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七次联考卷(全国卷)

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四、(23 分)

77.51%

793票

试题详情

11.79%

看情况

720票

试题详情

1.A(B“乐”读lè;C“摒”读bìng;D“标识”的“识”读zhì,“氰”读qíng)
2.B(A煞费苦心:费尽心思。B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如“难以望其项背”。句中可改为“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C嗟来之食:指带有侮辱性的或不怀好意的施舍。D细大不捐:大小都兼收并蓄)
3.B(A成分残缺。“提出”的宾语残缺。可在句子末尾加上“一系列帮助毕业生就业的措施”。C搭配不当。“熊掌”怎么被“宰杀”?D不合逻辑。他参与的节目应该不止一个,不可能都是第一)
4.D(根据“桂林山水”的提示,应按照下面的顺序排列:由山写到水,由上写到下,由远写到近,由宏观写到微观)

5.D(重复题干的说法,没有分析牡丹意象内涵单一化的原因)

6.C(A《楚辞》初步建立了“花”作为人格象征的意象内涵。B唐人尚牡丹,宋人崇梅花。D增添信息,梅花没有“富贵不淫”的道德操守的象征义)
7.D(偷换概念。“梅花”应为“梅花意象”)
8.A(悛:悔改。例如成语“怙恶不悛”,就是坚持作恶而不知悔改的意思)
9.C(①②是通常谈论止息盗贼的方法,作者以为这两种办法都不妥当;⑥是针对①②的弊端而提出的办法,但不够具体;③④⑤则是本文作者提出的三种具体可行的“弭道”方法)
10.D(原文所说的“微察其才之干练者而少优之”,意思是“细察那有干练才能的人,稍稍优待他”。这里的“少”,不是“多少”的“少”,而是副词“稍微”)
11.⑴而最让人担心的是,主管领导听说发生一起盗窃案,预先就担忧盗贼难于捉到,因而暗暗地存有逃避心理。(得分点:“患”“豫”“隐”“避趋”各1分,句意通顺1分)
⑵如果随地去考察,盗贼躲到哪里去不能抓到呢?(得分点:“苟”“安”各1分)
⑶这样做了盗贼却没有得到稍微止息的,从来没有。(得分点:“少”“息”各1分;“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1分)
12.⑴诗人以浪漫的想象结合优美的传说,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把黄河汹涌澎湃特点写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⑵这首绝句,以生动形象的笔调,高度的艺术想象,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的雄伟形象,抒发了作者的豪迈气概和奋发精神,同时表明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赏析】九曲黄河,挟带着泥沙,波涛滚动,奔腾万里,仿佛来自天边。在这雄伟的形象面前,诗人惊叹、赞颂、追求,他展开浪漫幻想的翅膀,他要迎着从天涯来的黄河浪潮,溯流直上,到达银河,并和黄河一同到牵牛织女家做客。想象绮丽,气魄雄伟,胸襟宏阔,表现了诗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13.⑴树之以桑
鸡豚狗彘之畜
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黎民不饥不寒
⑵振长策而御宇内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雕栏玉砌应犹在
14.极力渲染北方的冬天寒风凛冽、空气干冷、城市黯淡的特点,为下文写冬日的阳光作铺垫,衬托冬日阳光的旭暖与可贵,给人以祈盼和希望。(意思对即可)
15.⑴用比喻手法,生动地表现冬日的阳光给人以温暖和愉悦的感觉。⑵这话意思是说,作者出外散步,沐浴着冬日的阳光,欢快地像一尾鱼畅游在城市里有阳光的地方。⑶这话意思是,冬天过后就是春天,表达了对希望的憧憬和对未来的信念。(意思对即可)
16.①清新;②明黄(浅白、鹅黄);③温文尔雅(悄悄挪移);④温暖芬芳。
17.运用了对比(衬托)、比拟、比喻等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冬日阳光清新、温暖的特点,给人以愉快、祈盼和希望。(例略)
18.答案示例:⑴知书达礼:仅仅知道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通晓世故,学会送礼。⑵有机可乘:出外不用坐汽车、火车,可以乘坐飞机了。
19.⑴示例:七成以上的网友(回帖)表示无所谓,但也有部分网友(跟贴)称会考虑他人感受,适时改说拜年用语。
⑵如可说“恭喜发财、身体健康、阖家幸福、牛运亨通、牛气冲天”之类的拜年用语。
20.示例:(2008,让我懂得了)团结就是力量。团结,一切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团结,任何敌人都可以战胜;团结,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
