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大附中 广益实验中学2008―2009地理必修Ⅲ模块

理科倾向生检测卷

命题人:房磊                审稿人:杨帆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对于该国的鲁尔区叙述,正确的是(    )

① 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② 鲁尔区内水能资源充沛 

③ 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基础  

④ 鲁尔区内河航运极为发达,但不能直通海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试题详情

2.以下不属于该国传统工业区发展条件的是(    )

A. 煤炭资源丰富           B. 水陆交通便利

C. 靠近消费市场           D. 铁矿石储量丰富

试题详情

3.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国传统工业区迅速衰落,其原因是(    )

①生产部门结构过于复杂           ②本国煤炭资源不足,需大量进口

③世界性钢铁生产过剩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③④

试题详情

4.关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一个在飞机或卫星上对地物进行感知,获取信息的系统

试题详情

B.是地图的延伸

C.能随时确定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

D.具有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

“东部沿海地区图”,回答5~6问题。

试题详情

5.A地区在工业发展的条件上,比F地区优越的是(    )

A.高校林立,技术水平高        

B.交通运输便利

C.矿产资源丰富                      

D.消费市场广大

 

试题详情

6.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农业发展的共同条件是(     )

A.雨热同期                               B.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C.均为平原,地形平坦              D.热量充足,无霜期长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红壤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风化层裸露,地表出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7~9题。

试题详情

7.“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试题详情

8.“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滥伐森林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试题详情

9.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工作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    )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

下图是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10~11题。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10、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

   A.玩具制造          B.汽车工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

试题详情

11、该产业部门属于(     )

   A、劳动密集型工业                       B、技术密集型工业 

C、原料指向型工业                       D、资金密集型工业

“洪水一片,枯水几条线”,是对洞庭湖现状的真实写照。据此回答 12 - 13 题。

试题详情

12.造成洞庭湖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

①泥沙淤积        ②蒸发加强          ③围湖造田           ④降水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试题详情

13.洞庭湖区耕地不足,人地关系矛盾尖锐,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① 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② 发展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工业 

③ 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第三产业       ④ 修建电站,开发水能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西气东输”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回答14~15题。

试题详情

14.“西气东输”的运输方式是(     )

A.公路             B.水路             C.铁路            D.管道

试题详情

15.“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下列哪个环境问题没有显著改善(     )

A.粉尘污染         B.地面下沉         C.酸雨            D.煤烟污染

试题详情

16、有关农业生产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进行农业生产就会导致自然环境的破坏

B、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与农业生产活动无关

C、滥垦草原、过度放牧是造成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因

D、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会对农业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

经济全球化一般是指资本、商品、服务、信息和人员等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扩散的现象。读图回答17~18题。

 

试题详情

椭圆: 东莞椭圆: 苏州

 

 

 

 

 

 

 

 

试题详情

17、在经济全球化中,“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是(  )

A、产品的科技含量高                B、劳动力资源充裕

C、市场经济比较完善              D、经济规模大,发展速度快

试题详情

18、苏州、东莞的电子信息企业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主要功能是(  )

A、营销基地                                  B、生产基地              

C、研发基地                                   D、终端基地 

试题详情

19、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C、便利的航运条件                  D、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试题详情

20、关于田纳西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但航运作用小

B、流域内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

C、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一级支流,水量丰富但不稳定

D、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等

试题详情

21、下列叙述中,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良好地理位置条件的是(         )

A、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               B、毗邻香澳,靠近东南亚

C、有许多优惠的政策                                    D、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

试题详情

22、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         )

A、良好的区位条件                                        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D、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试题详情

23.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中的卫星云图,信息主要来源于下列地理信息技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试题详情

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 “长株潭城市群”为国家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所谓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和消费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据上述材料和城市分布图,回答 24-25  题。

试题详情

24.长株潭城市群是位于我国哪一经济地带(     )

A.东部经济地带    B.中部经济地带   C. 西部经济地带   D. 沿海经济地带

试题详情

25.下列措施不符合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是(     )

A.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侧重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制药、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

B.改善区域和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

C.利用区内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力发展有色冶金工业

D.建设绿色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搞好节能减排

 

