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一次三校联考

历 史 试 题(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命题人:高艳娥  苗文源  郝海云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这说明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是

A.血缘                B.地域               C.信仰               D.出身

试题详情

2. 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在(中国)古书上,亦未尝无相类的制度……”他所指的贵族政体是

A. 西周分封制      B. 秦朝皇帝制      C. 元朝行省制      D. 清朝军机处

试题详情

3.著名学者柏杨曾说:在中国许多封建王朝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开国君主往往比较英明,但到了第二代、第三代帝王时很容易出现危机,这就是所谓的“瓶颈危机”。下列王朝中没有出现“瓶颈危机”的是

A. 秦朝                 B. 隋朝                C. 明朝                D. 清朝

试题详情

在其尚存软性的似干非干之时,用刻好的印章在封泥

上盖印(压印),从而留印迹于封泥之上。从下图秦

印封泥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秦朝设立左右

秦左丞相     秦廷尉封泥

三公九卿制度  ④秦朝廷尉由丞相直接任免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③               D.③④

试题详情

5.美国史学家墨菲在《亚洲史》中指出:“在宋朝,得到选拔的成功官员中,有三分之一多来自平民家庭,如此高的社会地位升迁比例……是惊人的。”下列各项中,与此现象的出现直接相关的是                      

A.宋朝尽夺藩镇之权                       B.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发展

C.当时文武并重                              D.王安石变法的积极影响

试题详情

6.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 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 反对三纲五常的封建礼教

C.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 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试题详情

7. 右图为1979年甘肃省出土的东汉时期古希腊文铅饼(外国货币),由此我们可以获取得的历史信息是   

试题详情

古希腊文铅饼

 

B.丝绸之路开通后,西方铸币技术东传

C.长安城各地商人来来往往,商业繁荣  

D.丝绸之路开通后,有外国商人来华贸易

试题详情

8. 1683年,郑克?请求将郑成功的遗骨移葬福建故乡,康熙帝欣然准允,以礼安葬。这一事件反映了

A. 清初民族矛盾基本消除                 B. 清朝国力强盛,全面开放

C. 清政府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D. 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试题详情

9. 960年,后周赵匡胤在陈桥兵变,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帝。这里的“黄袍”主要体现了服饰的

A. 御寒功能          B. 装饰功能         C. 等级标识功能  D. 文武分工功能

试题详情

10.《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 “鲁人善织屦(麻等织成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①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  ②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  ③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  ④手工业者受到歧视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试题详情

11.先秦时期,后世的“五谷”均已种植。以下四幅图中,不属于“五谷”的是

试题详情

 

 

  (    )

 

 

 

试题详情

12.“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与唐朝张仲素这句诗有关的历史现象是

A.白马寺             B.兵马俑          C.昭君出塞        D.胡旋舞

试题详情

13. 下列历史文化遗产有助于研究古代多种文化交融情况的是

A. 都江堰                                     B. 秦始皇陵兵马俑    

C. 敦煌莫高窟                                D. 山海关

试题详情

14.“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工业革命的需求   
   C.中西交流的加强                            D.世界市场的形成

试题详情

15. “今之国若有十万之富豪,则胜于百万之劲卒”,“讲求泰西士农、工商之学,裕无形之战,以固其本”。提出这一思想主张的是

A.魏源                B. 洪秀全          C. 倭仁                D. 郑观应

试题详情

16.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将弹劾李鸿章的奏章拿给他看,说:“有人谗尔为康党(即维新派)!”李鸿章回答:“臣实是康党。……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依据材料及李鸿章的洋务活动,李鸿章可以接受的维新派主张应包括  ①创办新式学堂  ②改革中央机构  ③建立新式军队  ④实行民主政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试题详情

17.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遣30名幼童留学,同时规定幼童留学生每

3个月要学习华文14天,内容为《孝经》和圣谕。清政府派遣幼童留学的主要目的是

A.培养强国人才                              B.扩大中国影响

C.弘扬传统文化                              D.废除科举制度

试题详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19. 1911年,武昌起义以后,全国有十几个行省宣布独立。对这种“独立”理解正确的是                   

A.分裂割据,反对革命                    B.各省响应,共同反清

C.投靠列强,破坏革命                    D.脱离清朝,共同反帝

试题详情

20. 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思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A.民本思想                                     B. 民族主义思想        

C. 民权主义思想                               D. 民生主义思想

试题详情

21.胡适原名胡嗣糜,后来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的“适”字,将名字改为胡适。表明胡适接受了

