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洲一中、红安一中、麻城一中三校协作体2009年3月月考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命题人:红安一中  钟先朝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盘(huán)   桓(gèn)     寒(cāng)        羽扇(guān)巾

  B.漱(dí)     丝(tāo)     (tuán)急    气(chuǎi)吁吁

  C.(bié)进    (piē)见     (chí)石     中流(dǐ)柱

  D.洗(sù)     咳(sòu)     切(jùn)     怙恶不(quān)

试题详情

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A.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可是没有料到他竟会那么穷,诈不出一点油水,已经气破肚皮了。他还要老虎头上骚痒,便给他两个嘴巴。

  B.她胡乱地挽着头发,歪邪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通红的手,高声大气地说话,用大桶的水刷洗地板。

  C.他下了床,把鞋子拎在手里,光着脚跑出去;又眷顾着那两张大皮椅,走近去摸一摸,轻轻捺了捺,知道里边有弹簧,却不敢坐,怕压瘪了弹不饱。

  D.诊察完毕,他老实告诉葛朗台,说他太太病得利害,只有给精神上绝对安净,悉心调养,服伺周到,可能拖到秋末。

试题详情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路被堵,山谷里的群众出不来,外面的救援人员进不去,而大雨随时可能造成山体滑坡,危及群众生命,形势千钧一发,不绝如缕

  B.前不久,法国一家拍卖公司将公开拍卖圆明园文物铜兽首的消息不翼而飞,在全世界华人界引起巨大反响。

  C.军事失利,民生凋敝,内部离心离德,这时的国民党政权已经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

  D.三十八岁的他因为受疾病长期的折磨,身体极其衰弱,已经是老态龙钟了。

试题详情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月25日,在本届大冬会男子冰球小组赛第三场比赛中,中国男子冰球队吸取了前两场比赛的失败,及时调整战术,以7比3战胜英国队,迎来首胜。

  B.对于这些东西,在别的跟她一样地位的妇人,也许不会挂在心上,然而她却因此痛苦。

  C.有人认为,玛蒂尔德是一个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戏剧性变化无能为力,只能听任摆布的宿命者形象。

  D.陈奂生受了这点挫折,心情不挺愉快,一路走来,便觉得头上非常凉嗖嗖,更加懊恼起来。

试题详情

二、(9分,每小题3分)

6.对文中引用马克思所说“诗一旦成为诗人的手段,诗人就不成其为诗人了”的名言,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艺创作成为商业活动,作家就失去了良知艺术责任感。

  B.过分追求商业化和利润,作家的神圣使命就不复存在了。

  C.诗人不应该垄断诗歌创作,诗歌的主人应该是人民群众。

  D.文艺创作成为作家谋生的手段,作家的神圣使命就无法实现。

试题详情

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为了商业价值而迎奉不同层次的文化消费心理,必然给文学创学带来消极影响。

  B.主题、人物、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因此,“三无小说”的主张是不会被人接受的。

  C.强调典型化就会造成“假大空”,这会降低作品的艺术性。

  D.简要地说,未来长篇小说创作态势和任务是:真正抓住机遇赢得希望,把长篇小说推向新的高峰。

试题详情

8.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长篇小说创作存在着“失范”现象,而加强艺术创作的自觉性和应有的社会责任是改变这种创作“失范”现象的重要途径。

试题详情

三、(12分,每小题3分)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草木之无声、风之鸣              挠:搅动、吹动

B.其趋也,或之                    梗:枝、茎

C.其辞以哀                        淫:无节制,放荡

D.三子者之命,则乎天矣            悬:系,决定

试题详情

10.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试题详情

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   凡出口而为声者                     皆有弗平者乎

A.                                  B.

   知不可骤得                         吾无意于人世矣

试题详情

6ec8aac122bd4f6e6ec8aac122bd4f6e   东野之役江南也                     其声清浮,其节数以急

C.                                  D.

   是臣尽节陛下之日长                 盖其流甚下,不可灌溉

试题详情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例句中加点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例:何为乎不其善鸣者也

   ①抑不知天将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    ②吾兄之盛德而其嗣乎

③汝之纯明宜其家者                  ④今予是溪

⑤以予故,咸以愚焉                  ⑥下江陵,顺流而

幽壑之潜蛟                        ⑧皆出山下平地,盖出也

 A.①③⑤          B.②⑥⑦          C.③④⑧         D.②⑤⑦

试题详情

12.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赠序,意在表达对朋友的宽慰和劝勉。不过这个意思直到文章末尾三句方才点出。

   B.全文以记叙为主,不厌其祥地罗列了各个时代的所谓“善鸣者”,并把孟郊、李翱、张籍也举为“善鸣者”之列。

   C.首句“大凡物不平则鸣”是通篇总纲,从物之鸣到古人之鸣、今人之鸣总不离不平则鸣、情非得已则鸣之意。鸣中又分善鸣与不善鸣之异,善鸣中又有天假之与否(即幸与不幸)之别。

