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九校文本框: 学校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_______2009届第二学期高三联考试卷

历史

一、选择题:(28题,每题2分, 共56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迄今已解读最古老的字母文字是

试题详情

A.              B.             C.                        D.

试题详情

2. 中国古人用“?”字概括国家的基本特征,从“?”字本身来看,它包括

①疆界  ②民众  ③土地   ④军队  ⑤官僚  ⑥酋长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⑥

 

试题详情

3.有史学家认为中国降雨量从东北向西南有“15英寸(共合38.1cm)等雨线”。面临北方民族的威胁,秦始皇“将北方几个小国家所筑土壁结合起来构成一座相连的城塞……”“城塞”与等雨线基本相符。从文明史的角度看,其北方和南方的两大文明分别是

A. 草原文明和大河文明     B. 大河文明和草原文明 

C. 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     D. 草原文明和海洋文明

 

试题详情

4.有专家用“文明能量指标”来衡量各种文明类型的优势和劣势。作为古代文明中“早熟型”的大河文明,除有大河这一要素外,其余典型的要素有

①人口众多     ②疆域广阔   ③组织能力强大    ④政治制度先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试题详情

5.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种族主义者组织三K党迫害的“有色人种”,主要指

A. 白种人    B. 黄种人      C. 黑种人      D. 棕种人 

试题详情

6. 俗话说“贵州人辣不怕,湖南人不怕辣,四川人不怕辣”,造成这些地区饮食辛辣的最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   B.祖先遗传   C. 生活习惯   D.思想信仰

试题详情

7.1633年6月21日,某法庭宣判:伽利略因支持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所以被判处终身监禁。此法庭最可能是

A.部落联盟大会   B.宗教法庭    C.政府治安法院    D. 政府最高法院

试题详情

8. 孟子被称为“亚圣”,但明朝皇帝朱元璋反对孟子的某些思想,主要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仁政”

C.“人性本善”                           D.“威武不能屈”

试题详情

9.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儒家学说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民间生存智慧到成为官方意识形态的演变过程。其中提出“大一统”思想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试题详情

10.梁漱溟先生在比较中西传统文化差别时,认为在“个人、家族、国家、天下”中,中国人和西方人各看重两个。中国人传统上最看重

A.个人和家族    B.家族和天下    C.国家和天下    D.个人和天下

试题详情

11.“当时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和大弟子及追随者一千二百五十人在一起……”;“耶稣的母亲玛利亚已经许配了约瑟,还没有迎娶玛利亚就从圣灵怀了孕……”;“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一切赞颂,全归真主……”。与以上三段文字先后顺序相对应的经典分别是

A.《大藏经》、《圣经》、《古兰经》     B. 《大藏经》、《古兰经》、《圣经》

C.《古兰经》、《大藏经》、《圣经》     D. 《圣经》、《大藏经》、《古兰经》

试题详情

12.教皇英诺森三世(1198―1216年在位)说:“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像月亮要从太阳那里得到光辉一样,皇帝要从教皇那里得到政权”。说明当时欧洲

A.教权大于皇权  B.教权皇权平等  C.皇权大于教权  D.教皇是男性皇帝是女性

试题详情

13..法国启蒙运动中,有位思想家认为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权委任他们,也有权撤换他们,直至消灭奴役压迫人民的统治者。他是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狄德罗      D.卢梭

试题详情

14.下图所示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试题详情

A.1500年以后          B.18世纪下半叶以后  

C.19世纪70年代以后   D.20世纪中叶以后

 

试题详情

15.某军事理论名著写到:“战争无非是政治交往以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换言之,战争是沿着政治关系的主要路线进行,而政策的一般性质也贯穿整个战争过程,直到和平出现时为止。”此名著出现于

A.冷兵器时代    B.热兵器时代   C.核武器时代   D.信息武器时代

试题详情

16.19世纪中叶,亚洲民族起义包括

①蒂博尼格罗起义  ②太平天国运动  ③印度民族大起义   ④巴布教徒起义 ⑤海地、巴西独立运动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④⑤

 

试题详情

17.以下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直接有因果或逻辑关系的两组分别是

试题详情

   

①                                     ②

试题详情

  

          ③                                    ④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④、②③      D. ③①、②④

试题详情

18.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和亚洲爆发的事件是

①德国袭击波兰  ②德国侵略苏联   ③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   ④日本偷袭珍珠港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试题详情