A.进化论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马克思主义

试题详情

22.1922年,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提出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        B.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认识到农民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D.联合农民武装反抗国民党

试题详情

23.如果让你进行自主性学习,你选择的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共开创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新局面时期的发展,你应该借助的历史资料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

试题详情

24.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入侵内蒙古西部,成吉思汗陵的安全受到威胁,国共两党一致赞助成吉思汗陵榇(chen棺材)西迁至青海塔尔寺。这一行动在当时最重要的意义是             

A.体现了国共两党民族平等政策      B.使文物免受日本侵略者的破坏

C.促进了民族融合                           D.有利于民族团结,共同抗日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试题详情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14分,第26题18分,第27题20分,共52分。)

材料四:

试题详情

(1)“扬州和运河同龄”是因为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了连接江淮的运河              

             (时期)扬州成为全国最著名的工商业城市。(4分)

(2)材料二和材料三所揭示的的现象有什么内在联系?(4分)

(3)材料四的地图中所示①、②两地是《马关条约》中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两个城市,写出这两个地区城市的名称。(2分)

(4)张謇是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他创办了18个企业,参加了9个公司的投资,企业获利丰厚,而且大部分企业都集中在南运河地区。结合所处时代简评张謇上述行为。(8分)

 

试题详情

27.(20分)民本和民主是中西政治思想史上的一对重要概念。两者既有本质区别,又有一定的相同、相通之处,但从根本上说,民本论已不符合现代政治潮流的发展趋势,民本走向民主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

材料一:商王盘庚说:“重我民,无尽刘。”

(注:所谓“刘”,《尔雅释诂》:“杀也。”即指宰割之意。)

 商朝最后一位帝王纣王在面临灭亡时说:“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

(1)商纣王的基本思想和盘庚的思想差异是什么?就商朝灭亡的直接原因说明其中的道理。(6分)

 

材料二:“国主之有民也,犹城之有基,木之有根;根深则上固,基美则上宁。”

――《淮南子?泰族训》

材料三:谭嗣同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相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夫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严复翻译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其中说:“(权)必在我,无在彼,此之谓民权。民无权,则国无权,民权弱,则变法不通。”

――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2)材料三包含了哪些基本观点?(3分)  与材料二的民本思想有何不同?(4分)

 

材料四:“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之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请简要说明材料五怎样继承并发展了材料四所体现的思想。(7分)

2008-2009第一学期三校联考

试题详情

一.【共48分。每小题2分。】

1--5 AADCB    6--10 BDDCD   11--15 DCCBD   16--20 DAABD   21--24  ACBD 

二.【共52分。第25题14分,第26题18分,第27题20分。】

25.(1)杜甫的《春望》直接反映了当时动荡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人们痛恨战乱的思想感情,实际上是以诗的形式记录了历史。(2分)

唐诗题材广泛,关注现实生活。(2分)

(2)宋代社会经济特别是商业有了较大的发展;解决三冗问题也需要大量货币。(4分)

(3)铜(铁)钱。(2分)  理由:材料二源自正史,可信度较大。材料三源自元末明初的文学作品,作者更有可能是用自己时代的状况来描写宋朝的情况。(4分)

26.(1)邗沟  唐朝后期(4分)

(2)随着杭州(南方)地区人口激增,经济发展,江南地区的文化教育也得到发展,因而状元数增加。(4分)

(3)杭州    苏州  (2分)

(4)当时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张謇弃文经商,主张“实业救国”并努力付诸实践,具有极强的爱国心,对中国近代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值得借鉴学习。  南运河地区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利,又是近代最早开放的地区,有较好的创业的条件,说明张謇具有相当的商业智慧。  “实业救国”在当时的中国面临来自中外各种势力的压制束缚,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只有独立才能真正救国,才能实现富强。(8分。考生除以上表述外,有不同的看法,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超过8分。)

27.(1)盘庚萌发了重民、保民的思想;而纣王以神为本,以迷信天命和鬼神为主。(4分)  在牧野之战中,民众阵前倒戈,商朝灭亡,说明民众是决定王朝命运的关键力量。(2分)

(2)君权为人民给予;民本君末;人民有权废除君主(反对君主专制)。(3分)

不同:材料二所反映的传统民本思想站在君主立场上,强调巩固统治;材料三所体现的近代民本思想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强调主权在民。(4分)

(3)继承:以法律形式规定人民的权利,倡导民主。(2分)

发展:材料五将材料四所主张的资产阶级民主发展为人民民主,使民主更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中共将民主力行实践,不断发展完善,极大地促进了社会进步。(5分。考生除以上表述外,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超过5分。)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