在人口问题上,过去一些地方“越穷越生,越生越穷”,陷入了恶性循环。而计划生育搞得好的地方,则出现了“少生快富奔小康”的良性循环。这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的斗争推动着事物发展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C.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试题详情

15.有人大代表将城市和农村比喻为人的两条腿。现在农村这条腿短,不补齐这条短腿,就要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腿。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B.部分对整体具有制约作用

C.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试题详情

16.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我国在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借鉴了国际上各种预案制定的经验,分析了美国“9?11”事件.印度洋海啸.疯牛病等危机事件,并根据我国的国情进行了创新。这表明我国应急预案的编制:

①坚持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②坚持了发展的观点

③坚持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④坚持了群众观点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试题详情

17.“因地制宜”是作物栽培的基本要求,如果不看水土.气候等,盲目种植,那么就必然导致失败。这说明:

 ①利用规律必须坚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不能改变的   ③任何规律的作用都是有利有弊.一分为二的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客观条件为前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试题详情

18.列宁说:“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 这是因为:

A.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矛盾观点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源泉

D.正是由于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才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试题详情

19.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若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若舟。”其哲学寓意是:

A.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                   B.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C.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D.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衡的

试题详情

20.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这段话表明: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C.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试题详情

21.当我们要促进事物的发展时,要不失时机地促成质的飞跃。之所以要不失时机地促成质的飞跃.是因为:

    A.没有质变就不可能有量变               B.事物发展最终通过质变实现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和准备           D.质变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试题详情

22.中国共产党不断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科学执政”的哲学依据是:

A.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执政为民

B.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

C.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历史的具体的统一

D.坚持依法治国,不断推进国家各项事业的法制化.规范化

试题详情

23. 《吕氏春秋》中说:“有道之士,贵以近求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月,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有道之士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主要原因在于他:

A.借鉴了别人的经验                     B.看到了事物的内在联系

C.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D.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试题详情

24.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于陶醉于我们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①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②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③只要符合主观能动性,任何奇迹都能创造出来   ④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观点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试题详情

25.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这是因为:

A.人能认识世界,但并不一定能正确认识世界

B.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C.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D.客观世界是无限变化发展的,人们的实践也是发展的

试题详情

26.我国古代“文彦博数豆”的故事,说的是他小时候准备了两个罐子,做了错事就放黑豆在罐中,做了好事就放红豆,每天检查红豆和黑豆的数目,日积月累,黑豆越来越少,红豆越来越多。长大后,文彦博成了宋朝的一代名相。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重视量的积累                       B.要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C.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要自觉改造客观世界

试题详情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  共24分)

27.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六号,六年时间实现六次突破,发射一次,前进一步。这就是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这说明:

A.意识对实践活动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试题详情

28.赵树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代表性作家,是20世纪大众文学的领军人物。建国前他就写下了《小二黑结婚》和《李有才板话》等代表作,建国后又写出了《三里湾》这部最早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通过他的成长.成名,我们可以看出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造的源泉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C.大众化的文化才是先进的文化

D.只有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积极投身实践,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作品

试题详情

29.过去,由于片面追求GDP,导致了某河的严重污染;近年来,A市政府转变观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下大力气治理河水污染,消失多年的鱼儿又回来了。从哲学的角度看,这种发展观的转变告诉我们:

A.不同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不同的作用

B.认识是变化发展的

C.科学发展观是处理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指导思想

D.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试题详情

30.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核心是引导农民增产增收,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核心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看问题要全面,要一分为二

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集中主要精力解决主要矛盾

试题详情

31.近年来,由于市场的炒作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诸如圣诞节.情人节等一些洋节日在我国快速升温和发热。相反,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却有了失落的感觉。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不同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D.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试题详情

32.在生活和工作中,有的人顺利时就盲目乐观,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一蹶不振。这些思想方法的错误在于:

A.不懂得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不懂得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C.没有看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不了解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试题详情

33.“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学习可以成就未来。”这句话告诉我们:

A.理论对社会和个人的进步起推动作用 

B.实现人身价值需要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

C. 人的主观能动性制约着客观规律性

D.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个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试题详情

34.丁晓兵.谭竹青.孟二冬等模范共产党员有一个共同特征:时刻想着党和人民的事业,处处以人民利益为重。这表明: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C.贡献在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中居于首位 

D.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

试题详情

三、简答题(共16分)

35.《创新中国》在网上征集:如何对服装品牌进行创新?网友的看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看法一:服装品牌,需要继承和创新。创新服装品牌,必须继承民族精神和文化,承载现代气息和流行元素,凸现以人为本的心理需求,适应中国乃至世界服装文化欣赏的需求。这就需要百折不挠的追求.探索和创新。

看法二:中国是一个纺织大国,但是庞大的纺织品出口却赚不到更多的外汇,这是令人头疼的事。其根本原因在于缺少品牌优势。大力发展品牌符合市场规律,也符合国家利益。

结合所学哲学知识回答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辩证否定观的?

 

 

 

 

试题详情

36.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为什么不能采用联邦制,更要反对邦联制?

