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南京市高三摸底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总分16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卷纸的密封线内。答案写在答卷纸上对应题目的空格内或横线上,不写在试卷上。考试结束后,交回答卷纸。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陆    重号    迷    棋高一

B.附    稀泥    煦    盘托出

C.窃    白剂    保    虚无缈  

D.诽    光荣榜    滂沱    气势

试题详情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沪指连续七周下跌,很多被套股民备受煎熬,想尽快弥补巨额亏损,因此一度消失的非法“代客理财”又东山再起

B.泰国的“大象画家”彼得为它的大象伙伴画的肖像画惟妙惟肖,色彩缤纷,游客们都觉得不可理喻,惊得目瞪口呆。

C.年逾花甲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谈起《论语》来如数家珍,其深厚的中华文化功底,让在场嘉宾不禁暗暗称道。

D.作为央视数一数二的花旦主持人,她以“央视工资低”为由毅然抽身,竟使自己在央视的前程戛然而止

试题详情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加拿大的一些矿井正在使用一个通过雷达进行勘测的裂纹识别系统,以检查矿井底下是否存在裂缝和危险区域。

B.墨西哥一家舞厅发生了一起有多人丧命的踩踏惨案,警方称,原因是由于夜总会老板故意制造恐慌和紧急出口处受阻引起的。

C.虽然无家可归的人数众多,但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的艰苦努力,使边远地区的灾民也全部得到毯子、衣服、帐篷和救援物资。

D.奥运村使用了可再生能源、先进的循环系统和朴素的建筑外观,一旦完全投入使用,奥运村每年的碳排放量可减少8000吨。

试题详情

4.在下面这段话中横线处续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话语意连贯,句式和谐。(6分)

你应该有理想,但是不要公然鄙视那些目光短浅的人;你应该有操守,但是不要轻率抨击那些得过且过的人;                    。道德是一种修养,不是一种权力;

                    ;道德适合拿来约束自己,不适合拿来压制别人。

试题详情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三、古诗鉴赏(8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从第三段看,这只“城市羔羊”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概括回答。(4分)

试题详情

13.文章题为“城市羔羊”,却用了不少笔墨写圆草坪上的草,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6分)

试题详情

14.文章为什么要铺陈众人对“城市羔羊”的注目和议论?(6分)

试题详情

16.下列对文中“共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共食是世界不少民族共同的习俗,因为吃同一种食物而具有了血缘关系。

B.共食是与冷漠而缺乏人情味的西方分餐制相对的中国人特有的进餐方式。

C.共食是主人酒菜之外的一种感情投资,是客人接受情谊的一种认同表态。

D.共食是为了肯定和确认现存的血缘关系,预约与重申将要延续的血缘关系。

试题详情

1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中国人之所以喜欢请客吃饭,无非是想方设法把非血缘关系转化成为血缘关系。

B.卫生而节约的分餐制在中国实在难以推广,因为中国人只讲义气而不注重科学。

C.愿不愿意、能不能够在一起共餐,在中国常常可以用来判别亲与疏、区分敌和友。

D.作者以吃年夜饭为例,进一步证明:即使真正的兄弟,长期不共食则情谊不存。

试题详情

18.“吃出来的血缘”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6分)

试题详情

16.下列有关段文杰“壁画临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段文杰的敦煌壁画临摹时间跨度长,量大面积广,成为敦煌临摹有史第一人。

B.有别于张大千的临摹方法,段文杰主张临摹要忠实传神,不应有较大的随意性。

C.第一座整窟原大壁画现状临摹是段文杰历时三年的莫高窟第285窟临摹。

D.因为原图人物、服饰难辨,《都督夫人礼佛图》经过四个月的实验练习才完工。

试题详情

1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国画大师张大千的敦煌壁画临摹展,激发了青年段文杰献身敦煌艺术的志趣。

B.敦煌学发展一个世纪以后,终于打破了“敦煌在中国,研究在外国”的断言。

C.《敦煌服饰》一书继承了《舆服志》的研究成果,丰富了古代服饰研究的成果。

D.段文杰长期的壁画摹品中除了340多幅壁画外,还包括上百幅的人物山水画。

试题详情

18.从文中看,段文杰为敦煌艺术的保护及研究事业做出了哪些突出成就?(6分)

试题详情

19.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段文杰取得多方面研究成果的原因。(6分)

七、作文(70分)

试题详情

20.在“汉语盘点2007”活动中,无论“国内字”还是“国际字”的评选,“热”字都高居榜首。请以“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008―2009学年南京市高三摸底考试答案及评分标准

语  文

试题详情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D(bàng  bǎng pāng  páng;A.zhuó zhuó zháo zhāo;B.hè huò hé hé;C.piāo  piǎo  biāo  piāo)

