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试卷

高三年级地理学科

命题人:萧山中学  王 宏   审校  高 萍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要求。

试题详情

1.图中①地位于②地的

    A.东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试题详情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位于北半球的地点为②地和③地

B.③地此时的地方时为9月1日凌晨3:00

C.④地此日昼长夜短

D.①、②、③、④四地从北到南的顺序为①④③②

北京时间1999年10月 17日6时零 2分,一艘南驶的中国“盛鲁号”滚装轮,满载着旅客和船员出发,在离港3小时后突然失火,23分钟后停止在38°28′N,121°34′E的海域上。“SOS”呼救信号紧急发出;来救援船只在大火中展开了紧张的营救工作。据此回答3~5题。

试题详情

3.启航时的港口可能是

A.大连                        B.秦皇岛                         C.烟台                           D.青岛

试题详情

4.从气象条件考虑,营救船只最好位于该船的

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试题详情

5.“盛鲁号”启航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南极长城站开始出现极昼现象       B. 澳大利亚墨累一达令盆地正值小麦播种季节

C.青海湖鸟岛正值观鸟的最佳时机   D. 巴西巴西利亚此时东南日出、西南日落

读下图,横线为20°纬线,A处以东为海洋,B、C之间和D、E之间为陆地,其余为海洋。据此完成6―9题。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6.A、C、E三地的气候都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试题详情

7.A、C、E三地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B.东南信风迎风坡降水丰富

C.受寒流影响降水更少                                        D.海陆热力差异

试题详情

8.下列对B地、C地之间国家的描述,正确的是

A.该国是世界人口稠密国家之一                          B.该国已成为世界软件生产大国

C.该国经济落后,粮食问题突出                          D.该国东南部的混合农业世界闻名

试题详情

9.D处有一高大山脉,其形成原因是

A.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而形成            B.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而形成

C.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而形成            D.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而形成

读“某地理现象移动路径和盛行期频数等值线图”,回答10~12题。

试题详情

10. 该地理现象是

A.地震           B.台风(或飓风)

C.赤潮           D.梅雨

试题详情

11.下列省区中,受该地理现象影响最大的是

A.豫             B.琼

C.藏             D.沪

试题详情

12.下列地区中,该灾害出现频率最小的地区是

    A.东南亚          B.中美洲

试题详情

C.孟加拉湾        D.几内亚湾

试题详情

13.右面图3是一幅没有等高线注记的局部地形图,等高距为300米,AB是河段,当B点气温为15℃时,则C点的气温为                                                    

试题详情

A.6℃              B.22.5℃

试题详情

C.24℃            D.7.5℃

试题详情

读图2 ,完成14一 15题。

14 .关于岩石风化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从 ① 到 ② 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加强   

B .从 ② 到 ③ 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减弱

C .从 ③ 到 ④ 化学风化作用逐渐加强

D .从 ④ 到 ① 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减弱

15 .地表风化壳厚度最大的是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冰岛素有“冰与火的世界”之称,自然环境恶劣,但能源丰富,得以发展温室农业以及多元化的工业,使得该国成为生活质量名列全球前20名之内的国家。据此回16~17题。

试题详情

16.冰岛首都的城市近郊处处可见的温室,其主要能源是:

A.地热    B.水力    C.沼气    D.天然气

试题详情

17.水力为重要的能源之一,使得冰岛全年有雨、降水量高的最主要因素是:

A.冷暖流交会处               B.位于极圈气旋带

C.辐射强烈多对流雨           D.山高谷低多地形雨

读新疆某山地沿经线的地形剖面图及对应的年均降水量资料。回答18~20题。

试题详情

18.若此山地有森林带分布,最可能分布在(    )。

    A.a    B.b    C.c    D.d

试题详情

19.当地牧民把牛羊赶到H处草场放牧时,可能看到(    )。

  A.兰新线上奔驰的火车

  B.农民收摘长绒棉

  C.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D.处于汛期的塔里木河

试题详情

20.关于该山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坡雪线高于北坡                B.南坡降水大于北坡

