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一中高三地理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下图为二次大战前,欧洲各地农业集约度的示意图,集约度指数越高,表示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越高,请回答1-2题

试题详情

1.乳畜业最可能出现的集约度指数地区是

A.75~100之间    B.100~125之间

C.125~150之间    D.150以上

试题详情

2.影响欧洲农业集约度指数分布空间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平原面积    B.水利设施

  C.降雨日数    D.工业化程度

试题详情

气候生产潜力是由光照、热量和水份共同决定的生态系统生产力,是在优化管理和自然降水条件下一个地区可能达到的作物产量的上限,一般表示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土地产生和积累的绿色植物数量。读“我国气候生产潜力等值线空间分布图”回答3-4题

试题详情

3.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分布

呈现:

    A.由东向西递减      B.由南向北递减

    C.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D.无明显规律

试题详情

4.影响我国气候生产潜力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热量   

试题详情

C.水分    D.光照、热量、水份

  下图是新几内亚岛山区的Ridge Village族人的一年行事历。根据此图回答5-6题

试题详情

5.Ridge Village族人所从事的主要农业类型为:.

A.采集农业     B.游牧畜业     

C.迁移农业     D.放牧畜业

试题详情

6.此地区若要维持生态平衡,必须:

A.扩人生活空间    B.控制人口数量

C.施用化学肥料    D.实施机械耕作

 

试题详情

 

读右图,回答7~9题.

试题详情

7.若X轴表示北半球纬度,Y轴表示夜长,则:

A.由a曲线可推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B.由b曲线可推知北京日出时刻早于南京

C.由a曲线可推知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D.由b曲线可推知此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

试题详情

8.若X轴表示时间,a曲线表示气压变化,b曲线表示气温变化,则该图表示:

A.暖锋过境   B.台风过境    C.反气旋过境    D.冷锋过境

试题详情

9.若X轴表示时间,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a曲线代表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B.a曲线代表沿海赤潮发生频率的变化

C.b曲线代表我国老年人口比例的变化  

D.b曲线代表广州郊区种植业产值比例的变化

 下图是我国某地一河流流量与含沙量逐月分布图,完成10~12题。

试题详情

10.该河流春汛的主要补给是

试题详情

  A.冰川融水    B.季节性积雪融水

  C.雨水        D.地下水

试题详情

11.该地区夏季降水的最主要类型是

  A.台风雨         B.快行冷锋的暴雨

  C.地形雨         D.准静止锋的阴雨

试题详情

12.该河流主要分布在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江淮地区    D.华南地区

 

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回答13~14题。

试题详情

13.右图中最能反映我闰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

  A.耕地面积在减少   

B.总人口数在增加

  C.人均耕地在减少   

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

试题详情

14.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

  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

  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C.推广良种,提高亩产

  D.提高粮食进口量,缓减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下图所示,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虚线分别表示回归线和极圈。读图,回答15-16题

试题详情

15.此时,受“磁暴”影响最大,可能产生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的城市是:

    A.巴西的圣堡罗       B.新西兰的惠灵顿

C.中国的广州         D.英国的伦敦

试题详情

16.这一天上题四个城市中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和夜长达到 

一年中最大的分别是:

A.圣堡罗和惠灵顿        B.悉尼和伦敦

C.广州和圣堡罗          D.伦敦和惠灵顿

试题详情

文本框:  
图8                          图9

图8是我国某城市平均地租等值线(单位:元/M2)分布示意图,图9是该城市某一区域不同时间的地铁使用量统计图。据此回答17-18题。

试题详情

17.图9反映的地区最可能是图8中的                                 

A.M                B.L                C.N                D.P

试题详情

18.图8中,等地租线沿虚线向外凸出,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交通             C.人口密度         D.建筑物高度

垦殖指数是指一国或一地区耕地面积占其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它是衡量一个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指标,通常以百分数表示。下表为世界及各地区耕地垦殖指数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变化表。据表回答19-20题。

地区

垦殖指数(%)

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公顷/人)

年份

1950年

2000年

1950年

2000年

亚洲

试题详情

14.7

试题详情

17.5

试题详情

0.31

试题详情

0.14

a

试题详情

31.3

试题详情

28.8

试题详情

0.38

试题详情

0.27

b

试题详情

12.0

试题详情

12.4

试题详情

1.31

试题详情

0.81

c

试题详情

5.8

试题详情

6.3

试题详情

0.87

试题详情

0.27

d

试题详情

2.0

试题详情

6.0

试题详情

1.31

试题详情

1.84

拉丁美洲

试题详情

4.3

试题详情

6.8

试题详情

0.53

试题详情

0.30

世界

试题详情

9.7

试题详情

11.0

试题详情

0.51

试题详情

0.26

试题详情

19.表中字母与其代表的大洲(或地区)连线正确的是

A.a一欧洲          B.b一非洲          C. c一大洋洲       D.d一北美洲

试题详情

20.根据表中内容判断,影响垦殖指数主要的因素有:①地形   ②机械化程度   ③农垦历史   ④社会制度   ⑤气候类型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⑤

试题详情

文本框:  21.右图中,容易积水形成沼泽的是

A.乙.丙         B.戊.辛           

C.甲.丁         D.庚.辛

 

试题详情

二、综合题:

 

 

 

 

 

 

 

 

 

材料二:  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较耕地面积减少越快,农业劳动力效益增幅就越高,反之则低。图17是沿海地区农业劳动力收益变化图。

试题详情

 

 

 

 

 

 

 

 

 

 

 

