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1-6题专项强化训练(七)
 

十九、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自刭   陷阱   脖颈   杀一儆百   美好憧憬   B、梦魇  俨然   衍变   奄奄一息   偃旗息鼓

C、缔造   孝悌   谛听   瓜熟蒂落   递交申请   D、椒兰  跌跤   暗礁   一代天骄   骁勇善战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了的一组是             

A、跋扈    惘然若失    了了无几    一言以蔽之

B、椭圆    淹没无闻    沽名钓誉    万变不离其宗

C、睿智    沧海一粟    风烛残年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D、昏厥    老态龙钟    转瞬即逝    学富五车,材高八斗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非典”的袭击非但没有使我国人民         ,反而增强了全国人民万从一心战胜困难的凝聚力。

②到记者发稿时,在这次煤矿瓦斯爆炸事件中已有16人遇难,4人失踪,         及善后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③         是公安机关,任何公共权力部门         不应该接受“具有利害关系的企业和个人”任何形式的捐助和馈赠。

A、萎缩    抢救    不但/也    B、畏缩    抢救    不但/都

C、畏缩    营救    不单/也     D、萎缩    营救    不单/都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递交了承包治理这座荒山的申请后,我觉得自己当之无愧地将要成为这座荒山的开发者,心里十分激动。

B、我是电脑迷,渴望有一台自己的电脑,当爸爸把新买的手提电脑郑重地递到我手中时,我如愿以偿地笑了。

C、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这个饭店洗手间的毛巾、手纸等经常被一些缺少公共道德的人顺理成章的占为己有。

D、这个人在就职演说时信誓旦旦,表示决不辜负不大家的期望,可是一登上官位,就经不起利欲的诱惑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当前,“文革”时期的当事人逐渐离世,史料不断散失,“文革”史的研究亟待抢救和开掘。

B、最近在莫斯科红场附近发生的这起爆炸事件,车臣非法武装组织很可能就是这一事件的制造者。

C、中国地震台网测定,2003年12月10日12时38分,台湾省台东县近海发生了7、0级地震。

D、新疆和平解放后,“东突”势力不甘心失败,在国际反华势力的支持下,伺机分裂破坏活动。

6、下列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最能炒鱿鱼的五种人         B、工资多少不再老板说了算

C、北京人才能上领奖台         D、儿子老子与他的哥哥弟弟

 

二十、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啜泣(chuò)     慑服(shè)    恬淡(tián)    无声无臭(xiù)

B、供应(gōng)     瞥见(pié)    蓓蕾(léi)     游目骋怀(chěng)

C、杳然(yǎo)      砧板(zhēn)   笑靥(yè)      倜傥风流(dǎng)

D、吮吸(shǔn)     畏葸(sī)     哺育(bǔ)      戎马倥偬(zǒ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陨石   恣意胡为   卑恭屈膝  湮没不闻  B、屏弃  委靡不振  巍然屹立  清彻见底

C、攻讦   惮精竭虑   声闻遐迩  风雨如晦  D、剽悍  擢发难数  动辄得咎  自顾不暇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欧元区十二国中,作为龙头老大的德国经济的低迷,很可能_______其他国家。

②新任市长每天都会接到大量的群众来信,即便工作再忙,他也_______作出答复。

③严格地讲,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并列关系,______部分和整体的对峙关系,_____说是点面对峙的关系。

A、波及      择要      而是/或者      B、涉及      择要      就是/或许

C、涉及      摘要      而是/或者      D、波及      摘要      就是/或许

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明明是一条商业步行街,但是竟然还有许多机动车往来穿梭,令行人或如白驹过隙,或如悬崖却步。

B、那杀人犯虽然自首了,但是这一举动对他犯下的罪行仍然是无济于事的,他仍然要面临法律的审判。

C、这篇小说题材新鲜、构思新巧,的确给我们许多启发,但未必就有什么值得大家反复推敲的微言大义。

D、虽然积雪还没融尽,然而轻风已经没了冬日的凌厉,田野间每个人都如沐春风,心情也随之豁然开朗。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要不要打击恐怖主义?打击恐怖主义,允不允许同时侵犯他国主权?对这两个问题,我国政府都明确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B、一部全国性的《职业病防治法》将提交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审议,有望使劳动者保护自身健康提供更有力的武器。