  C.南坡自然带较北坡复杂            D.没有发源于该山的河流

图2是在某区域按不同纬度所做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21-22题:

试题详情

21、图中示意的L河,流向与注入海域分别是  

A. 由东北流向西南,注入印度洋  

B.由西南流向东北,注入大西洋

C. 由东南流向西北,注入青海湖    

D.由西北流向东南,注入太平洋

试题详情

22、图示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应建立保护区并着重   

  A.防治河水污染   

B. 保护森林资源 

C.防治土壤盐碱化  

D.治理酸雨危害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23.判断下列四幅剖面图中与宝鸡到巴中

实际剖面图最接近的一幅是

                                                            

 

 

试题详情

A.①      B.②      C. ③      D.④

试题详情

24.若下图为上题谷地中某一天降水量与河流径流量变化示意图,其中最能反映集水区域内植被覆盖良好的一条流量曲线是

试题详情

A.①      B.②      C. ③      D.④

试题详情

25.该谷地中的典型植被为

A.热带季雨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温带草原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试题详情

二、本卷共5小题,共50分。

26、图20为“北京时间16点、太阳直射A点时的光照图”,A点的是纬度20°N。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⑴C点位于E点的      方向,其地理坐标是        、          ,此日昼长是    小时。(4分)

⑵等值线①、②、③中,昼长最短的是        。(1分)

⑶AE两点之间的实际最短距离大约是           千米。(1分)

⑷在答题卡的图中画出DAGBC线此日的昼长变化折线图。(2分)

试题详情

27.雪线是指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的界线,雪线处的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右下图是地球上雪线的分布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试题详情

(1)与雪线纬度分布规律基本相似

的是      。(1分)

A.气温的纬度分布规律           

B.降水量的纬度分布规律

C.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D.对流层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2)试分析图中雪线②、③处比①

处海拔高的原因。(2分)

(3)积雪、冰川虽然地处高纬和高山地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对于某些缺水区域或某些地区的缺水时期来说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请举出我国具有这种重要意义的两个实例。(2分)

(4)非洲大陆是全世界冰川最少的大陆之一,请解释其原因。(2分)

(5)随着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的增加和森林面积的减少,中纬度地区的雪线海拔高度将明

            (上升、下降)。(1分)

试题详情


(1)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发射场在东经100度,北纬41度,海拔1000米,发射时当地地方时为_________。(1分)

(2)图中A区域是重要的农业区,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高,试分析该地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利因素。(4分)

(3)图示区域重点防范的自然灾害是:(1分)      (      )

A伏旱和寒潮   B洪涝和泥石流    C蝗虫和台风   D地震和滑坡

(4)图中 B区域海拔高度超过2000米还是小于2000米            (1分)该区域自然资源有哪些?              (至少答出两种以上,2分)

(5)图示地区东北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        (1分)

试题详情

30.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A图所示区域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1分)

(2)B图所示区域的主要气候类型包括:

P1            、P2           。(2分)

(3)A图、B图所示岛屿就形成类型来说都是           ,(1分)导致两岛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2分)

(4)试分析P2地气候类型的成因:         

                                         (4分);和P2地气候类型相同、成因也相

同的地区还有                         (试举一例)(1分)

 

 

 

 

 

 

 

 

 

 

 

 

 

 

 

 

 

 

 

 

 

 

 

 

 

 

 

试题详情

文本框: 班级                姓名              学号             
●●●●●●●●●●●●●●●●●●●●●●●●●●●●●●●●●●●●●●●●●●●●●●●●●●●●●●●●●●●●●●●●●●
●●●●●●●●●●●●●●●●●●●●●●●●●●●●●●●●●●●●●●●●●●●●●●●●●●●●●●●●●●●●●●●●●●
…………………………………………密………………………………………封…………………………………………线…………………………………………
200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答卷

高三年级地理学科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试题详情

二、本卷共5小题,共50分。

26.(1)                         、                 

                (4分)

