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淀 区 高 三 年 级 第 一 学 期 期 末 练 习

                    2009.1

 

学校                班级               姓名          

 

题号

第Ⅰ卷

第Ⅱ卷

总分

1~40题

41题

42题

43题

44题

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1分,共40分。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

1.“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依据材料判断,

   禁烟运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A.整肃吏治,消除官场的腐败          B.制止白银外流,缓解政府财政危机

  C.整顿海防,打击英国的入侵          D.打击鸦片走私,增加政府外贸收入

试题详情

2.右表为《五口通商时期中国丝茶出口情况表》,以下各项对该表解释正确的是

年份

茶(磅)

丝(包)

1843

17727750

1787

1849

82980500

16298

1854

109369000

54233

1858

103564400

85970

   ①丝、茶生产日益商品化

   ②自然经济逐步遭到破坏

   ③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3.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A.废除了江南地区地主土地所有制    B.促进江南民族工业的发展

   C.推迟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D.加快清王朝的衰落和崩溃

试题详情

4.对“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出现原因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            B.中西方之间的联系加强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林则徐、魏源的推动作用

试题详情

5.鸦片战争前,清朝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中外交往以“理藩”和“朝贡”的方式

   进行。这一体制被打破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试题详情

6.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成分有

  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②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③洋务企业                        ④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试题详情

7.梁启超认为,“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下列事件与李鸿章有

   关的是

  ①创办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②洋务运动中创办海军

  ③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避战求和         ④戊戌变法中出卖维新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试题详情

8.博物馆陈列着三张图片。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准确的一组是

  A.张之洞                李鸿章             李鸿章

   B.军事工业              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C.洋务运动前期          洋务运动后期       洋务运动后期

   D.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长江流域

试题详情

9.以下对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加强海防的努力宣告失败         B.外商开始在华开办企业

  C.维新思潮演变为政治运动          D.俄日加紧争夺中国东北

试题详情

10.戊戌变法中,直接招致清朝官僚普遍反对的措施是

  A.裁汰大批冗滥官员                B.裁撤驿站,设立邮政局

  C.裁撤绿营,精练陆军              D.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试题详情

11.近代某一不平等条约规定:“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定数处留兵驻守,

    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处。今诸国驻防之处,系黄村、廊坊、杨村、……山海关。”

    其影响是

    A.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C.清政府处于外国军队控制之下    D.中国通商口岸数量增加

试题详情

12.同盟会影响下发动的起义中,秋瑾参与的是

    A.浙皖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试题详情

13.以下关于清末“预备立宪”评述正确的是

    ①建立了“皇族内阁”  ②立宪派出现分化③汉族官僚离心④袁世凯势力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试题详情

14.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乃袁氏推翻民国,以一姓之尊而奴视五族,此所以认

   为公敌,义不反顾。今是非已大白于天下之人心,自宜猛厉进行,无遗一日纵敌之患,

    国贼既去,民国始可图安……”这一檄文旨在

    A.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       B.要求袁世凯取消帝制

    C.彻底推翻袁世凯的统治       D.反对袁世凯解散国会

试题详情

15.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规定“主权在民”           B.实行了三权分立

    C.实行责任内阁制             D.总统由国会推选

试题详情

16.《大公报》创刊于1902年,曾因评论视角犀利屡遭停刊,下述文章不可能发表于其中的是

    A.《民国四年来之政体》        B.《变法通议》

    C.《斥复辟论》                D.《责任内阁》

试题详情

17.辛亥革命至一战期间中国工业发展出现短暂春天,对“短暂性”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缺乏发展实业的政策           ②轻工业发展不足

   ③外资企业比重过大             ④战后列强卷土重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试题详情

18.新文化运动发起的目的是寻求“救国之要道”或“根本之救亡”,其“要道”或“根

   本”是

  A.政治革命,推翻“军人武力之政府”

   B.思想启蒙,启发“多数国民之觉悟”

   C.实业救国,兴办“机器生产大企业”

   D.以俄为师,迎接“世界革命新纪元”

试题详情

19.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

   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

   中共“二大”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试题详情

20.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为此孙中山采取

  的措施是

   A.发动护法运动    B.与共产党合作   C.建立黄埔军校   D.发动北伐战争

试题详情

21.五卅运动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对其成果表述不正确的是

  A.帝国主义被迫答应上海工商学联合会提出的全部要求

    B.引发广泛国际影响得到国际进步力量的同情和支援

    C.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大规模群众斗争积累了经验

    D.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以前所未有的打击

试题详情

22.北伐战争进行的背景包括

  ①北方军阀联合进攻广东革命政府    ②省港大罢工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③冯玉祥“五原誓师”,进军河南     ④两广统一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试题详情

23.国民革命与近代前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相比,其新特点是

  ①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②采用武装斗争的形式

    ③群众基础范围扩大                 ④与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试题详情