试题详情

2.C(如数家珍:像数家藏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事物十分熟悉。 A.东山再起,泛指失势后重新得势。此处应为贬义词“死灰复燃”。B.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愚昧、固执或蛮横。此处应为“不可思议”。D.戛然而止:突然停止,多指声音。)

试题详情

3.A(B项句式杂糅,C项“毯子、衣服、帐篷和救援物资”不能并列,D项“使用……朴素的建筑外观”搭配不当)

试题详情

4.示例:你应该有情趣,但是不要大声笑话那些品位低俗的人。道德可以记在心里,不可以挂在嘴上。(前后各3分。内容2分,句式1分)

试题详情

5.数量极大;谐音命名;追捧各自偶像。(每点各1分)

试题详情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三、古诗鉴赏(8分)

10.(1)梅花。(2分)开放时间――未到春天;形态特点――有雪具有的白色,有雪没有的香味。(2分)

(2)用“竹篱茅舍”“玉堂琼榭”不同环境(1分)进行对比(1分)。赞美梅花不论遭遇冷落还是身处富贵都一样高洁的品质。(2分)

试题详情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惊奇(新奇)――失望――惶恐(本题4分,答出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

试题详情

13.形象展示城市羔羊面临的生活环境;与山坡上的草形成对比,传达羔羊对过去自由生活的怀念;借以抒发作者对单调乏味、直白一律的城市生活的不满。(本题6分,每点2分)

试题详情

14.反映了人们对城市羔羊的不同态度;进一步揭示“城市羔羊”将面临的危险处境;为下文写“城市羔羊”欲趁夜色逃离作铺垫。(本题6分,每点2分)

试题详情

16.C(A项错在“具有了”,原文为“吃同一食物的人可以被看作是有血缘关系的”;B项错在“中国人特有的”,原文无据;D项错在把“年夜饭”的目的误认为“共食”的目的)

试题详情

17.C(据原文,“想方设法把非血缘关系转化成为血缘关系”是中国人处理人际关系的特点,非请客吃饭的目的,故A项错;中国人并非不懂科学卫生,故B项错;“即使真正的兄弟,长期不共食则情谊不存”,非作者原意,故D项错)

试题详情

18.儿子吃母亲的奶水长大,兄弟姐妹吃同一奶水长大,乡亲、战友、同事同吃一锅饭而产生兄弟般的感情。(每点2分)

试题详情

19.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既然吃了别人的饭,理应对他以死报效,更何况一起共食只不过有可能传染上别人的病而已。(本题6分,意思对即可。)

乙、实用类文本

试题详情

16.B(A项错在“有史第一人”,原文为“莫高窟个人临摹史上的第一”;C项错在“段文杰历时三年的”,原文为“段文杰主持的”;D项错在“四个月的实验练习”)

试题详情

17.D(“上百幅的人物山水画”不属于壁画摹品)

试题详情

18.提出了敦煌壁画临摹的指导原则,创立了“洞窟编号法”, 写出了《敦煌服饰》这一重要学术专著,确立了敦煌艺术是中国式佛教艺术的观点。(每点2分,答出任3点即可)

试题详情

19.研究能力:扎实的专业功底。研究方法:注重实际调查,广泛吸取前人研究成果,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研究态度: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工作。(每个方面2分,意思对即可)

 

附参考译文: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惊异。

嘉钓二年考中进士,出任越州通判。这一年发生了饥荒,他估计常平仓储存的粮食不足以用来救济,而乡间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里来购粮。曾巩就张贴告示晓谕所属的各县,劝说富人如实申报自己储存的粮食,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将这些粮食比照常平仓的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后卖给百姓。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曾巩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得农事没有耽误。

任齐州知州,他的管理以根治邪恶、迅速严厉地打击盗贼作为根本。曲堤有个姓周的人家的儿子周高横行骄纵,残害良民,他的能力能够影响当地的权贵和豪绅,州县的官吏都没有人敢去追究。曾巩逮捕了他,处以刑罚。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曾巩让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都能将盗贼擒获。有一个名叫葛友的人,名列被追捕者之中,有一天,他到官府自首。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给他配备了车马和随从,让他四处夸耀。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自首。曾巩表面上看来是将此事到处张扬,实际上是想要离间分化那些盗贼,让他们不能再纠合在一起。从此,齐州的人们连院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睡了。

调任洪州。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都储存药物以备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就招来住在官舍,供应给他们饮食衣被等用品,分派医生给他们治病。朝廷的军队征讨安南,所经过的州要准备上万人所需的物资,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曾巩则事先分别处理好了大军突然集结时的吃住问题,因此,军队离开后,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

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曾巩负有才名,长期在各地任地方官,世上不少人认为他命运不济,时运不佳。这一时期,朝廷的一批晚生后辈出人头地,曾巩对此看得很淡泊。一次经过朝廷时,神宗召见他,对他慰劳问候,十分宠信,任命他为中书舍人。