(2)                     (1分)

(3)                      (1分)

 (4) 画在右侧图中(2分)

试题详情

27.(1)              (1分)

(2)                                                                   (2分)

      (3)                                                                    

                                                                       (2分)

(4)                                                                   (2分)

      (5)                (1分)

试题详情

28. (1)                     (1分)

(2)优势:                                                             (2分)

不利:                                                             (2分)

(3)                    (1分) 

(4)                   (1分)                                        (2分)

(5)                            (1分)

试题详情

29.(1)                (2分)

                                                                            

                                                                            (4分)

(2)             (1分)                                                  (2分)

(3)                                                                        

                                                                            (4分)

试题详情

30.(1)                (1分)

(2)                (1分)                (1分)

(3)              (1分)                                                  (2分)

(4)成因:                                                                 

                                                                         (4分)

     举例:                                                                  (1分)

 

 

 

 

 

 

 

 

 

 

 

 

 

 

 

 

 

 

 

 

 

 

 

 

 

 

 

 

 

 

 

 

 

 

 

 

 

 

 

200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杭州地区七校联考

试题详情

一、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D

A

A

D

A

B

D

B

B

B

D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B

A

B

B

A

A

D

B

A

D

C

 

二、本卷共5小题,共计50分。

26.(共8分)(1)西北    70°N,  120°W(各1分)    24  

(2)③    (3)6660   (4)答案见右图(分值见答卷)

27.(共8分)(1)C  (1分)

(2)②、③处位于回归线附近,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量稀少(1分)晴天多,气温高,蒸发旺盛(1分)故雪线的海拔高度高(或答①处位于赤道地区,虽然气温较高,年消融量大,但由于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降水量极为丰富,故雪线的海拔高度较低。) 

(3)①我国的河西走廊,依靠祁连山的冰雪融水作为重要水源,成为西部重要的农业基地和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②天山山麓绿洲的形成得益于天山的冰雪融水。③东北地区的积雪融水可以缓解当地春旱。(任举两个,每个1分,共2分;其他合理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4)①非洲大陆纬度低,气温高而大部分地区降水少,雪线位置高所致(1分);②非洲大陆高大山脉较少(1分)(5)上升(1分)。

28、(共10分)(1)7时40分 (1分) (2)优势:湟水谷地,地势较低,温度较高(1分)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烈,有利于光合作用(1分);不利因素:天然降水少(1分),海拔高,气温低(1分)。(2分)(3)D    (4)小于2000米;(1分)自然资源有煤、石油、铅锌矿和钾盐(2分)(答出2种及以上得2分 ) (5)土地荒漠化(1分)

29.(共13分)(1)青藏铁路(2分);①青藏铁路的修建将大大降低进藏交通成本,促进西藏旅游业的发展;②青藏铁路的修建将大大降低进藏物资的运输成本,进而使西藏商品零售价和物价总水平下降,减少当地居民的消费支出,提高实际生活水平;③青藏铁路的修建有利于西藏资源的外运(如土畜产品、木材和矿产品),有利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④铁路运营之后,运输成本将大大降低,部分居民可以用煤炭、天然气等替代牛粪、木材、灌木等,大大减少对生态燃料的依赖,从而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⑤青藏铁路的修建有助于提高西藏自治区的社会发展指数,促进藏族与其他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客观上也有利于保护藏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任选两点,共4分。其他合理的也可酌情给分

(2)中国(1分);中国人口生理密度大于印度,即人均耕地资源少于印度。(2分)

(3).①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夏季风势力强,来的早,退的晚)(2分);②地处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2分)。

30.(共11分)(1)亚热带季风气候 (1分)(2)热带草原气候 (1分)热带雨林气候(1分)(3)大陆岛(1分)纬度差异(1分)、大气环流差异(1分)(4)附近有暖流起增温增湿作用(2分)、东南信风遇地形阻挡抬升而成的地形雨(2分)澳大利亚的东北部或巴西高原的东部(任选一个)(1分)

 


同步练习册答案