24.在秋收起义中,毛泽东决定放弃夺取长沙,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是在

  A.汉口         B.三湾           C.文家市          D.井冈山

试题详情

25.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说:“国民党营垒中,在民族危机到了严重

    关头的时候,是要发生破裂的。”毛泽东提出上述观点依据的史实有

  ①蔡廷锴等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②冯玉祥等领导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③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建立南京伪国民政府

    ④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试题详情

26.1936年9月,中共中央向国民政府郑重声明“赞成建立全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赞成召

    集由普选权选举出来的国会……拥护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国民政府邀请中共组建民主联合政府

    B.日本发动全面战争,国共合作正式确立

C.希望联合国民党,共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蒋介石已经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试题详情

27.下列各项反映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的是

试题详情

  A.“打土豪,分田地”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一切服从统一战线”

    D.“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试题详情

28.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

    征胜利结束。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

    线示意图》,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

    是

    A.    C.    C.    D.

试题详情

29.抗战时期,国民党将领陈诚提出“在抗

    战第一时间,国军……消耗适度人力,

    保存我军主力。以空间换时间,扩大战

    场,分散敌军兵力,以求达成提早阻止敌人前进的……目的”为此国民政府所组织的会

    战包括

  ①淞沪会战         ②徐州会战         ③太原会战         ④枣宜会战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试题详情

30.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实行全民族抗战的路线,为此做出的努力包括

  ①召开洛川会议,开辟敌后根据地       ②发表《八一宣言》,号召一致抗日

    ③组织百团大战,克服投降危险         ④按“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试题详情

31.1940―1942年根据地面临严重困难,为此毛泽东发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号召。

  下列各项活动中,符合此精神的是

    A.开展土地革命运动                 B.开展大生产运动

    C.开展互助合作运动                 D.开展生产改革运动

试题详情

32.下列各项对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重大借鉴意义的是

  A.双十协定保证了人民民主权利       B.政协会议形成了党派协商原则

    C.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统治         D.北平和谈达成的国内和平协定

试题详情

33.下列各项,属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内容的是

  A.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妥善处理了党内的分歧和矛盾

    B.清算“左”右倾错误,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指导思想

    C.制定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D.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把发展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试题详情

34.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发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是:“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

  集中兵力歼灭黄伯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占领新安镇、台儿庄、临沂等地……从

    北面威胁徐州。”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孟良崮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试题详情

35.以下统计表反映的是新中国建立前夕官僚资本在中国工业中所占的比重。

工业资本

工矿交通运输业

固定资产

钢铁产量

发电量

有色金属产量

石油产量

66%

80%

90%

67%

100%

100%

依据上表中的统计数据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转为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所造成的影响是

A.人民政府基本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    B.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C.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D.初步确立了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

试题详情

3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

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结

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土改的目的是彻底消灭土地私有制    B.土改建立起了农民集体土地所有制

C.土地改革所打击的是封建地主阶级    D.通过土改将农民转变为工业劳动力

试题详情

37.读《1952~1956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

项目

时间

粮食

棉花

原油

1952年

163亿吨

1304万吨

135万吨

66亿吨

44万吨

1956年

192亿吨

1445万吨

447万吨

110亿吨

116万吨

  下列说法与图表所反映出的信息不符合的是

    A.工、农业生产均衡发展             B.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突出成就

  C.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             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成绩显著

试题详情

38.新中国成立初期,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重要地位。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中央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A.转变为国营企业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合理调整工商业                  D.全行业公私合营

试题详情

40.1957年至1966年10年间,我国的经济建设历经曲折,但也取得一定的成就。下列各项

    属于这一时期建设成就的是

  ①石油工业发展迅速               ②尖端科学技术方面有突出成就

    ③农村经济全面振兴               ④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选项

 

 

 

 

 

 

 

 

 

 

 

 

 

 

题号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选项

 

 

 

 

 

 

 

 

 

 

 

 

 

 

题号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选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试题详情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41题、42题各24分,43题、44题各6分,共60分。)

42.(24分)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变迁,传统农村和农业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甲午战争后,通商口岸特别是内地通商口岸大量增设,为外国资本打开了倾销工业品的新市场和掠夺农产品与土特产品的新区域。轮船和铁路运输发展,形成新的交通运输网,缩短了内地农村到通商口岸的运输距离和时间,降低了运输费用。新式工业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大豆、桐油、芝麻等农产品的工业用途和销售市场扩大。

    (1)依据材料概括,有哪些因素促使19世纪末农业生产发生变化?说明上述变化对中

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8分)

 

 

 

 

 

    民国时期,中国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生活极其贫困。

(2)依据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4分)

 

 

 

 

 

    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规定:必须扶助农民,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实行减租减息,借以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在实行减租减息后,又必须实行交租交息,并保存地主对土地和财产的所有权,借以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和一切财产,“按乡村全部人口,

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并归个人所有”。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的异同。分析产

生这种不同的原因。(7分)

 

 

 

 

 

 

新中国建立初期农民货币收入和消费品购买力增长情况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农民净货币收入(亿元)