19. 1946年3月,英国首相邱吉尔在美国总统杜鲁门陪同下,在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演说:“美国此刻正高居于世界权力的顶峰”,苏联在进行共产主义的“扩张和传教”,并称“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从此后的历史进程看,邱吉尔发出的讯号是

A. 美苏应继续团结合作    B. 美苏将“冷战”和对抗 

C. 赞扬美苏影响巨大      D. 欧洲大陆的演出结束

试题详情

20.左边漫画反映的事件是在

A.北伐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期间     D.解放战争期间

试题详情

21. 当年英国和今天中国都被称为“世界工厂”。然而时代变了,国际地位也不同。当时和今天所处的时代分别是

A.农业时代、工业时代        B.农业时代、信息时代

C.工场手工业时代、信息时代  D.工业时代、信息时代

试题详情

22.美国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既制约又平衡。以下图片中,能最恰切地反映这种关系的示意图是

 

 

 

 

 

 

 

A.                    B.                       C.                      D.

试题详情

23. 随着时代演变,中产阶级的构成也在不断变化,其历程大致是

A. 农民→市民→资本家             B. 农民→资本家→专业技术人才  

C. 资本家→市民→专业技术人才     D. 市民→资本家→专业技术人才

试题详情

23.3

试题详情

13.2

试题详情

10.3

试题详情

3.7

1887―1895

试题详情

28.6

试题详情

13.9

试题详情

8.6

试题详情

3.4

1896―1900

试题详情

30.1

试题详情

16.6

试题详情

7.1

试题详情

5.0

以上数据说明这一时期

A.俄国已由农业国变成发达的工业国        B.德国经济增长速度始终低于美国

C.法国经济一直严重负增长                D.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试题详情

25.从近代到现代,社会结构从“哑铃型”发展为“橄榄型”。直接影响这一发展趋势的因素有

①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的作用          ②中产阶级的崛起   

③福利制度的确立                    ④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26.《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被认为是“自1957年《罗马条约》以来最为重要的里程碑”,主要是因为

A.实现共同的农业政策   B.建立关税同盟   C.建立欧盟   D.使用共同的货币欧元

试题详情

27.20世纪90年代初期,叶利钦实施的经济改革被称为“硬着陆”,以下属于这一改革的措施有

①固定的粮食税   ②企业国有化   ③物价自由化   ④企业私有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28.为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合作,中国先后加入下图所示的国际组织是

试题详情

      

①                  ②                     ③                ④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94分)

试题详情

29.《唐律》、《唐律疏义》是我国完整保存下来的最早的封建法典,奠定了后世法制的基础,是中华法系的典范。其具体内容有:(1)“八议”特权,保护以下八种人减免刑罚,指:皇亲、皇帝故旧、贤德者、能干者、有功勋者、贵族、勤劳者、前朝贵族,除“十恶”罪外,流罪以下减一等。(2)“官当”,如:五品以上官职可抵二年私罪或三年公罪,九品以上官职可抵一年私罪或二年公罪。(3)除十恶大罪外允许以钱赎免。(4)十恶不赦(指: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十种最严重罪)(5)刑讯逼供成为司法审讯正常手段,人民没有权利……

――张晋藩等编著《中国法制史》第一卷

问题:(7分)

(1)对以上5点内容,请按顺序各用一句话加以概括。(5分)

(2)概要评述中华法系的特点。(2分)

 

试题详情

30.材料一:“英吉利即俗称红毛邦,开邦一千年来,未易他姓,于今称为最强之邦,由法善也 。”

―― 洪仁?1859年《资政新篇》

材料二: “花旗邦即米利坚,……邦长五年一任,限以俸禄,任满则养尊处优,各省再举。”

                                       ―― 洪仁?1859年《资政新篇》

问题:(13分)

(1)概要分析到洪仁?的时候,英吉利是通过哪些途径成为“最强之邦”的?(8分)此处“法善”指什么?(2分)

(2)“米利坚”、“邦长”现在译作什么?是否“五年一任”?(3分)

 

试题详情

31.各文明或国家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份额(百分比,世界总量=100%)

国家

  1750年

  1830年

  1860年

  1880年

  1913年

    西方

试题详情

  18.2

试题详情

  31.1

试题详情

  53.7

试题详情

  68.8

试题详情

  81.6

    中国

试题详情

  32.8

试题详情

  29.8

试题详情

  19.7

试题详情

  12.5

试题详情

  3.6

    其他

  49

试题详情

  39.1

试题详情

  26.6

试题详情

  19.7

试题详情

  14.8

――[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问题:(7分)