 

 

 

 

试题详情

四、辨析题(共22分)

37.想问题办事情分清利弊得失,就是坚持矛盾分析法。

 

 

 

试题详情

    38.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

    辨析题: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所应遵循的原则是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原则。

 

 

 

 

五、论述题(共36分)

试题详情

39.材料一:森林是“大自然的总高度室”,但由于各种原因,世界上每年毁掉大量的森林,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当前,世界森林覆盖率约为30%。

试题详情

材料二:在森林资源方面,我国是一个覆盖率低.人均林地少的国家。现在我国森林覆盖率还不到20%,目前,我国加大了保护森林的力度。经过试点,我国投资962亿元,涉及17个省市的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已启动。长江上游.黄河中下游的9亿多亩森林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4.95亿亩森林将切实得到保护,预计新森林面积1.3亿亩。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哲学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2)为了很好地发挥森林“总调度室”的作用,我们应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说明我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依据。

 

 

试题详情

40.材料一: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显示,2005年内地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4.4%,涨幅比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价格上涨15.2%。2006年第一季度,房价又同比上升12.5%。在经济发达的上海,市区.郊区住宅均价已经超过了每平方米一万元。2006年第一季度,北京市房地产市场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市场需求旺盛,房屋销售价格.房屋租赁价格.物业管理价格和土地交易价格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6.5%.2.4%.0.8%和7.4%。

    材料二:温州人以市场经济观念强而闻名全国。近年来,温州商人结伴携巨款到经济发达城市投资居民住房,俗称“炒房”。温州“炒房团”所到之处,住房价格普遍上涨。杭州市政府经过广泛调查,认为大量民间资金涌入是杭州房地产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但市政府对温州“炒房团”的态度是“不干预”。“不干预”不等于不作为。一方面,杭州市政府从紧张的城市用地中优先.优惠供给用于“经济适用房”和“解困房”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中之重来抓;另一方面,从土地供给和信贷资金两方面入手,严格控制高档住宅的发展,以缓解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矛盾。

材料三:2005年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切实稳定住房价格的通知》,提出八点要求控制房价涨幅过快,即“国八条";2005年4月28日,国务院又出台“加强房地产市场引导和调控的八条措施”,即“新国八条";2005年5月11日,继“国八条”.“新国八条”之后,国务院转发了由建设部等七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再施组合拳直击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回答:

(1)近几年来住房价格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住房价格持续上涨对社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3)请你对如何解决房价涨幅过快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试题详情

一、1.B  2.D  3.C  4.D  5.D  6.C  7.B  8.D  9.C  10.B  11.B

12.C  13.A  14.B  15.B  16.D  17.D  18.C  19.B  20.B  21.B

22.B  23.C  24.B  15.D  26.A

二、27.BCD 28.ABD 29.ABC 30.ACD 31.ACD 32.ABC 33.BD 34.CD

三、简答题(共16分)

35.(1)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发展的环节,它的实质是“扬弃”。也就是说辩证的否定不是简单的肯定或简单的否定旧事物,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中发展。辩证的否定观要求人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树立创新意识。(4分)

(2)网友的看法人为,树立我国的服装品牌,既要继承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也需要探索和创新,体现了要求“扬弃”和创新的辩证否定观。(4分)

36.(1)在我国历史上就是长期中央集权的单一制国家,联邦制不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现行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政治稳定.地区协调发展。(3分)                

(2)①邦联制是复合制的一种形式,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主权国家组成的一种联合,不是一个统一国家。(2分)

②如果实行邦联制,就要承认台湾是个独立的主体国家,然后通过协议与中国主体部分形成一个松散的国家联合。这不是统一,而是分裂。(3分)

四、辨析题(共22分)

37.(1)利弊得失是矛盾的一种具体表现,并不等于哲学上的矛盾。哲学上的矛盾是指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即对立统一。(4分)

(2)坚持矛盾分析法,就是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6分)

因此,认为“想问题办事情分清利弊得失,就是坚持矛盾分析法”的观点是不科学的。

(2分)

38.(1)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3分)

(2)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4分)

(3)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4分)

五、论述题

39.(1)①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否则整个生态环境会遭到破坏。(2分)

②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既要利用自然,又要保护自然;(2分)

③坚持适度原则,自然资源的利用总是有限度的,过度砍伐会走向反面。(2分)

(2)我们应坚持科学的生态价值观。科学的生态价值观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人类的根本利益。(2分)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要求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当前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和问题决定了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4分)

②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够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3分)

③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我国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逐步认识了环保的重要性,从而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3分)

40.(1) 第一,价值决定价格。近年来,住房建设成本(如土地价格.建筑材料.劳动力工资.拆迁费用)上升会拉动房价上涨.这对房价上涨具有决定作用。(2分) 

第二,供求关系影响价格。①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要求改善住房条件,对住房的需求量增加;②投资性需求更是拉动整个房产需求膨胀的主要因素。所以,住房价格上涨成为必然。③外来投资者“炒房”行为也是房价上涨的重要原因。(4分)

(2)价格的变化会影响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安居才能乐业”,过高的房价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也会造成对住房产业投资过热,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4分)

(3)请你对如何解决房价涨幅过快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政府应着力培育统一开放的房地产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对市场行为,政府不应直接干预。(4分)

第二,市场调节具有自身的弱点和缺陷,在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应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综合采取土地.财税.金融等相关政策措施,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4分)

    (注:若学生能从“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者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角度分析可酌情给分。)

 

本资料由《七彩教育网》www.7caiedu.cn 提供!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