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皇上说:“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曾巩说:“我所说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神宗赞同他的这个看法。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质量检测

作 文 评 卷 细 则

试题详情

一、关于题意与切题

1、以“热”为题作文。“热”可以指向自然也可以指向社会,包括:自然的气候、气温,社会的潮流、风情等。可以是静态的呈现,也可以是动态的表现;可以是具象的可称之为“热”的情形,也可以是内蕴的可称之为“热”的心绪。

试题详情

2、无论叙述还是议论,只要文章表述或表达的确实可算作“热”的内容,即可视作基本切题。对把“热”演化为“热情,热心,热忱,热烈”等来叙写或议论的,要看其是否能将立意的重心落在“热”之上。

试题详情

3、由于“热”的能指面广量大,也会有高下之分,切题的深浅及立意的高下,关键是看“目的性”和“价值观”。

试题详情

4、评卷时,可从写的是何种“热”和写此“热”的意义两个方面来区分高低。相互间的吻合度是衡量切题状况的尺子。

 

试题详情

二、关于文体与表达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叙、议应一视同仁,主要看围绕某“热”的立意与所采用的表达方式贴切的程度。

试题详情

2、写何种“热”不是主要问题,水平的高低,主要看“我”就“热”或对“热”的感悟、体察、认知、思考的深浅。

 

试题详情

三、关于档次与赋分

1、满分为70分。“立意基本切题、表达没有偏离”,以52分为起评分,再根据其表达的状况适当上下浮动2到3分。

试题详情

2、对那种就“热”而有独到想法的记叙述文或议论文,可从58分起评,视其表达上浮,直至满分。

试题详情

3、全文三分之二以上的内容都是介绍或例说“热”的方方面面,有一点立意也很宽泛,按“基本切题”评判,可视表达上下浮动。

试题详情

4、对那种由“热”写起,接下来却以较大的篇幅叙述或议论其它并非属于此“热”的作文,最高不超过46分。

试题详情

5、完全不是写“热”,或者写的根本不是“热”,视其结构和语言,最高不超过42分。

试题详情

6、有下列情况的,按标准在总分确定后再扣问题分。

①改换命题(另起题目),扣2分。

②字数不足,按缺50个字扣1分计。所缺字数超过150字,可直接下降赋分的档次,不再另扣分。对未完篇的作文要严格要求。

③书写错误,每一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完5分为止。

 

南京市2008-2009学年高三语文摸底考试

阅卷小题信息表

小题号:4

分析人:

得分情况

 

 

补充答案

 

 

 

典型错例

 

 

 

对策思考

 

 

南京市2008-2009学年高三语文摸底考试

阅卷小题信息表

小题号:5

分析人:

得分情况

 

 

补充答案

 

 

 

典型错例

 

 

 

对策思考

 

 

南京市2008-2009学年高三语文摸底考试

阅卷小题信息表

小题号:9

分析人:

得分情况

 

 

补充答案

 

 

 

典型错例

 

 

 

对策思考

 

 

南京市2008-2009学年高三语文摸底考试

阅卷小题信息表

小题号:10

分析人:

得分情况

 

 

补充答案

 

 

 

典型错例

 

 

 

对策思考

 

 

南京市2008-2009学年高三语文摸底考试

阅卷小题信息表

小题号:11

分析人:

得分情况

 

 

补充答案

 

 

 

典型错例

 

 

 

对策思考

 

 

南京市2008-2009学年高三语文摸底考试

阅卷小题信息表

小题号:12

分析人:

得分情况

 

 

补充答案

 

 

 

典型错例

 

 

 

对策思考

 

 

南京市2008-2009学年高三语文摸底考试

阅卷小题信息表

小题号:13

分析人:

得分情况

 

 

补充答案

 

 

 

典型错例

 

 

 

对策思考

 

 

南京市2008-2009学年高三语文摸底考试

阅卷小题信息表

小题号:14

分析人:

得分情况

 

 

补充答案

 

 

 

典型错例

 

 

 

对策思考

 

 

南京市2008-2009学年高三语文摸底考试

阅卷小题信息表

小题号:15

分析人:

得分情况

 

 

补充答案

 

 

 

典型错例

 

 

 

对策思考

 

 

南京市2008-2009学年高三语文摸底考试

阅卷小题信息表

小题号:18

分析人:

得分情况

 

 

补充答案

 

 

 

典型错例

 

 

 

对策思考

 

 

南京市2008-2009学年高三语文摸底考试

阅卷小题信息表

小题号:19

分析人:

得分情况

 

 

补充答案

 

 

 

典型错例

 

 

 

对策思考

 

 

南京市2008-2009学年高三语文摸底考试

阅卷小题信息表

小题号:20

分析人:

得分情况

 

 

补充答案

 

 

 

典型错例

 

 

 

对策思考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