(1)160多年中,西方国家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的百分比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2)中国所占的百分比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分)

(3)19世纪起,中西方之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使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什么变化?(2分)

 

试题详情

33.2008年的平安夜,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去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他提出的“文明冲突论”,引起国际关系学家的广泛而激烈的争论。其主要观点是:(1)苏联解体后,围绕着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而展开的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的斗争已经结束;(2)在当今国际社会中,热点问题已经表现为民族主义的泛滥和文明板块之间的冲撞;(3)世界范围内的三大主要文明板块是:欧美的基督教文化圈、中东和北非的伊斯兰教文化圈、东亚的儒家文化圈;(4)随着各文明区域在人口与经济构成的消长,西方自近代以来所占据的优势地位开始动摇;(5)政治家应该自觉意识到文明冲突的隐患,动用智慧和力量来遏制这种趋势的蔓延。

问题:(7分)

(1)列举近二十年来世界上民族矛盾或文化冲突的热点焦点。(2分)

(2)关于伊拉克战争的性质,美国把它称为“解放伊拉克”,是为了推翻萨达姆的独裁暴政,要把这个国家建设为在中东(伊斯兰地区)的民主“试验田和示范田”;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和基地组织则把它宣传为“十字军东征的继续”,是西方人强加给整个阿拉伯世界的新灾难。除了“文明的冲突”,你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读这场战争的性质吗?(2分)

(3)许多学者认为,当今世界导致文明冲突与文明融合的机遇和力量是同等膨胀的。你觉得这个时代有哪些可以构成促成文明融合的机遇和力量?(3分)

 

试题详情

2005年在英国BBC一档著名电台节目主办的思想家评选中,卡尔?马克思当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该节目发起对二十位世界著名思想家的评选,收到了三万名听众的投票,其中,马克思以27.93%的选票名列第一,接着依次是大卫?休谟、维特根斯坦、尼采、柏拉图、康德、托马斯?阿奎那、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卡尔?波普等。                          

问题(12分)

(1)你认为马克思为什么能“当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7分)

(2)举例简要说明20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与探索。(5分)

 

试题详情

一、选择题:(28题,每题2分。共56分)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C

B

A

A

C

A

B

A

C

B

A

A

D

B

题目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答案

B

C

D

A

B

D

D

C

D

D

A

C

B

C

二、非选择题(共94分)

29答:(7分)(1)保护封建贵族官僚减免刑罚的特权;(1分)以官抵罪,保护官僚利益;(1分)以钱赎罪,有利于富人利益;(1分)严厉镇压触犯封建国家统治基础和统治秩序的行动,维护皇帝利益;(1分)司法审讯重口供不重证据,广大贫苦人民处于社会最低层。(1分)

   (2)中华法系的特点主要体现儒家的“以礼入法”、“礼刑结合”的思想。即把等级制度和家族制度的原则贯彻到法律之中,根据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关系来断案量刑。(2分)

30答:(13分)(1)英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2分)

英国对内进行“圈地运动”,对外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进行贩卖黑奴的“三角贸易”,获得资本主义生产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和资本;(2分)18世纪中叶起进行工业革命,生产力巨大提高,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分)城市成为社会生活的中心,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相应变化。(2分)

其“法善”是指确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生产关系、生产力都不断进步,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国家。(2分)

   (2)美国、总统。四年一任。(3分)

 

31答:(7分)(1)西方各国先后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和两次科技革命,生产力得到巨大提高,资本主义迅速发展。(2分)

   (2)中国明清时封建专制统治加强。封建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行文化专制主义,八股取士,不提倡学习科学知识。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断绝与西方的科学文化交往。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与西方。(3分)

   (3)西方对中国发动了军事、经济、文化、的侵略,使中国封建制逐渐解体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32答:(7分)

(1)不符合史实处:威廉二世应该是威廉一世;E―mail,当时还未产生互联网;当时法国皇帝是拿破仑二世;飞机要到20世纪初才出现。(4分)

(2)通史类:《德国通史》、《法国通史》;专题史类:《普法战争史》;回忆录类:俾斯麦回忆录、路易?波拿巴回忆录等等。或答:编年体类:《德国历史大事年表》,《法国历史大事年表》;人物传记:如《俾斯麦传》、《路易?波拿巴传》;地方史类:如《色当历史》等等。(只要有理,皆可得分,总分不超过3分)

