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窃符救赵

 

[教学目标与训练重点]

1、掌握“就”“过”“下”“独”“辞”“无”“存”等实词的意义和复习“之”“以”“为”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通过理解作品对人物的言行的刻划去把握人物性格

3、体会纪传作品的一般的结构特点

[课文特点和教学设想]

此文是典型的传记,先交待人物基本情况,然后总写人物性格,再选取典型事例,通过人物的言行去表现人物,近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文段大都属这种类型。因此,此课的教学,将这类文章的结构思路作为一个重点。在词句方面,课文注得较为详细,但对一些词类活用现象并未注出,因此稍加补充归纳。课文较长,采用读读、讲讲、练练、议议的教学方法。共用三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疏通词句,初步理解,语言训练

一、导入

简介春秋战国时期的养士的情况及战国四君子,“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

二、听读

要求:1、掌握自己读不来的字的字音。2、大致理解文意

明确:

1-2信陵君的身分和为人、声望

3-4具体写信陵君的“仁而下士”:亲迎候生、数请朱亥

5-12窃符救赵

试题详情

三、讨论全文大致提纲

四、朗读1、2两段

(一)参照注解,理解句意

(二)重点词句讲解

礼而下士             无贤不肖

谦而礼交之           以其富贵骄士

(三)讨论

试题详情

概括1、2两段大意。第二段三句话各写什么内容。从哪些方面介绍信陵君的?

试题详情

五、朗读3、4两段

(一)重点词句讲解

往请                                修身洁行

以监门困故                          公子从车骑

不让                                公子颜色愈和

遍赞宾客                            数请之

故不复谢                            虚左

(二)讨论

哪些细节体现了信陵君的“仁而下士”?这两段中写出了候和朱的什么性格特征?这两段与前两段有什么关系?

六、布置作业

试题详情

 1、课后练习二

试题详情

 2、熟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第三部分

 

试题详情

一、朗读5、6两段

(一)   重点词句讲解

留军壁邺                         实持两端以观望

冠盖相属于魏                     而魏救不至

且公子纵轻胜

试题详情

讨论 1、平原君在怎样的情况下求救? 2、对于赵国的求救,魏王和信陵君的态度怎样

试题详情

二、朗读7、8两段

(一)练习:解释加点词

计不独生而令赵亡                独不怜公子Z耶

约车百余骑                      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尚安事客                        因问

以至J鄙军之日

(二)复述候所献之计

(三)讨论:从主客决别、信陵君辞而复返中体现了什么?请如姬盗兵符表现了候的什么品质?侧重写谁?

三、朗读9-11段

试题详情

1、  重点词语讲解

矫魏王令                       袖四十斤大铁椎椎杀

公子遂将晋鄙军                 举手视公子

试题详情

2、  讨论:候为什么北向“自刭”?

四、朗读最后一段

这一段起什么作用

五、总结讨论

试题详情

1、“窃符救赵”一事叙得相当完整,试分析其开端、发展、高潮与结局。

试题详情

2、叙述的重点是?为什么对战争写得如此简略,我们所学过的课文中有哪一课与此类似?

六、作业布置

试题详情

1、完成课后练习三

试题详情

2、笔译第6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总结讨论结构思路、人物性格,巩固练习

试题详情

一、讨论

1、全文三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怎样?为去掉1-4段可不可以,为什么?

试题详情

2、作者善于用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试分析信陵君和候Y的言行,说说两人的性格特征。

试题详情

3、此文对寺我们与人交往有何启示?

见《一课一练》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