C、中国将以两万多个小城镇为重点推行户籍改革,在这些小城镇有固定住所和合法收入的外来人口均可办理该地城镇户口。

D、广东将用三年的时间,重点培育3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形成以珠江三角洲为重点,向东西两翼和山区辐射的格局。

6、把后面的句子填到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哦,大海!你多么广阔。称雄陆地的喜马拉雅山,不是在你的怀中长大的吗?它是你的第几个儿子?________发出动人心魄的声响。

①你创造了多少奇迹,蕴藏了多少力量,你的心胸的容量到底有多大?

②你蕴藏了多少力量,创造了多少奇迹,你的心胸的容量到底有多大?

③在无边的大海面前,自然和人交融,使人万念俱寂,精神解脱,得到净化和升华。

④在无边的大海面前,人和自然交融,万念俱寂,精神解脱,得到净化和升华。

⑤这里,听不到战马的嘶鸣,更没有勇土的荣耀,只有蓝色的海水拍打岩石,激起丛丛白色的浪花,

⑥这里,听不到战马的嘶鸣,更没有勇士的荣耀,只有蓝色的海水激起的丛丛白色的浪花,拍打着岩石,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二十一、

1、下列加线的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模式  摩肩接踵   摹写   塑料薄膜      B、名伶   高层建瓴    囹圄    绫罗绸缎

C、缄默  草菅人命   便笺   居间调停      D、通缉   万籁俱寂    觊觎    江山社稷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梗直  如梗在喉 机杼  纾难   各抒己见 B、迷惑 迷天大谎   贪婪  自焚  琳琅满目

C、手杖  明火执仗 庖丁  咆哮   如法炮制 D、愤懑 愤起直追   驻守  蛀虫  中流砥柱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对这些人来说,仅靠道德上的自律或者单纯的宣传教育,并不一定_________,因此,加强管理并严格执法,是非常必要的。

②凡以文字获罪者,一面拿办,一面就查抄,这并非看重他的家产,仍在________藏书和另外的文字。

③自习课上,他拿出一本武侠小说津津有味地读着,_________班主任站在身后他_________没有发现。

A、奏效       查看     就是/也                B、生效       察看     就是/也

C、生效       察看     即使/还                D、奏效       查看     即使/还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美国民主党竞选的热门人物约翰?里克对《新闻周刊》的这则不实报道立即予以否认,并说这是很久以前就被调查过的“陈芝麻烂谷子”了。

B、从欧美归来的几个大哥哥大姐姐,给小同学们介绍了许多异国风情,孩子们对这些海外奇谈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C、在革命战争时期,有很多青年知识分子在党的教育下,走出了“象牙塔”,投身到火热的斗争中去,走上了革命道路。

D、老局长告诫我们,无论工作有多忙,也要抽时间多读书,多学习,否则胸无点墨,是难以把工作做好的。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有人预测,达到奥运会男女运动员人数持平的目标最迟也会在十年后实现,甚至很有可能在北京奥运会时就会实现。

B、常州延龄书画社社员的年龄平均78岁,连续五年被评为市文联系统先进集体。

C、把文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看时,作家是生产者,读者是消费者,而文学批评家却是站在两者的中间,做一个介绍人的角色。

D、我并不认识小李,经人介绍才知道他就是已在文坛崭露头角的青年诗人、师范大学教授李先生的公子。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美国、欧共体、加拿大和日本等国的金融机构想进一步打开中国的金融市场,(包括银行、保险和证券)的愿望仍在与日俱增。

B、文中所举诗句为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方干“轩车在何处,雨雪满前山”,佚名“正思浮世事,又到古城边。”

C、他们聘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法、经济法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王家福、副研究员余鑫如两位同志担任合作总社的法律顾问。

D、电视剧《水浒传》标明原作者为施耐庵、罗贯中,引起许多观众的疑惑:《水浒传》的作者不是施耐庵吗?怎么又多出一个罗贯中?