   D.全文用“鸣”多达四十个,而其所在的句式又灵活多变、参差错落,绝无板滞之嫌,这也是韩文语言的突出特色之一。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试题详情

四、(24分)

16. 小说的题目是“午后的故事”,文中多次写到午后明亮亮的阳光,作用是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7. 小说是怎样从正面、侧面来塑造老人形象的?试作简单说明。(6分)

正面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侧面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8.文中三次以毒蛇为喻对壮汉的凶器菜刀进行了对比描写。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9.故事的结尾写道“壮汉捧着脸蹲下来,忽然放声痛哭”。你觉得这一细节表现了壮汉怎样的复杂心理?(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2分)

试题详情

20.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6分)

在一列火车上,一位男乘务员正在查票。

“这是儿童票。”乘务员对一位民工模样的中年人说。

中年人憋红了脸,嗫嚅着说:“儿童票不是和残疾人票票价一样吗?”乘务员打量了中年人一番,问道:“你是残疾人?那你把残疾证给我看看。”

中年人紧张起来,说:“我没残疾证。”“没残疾证,怎么能证明你残疾人呢?”

中年人轻轻地脱下鞋,挽起裤腿――他一只脚只有半个脚掌。

乘务员看了,还是冷冷地说:“光看脚没有用,没证件还是不能证明你是残疾人。”

中年人多方解释还是不行。这时旁边一位老者看不过眼,站出来问乘务员道:_______

乘务员一愣,大声说:“当然是。你看不出吗?”

老者说:“____________”

听完老者的话,乘务员哑口无言,围观乘客哄笑起来。

请根据情景,替老者补写两句针锋相对,妙巧反驳的话。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21.在下列文段的横线处填恰当的熟语。(2分)

《辛丑条约》中光“庚子赔款”一项即共计四亿五千万两雪花银,平摊下来,国人人均一两。美国后来拿出所得的部分庚子赔款设立专门的大清国留美学生教育基金,培养中国的青年才俊;这笔屈辱钱竟意外地培养了以胡适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自由精神和民主思想的中国现代学者。整个事件又似乎有点____________的意味,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试题详情

2009年3月2日,俄罗斯撑跳女皇伊辛巴耶娃同李宁公司正式签约,成为李宁公司全球代言人。作为运动员,伊娃有让人惊艳的美貌,甚至被人评为奥运会十大美女冠军之一,她自己也坦言,开始在赛场上被人关注是因为她的美貌。但她没有陶醉于此,而是刻苦训练,用自己的运动成绩来征服世人,现在27岁的她已经26次打破世界纪录,从雅典的4.91来到北京奥运会上的5.05米,成功蝉联奥运冠军。而她前进的脚步还没有停止,她说:“在我眼中,天空就是唯一的极限!”如今人们不仅记住了她的美貌,更叹服、铭记住她伟大的成绩。她将因为事业的成功而永恒。

她有一位同胞叫库尔尼科娃,同样拥有非凡的美貌,是世界网坛最有名的美女选手。几年前她不仅美丽惊人,而且球技也堪称世界一流,但她陶醉于自己的美貌,球技日疏,如今人们很少能记起她在赛场上的英姿,大多是在一些时尚杂志的封面上看她的倩影,人们记住她的只有美丽的容貌。若干年后,当她人老珠黄时,恐怕难有人提及她了。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和启发?你有何联想?请根据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联系社会实际,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一定要在材料涵盖范围内;文体(除诗歌外)不限。

 

 

 

新洲一中、红安一中、麻城一中三校协作体2009年3月月考

试题详情

1.C(A. 伧chen  B. 喘chuǎn  D. 漱shù)

2.A(诈―榨  骚―搔  B. 邪―斜  C.无错别字  D.利―厉  净―静  伺―侍)

3.D(A.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B.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也形容消息,言论传布迅速。 C.日薄西山:比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临近死亡。 D.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对象错)

4.C(A.缺宾语,应在“失败”后加“教训”。  B.前一分句缺主语,去掉“在”。  D.赘余,去掉“非常”。)

5.D(D.感叹号可以,这里表强烈的反问语气。 A.问号改成句号。 B. 冒号改成逗号。 C.句内括号位置不当。)

6.C

7.A(B.“三无小说”在实践上很难成功;C.典型化不能偏激地认为是“假大空”;D.把任务和态势混为一谈。)

8.B(原文无此意,这里只强调长篇小说。事实上短篇、小小说不一定情节完整。)

9.B(阻塞、阻遏)

10.B(A.介词,于/句中助词;B.语气助词,表推测语气;C.介词,到/介词,向、对;D.连词,表并列/介词,用。)

11.D(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其余:①形容词作使动;③④⑥名词作动词;⑧名词作状语。)

12.B(“以记叙为主”错,应是“以议论为主”。)

13.(翻译见译文。得分点:句①“于”、“然”“假”;句②“丑”(意动)“顾”,宾语前置句式;句③使动用法“穷饿”“思愁”。)

附:译文

大凡物不能维持其平静状态就要发出鸣叫声。草木没有声音,风吹动它就发声。水没有声音,风激荡它就发声。水波飞溅,是有东西在激起它;水流迅疾,是有东西在阻塞它;水沸腾了,是用燃料在烧它。金石之类的声音,是用东西敲击它才发声。人们的言辞也是这样,总是有不得已之情才需用言辞来表达。他们歌唱总是有情思,他们哭诉总是有忧伤。凡是出于口而发为声音的,大抵都是有不平的原因吧!