试题详情

68.5

试题详情

87.4

试题详情

111.4

试题详情

127.9

农民消费品购买力(亿元)

试题详情

65.3

试题详情

80.7

试题详情

102.1

试题详情

117.5

建国初期,随着土地改革的进行,人民政府将疏通工农业产品流通渠道、开展城乡物资

交流作为恢复国民经济的基本措施。打开农村土特产品销路以疏通流通渠道。

    同时,收集农村对工业品的需求信息,带工业品下乡,打开工业品的农村市场。由此促进了农副业的发展,城市工商业由此获得了原料和销路。这对刺激工商业恢复、增加财政收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农民购买力增强的原因及其对当时国家经济

建设的意义。(5分)

 

 

 

 

 

 

 

试题详情

43.(6分)陈独秀说:“要想除去现在及将来国耻的纪念碑,必须要叫义和拳(团)不再发    生……现在世上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向共和的科学的无神的光明道路;一条是向专制的迷信的神权的黑暗道路。我国民要是希望义和拳(团)不再发生……到底走哪条路而行    才好呢?”

陈独秀是如何看待义和团的?(3分)你如何评价陈独秀的观点?(3分)

 

 

 

 

 

 

 

试题详情

44.(6分)右图为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后的战争形

势图(局部)。

    (1)在图中,国民党正面战场是        ,共产

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是        。(填写图中相应的序号,

2分)

    (2)依据所学知识说明图中所示的战争态势是如

何形成的?(4分)

 

 

 

海 淀 区 高 三 年 级 第 一 学 期 期 末 练 习

  

 

试题详情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1分,共40分。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

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选项

B

A

D

C

B

C

B

A

B

A

C

A

A

C

题号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选项

D

B

C

B

C

B

A

D

D

C

A

C

B

D

题号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选项

C

D

B

B

D

C

A

C

A

C

B

B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41题、42题各24分,43题、44题各6分,共60分。)

41.(1)李鸿章认为派遣对外使节可以加强对外交往,(1分)了解各国情况,(1分)办理对外交涉。(1分)

评价:有利于改变闭关自守的状况,(1分)推动中国近代外交制度的形成。(1分)

(2)铁路等大型工程建设的筹集资金需要。(2分)作用:可以集中资金;(1分)促进

民间资金的流通;(1分)避免外国银行的盘剥(或控制);(1分)促进近代金融业的发

展。(1分)

(3)矛盾:肯定西方的议会制度,(1分)但又不想使人民真正获得民主权利。(或不愿真正实行民主政治)(1分)背景:西方社会政治理论传入中国;(1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2分)君主专制制度难以维持(或清朝的统治陷于严重的危机)。(1分)

(4)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1分)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在条约的附件中,(1分,答出《南京条约》即可)侵略者获得领事裁判权。(1分)

抗日战争爆发后,(1分)中国战场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分)中国国际地位提高,(1分)英美等国被迫同意废除治外法权等特权。(1分)(如学生回答巴黎和

会或五卅运动相关史实,叙述正确,可加1分,但本部分不得超过3分)

42.(1)原因:通商口岸的增设(1分)便利了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1分)交通

运输的发展(1分)降低了运输成本。(1分)新式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1分)使大量

农产品成为工业原料。(1分)

影响: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1分)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1分)

(2)帝国主义的侵略,(1分)长期战乱的破坏,(1分)地主阶级的剥削,(1分)自

然灾害的影响。(1分)

(3)相同:保护农民利益。(1分)

不同:1942年的土地政策实行减租减息,(1分)土地所有权仍归地主。(1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平均分配土地,(1分)废除地主土地所有权(或“土地归农民所有”)。(1分)

原因:1942年的土地政策是为了维护统一战线。(1分)1947年的《土地法大纲》是为了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或“消灭封建剥削制度”)(1分)(如学生回答“社会主要矛盾由民族矛盾为主变为以阶级矛盾为主”可得1分,“原因”部分得分不得超过2分)

(4)原因:土地改革的进行,(1分)政府疏通农产品的销售渠道,(1分)导致农民的

货币收入增加。(1分)

意义: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1分)为工业化发展提供市场和原料。(1分)

43。陈独秀认为义和团愚昧迷信,(1分)主张通过倡导民主与科学避免义和团的再次发生。(2分)

对陈独秀观点的评价,(3分)

答案一:肯定陈独秀的观点。从义和团的愚昧落后、盲目排外加以说明。

答案二:否定陈独秀的观点。从义和团的斗争具有反帝爱国性质,阻止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加以说明。

答案三:对陈独秀的观点部分肯定或部分否定亦可,参考答案一、二。

(本部分总分不得超过3分)

44.(1)④;(1分)①③(1分)(每空多填、少填均不得分)

(2)日军战线过长,人力、物力不足;(1分)国民政府正面战场会战,粉碎了日本速

战速决的战略计划;(1分)敌后抗日根据地严重威胁日军后方;(1分)中国抗日力量还需要长期艰苦斗争才能打败日军。(1分)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