材料三:农业优势指数是指某省域的农业产值占该省GDP比重。农业优势指数>1反映该省域的农业在沿海具有比较优势,农业优势指数<1反映该省域农业在沿海不具比较优势,其值越高反映了本省农业实力及其在地区经济中的贡献能力越强。

图18  1978~2005年沿海地区省域农业优势指数

试题详情

 

 

 

 

 

 

 

 

 

(1)试描述1978-2005年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3分)

 

(2)我国沿海地区农业贡献能力最强的省域是            ,请分析其原因。(5分)

 

 

(3)从1978-1984年,按照农业优势指数,大致可以将沿海省域分为三类:(3分)

类型

农业显著优势类

(优势指数≥2)

不具优势类

试题详情

(优势指数≤0.5)

中等优势类

试题详情

(0.5<优势指数>2

省域

 

 

 

试题详情

(4)自1990年以来,沿海各省域劳动力效益变化最小且农业优势指数下降到1.0以下的省是        ,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分)

 

(5)针对以上情况,目前我国沿海地区的农村应该(      )(2分)

A.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转移  

B.加快工业化进程,尽快将农业用地转化为工业用地

C.发展外向型现代农业,提升农村生产力  

D.实现农业产业化                  

E.积极推进城市化

试题详情

23.读下列资料和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生态足迹”也称“生态占用”,它显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指定的人口单位内(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需要多少具备生物生产力的土地和水域,来生产所需资源和吸纳所衍生的废物。生态足迹通过测定现今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而利用自然的量来评估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因此它可以形象地被理解成一只负载着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工厂、铁路、农田……的巨脚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脚印大小。它的值越高,人类对生态的破坏就越严重。

资料二:1961年~2001年我国总生态足迹变化图(图14)

试题详情

资料三:1961年-2001年我国人均贸易生态足迹变化图(图15)

试题详情

 

 

 

 

 

 

 

    资料四:1990年~2000年我国各产业GDP和生态足迹变化表(表3) 

表3 1990年~2000年我国各产业GDP和生态足迹变化表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年

 

 

GDP(亿元)

生态足迹

(亿公顷)

 

,GDP(亿元)

  生态足迹

(亿公顷)

 

GDP(亿元)

生态足迹

(亿公顷)

    1990

    5017

试题详情

    9.95

    7717

试题详情

    4.95

    5814

试题详情

    0.71

    1991 

    5137

试题详情

    10.29

    8790

试题详情

    5.25

    6325

试题详情

    0.75

    1992

    5379

试题详情

    10.81

    10654

试题详情

    5.55

    7109

试题详情

    0.90

    1993

    5632

试题详情

    11.63

    12774

试题详情

    5.77

    7870

试题详情

    0.94

    1994

    5857

试题详情

    12.56

    15124

试题详情

    6.25

    8626

试题详情

    0.95

    1995

    6150

试题详情

    13.79

    17226

试题详情

    6.77

    9350

试题详情

    0.91

    1996

    6463

试题详情

    14.60.

    19311

试题详情

    7.08

    10089

试题详情

    1.00

    1997

    6690

试题详情

    15.20

    21338

试题详情

    6.94

    11007

试题详情

    1.05

    1998

    6924

试题详情

    15.83

    23240

试题详情

    6.60

    11920

试题详情

    1.14

    1999

    7118

试题详情

    16.22

    25130

试题详情

    6.37

    12841

试题详情

    1.23

    2000

    7288

试题详情

    16.46

    27500

试题详情

    6.27

  13887

试题详情

    1.29

  年增长(%)

试题详情

    3.80

试题详情

    5.16

试题详情

    13.55

试题详情

    2.39

试题详情

    9.10

试题详情

    6.15

(1)中国总生态足迹中                  所占比例较高,上世纪90以来,         出现较大增幅。近年来,         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2)我国生态足迹的总体发展趋势是                  年代以来,生态足迹发展迅猛,反映出                                                                 

(3)1978年以前,我国进出口贸易中,以          贸易为主,主要贸易产品为         

上世纪80年代,我国进出口贸易中,以         贸易为主,90年代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中,         贸易增长速度显著。        

(4)1990年~2000年,各产业中的生态足迹中,          产业生态足迹增加最快,        

产业增长最慢。在整个产业结构中对生态资源占用比例最高的是          产业,表明从产业结构而言,目前我国仍然是个         国。

(5)1 99 0年~2000年,生态占用强度(万元GDP的生态足迹)最高的产业是        

产业,生态占用强度呈现上升趋势是的产业是         产业。由此可见,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生态效率较低的主要矛盾是大力提高         产业的附加值,同时应该大力发展

         产业。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D

D

C

D

C

B

B

D

C

B

B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B

C

C

C

D

A

B

A

D

D

 

 

试题详情

22.(1)1978-2005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围绕50%上下波动,第三产业比重相应上升(3分)

(2)海南省(1分)   现代高效农业地位显现;气候高温多雨、生长期长;运输条件的改善(4分)。

(3)琼      京、津、沪     闽、浙、苏、粤、鲁、冀(3分,每空1分,答错1个不给分)

(4)广东(1分)  耕地面积减少较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转移越快(2分)

(5)ACD(2分)

试题详情

23.(1)能源足迹     耕地足迹   水域足迹       能源足迹     (4分)

(2)增长较快       上世纪80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对自然资源的加速消耗,对生态环境带来愈加沉重的压力     (4分)

(3)出口       初级原料产品       进口       出口    (4分)

(4)第三     第二       第一      农业   (4分)

(5)第一     第一       第一      第三   (4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