 

十九、

1.B(A组“颈”读“gěng”,其他加点的字都读“jǐng”B组加点的字都读“yǎn”C组“悌”读“tì”,其他加点的字读“dì”,D组“骁”读“xiāo”,其他加点的字都读“jiāo”)

2.C(A“了了”应为“寥寥”B“淹没”应为“湮没”D“材”应为“才”)

3.C(①“萎缩”,指身体草木等干枯,也指经济衰退,“畏缩”指因害怕而不敢向前,应选“畏缩”②“抢救”指在危急情况下突击救护,其对象可以是能够直接救护的人,也可以是文化遗产等;“营救 ”是援救的意思,其对象是暂时遇到灾难急需救助而又不能直接救助的人。句中用于煤矿瓦斯爆炸后的失踪者,应选“营救”③句间不是递进关系,应排除表示递进关系的“不但/也”)

4.D(A“当之无愧”指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无需惭愧,用于有才能并已做出贡献的人,这里使用场合不当  B“如愿以偿”形容像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不能用来修饰“笑”,这里应为心满意足  C“顺理成章”本指顺着条理写文章就能自成章法,比喻说话、办事合情合理,不悖常理,这里用于悖常理之事,使用对象不当  D“信誓旦旦”形容誓言说得极其诚恳可信,这里使用正确)

5.C(A主语“研究”与谓语“抢救和开掘”搭配不当  B结构混乱,第一个分句还没有说完,第二个分句就又更换了主语  D谓语残缺,应在“伺机”后加“从事”)

6.B(A一词多义造成歧义。炒鱿鱼“解雇/炒制鱿鱼这道菜  C句中停顿造成歧义。北京人才,能上领奖台/北京人,才能上领奖台  D指代不明造成歧义。”他的哥哥弟弟“到底是谁的,不能使人明确理解)

 

二十、

1.A(B.瞥piē  蕾liě   C.傥tǎng   D.葸xǐ)

2.D(A.恭一躬   B.彻一澈   C.惮一殚)

3,A(①涉及,强调与对象有“关联”;波及,强调对对象产生了“影响”。③摘要,意为“摘录要点”;择要,意为“选择重要的”。③“不是……而是……”,是并列关系,否定前者而肯定后者;“不是……就是……”,是选择关系,并不能表明说话人的最终态度,这与句首“严格地讲”不太相符。或许,是表示猜测语气的副词;或者,是表示选择关系的连词)

4.C(A.白驹过隙: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借以形容时间过得很快。B.无济于事:指对事情没有帮助。原句用来说对“罪行”没有帮助,是不恰当的;应指对减轻罪行没有帮助。D.如沐春风:比喻受到教化,沉浸于其中。原句直指春风,是不妥的)

5.B(“使……,提供……”,搭配不当;应改为“为……提供……”)

6.D(①“创造了多少奇迹”承接上文中的“它是你的第几个儿子”,“蕴藏了多少力量”与下文中的“心胸的容量有多大”相衔接。④所有分句(或成分)均以“人”作主语,使全句在表达上更为流畅。⑥“听不到……嘶鸣”,“更没有……荣耀”,“只有……浪花”,这种表述使各句句式一致,“拍打着岩石”与下文“发出动人心魄的声响”是合理的因果衔接)

 

二十一、

1. D(缉读jí  其余读jì)

2. C(A梗―鲠;B迷―弥;D愤起―奋起)

3. A(①“奏效”表示发生预期的效果,“生效”表示发生效力。从句意上看,“奏效”合适。②“查看”着重指为检查某种情况而看,目的在于发现异情;“察看”着重指为了解情况而看,目的在于熟悉情况。③句子间不是假设关系)

4. B(“海外奇谈”指荒远无据的、稀奇古怪的谈论或传说。这里属望文生义)

5. C(A结构混乱,去掉“达到”;B在“连续”之前补上“该社”,否则后一句缺少主语;D有歧义)

6. D(A括号前的逗号应去掉;B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外;C在不同层次的语言结构中都用顿号,造成结构不清。第一个顿号改为“及”或“和”,第二顿号不变,第三个顿号改为“和”)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