 

33答(7分)

(1)列举近二十年来世界上民族矛盾或文化冲突的热点焦点。(2分,每点1分)

如:科索沃战争、波黑内战、巴以冲突、卢旺达种族大屠杀、俄罗斯两次车臣战争等。

(2)地缘政治角度:中东在美国全球大棋局中的战略攻防地位,或国际经济战略资源分配问题。(2分)

(3)如:互联网时代快捷、无障碍交流平台;全球化进程中开放性经济交往;实地交流、考察活动日益频繁;大众化教育日益普及,现代性理念渗透人心;奥运会等文体交流。(3分,每点1分)

 

34答(12分)

(1)《共产党宣言》或《共产党宣言》、《资本论》(2分)。 指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作了科学的论断,认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应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之上,注重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注重社会公平和社会协调发展。(5分,其他符合要求的也可给分,但总分不超过5分)

(3)社会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发展经济(2分);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3分)。(其他符合要求的也可给分,但总分不超过5分)

 

35答(11分)

(1)从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的器物;从维新变法运动到辛亥革命,是学习西方的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3分)

为抵抗外国入侵,为使中国富国强兵,独立发展,走上现代化的道路,无数志士仁人向西方英美法等国学习,向日本俄国学习,在新旧思想文化的激烈斗争中艰难前进,推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的不断发展。(2分)

(2)指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但民主共和、独立自强仍未实现,帝国主义、北洋军阀仍统治中国。(2分)

新时期指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民主、科学的新时期。(2分)

(3)只有新的思想,才能产生、运用新的制度,而新的社会制度,也会影响人们思想的不断觉悟、不断更新。(2分)

 

36答(30分)

(1)大西洋,美洲新大陆。(4分)

(2)一条从大西洋绕过非洲南端,进入印度洋,到达亚洲;另一条从大西洋经过美洲南端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到达亚洲。(6分)

 

(3)思维评分参考标准:(20分)

第一层次:(0分)学生基本没有理解问题,或者只是简单地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例如:我认为哥伦布远航是有目的的。

 

第二层次:(1―3分)学生基本上理解了问题,能从一个侧面进行评价但没有结合材料。例如:我认为哥伦布远航的动机是不对的。

 

第三层次:(4―8分)学生基本上理解了问题,能从一个侧面进行评价并结合材料进行论证例如:我认为哥伦布远航的动机是不对的 ,因为地理大发现主要是为了寻求财富,诸如黄金和白银、珍珠和宝石、香料以及其他任何种类的商品。

 

第四层次:(9―12分)学生理解了问题,能从多个侧面进行评价并结合材料进行论证,但未能把材料有机地整合起来,使论述优化。例如:我认为哥伦布远航的主观目的不是为了加强世界各地区的联系。首先,地理大发现主要是为了寻求财富,诸如黄金和白银、珍珠和宝石、香料以及其他任何种类的商品;其次,是殖民和奴役新发现的地区,哥伦布成为那些发现并获得的陆地和岛屿的海军上将、副王和总督。

 

第五层次:(13―17分)学生理解了问题,能从多个侧面进行评价,并且能把这些材料结合起来思考,利用材料从不同侧面进行论证,表现为能够回答和解决较为复杂的具体问题例如:我认为哥伦布远航对于西欧国家来讲,不仅得到了诸如黄金、白银、珍珠、宝石、香料等财富,更重要的是扩大了他们的殖民和奴役的版图,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对于被殖民国家来讲,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由于主权和资源的丧失,造成了近代这些亚非拉地区的长期贫困。

 

第六层次:(18―20分)在前一层次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抽象的概括,从理论的高度来分析历史问题,并且能够深化问题,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答案具有开放性。例如:依据史实(从略),从资本主义的扩张性以及信奉重商主义的西欧封建君主等方面来分析,可知当时西欧的商人阶层和“新君主”有着共同的对财富的渴望,他们实际建立起了一种“联盟”,互相扶持,加上当时较为成熟的航海和造船技术,使得这一时期的海外探险,成为了一种历史的必然。这种探险,造成了马克思所说的“恶的历史结果”,以掠夺殖民地财富为目的开始,到发现美洲、大洋洲等,使之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即打断了它们原先的进程,又迫使它们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以哥伦布为代表的探险者们使得世界连为一体,并且在人类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这种联系日趋紧密,彼此之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所以成为世界近代化的开端。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