21.【写作提示】爱菲斯的赫拉克利特创立了一种变的哲学,他形象地表达了他关于变的思想,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他把存在的东西比作一条河,声称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因为当人第二次进入这条河时,是新的水流而不是原来的水流在流淌。赫拉克利特用非常简洁的语言概括了他关于运动变化的思想:“一切皆流,无物常住。”在他看来,宇宙万物没有什么是绝对静止的和不变化的,一切都在运动和变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可供大家审题时借鉴:①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在变化,国家政策也在变化,从去年开始把财政支出主要放在了民生问题上面,更加体现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做主。②自然:由于人类一些不正当的做法,给环境带来许多危害,导致自然灾害的频频出现,同时许多动物也在灭绝,许多动物的栖息习惯也都在改变。③生活:生活水平在提高,许多人开始拒绝吃粗粮,开始出现亚健康;人们饮食改变的同时,身体状况也在改变……④人文:我们在长大,父母在变老……
【文言文参考译文】
现在谈论平息盗患的,不外乎两种方法,但是弊端也因此产生。一个是严厉缉捕,却不设法去安顿他们,犹如让一群老虎在山林里忍受饥饿,虽然天天去除它,祸害终究不能平息;一个是只讲清静无为,却不知道惩戒他们,好比养了一群羊,不去除其中害群之羊,顽劣的羊不悔改,那些温顺的羊相互看着也跟着变坏:这两种方法都不行。
善于治理的人,上面所说的两种方法都要用,两种弊病也都要克服,这是最为关键的。而止息盗贼的方法,却又要看那地方,那时机,各各不同。现在拿无锡、金匮两县为例来说这个问题,他们的风俗并非向来就是野蛮的,近来没有天灾饥荒的忧虑,也没有急迫的徭役需要差遣他们。但是,多年来,(这两个地方)常常出现盗贼,这是为什么呢?大概是源于(当地百姓)无依无靠,因而酿成无所畏惧。
现在要止息他们,方法有三种:一是激励捕役,责成他们办好案子。因为,忧虑老鼠的养猫,防备小偷的养狗,止息盗贼的选好捕快。如果捕快没有选到合适的人,能够捉拿到盗贼的很少。然而,捕役没有才能,多是由于上司不加以考察,且未实行(相应的)赏罚。而最让人担心的是,主管领导听说发生一起盗窃案,预先就担忧盗贼难于捉到,因而暗暗地存有逃避心理。捕役偷偷看出领导的这种心态,那么捕捉盗贼时一定不会尽力。用没有才能的捕役,加上他们不尽力工作,百姓把盗贼看作是祸患,捕役却把抓不到盗贼看成是常事。如果能够用恩惠展示给捕役,用谋略来管理捕役,在平时没有什么事的时候,暗中考察那有干练才能的人并稍稍优待他,辞退那不能胜任工作的人,等到有事的时候,先是厚赏捕役,后是督促要求他们,捕役还会有不尽心尽力的吗!从前汉朝张敞任用盗贼头目,而许多盗贼全部拿到;朱博用了尚方的禁军,而部里严肃;更是比任用捕役的作用还神。
一是广设耳目,肃清盗穴。乡里有小偷,保长一定知道;里中有小偷,里正一定知道。为什么呢?空手游荡,那人可以知道了;白天窝在家里,晚上出来活动,那事可以知道了;忽往忽来,那形迹可以知道了。况且分赃一定有他的党羽,窝藏强盗一定有他的家。如果随地去考察,盗贼躲到哪里去不能抓到呢?然而人们不敢告发的原因,则是因为领导们大多忌讳说自己辖区内有盗贼,告诉他也不一定相信,相信了也不一定立即出发(去捉拿)。当他迟疑隐忍的时候,外面已经传出风声,等到那些捕役到来,盗贼又逃跑了;这样一来,举报的人反而得到轻举妄动的罪名,盗贼或许生出报复的想法,因此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都不敢报告。用一两个平庸无能的捕役,想捉拿到处逃窜的盗贼,这是盗贼不能捉到的原因啊。现在试着召集保长、里正给他们下命令,用优厚的奖赏对待他们,使他们在平时注意观察,发现情况及时报告,接到报告就去捕捉。这样做了盗贼却没有得到稍微止息的,从来没有。汉朝赵广汉担任京兆尹时,有少年会聚在空屋里打算抢劫,坐下来还没有商量完,官吏就来捉拿他们了。有个有钱人叫苏回的,被人抢劫了,过不多久广汉的将吏们就赶到他家。不是广泛设下耳目,能这样吗?
一是招募开垦,恢复他的职业。百姓不顾身家性命去做盗贼,不是他的本性喜欢劫掠偷窃,贫穷迫使他们这样做啊。先王那个时代,百姓的户口,一定登记在官府,计算人口分给相应的田地,人人可以谋求他的吃穿,所以没有盗贼的祸患。说到百姓不能自己养活自己,聚集起来玩弄兵器,来谋求早晚的吃穿,最终一并被砍头,该是仁人君子于心不忍的啊。孔子看到卫国的百姓,就说要让他们富裕起来。龚遂打开官仓把粮食借给贫民,使他们卖掉刀剑,购买耕牛,(于是)齐地的盗贼完全平定。因此,劝农,是止息盗贼的好办法。现在统计(无锡、金匮)两县的田地,战乱后没有开垦的,不少于十分之三四,都是从前的肥沃之地。而贫苦的人没有职业,做游民,躲在茶馆赌场的,一乡中常常有(这样的人)。而客居寄宿在别人家里的,又发生在这些人当中。这就是盗贼产生的根源。现在责令各乡各镇,报上荒地的数目,让那些愿意种田的百姓,无论是本地还是外地的,都可以自己去占着,把租赁合同给田主,政府拿出所收的谷子,做他们的稻种,并给他们配备农具,等庄稼成熟后再偿还,三年后在收取他们的赋税。其中一些没有正当职业却又不愿意种田的人,都是坏人,保长和里正记下他们的名字并加以考察。这样,先前藏身在茶馆、赌场的人,十分之九归附到田地里,于是坏人的势力孤单了,坏人的势力孤单,那么他们的坏事就更容易被察觉,他们也将只敢想而不敢做坏事了。把废弃的田地拿给游民耕种,田地渐渐开垦了,盗贼也在无形之中止息了,计划没有比这更便利的。几年之后,我看到荒地都变成了肥田,游民都变成好农民。所谓“从前没有短棉袄,如今几件好长袍”,实在是贤能的领导分内的事情啊。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