 

 

 

 

 

试题详情

文本框: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场               座位号                湖南师大附中 广益实验中学2008―2009地理必修Ⅲ模块

理科倾向生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

试题详情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0分)读长江流域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1998年,长江发生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结合图中资料,试分析造成该现象的人为原因。①______     ______,②_____   __ ____。(每空2分)

 

(2)借鉴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经验,本流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可采取哪些的措施?(至少3条)(6分)

 

 

 

 

试题详情

27.(14分)下图是“东北地区简图”,表一是“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部分省区人均耕

地面积及谷物单产的比较表(2002年)”。读图和表格,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

 

表   一

地   区

人均耕地面积(hm2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kg/hm2

东北地区

黑龙江

试题详情

0.31

4916

吉林

试题详情

0.21

5872

辽宁

试题详情

0.10

5870

长江三角洲

上海

试题详情

0.02

7044

江苏

试题详情

0.07

6207

浙江

试题详情

0.05

6175

全   国

试题详情

0.10

4885

试题详情

 

 

 

 

 

 

 

 

 

 

 

 

(1)图中表示大兴安岭的字母代号是        ;表示俄罗斯的数字序号是          

(2)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等。

(3)与长江三角洲相比,东北地区粮食商品率较高,主要原因是人均耕地面积较     (大或小)。

(4)东北地区与美国中部平原相比,两地农业生产的共同特点有生产规模       (大或小),机械化程度      (高或低)。

(5)为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东北地区应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多选)

①积极开垦沼泽地                   ②推广农作物新品种         

③退耕还林还草                     ④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试题详情

28.(12分 )读图1和图2,完成下列要求。

 

(1)填表比较甲、乙两个省级行政区的地理特征。(每空1分,共9分)

 

项  目

省级行政区名称

辽宁省

                  

气候类型

                         

                      

经济发展

有利条件

             等矿产资源丰富、

原有工业基础好等

毗邻           特别行政区

改革开放            (早或晚)等

城市化推动力

都是                推动城市化

 

(2)区域发展需要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会引起资金等经济要素的转移,并导致产业转移。图2中箭头代表的经济要素有资金、信息、技术、人才、产品、管理等,试分析这种转移对珠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积极意义。(至少三点)(3分)

 

 

 

 

 

试题详情

 

 

 

 

 

 

 

 

(1)图中A、B为山脉,简述美国地形的特点。(4分)

 

 

 

 

(2)图中农业带①、②代表玉米带的是________,(2分)分析其有利的自然条件_______            

                                                               。(4分)

 

(3)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主要有哪些?(至少2条)(4分)

 

 

 

高二理科地理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D

D

B

C

A

C

A

B

A

A

C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B

D

B

B

D

D

B

C

A

B

C

 

试题详情

二、综合题(共50分)

26. (1)植被破坏  围湖造田(4分)      (2)修筑水库大坝,既可以防洪,发展航运,也可以发电;利用流域丰富的电力资源,促进高耗能工业的发展;进行生态环境建设,规定合理的载畜量;退耕还林;发展旅游业;禁止中游围湖造田,提高分洪、蓄洪能力。(6分,每点2分)

试题详情

27、(1)C    ③   (4分) (2)玉米或小麦  (2分)    (3)大或多(2分)

(4)大   高  (4分)(5)②③(2分,选对一个给1分,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试题详情

28、(1)填表比较甲、乙两个省级行政区的地理特征。(9分)

 

  广东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煤 、  铁

香港、 澳门     早   

  工业化 

(2)缩小地区差别,加速广东边远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缓解大中城市的压力,提升产业结构。(3分)

试题详情

29.(1)分为三大地形带,西部是高大的落基山脉 ,东部是低矮的阿巴拉契亚山脉 ,中部是广阔的大平原 (或分为三大地形区, 西部是高大山脉,东部是低矮的山脉 ,中部是大平原) 。(4分)

(2)①(2分)        夏季高温多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4分)

(3)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处方农业;制定保护耕地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政策、法规和计划,推广大量农业新技术。(任答其中两点给4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