音乐,是把人们郁结于心中的情感宣泄出来的声音,还需要选择那些善于发声的东西来借助它发声。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乐器,就是物中善于发声的。天在四时变化方面也是这样,选择那些善于鸣叫的借助它们来鸣。所以用鸟鸣来表现春,用雷鸣来表现夏,用虫鸣来表现秋,用风鸣来表现冬。四季的递相推移变化,一定也是有不能维持其平静状态的原因吧!

对于人也是一样。人的声音最精妙的是言语,而文章辞采对言语来说,又是其中尤为精妙的,尤其需要选择那善于鸣叫的来借助他们鸣叫。在唐尧、虞舜时,咎陶、禹,就是善鸣的,所以就借助他们来鸣。夔不能用文章辞采来鸣,又自己借助于乐曲《韶》来鸣。夏朝的时候,太康的五个弟弟用他们的歌诗来鸣。伊尹鸣于殷,周公鸣于周。凡是记载在《诗》、《书》等六经中的,都是很善于鸣的。周朝衰败时,孔子等人发出了鸣声,那声宏大而远播。《论语》中说:“上天将要让孔夫子像木铎一样作用巨大。”这难道不是真的吗?到了周末时,庄周用他想象超常的文辞来鸣,楚是个大国,当他败亡时,用屈原来鸣。臧孙辰、孟轲、荀卿,都是用他们的思想学说来鸣。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类,都是用自己的主张来鸣。秦朝建立后,由李斯鸣秦。汉朝时,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是最善于鸣的人,魏、晋两代以下,鸣不平的人已经赶不上古代,但是也不曾断绝。就其中好的来说,他们的鸣声浅薄而轻浮,他们的节奏频繁而急促,他们的文辞放荡而颓伤,他们的情志松懈而放肆,他们的著作,杂乱而没有法度。大概是上天认为那个时代德行丑恶而不顾惜他们吧?为什么不让那些善于鸣的人鸣呢?

唐朝统一天下后,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都用他们所擅长的来鸣。现在还活着而处在下位的,孟郊字东野,才专以他的诗来鸣。他那些好的作品已超过魏、晋两代的人,如努力不懈就可以赶上古代人;其余的作品也接近汉代的作者了。跟我交往的人里,李翱、张籍是最特出的。三个人的鸣声的确是很好的了。不知上天是要使他们声音和畅来歌唱国家的兴盛呢?还是要使他们处境穷困、心情愁苦让他们去歌唱自身的不幸呢?三个人的命运,是系之于上天了。那么他们居于上位有什么可喜?居于下位又有什么可悲呢?东野到江南去供职,好像有些不愉快,所以我谈了命运决定于天这番话来劝解他。

14.(1)这首词描写了高柳新蝉,薰风微雨,新荷艳榴,琼珠清泉等初夏景物,(1分)交织成了一幅清新秀丽、生机勃勃的画面。(1分)上片从听觉入手写景物静态之美,(1分)下片从视觉入手写景物的动态之美。(1分)

(2)昼醒之后不恼反喜,纤手弄泉,描写了一位单纯、活泼,对自然、生活充满热爱的少女形象。(2分)抚琴、下棋、昼眠、嬉水,词中传达出人物风雅、优闲的生活情趣。(2分)

15.(1)本图宦达  不矜名节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故事新编》                          (4)《人间喜剧》

16.(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2)衬托出壮汉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凶的疯狂

(3)竟无人制止阳光下的罪恶,表现了人们冷漠或胆小

(4)映衬出了见义勇为的老人形象高大

17.正面描写:通过语言描写、行动描写,表现老人的嫉恶如仇、大义凛然。

侧面描写:通过景物描写,对围观群众的描写和壮汉的前后变化,表现老人的见义勇为。

18.表现了壮汉由疯狂到恐惧的心理变化,从侧面表现了老人巨大的震慑力。

19.(1)对老人正义行为的畏惧。(2)对老人仁爱之心的敬服。(3)对险些酿成大祸的后怕。(4)对未能复仇的不甘。(言之成理即可)

20.(1)请问你是男人(或人)吗?(2)光看人不行,请拿出你的男人证(人证)来。

2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22.热带雨林的神秘浪漫,海洋生物的斑斓神奇,人鲨共舞的惊心动魄,海兽献艺的憨态诙谐。

23.作文(评分标准同高考)

提示:要从对比角度整体理解材料,仅从“奋斗与成功”来理解还不够。可从以下两方面考虑:(1)一个人不能仅凭某方面的天赋吃饭,还要不断努力挖掘自己潜能。(2)事业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才是让人永恒的资本。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